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題:
一場世界戰爭史上空前絕後的奇跡
[打印本頁]
作者:
listen
時間:
2013-8-5 00:27
標題:
一場世界戰爭史上空前絕後的奇跡
談起中國古代戰爭,最為人們津津樂道的就是以少勝多的經典戰例,如巨鹿之戰,井陘之戰,昆陽之戰,官渡之戰,淝水之戰等等。楚漢時期另一場經典的以少勝多的戰爭卻常常被大多人所忽略,以致研究者寥寥無幾。其中原因只有仁者見仁。但是這場戰爭卻是一個無法忽略,在中國戰爭史以致世界戰爭史都應該有一席之地的戰爭。它就是我們今天要講的彭城之戰。
秦朝末年,綱絕維弛,群雄並起,其間項羽憑藉滅秦巨功分封天下,稱霸諸侯!而滅秦的另一主角劉邦卻被封在偏遠的漢中巴蜀之地。劉邦當年在關中的時候統兵10萬,經過漢中整頓,收其巴人等當地民族為軍,後定三秦亦收其兵,完全可以做到翻一倍。而此時劉邦“劫持”五個諸侯一起進攻項羽(哪五個諸侯?一直有爭議,大概有魏王豹,殷王司馬昂,河南王申陽,塞王、翟王,另有陳餘軍不在此路),而此時東進劉邦傾巢而出,手下重要將領和謀士幾乎全到,彭城兵敗後蕭何“發關中老弱未傅悉詣滎陽”可見損失之慘重。
關於劉邦進攻彭城的部署,後世有很多誤解,這裏簡要說明劉邦東進的部署,漢元八月,劉邦出漢中定三秦。“漢二年三月漢王從臨晉渡”東進。大概劉邦分三路行軍,中路軍由劉邦親自統帥,部將為張良、陳平、韓信,呂澤,張耳,盧綰,夏侯嬰以及五諸侯軍,是從洛陽直接向東,直取彭城。北路軍由曹參、灌嬰率領匯合陳餘軍從粱魯,與中路軍會攻彭城。南路軍由薛歐、王吸(或有王陵軍)自關中出武關走南陽,攻陽夏,向東進攻彭城。此時關中並不安穩,章邯等勢力還在負隅頑抗。劉邦留下蕭何守關中,周勃圍廢丘,樊噲酈商轉戰關中各地,而立韓王信為韓王平定韓地。
這裏有疑問的是關於韓信的行蹤。很多人認為韓信此時在關中圍章邯,沒有參與彭城之戰,甚至認為是把韓王信當成韓信。這種說法是說不通的,首先韓王信為韓王平定韓地,行蹤確定。韓信的問題主要是因為《淮陰侯列傳》敍述此段時,只說漢王而未提韓信,但是有一點要知道,在韓信的列傳中敍述本身就暗含其人行蹤。考證韓信生平我們知道韓信雖然在漢中被劉邦拜為大將,但是一直到彭城之戰都無兵權,其地位只相當於參謀,這個期間他並沒有什麼舉動,太史公自然忽略過去。而後來彭城之敗後,韓信收殘兵敗將在滎陽和劉邦會合更有利的證明其人當時亦在彭城!
