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口假牙 裝上後非一勞永逸
73歲的老李早年家境不佳,遇到蛀牙且爛到牙根就拔掉,近年飽受牙周病所苦,嘴巴內只殘存3、4顆牙齒,雖然曾裝了活動假牙,仍不能吃太硬食物,常以牛奶泡饅頭,或煮爛的麵和青菜果腹,雖然子女常邀老人家外出上館子,他總是拒絕,無非是「望著滿桌豐盛的佳餚卻無法入口」。
衛生署前副署長、北市開業牙醫師陳時中指出,根據衛生署國民健康局委託牙醫界調查,台灣地區65歲以上老人全口無牙的比率高達21.5%,也就是平均每5個老人家就有1人,一張嘴卻看不到還有自然牙齒。因此,對大多數老人而言,還可以吃花生、啃牛排者,就要羨煞許多人了。
陳時中說,門診中常遇到需製作全口假牙的患者,其中以老人為主要族群,但也不乏患有嚴重牙周病而全口缺牙的中年人,他( 她)們為恢復咀嚼功能,並減少講話漏風困擾,裝全口假牙是唯一的選擇。
全口假牙大致分為三種,一是傳統活動性假牙,二是全口固定性假牙,三是活動性假牙搭配人工植牙,前者如同局部假牙,但僅讓假牙底座覆蓋於上、下顎的牙床,缺點是無法像固定式的假牙一樣的穩定;至於後兩者,則需依賴人工植牙,其間的差別是植牙的顆數多寡,如果做全口固定式的假牙,要植入的人工植牙就要多一些,花費也會較多。
根據調查,有高達6成老人裝了全口假牙後,卻因異物感、疼痛、口腔容易發炎或假牙咬合力差,經常配而不戴!因此如何製作適合自己的全口假牙,從印模、製作假牙、配戴後的回診檢查,更是不容疏忽。
台北市開業牙醫師黃怡豪指出,全口假牙製作至少需經5次看診流程,以每周約診1次計算,等於需耗時1個月才能把假牙置入口腔。
第1次約診時,牙醫師會先檢查病人口腔狀況,包括有無拔牙後的傷口、牙周及軟組織等情形,檢查完,需要印一個粗略的牙齒模型;第2次約診則需印製較精密牙模,並配合醫師指示,做一些口內咀嚼動作,由於牽涉到未來假牙與軟組織密合度,這次約診較為費時,更不可忽視。
第3次約診,供牙醫師製作口內咬合蠟堤,並取得假牙垂直高度。第4次約診,把假牙放入口內試戴,然後根據實際狀況修整。到了第5次約診,全口假牙大功告成,經過組織面及咬合面的調整後,病人就可戴上假牙返家。
值得一提的是,裝上全口假牙後,並非一勞永逸,黃怡豪表示,由於中老年人口腔狀況會隨著年齡增長及齒槽骨萎縮加劇,使得假牙較不密貼,建議每半年仍需定期回診檢查,並進行假牙調整,才可讓假牙發揮既有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