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標題: 格拉納達戰役 [打印本頁]

作者: ekul    時間: 2013-9-17 00:23     標題: 格拉納達戰役

  西班牙是在完成收復失地運動的條件下,逐漸形成統一的中央集權國家。收復失地運動,亦稱「再征服」,它是西班牙歷史發展上的一個特點。到了十三世紀末葉,阿拉伯人手中只剩下西班牙南部的一小塊土地--以格拉納達為首府的格拉納達王國。而比里牛斯半島上其餘全部領土,都已經從阿拉伯人手裡解放出來了。西班牙國王菲迪南和王后依沙貝拉在全國政權基本穩定之後,於1485年開始進行收復格拉納達的戰役。其中事關重大的一次戰役是對奪取格拉納達城具有戰略地位的馬拉加城的圍攻。在進行了一系列征戰,特別是奪取馬拉加城之後,戰局發展順利,終於迫使格拉納達獻城投降。這樣,西班牙才真正成為一個統一的基督教王國而置身於歐洲強國之林。
  在十四世紀和十五世紀的大部分歲月裡,西班牙分為阿拉貢和卡斯提爾兩個王國,而每個王國又分成許多封建領地。十五世紀中葉以後,由於西班牙經濟上的發展而促使了城市的政治勢力的加強,城市與國王政權結成同盟,共同反對實行政治割據的大封建主。這些條件,構成了西班牙實行政治上統一的重要前提。而做為促使國家統一的力量與大封建主持敵對態度的城市同盟,也越來越鞏固和強大起來。但是,在西班牙政權統一的道路上的攔路虎,即那些大封建主,在國家收復失地運動的同時,也極大地擴充了自己的財富,尤其是擴張了地盤,這樣,就為政權的統一人為地製造了許多障礙。除此之外,城市貴族的上層享有優惠和特權的階層們,也只有在不侵犯他們既得利益的條件下,才肯支持王權。而城市裡的中、小貴族才是王權的支柱,對他們來說,強大的、集中的、統一的中央政權,是賴以向廣大農民索取地租的後盾,同樣也是鎮壓農民反抗的最得力的工具。因此,可以說,西班牙的經濟發展以及貴族和城市對於王權的種種支持,加速了比里牛斯半島上的政治統一。
  1479年,與卡斯提爾女王依沙貝拉結婚的菲迪南,登上了阿拉根王位,他順應潮流,對卡斯提爾和阿拉根實行了聯合統治,即兩個王國合為一體,實現了名義上的政治統一。此時,西班牙的版圖包括比里牛斯半島的大部分、巴利阿利群島、西西里、撒丁和意大利南部。
  菲迪南在城市貴族和廣大市民的支持下,開始了與力圖保持封建割據局面的大封建主的鬥爭。國王沒收了大封建主以前侵佔王室的土地,剝奪了他們的鑄幣權和私人發動戰爭的特權。在收復失地運動中產生的僧侶騎士團,由於非法獲得大片土地而致富,菲迪南目前雖然無力解散他們,但他佔據了騎士團團長的職位,取得了支配他們全部財產的權力。
  另外,菲迪南利用結合同盟的各城市的軍事武裝,與大封建主進行了軍事鬥爭。城市軍隊在各個大道上佈崗設哨,同橫行霸道的大封建主展開針鋒相對的鬥爭。在基本上控制了各個大封建主的基礎上,菲迪南開始逐漸限制城市的自治權,使他們從屬於國王官吏的管轄。
  菲迪南和依沙貝拉在鞏固了國內的政權以後,著手向阿拉伯人在西班牙的最後一個據點格拉納達開戰。在這場稱之為「再征服」的戰爭中,女王依沙貝拉是個非常重要的人物,她具有能夠支配整個西班牙的能力。依沙貝拉是一個狂熱的天主教徒,是一個注重實效的女政治家。她頗具騎士時代凶狠、好鬥的遺風,她以勇於作戰,遵守諾言,不說謊話為恪守的信條。她能夠鼓動這個具有瘋魔心理的民族,這也是任何一個男性領袖所難以做到的。正如史料所載:她是一位女性十字軍英雄... ...,她使整個世界的前途都發生了變化。當然,這句話頗有過分誇大和頌揚之嫌,但比較接近事實的說法認為,依沙貝拉是各種不同的英雄素質所組成的一個奇異的混合物,她勇猛頑強,卻一點都不潑辣,思路敏捷而果斷,並且酷愛研究高深的哲學問題。因此,依沙貝能夠左右整個西班牙。