漢二年四月,北路軍破龍且于定陶,南下碭和劉邦中路軍會師,接著攻下項羽都城彭城,劉邦似乎已經完勝。
早在劉邦定三秦的時候,項羽就預感劉邦會東進,不過此時他帶兵進攻自己後翼的齊國。而對劉邦的攻勢,項羽一面派鄭昌為韓王,前往韓地抵抗劉邦東進。派陳平平殷王在此又布一層防禦線。派龍且抵擋北路軍,又派兵距陽夏阻攔南路軍。除了南路軍史書未明外,其餘各路均告失敗。而項羽記以厚望的英布卻趁此坐山觀虎鬥。劉邦軍浩浩蕩,56萬大軍數月就盡占楚地。此時,項羽陷入前所未有的危機中。
一、面臨兩線作戰。齊國尚未平定,回師救楚,則腹背受敵。
二、兵力的極大懸殊。劉邦諸侯聯軍56萬人,規模空前宏大。項羽此時全部兵力不詳,但是必然遠少於56萬。
三、後方淪陷,孤軍深入。此時項羽楚地盡占,沒有根基地的孤軍只能速戰速決。
四、遠離戰場,長徒奔波。敵人則以逸待勞,利用防禦工事抵抗回師楚軍。
五、盟友背叛,政治大環境陷入極度孤立的狀況。
面對如此險惡的政治,軍事環境,項羽一個大膽的戰略計畫出籠:以諸將率領大軍繼續平定齊國,作為迷惑劉邦的手段。而自己親自帶領3萬精兵繞道彭城後方,以彭城為釣餌引劉邦上鉤,然後偷襲劉邦後方,盡滅劉邦軍。
項羽的作戰計畫出來,所有人都楞住了!此人傻了,他不但要以3萬盡殲對方56萬,還要長途奔波,設局偷襲!這可以說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一個瘋狂計畫!
彭城之戰,關於項羽的行蹤由於歷代很少研究者涉足,以致人人認為是劉邦攻下彭城後“收其貨寶美人,日置酒高會。”輕敵而至。實際上劉邦雖然得意忘形都是並未放鬆警惕,謀臣大將皆在左右,未見有其疑義。關鍵是項羽在劉邦未下彭城之際,已經回師彭城西邊,斷其後路,忽然出現在劉邦諸侯聯軍的後方。
關於這一點甚少有人注意,但是這確是彭城之戰勝利之關鍵。史記項羽本紀有載:“春,漢王部五諸侯兵,凡五十六萬人,東伐楚。項王聞之,即令諸將擊齊,而自以精兵三萬人南從魯出胡陵。四月,漢皆已入彭城,收其貨寶美人,日置酒高會。項王乃西從蕭,晨擊漢軍而東,至彭城。”這裏清楚的寫明瞭項羽的行蹤的順序。但是大多人採用了史記高祖本紀:“項羽雖聞漢東,既已連齊兵,欲遂破之而擊漢。漢王以故得劫五諸侯兵,遂入彭城。項羽聞之,乃引兵去齊,從魯出胡陵,至蕭。”
為何兩者有差異?這裏我們分析,項羽本紀排在高祖本紀前面,事蹟以項羽為主,順序詳細,亦以此為准。而高祖本紀以劉邦事件為主,項羽事蹟只是插敍。如果讀高祖這段會發現劉邦入彭城強調的是因果關係,並未詳細敍述項羽行蹤,而項羽本紀已說的很清楚了,無須在費力。
細看項羽本紀發現有一個關鍵字“項王‘乃’西從蕭”,從乃字我們可以大膽推測,項羽3萬兵力在劉邦軍尚未全部入彭城時,已經到達彭城西南斷其後路,等待劉邦全部入彭城給劉邦聯軍致命一擊。而長途奔波,饒道千里,斷敵後路,攻其不備未給敵人發現任何蛛絲馬跡,可真謂是前無古人!
現在項羽只剩下耐心等待最佳時機給予致命一刀了,不過項羽已經準備好秘密武器了。
騎兵是冷兵器時期世界戰爭史的最大革命,但是卻是個逐漸發展的時期。在馬鐙沒有出現的前騎兵時代,騎兵的發展和應用是緩慢的。我國中原地區早在春秋之際已經有騎兵,但是此時騎兵是小規模的,主要用於載人,並沒有史料證明有騎兵作戰的記錄。中原地區真正大規模把騎兵用於軍事是戰國時期的趙武靈王,從此騎兵作為輔助性兵種走向戰場。戰國時期由於秦趙臨近北方胡人,所以多有騎兵。但是此時不論是秦還是趙,騎兵都是作為輔助兵種,騎兵放在兩翼後方,配備弓弩。用於偵察,騷擾,偷襲,斷後,追擊等。真正大規模獨立運用騎兵,把騎兵當成主力並用於衝鋒大多以為是在西漢時期的反擊匈奴。這個論述實際上忽略了項羽在中國騎兵史上承前啟後的巨大作用!
