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標題: 三體海怪:美國"獨立"號瀕海戰鬥艦 [打印本頁]

作者: 愛你唷    時間: 2010-3-23 00:01     標題: 三體海怪:美國"獨立"號瀕海戰鬥艦

美國海軍正式接收“獨立”號近海戰鬥艦(LCS 2)。 “獨立”號是由通用動力公司領導的小組設計的的鋁質三體艦,長127米,排水量2784噸,由奧斯塔美國公司建造。 11月中旬,“獨立”號在墨西哥灣進行接收海試,海試中“獨立”號全速航行時航速最快達到46節。


LCS-2獨立號瀕海戰鬥艦海試

獨立”號是由通用動力公司領導的小組設計的的鋁質三體艦,長127米,排水量2784噸,由奧斯塔美國公司建造。 11月中旬,“獨立”號在墨西哥灣進行接收海試,海試中“獨立”號全速航行時航速最快達到46節。海軍艦船檢驗局經過檢測認定“獨立”號的推進裝置、適航性和本艦防禦能力均令人滿意,滿足交付的要求。

預計2010年1月16日將在阿拉巴馬州的莫比爾市舉行“獨立”號的服役儀式。 2010年2月“獨立”號將離開阿拉巴馬州,前往諾福克海軍基地,並進行一系列交付后海試。完成“交付後工作”之後,“獨立”號將前往其未來母港圣迭戈海軍基地。


12月17日,“科羅納多”號近海戰鬥艦(LCS 4)舉行了龍骨認證儀式。 “科羅納多”號是採用奧斯塔公司的LCS設計打造的第二艘近海戰鬥艦,目前正在莫比爾市進行建造。

通用動力公司團隊正與洛·馬公司團隊展開後續51艘近海戰鬥艦的合同競爭,每支團隊都建造各自設計的第二艘近海戰鬥艦,再由美國海軍選擇其中一種設計方案作為後續近海戰鬥艦的母型。

洛·馬公司建造的“自由”號近海戰鬥艦(LCS 1)於2008年服役,2009年12月初完成“艦艇作戰系統認證試驗”和“發展測試項目”,並首次發射滾體導彈。 2010年初,“自由”號將前往第4艦隊防區和太平洋上進行首次試驗性部署。

美海軍"自由"號瀕海戰鬥艦將提前參加作戰部署



美國海軍LCS-3瀕海戰鬥艦價格達4.71億美元
美國海軍近日公佈LCS-3/4瀕海戰鬥艦的合同價格,其中LCS-3的價格為4.71億美元,用於艦艇建造、非重複性建造與附加工程工作、配置管理服務、附加艦員與岸上保障、專門研究和交付後保障。


美國海軍LCS-2瀕海戰鬥艦

由於2010財年近海戰鬥艦項目採辦策略的改變,如今美國海軍可以公佈LCS 3與LCS 4的合同價格。

2009年3月23日授予洛·馬公司的LCS 3合同總價約4.71億美元,用於艦艇建造、非重複性建造與附加工程工作、配置管理服務、附加艦員與岸上保障、專門研究和交付後保障。

2009年5月1日授予通用動力公司下屬巴斯鋼鐵公司的LCS 4合同總價約4.34億美元,用於艦艇建造、非重複性建造與附加工程工作、配置管理服務、附加艦員與岸上保障、專門研究和交付後保障。

上述合同價格不包括政府開支和已終結的原始合同選項中所規定的延續性工作與材料費用。其中,政府開支包括政府提供的設備成本、變更訂單費用和項目管理保障費用;洛·馬公司已終結的LCS 3合同選項的延續性工作與材料費用為7800萬美元,通用動力公司已終結的LCS-4合同選項的延續性工作與材料費用為1.14億美元。


由於2009財年近海戰鬥艦的造價與2010財年艦艇建造合同的競爭直接相關,因此授予兩家主承包商的2009財年近海戰鬥艦固定價合同的價值原來被認為是保密信息。現在這種政策被取消,新的採辦策略不再將2009財年近海戰鬥艦的價格與2010-2014財年間承包商的選擇聯繫在一起,因而合同價格得以公佈。