  1481年12月16日,當時的格拉納達國王阿布爾哈山率兵襲擊了羅達西北的設防城鎮查哈拉。在狂風怒號的夜暗中,格拉納達軍隊殺死了守城的官兵,並將城鎮居民俘虜為奴。對此,菲迪南和依沙貝拉毫無戒備,但隨即採取了果斷的報復行動,命令卡地茲侯爵羅德裡哥攻佔距格拉納達西北約四十公里的阿拉馬鎮。1482年2月28日,阿拉馬鎮得手。菲迪南預料阿布爾哈山會傾其全力,火速前去對羅德裡哥進行圍攻,決定立即發兵去支援侯爵。
  3月5日,格拉納達國王阿布爾哈山果然已經率領一支強大的陸軍,前出到阿拉馬鎮當面,由於攻城縱列還未趕來,阿布爾哈山沒有採取硬攻的辦法,而是斷其糧源,採取飢餓圍困的戰術。3月29日,阿布爾哈山得到了關於菲迪南率援兵趕來的消息,決定馬上回去搬炮兵,當他再一次返回阿拉馬鎮城下時,菲迪南率援軍已經趕到城外,並結營紮寨。此時此地,阿布爾哈山處於腹背受敵的困境,為避免兩面作戰,阿布爾哈山只得解圍而歸。5月14日,菲迪南的大軍順利開進阿拉馬鎮。
  在阿拉馬鎮,菲迪南調整和集中了他的軍隊,於7月1日,率領一萬二千名步兵和四千名騎兵準備攻取位於安提奎拉格拉納達大路上的重鎮羅賈城,但由於途中遭到埋伏,致使全軍受到重創。
  無獨有偶,1483年春,卡地茲侯爵和桑哥台的大君奉菲迪南命令,一同前去奔襲馬拉加附近地區,當他們正在翻越阿克沙爾奎亞山脈時,在狹隘的小道上遭到敵人的伏擊而慘敗,其損失程度比菲迪南的羅賈之行還要嚴重得多。
  就在同一時期,西班牙軍隊在一次作戰中意外地俘虜了格拉納達國王的侄子巴布地爾。菲迪南召集緊急會議研究處理方案,決定採取分化瓦解格拉納達王國的策略,釋放巴布地爾回國,但條件是:巴布地爾每年向西班牙進貢一萬二千金幣,並允許西班牙軍隊自由過境,以便於西班牙軍隊的軍事行動。從此以後,格拉納達王國果然分裂瓦解,菲迪南採取的上述策略,從軍事戰略的角度來看,無疑對其是十分有利的,西班牙可以集中力量,分別對付分裂的格拉納達王國,戰而勝之。
  但是,從戰術角度來看,西班牙軍隊還是屬於落後的行列。其軍隊不過是一群烏合之眾,戰術上還是停留在原始的作戰方式,即:雙方將領首先單個比武,爾後是一場混戰。菲迪南和依沙貝拉鑒於目前軍隊這個狀況,決定先把軍隊的精神狀態改變一下,即試圖用民族和宗教的精神做基礎,換言之,就是利用宗教動機作為軍隊的精神食糧。當年西班牙軍隊攻佔阿拉馬後,教皇西克塔斯六世曾經特別高興地送給菲迪南夫婦一面神旗和一枚巨型銀質十字架,以表慶賀之意。菲迪南在歷次作戰中,都攜帶神旗和十字架作為精神上的寄托,並認為這是維護軍隊紀律,鼓舞士氣的最可靠有效的方法。
  其次,依沙貝拉決定針對敵人所處的地形條件,對當時的戰術做一些改革。格拉納達王國地幅雖然不大,但遍地是山,道路稀少,暗碉極多,給軍隊的行動和補給工作帶來許多困難。因此,想在短時間內征服格拉納達,任務還是十分艱巨的。
  依沙貝針對現實,決定放棄以往重用騎兵作戰的方法,而在使用炮兵、工兵和步兵這三個兵種上下功夫。依沙貝拉首先決定改編和調整部隊,她採取的具體方法是:一、將新成立的保安警察部隊改編為一支新型的陸軍部隊;二、徵募一批當時西歐最精銳的瑞士僱傭步兵。事實證明,瑞士步兵在作戰中成為西班牙步兵效仿的楷模,從而使西班牙步兵在以後的半個世紀中所向無敵。除去上述瑞士僱傭兵以外,還有大批日耳曼、英格蘭和法蘭西的志願軍聚集於菲迪南夫婦麾下,這就大大充實了西班牙的武裝力量。