彭城之戰是中國大規模獨立運用騎兵殲滅步兵的典範。但是史料卻沒有清楚記載,史記僅記載項羽自以精兵三萬人,是不是都是騎兵而無史載。這裏我們要從頭來分析,項羽在彭城戰前捨棄大軍千里奔波,最大限度的運用了機動能力,用騎兵合情合理。彭城之戰後,項羽偷襲劉邦運用騎兵的衝擊力沖散大軍又採用驅趕的方式使其落水,以及騎兵追逐包圍劉邦,這裏都可以看到戰術上運用騎兵的影子。彭城之戰後,史記灌嬰列傳記載:“楚騎來眾,”而後劉邦招攬舊秦騎兵組成獨立騎兵軍團,任命灌嬰指揮。從這裏我們看出項羽騎兵的威脅促使劉邦大力發展騎兵(後期招攬大量胡人,樓煩人為其騎兵)。劉邦曾經滅秦時多次和秦軍作戰,卻一直沒有發展騎兵,一個側面可以證明項羽之騎兵有和秦騎兵不同的用途和編制。戰國時期,騎兵用於輔助沒有獨立作戰及用騎兵衝鋒的戰例(主要是沒有馬鐙,騎兵缺乏衝擊力及長途奔波的持續力)。到了彭城之戰,由於是偷襲戰,主要用於騎兵踏營,沖散,驅趕造成敵人混亂而使騎兵第一次大規模獨立衝鋒作戰。顯然戰果是輝煌的,給中國騎兵大大寫下一筆。
關於項羽的騎兵,應該是在巨鹿之戰後(巨鹿戰項羽用的是步兵,無騎兵的痕跡)收編秦與趙之騎兵組成了騎兵軍團。項羽自殺時說得到自己的坐騎烏騅馬有5年,按此推斷得烏騅正是在巨鹿大戰左右。
項羽把大部隊留在齊國迷惑劉邦,自己運用騎兵的機動性,繞道彭城西南的蕭縣。等待劉邦諸軍全部進入彭城,混亂不堪,而且大將忙著部署北邊建立防禦,劉邦等主帥鬆懈的最佳時機。開始西出蕭,向東進攻彭城。項羽選擇的是早晨發動偷襲。選擇早晨看見項羽對時機把握的老辣,早晨敵人尚在睡夢中,正處於最疲憊的時候,突然遭遇大規模偷襲,其慌亂可想而知!而自己可以利用早晨天亮明瞭敵方情況,選擇合適有效的戰術最大消滅敵人。很多偷襲喜歡放在夜裏,這樣有利掩藏行蹤。但是項羽此次不光要造成敵方混亂,更要全殲敵軍。
項羽在戰術的選擇上直接攻擊劉邦指揮中樞,造成劉邦聯軍指揮系統癱瘓!這樣聯軍就無法組織有效的反抗,然後項羽死死咬住劉邦的主力進行攻擊,不給劉邦喘氣的機會。而且利用驅趕的方法把他們逼到河流邊上,使他們因為擁擠掉進河中淹死或自相殘殺!而劉邦聯軍猶如從雲霧端落入無底的深淵,昨天還意興盎然,大勝在握;今天就兵從天降,不知其然!不明白實情的聯軍又沒有得到有效的組織像無頭蒼蠅四處亂撞,此時正中項羽之計。由於兵力上的極大懸殊,如果硬拼無論如何都是要被消耗怠盡。這裏項羽用騎兵驅趕引誘把聯軍引向南方的谷、泗水,再此項羽展開攻擊,殺聯軍十余萬人。聯軍為了活命拼命南逃,逃到更南的靈壁東睢水上,這樣聯軍自相殘殺,被擠落水10多萬。彭城之戰終成了一面倒的局勢,剩下就是追擊殘兵敗將,擴大戰果,收拾殘局的事了。可惜由於項羽的兵力單薄,追擊戰並未產生多大效果,劉邦諸將收拾殘兵彙聚滎陽,頂住了楚兵的追擊。
