Board logo

標題: 八百先登 [打印本頁]

作者: rainday    時間: 2013-9-23 01:21     標題: 八百先登

  先登,在三國時期,算一種先行部隊,也可算為敢死隊。先登兵一般都是當開路先鋒,遇河搭橋,遇坑填路,遇密林則先探察,撤退時則斷後。很多將領都統領過先登,如曹操軍的於禁,史料也有這樣的記載:「太祖初征袁紹,紹兵盛,禁原為先登。太祖壯之,乃遣步卒二千人,使禁將,守延津以拒紹,太祖引軍還官渡。」
  可今天介紹的這支部隊,卻不是一般的先登兵,並有著傳奇的經歷。在袁紹軍下,有四人最被袁紹器重,而排第一的,就是鞠義。水漲船高,鞠義所統領的這支先登,也是袁紹軍中的精銳之軍。
  在正史中,這支先登兵首次正面亮相,是在界橋戰。讓我們先來說說界橋戰!
  在界橋戰中,袁紹從一開始便處於被動,理由為何?公孫瓚在界橋戰中派出了萬餘騎,其中包括了白馬義從精銳部隊。反觀袁紹,主力軍為步兵系的,在對抗上處於絕對劣勢。典型例子,就是張郃的大戟士。下面有段取自《英雄記》的片段,描寫的是袁紹派出大戟士時的信心滿滿的樣子。
  紹笑曰:「彼有『白馬義從』,某有『大戟士』,安懼哉?」呼郃:「雋乂,盍為吾破之!」。結果呢?大戟士大敗而歸,根本承受不住萬餘騎的衝擊。
  之後,袁紹派出了鞠義這支精銳先登兵。史料這樣記載道:「紹令麴義以八百兵為先登,強弩千張夾承之,紹自以步兵數萬結陣於後。義久在涼州,曉習羌斗,兵皆驍銳。」很多人都誤認為,鞠義手下的這支先登兵是一支弩兵,其實不然。鞠義的這支先登實乃一支步兵,且配備有大盾,並且「曉習羌斗」。到了這裡,可能會有疑問:「白馬義從是被弩箭,生生射垮的,如果先登兵不是弩兵,那麼弩箭哪來的?強弩難道不是弩兵嗎?難道那些弩箭是靠什麼東西自動射出來的?」根據史料有萬餘騎被射垮跨的描寫:「瓚見其兵少,便放騎欲陵陷之。義兵皆伏楯下不動,未至數十步,乃同時俱起,揚塵大叫,直前衝突,強弩雷發,所中必倒」。
  這場戰鬥,鞠義戰術之妙真是令人佩服。從字面理解,加上從各方面搜攏來的資料,首先,鞠義讓先登兵按陣型排布,再「強弩千張夾承之」,將大盾橫放,做到將自己和「強弩」完全遮掩在大盾之下。公孫瓚看不到大盾之下的情況,又如何作到「知己知彼,方能百戰百勝」?所以,戰鬥的結果,在一開始就已經埋下了伏筆。再加上公孫瓚再此前大敗大戟士,心中警惕已經減弱,貿然讓萬餘騎發動突擊。看到萬餘騎向自己狂奔而來,這支先登兵竟然毫無膽卻,而且依然鎮定自若,不得不佩服他們心理素質的強硬。
  當萬餘騎離陣型「未至數十步」時,這支先登兵「同時俱起,揚塵大叫,直前衝突」,在配合上「強弩雷發」,萬餘騎的結果當然是「所中必倒」。  
  鞠義的先登兵,僅有八百人,要死扛萬餘騎,又要控制「強弩」,這也太不可思議了吧?沒錯!他們就是這麼可怕,從側面也看出他們的戰術意識,並沒有在大敵當頭而亂了陣腳,反而沉著冷靜的執行命令。有些人可能懷疑「強弩」是由袁紹的主力軍控制,其實不然。主力軍位處先登兵後方,而「強弩」是在先登兵的陣型當中,因此排除了這一觀點。說再多也無法表現出先登兵的強大,連正史都對這支部隊這樣描寫道「兵皆驍銳」,已經足夠體現鞠義手下先登兵的強大。
  有顛峰,就注定會有低谷。在經歷界橋戰的顛峰後,鞠義開始居功自傲。加之袁紹為人「外寬內忌,好謀無決」,因此,鞠義沒過多久就被袁紹斬了。隨後,鞠義的這支先登兵就失去記載。有人說是分散後融入袁軍主力,可畢竟沒有記載。「天下強勇,百姓所畏者,有並、涼之人,及匈奴、屠各、湟中義從、西羌八種」這是說天下最強兵種源自何處。鞠義的先登兵,由西涼人組成,西涼人上肢力量非常大,被認為是騎兵的上佳人選,可鞠義卻打破了傳統,用西涼人組建了一支步兵,並且將西涼人的優勢發揮的淋漓盡致。總的來說,鞠義的先登兵是輝煌的,它打敗了三國時期白馬義這隻精銳部隊,從那一刻起,它注定會被載入歷史... ...




歡迎光臨 ihao論壇 (https://ihao.org/dz5/) Powered by Discuz! 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