  另外,依沙貝拉決定近期內還需要辦妥三件大事:一、為拔除那些明碉暗堡,組建強大的炮兵;二、成立補給縱列,保證能夠及時供應圍攻部隊的彈藥和生活物資;三、建立一支破壞兵團,將城鎮或堡壘地區附近夷為平地。
  為完成上述三件大事,依沙貝拉不異花費一切本錢,以組建炮兵為例,女王首先任命米裡茲為炮兵總指揮,並從日耳曼、法蘭西和意大利聘請了許多技術專家,建立了兵工廠,製造了大量火炮和彈藥,不足的數量,另外派人去西西里、法蘭德和葡萄牙等地購置。據說,這支部隊堪稱當時歐洲最強大的炮兵部隊。
  西班牙炮兵使用的攻城炮最大口徑為十四寸,能夠發射鐵彈、石彈和火球。許多炮都是安裝在木質炮架上,用牛牽引,但沒有車輪,必須修築特殊道路,因而需要大量工兵部隊來保障。例如,在康比爾圍攻戰時,就動用了六千名工兵搶修一條棧道。
  此外,依沙貝拉還籌建了一個野戰通信隊和一野戰醫護組織,據史料記載,這個醫護組織是近代野戰醫院的鼻祖。
  各項戰備工作就緒以後,所有的西班牙軍隊都集結於柯爾多伐,其總兵力為八萬人,其中有騎兵一萬至一萬二千人,步兵有將近四萬人,其餘兵力是炮兵、工兵和破壞兵團。另有八萬多匹騾馬,承擔後勤運輸任務。
  鑒於阿拉馬失陷後,阿布爾哈山曾經立即向摩洛哥求援,依沙貝拉命令卡斯提爾指揮的海軍艦隊南下,任務是封鎖非洲對格拉納達王國可能實施援助的海上通道。
  攻佔馬拉加1485年,菲迪南率兵出征。實現作戰計劃的最初目標是佔領馬拉加和阿爾梅利亞,目的是切斷格拉納達與非洲的聯繫。為實現最初目標,菲迪南不是採用直取馬拉加的作戰方法,而是預先佔領馬爾貝拉,以此作為海軍艦隊活動和補給的基地;另外,需要佔領羅賈和費裡茲,以便對馬拉加實施圍攻時,依托上述兩地來保障大軍的後方和側翼的安全,因為羅賈和費裡茲分別控制著馬拉加至格拉納達和馬拉加至阿爾梅利亞之間的陸地通道和海岸線。
  1485年5月,菲迪南統帥西班牙軍隊開始了掃清馬爾貝拉外圍的作戰:他首先命令圍攻羅達的炮兵部隊實施猛烈的轟擊,不久,羅達城在炮火中化為灰燼。接著,西班牙軍隊於1486年佔領阿羅拉,並且隨即對馬爾貝拉實施夾攻,迫其獻城投降。之後,菲迪南以馬爾貝拉作為海軍艦隊的基地,開始圍攻羅賈,並攻陷該城。1487年4月7日起,菲迪南率兵通過地形最困難的一段地區,於4月17日前出到費裡茲城下,4月27日,該城投降。至此,菲迪南作戰計劃的最初部分得以實現,馬拉加已經處於陸、海兩個方面的重重包圍之中。
  馬拉加城的戰略地位僅次於格拉納達城,它憑借港口可以與非洲方面保持聯繫,其居民約有一萬一千至一萬五千人,守城部隊有數千名將士,其中絕大多數是非洲最精銳的部隊成員組成,守將為哈米特。馬拉加城四周由堅固的城牆環繞,城中還有一個衛城,也叫作「熱內亞堡壘」,它可以用火力控制四周的城牆;城內還有一條甬道,連接著吉貝爾法羅要塞,因此,從馬拉加城的工事構築情況看,其防禦設施能力還是比較強的。
  菲迪南指揮部隊搶修圍城工事,同時命令海軍艦隊封鎖了港口。工兵部隊在為炮兵趕修通道,另有一部兵力火速前往阿爾吉西拉斯搬運炮彈。總攻前的戰備工作正在忙忙碌碌進行著。特別是菲迪南此時請來的女王依沙貝拉,好似聖女貞德的出現,令全軍精神振奮,士氣倍增。
  守城將領哈米特拒絕了菲迪南勸降的企圖,並連續多次派出小股部隊出擊,襲擾圍城部隊。在此期間,阿布都拉也曾經兩次派出援兵,企圖增援被困中的馬拉加城,但這些軍事行動都被菲迪南堅決粉碎了。