美國海軍仍將繼續進行近海戰鬥艦項目,計劃建造55艘,以在敵方近海區域對抗其快速水面艦艇、安靜型潛艇和各種水雷,挫敗敵人的反介入企圖。美國海軍的採辦策略將以每種船型設計的成本和性能,以及在整個項目期間堅持引入競爭的選項為導向。


美國瀕海戰鬥艦測試航行時速突破83公里
兩艘最新下水的美國海軍“瀕海作戰”艦艇日前在測試中創造了接近100公里的“超高時速”。其中,名為“獨立”號的軍艦身長將近140米,由阿拉巴馬州船廠建造,其時速突破了44節(83公里),且堅持了4小時之久。


美國“獨立”號瀕海戰鬥艦試航跑出83公里時速


美國獨立號瀕海戰鬥艦採用三體設計

兩艘最新下水的美國海軍“瀕海作戰”艦艇日前在測試中創造了接近100公里的“超高時速”。其中,名為“獨立”號的軍艦身長將近140米,由阿拉巴馬州船廠建造,其時速突破了44節(83公里),且堅持了4小時之久。另外一艘名為“自由”號的軍艦(將近130米長)也在測試中交出了類似的答卷。

美聯社報導,上述兩艘新型軍艦都使用大功率柴油機和渦輪燃氣機作為動力系統,因此速度驚人。它們不使用傳統的螺旋槳推進技術,而是採用更為高效靈活的“噴水推進方式”。同普通船隻相比吃水較淺,更適於深入敵方近海執行作戰任務。美海軍希望,“自由”號能從明年開始服役,比原計劃提前了兩年。

“獨立”號是一艘全新設計鋁合金三殼船體的軍艦,而“自由”號則是傳統的鋼結構單殼體艦艇。為了確定孰優孰劣,美軍將再訂購兩艘與“獨立”號和“自由”號同級別的艦艇進行測試。美海軍錶示,計劃建造55艘此類單艘造價高達4.6億美元新軍艦。這種軍艦可攜帶直升機,能承擔反潛、掃雷、送特種兵登陸和其他作戰任務。

由於採取了所謂的隱身和“模塊化”設計技術,這種新軍艦能在24小時內從“獵潛艇”變成“掃雷艦”,堪稱美軍艦隊中的真正“多面手”,其作戰性能遠遠超過以往的導彈水翼艇或者登陸氣墊船。與相同身材的美軍現役艦艇相比,“自由”號和“獨立”號的巡航時速要快上至少10節(大約20公里)。

考慮到測試當天,“獨立”號頂著時速30節的大風和兩米多高海浪行駛,仍然能保持44節的航速前進4小時,這種新艦隻的性能的確相當強大。除了直升機和艦炮外,上述“快船”可能裝備用於消滅地面目標和小型艦艇的垂直發射導彈系統,據稱可在復雜地形條件下精確摧毀各類固定和活動目標。

冷戰結束後,美國海軍根據國際形勢變化幾次修訂其海軍戰略並得出一個全新結論:海上不再有類似於前蘇聯海軍那樣的強大對手,以往那種大規模的海上對決也幾乎不可能出現;更現實的對手是那些“不聽話”的沿海國家,以及對其海洋權益與戰略通道產生各種威脅(例如恐怖分子和海盜)。

為有效地應對各種威脅,美國海軍將各國的近海海域作為自己的活動空間和作戰海域。美國海軍針對近海海域複雜的地理、電磁環境,加大探測和測量的力度,並決定減少適合深海大洋作戰的大型水面和水下艦艇的數量,增加類似“獨立號”和“自由”號這樣的所謂“瀕海戰鬥艦”數量。