  菲迪南幾乎天天都命令炮擊馬拉加城,但是隨著日期的延長,彈藥逐漸減少,菲迪南決定開始攻城。此時,馬拉加城內的情況在不斷惡化,由於大量難民擁擠在城內,使該城的各種物資保障成了大難題,許多人被餓死,更有一些人逃往西班牙方面去謀求生路。在這極端困難和恐怖的氣氛中,哈米特將守備部隊撤至吉貝爾法羅要塞,並派出公民領袖組成的談判團,求見菲迪南,協商議和之事。但事情並不是象哈米特料想那樣簡單,因為哈米特以前曾經兩次斷然拒絕菲迪南的召降,而此時馬拉加城已經唾手可得,因此,儘管談判團三次求見菲迪南,後者都未予理睬。無可奈何,哈米特於1487年8月18日開城投降。第二天,吉貝爾法羅要塞也舉旗投降。此役,菲迪南基本上沒有耗費多少精力便達到了目的,因此他感到十分欣慰和滿足,便領兵回科爾多瓦過冬去了。 佔領阿爾梅利亞時間過得飛快,冬去春來,菲迪南再次命令作好備戰工作,並於1488年6月,揮師直取阿爾梅利亞,但由於該城防守嚴密,未能很快奏效。一年以後,即1489年5月,菲迪南又率領八萬名步兵和一萬五千名騎兵對巴查進行了長時間的圍攻。寒冬的來臨,也沒有迫使菲迪南撤兵回師,相反,菲迪南命令大軍修建了許多茅舍,展現出一付長期圍困、不達目的誓不罷休的架勢。在此期間,全軍的後勤物資保障由於依沙貝拉的親自指揮,而成績卓著。有一段時間曾經流行瘟疫,但由於衛生勤務保障及時,全軍沒受多大影響。而巴查城卻力盡援竭,四面楚歌,被迫於12月4日交出城池投降。
  馬拉加和巴查的相繼失守,使阿布都拉喪失了對抗的最後勇氣,遂決定向菲迪南徹底投降,交出全部領土,包括阿爾梅利亞和高地克斯。菲迪南立即派兵佔據了阿爾梅利亞。  
  而現在,菲迪南面臨的最後一著棋,就是奪取格拉納達了。格拉納達城位於尼華達山脈腳下的兩個丘陵之上,其間有吉尼爾河和達羅河流過。在小山頂上有阿拉門布拉和阿爾貝拜辛兩個要塞。在阿拉門布拉要塞之下,是一片開闊地,一直延伸到城外。城市的四周都有磚質護城牆,城牆上設有許多碉堡,並以火力控制著城牆內外。全城有二十多萬人口,還有一些敗軍殘部也退守這裡,並決心死守到底,因此,格拉納達城的防禦基礎可以說是相當雄厚的。
  從1490年春天開始,菲迪南指揮部隊著手毀壞城西的肥沃平原,這項工作一直持續到深秋。西班牙軍隊將格拉納達城外圍的二十四個小市鎮以及許多村落夷為平地,將所有糧食和牲畜一掃而光,這樣,就等於完全斷絕了格拉納達城的物資供應。
  1491年4月,菲迪南率領八萬人前出到護城牆下,紮營結寨,決心長期圍困,實現作戰計劃的最終目的。此情此景,格拉納達人的命運看來實在不妙,無非是城被攻陷或者餓死、困死,兩者必居其一。守城的巴布地爾要求議和。10月5日,雙方達成協議,休戰七十天,並開始談判。一個半月過去了,11月25日,雙方達成第二個協議,內容是:格拉納達城在六十天內自動投降,並交出全部武裝和要塞,但菲迪南允許保留其財產、法律、宗教和風俗習慣,並由格拉納達的官吏統治該城,而這些官吏要接受西班牙國王委派的總督節制。
  1492年1月2日,格拉納達城投降。巴布地爾親自向西班牙國王菲迪南獻上城門的鑰匙,此時,城門洞開,菲迪南手持巨型銀質十字架,率領大軍浩浩蕩盪開進格拉納達城。  
  至此,西班牙王國經過七百年的艱苦征戰,最後,「再征服」的工作也告結束。西班牙的版圖一再擴展,並作為一個統一的基督教王國,而置身於歐洲強國之林。 西班牙的地理位置更加有利,它位於地中海與大西洋之間,可以同時向兩個彼岸發展,而其北面有比里牛斯山的天險,憑借它可以阻止外敵的入侵,南面與非洲只隔著一個狹窄的直布羅陀海峽,來往甚為方便。當時,歐洲沒有第二個國家佔據如此有利的態勢,使其足以擴張成為一個龐大的帝國,只有西班牙王國能夠首屈一指。




歡迎光臨 ihao論壇 (https://ihao.org/dz5/) Powered by Discuz! 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