“獨立”號標準排水量2176噸,滿載排水量2784噸,續航力為4500海裡(20節時速)。艦上裝有多種武器裝備,包括1門57毫米隱身艦炮,一部近距防空導彈系統,4挺50毫米機關炮,以及兩架反潛/反艦直升機和多架無人直升機。據悉,“獨立”號軍艦將被部署於西海岸的圣迭哥市,以重點關注太平洋方向。

美國海軍發展報告稱,將在2035年前進一步縮減大型戰艦規模,其中航母將由目前的12艘減至10或11艘,攻擊型核潛艇由58艘減至40或43艘,而將艦艇發展重點轉向以“獨立”號和“自由”號等瀕海戰鬥艦為代表的小型戰艦。

美國海軍“瀕海戰鬥艦”計劃中的二號艦“獨立”號,終於在位於莫比爾河上的通用動力公司奧斯圖造船廠滑入水中。至此,美國海軍瀕海戰鬥艦計劃的幾大“主角”終於悉數登場亮相,而“獨立”號也是全世界第一艘以作戰為目的建造的三體軍艦。



美國海軍“瀕海戰鬥艦”計劃中的二號艦(LCS2),也就是通用動力公司的三體船型瀕海戰鬥艦首製艦“獨立”號,終於在位於莫比爾河上的通用動力公司奧斯圖造船廠滑入水中。至此,美國海軍瀕海戰鬥艦計劃的幾大“主角”終於悉數登場亮相,而“獨立”號也是全世界第一艘以作戰為目的建造的三體軍艦。雖然事先已經有相當多的圖紙和模型將其“尊容”公諸於世,但“獨立”號奇異的外形還是給人們帶來很大的視覺衝擊。有話說“反常即妖”,那麼,“獨立”號又是怎樣的一隻“三體海妖”呢?

千呼萬喚始出來

上世紀90年代以後,美國海軍提出“前沿——由海向陸”軍事學說,後來又提出“海上打擊、海上盾牌和海上基地”概念。進入21世紀,已成為全球海上霸主的美國海軍又雄心勃勃地制訂了以“到2020年時擁有313艘水面戰艦”為“階段目標”的“千艦海軍”計劃。瀕海戰鬥艦正是實現上述學說、構想與計劃的重要組成部分,甚至可以說是關鍵所在。因為在美國海軍的設想中,這種艦隻不僅要作為“在瀕海,在五大洲陸海交界的地方”採取軍事行動的先鋒和主力,還要取代現在“佩里”級護衛艦的位置,成為未來美國海軍航母及兩棲攻擊(輸送)艦戰鬥群的最外圈和數量最多的水面艦隻。同時,瀕海戰鬥艦也是美國海軍規劃中的“明日艦隊”中第一種走出圖紙,成為現實的戰艦,可見其意義重大。

為了角逐瀕海戰鬥艦項目,洛克希德·馬丁公司提出半滑行單體船方案,通用動力公司聯合英國BMT公司提出三體船設計方案,雷聲公司則提出表面效應船的方案。洛·馬的第一艘瀕海戰鬥艦“自由”號已經於2006年9月23日下水,雷聲公司已退出競爭。此後,受鋼材和鋁材價格上漲、“自由”號發生火災等一系列事件的影響,美國海軍部一度宣布終止原規劃中洛·馬公司和通用動力公司第二艘瀕海戰鬥艦的建造,原本被冷落的泰坦公司及其建造的小水線面雙體船型瀕海戰鬥艦試驗艦“海上鬥士”號則獲得了與洛·馬和通用動力“再次較量”的機會。而諾斯羅普·格魯曼公司在為美國海岸警衛隊建造了代號“深水計劃”的“國家安全艦”首艦“伯特霍爾夫”號後也表示,“國家安全艦”也採用了模塊化設計,可以很方便地通過更換任務模塊“變身”成為瀕海戰鬥艦。很快,美國國會中就出現了“將'深水計劃'與瀕海戰鬥艦計劃合併”的呼聲。

在此期間,由於一些我們尚不清楚的原因,通用動力公司瀕海戰鬥艦首艦“獨立”號的下水時間一拖再拖,先是從2007年3月拖到12月,又從2007年12月拖到2008年2月,到2008年2月底又說要推遲到4月份,以至於原本對三體船型瀕海戰鬥艦有所期待的美國和其他一些國家的海軍頗為失望。如果再“跳票”下去,通用動力公司很可能會提前“出局”。終於,在2008年4月的最後幾天,外形奇異的“獨立”號出現在奧斯圖造船廠的船台上,並在5月到來之前滑入莫比爾河的水中。

生來異像有異才
雖然早就有大量想像圖和模型將“獨立”號瀕海戰鬥艦的獨特外形公之於眾,但當人們切切實實地看到這樣一艘怪異的戰艦時,依然會覺得十分驚奇,甚至有不少人開玩笑說“如果用圖像製作軟件將'獨立'號四周的背景換成宇宙星空,絕對會有人相信它是科幻電影中的太空戰艦……”。其實,“獨立”號並不是第一艘讓人覺得“不應該出現在我們這個星球的水面上”的艦艇,無論是瑞典“維斯比”級輕型護衛艦還是挪威“盾牌星座”級導彈艇,都曾經給人以這種感覺。在現今這個隱身艦艇已經大量出現但還遠不能說是發展成熟、未來的走向還不很明確的時代,其外形千奇百怪是件很正常的事情。這或許是所有事物的發展過程中必經的階段,海軍艦艇也不例外,正如鐵甲艦出現的初期還出現過圓形的鐵甲艦一樣。

“獨立”號瀕海戰鬥艦長127.6米,寬31.6米,吃水深4.3米,採用全鋁合金建造,標準排水量2176噸,滿載排水量2784噸。如果只是從這些參數上看,除了寬度很大,它與一艘普通的護衛艦沒有區別。 “獨立”號之所以特別,在於它採用了少見的三體船型和十分注重隱身性能的外形設計。 “獨立”號是繼英國“海神”號試驗艦之後,全世界第二艘千噸級以上的三體船型軍艦,也是世界第一艘為實戰建造的三體軍艦。

從理論上說,採用三體船型設計具有不少優點,例如:總體佈置性好,甲板面積比單體船大40%左右,可以在排水量相同的條件下為艦載機(直升機和無人機)提供較寬的飛行甲板,比單體船更細長的船體(採用單體船型的“自由”號瀕海戰鬥艦標準排水量2840噸,滿載排水量超過3000噸,艦長卻只有103米,艦寬也只有13.1米)也可以擴大艦載武器間的距離,減少相互干擾。生存能力強,由於船體相對細長,推進器之間的距離相對要大,水流對船體和推進器的干擾就比較小,噪聲比較低,大幅度降低了被對方聲吶探測到的可能性。此外,主機的廢氣被引到三個船體之間排出,能明顯降低船上的紅外輻射信號。主船體每邊有1/3~1/2的長度被側船體所遮擋,這樣在遭受掠海飛行的反艦導彈襲擊時,能夠提供一定程度的保護。三體船的箱形結構甲板寬敞,可使關鍵的作戰部位佈置在不易受損的區域,從而有效提高了生存能力。三體船的橫向穩性也比較好,可以將雷達等傳感器安裝在更高的位置,不會造成“頭重腳輕”的結果,能更早發現來襲目標。而其他船型的穩定性對重量更為敏感,重心上移可能對穩定性造成影響,雷達就要佈置得比較低。

此外,三體船的適航性也相當好,兩側船體為三體船提供了更好的穩定性。與同等排水量的單體船相比,三體船提高了耐波性,可在高海況下保持高速航行。三體船的興波阻力也比較低,由於每個船體都是瘦長型,從而降低興波阻力,尤其在高速航行時興波阻力有可能大幅度降低。試驗表明,與單體船相比,三體船型的細長船體可以減少20%的阻力,由於阻力降低,三體船容易獲得高航速,這樣全壽命期費用也會降低。





歡迎光臨 ihao論壇 (https://ihao.org/dz5/) Powered by Discuz! 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