漢軍統帥劉邦從開始就被楚軍咬住,在彭城西用舊情使楚將丁公放自己一馬,逃出彭城被楚軍圍住,由於大風吹散楚軍陣型,劉邦得以逃脫。劉邦此時向北逃跑,過老家沛縣,欲收家小向西。卻引來楚騎,家小被楚抓到,靠推兒子女兒總算逃過一劫。劉邦老婆呂后的兄長呂澤跟隨劉邦參與彭城之戰,戰敗後先帶兵逃到下邑。劉邦繞了大圈子跑到下邑,收其散兵才緩過勁。
此戰可以以完勝結局,不但殲滅劉邦主力,使劉邦陷入“發關中老弱未傅悉詣滎陽”的危機局面。更扭轉了項羽四面楚歌,孤立無援的政治局面,重新佔據楚漢戰爭的主動權。在大的政治環境方面,原來投向劉邦的盟軍此時又背叛劉邦,或則投靠項羽,如塞王,翟王。有的則重新脫離劉邦的控制走向劉邦的對立面,如魏王豹,陳餘。
但是這場完勝的戰役卻留下了遺憾,在此戰並無抓到主帥劉邦,使劉邦逃往西邊,佔據滎陽成皋之地利,依靠關中漢中之資源。拉開四年之久的楚漢角逐戰,最後依靠優越的地理和物質資源以及項羽後方的遊擊戰大師彭越,並且整個集團的優勢力量,終於拖跨項羽,贏得天下。
彭城之戰項羽在面臨盟友背叛,孤立無援,自己孤軍深入,後方失守,兩線作戰,兵力懸殊的種種危機,而大膽使用戰略奇襲,用3萬騎兵全殲劉邦聯軍56萬,獲得空前絕後的勝利。其戰略之大膽,謀略之深遠,部署之完美,兵力之懸殊,行軍之迅速俐落,攻擊之準確老辣,戰術之巧妙有效,戰果之輝煌無敵,無不令人咋舌!
而此戰在如此不利的形式下,創造如此輝煌的戰績,其勝利的原因在哪呢?表面上看讓人感到匪夷所思,後人歸為劉邦的輕敵大意,聯軍的戰鬥力低下。楚軍的出其不意和英勇善戰!如果是這樣分析就太淺薄了,劉邦為什麼這麼大意?劉邦的諸多謀臣大將難道沒有一個謹慎小心的嗎?實際上彭城之戰,當時有一個將領帶幾萬士兵抵抗項羽一段時間就可以讓聯軍組織軍隊抵抗,利用數量的優勢擊敗項羽。雖然聯軍不好指揮,戰鬥力低於項羽軍。但是劉邦的20多萬軍隊可是久經沙場的精銳,何至於讓三萬楚兵一敗塗地?
研究彭城之戰前因後果,不得不佩服項羽的軍事天才和戰略創新!項羽之所以取得世界上空前絕後的勝利在於:
一:戰前的深謀遠慮,大膽佈局。早在劉邦聯軍東進時,項羽就謀劃以彭城為誘餌佈局這場偷襲戰。從戰略上是個及其大膽冒險的戰略。首先要分兩線作戰,既要保證戰略偷襲的勝利,又要嚴防齊國趁機包抄。關鍵是在千里之外就要確定其戰略奇襲的目標和劉邦聯軍的弱點,這不但要豐富的軍事經驗知己知彼的眼光還要一個堅定的不為外界所動的平常心。
二:突襲的迷惑性隱蔽性及喧張效果。要偷襲本身就有其如何不讓敵人知道的問題,何況是戰略大奇襲!項羽在這個方面,用大部隊繼續攻齊國作為迷惑敵人的“正兵”,自己只帶3萬兵力為奇兵用“間接路線”偷襲敵方的後翼。這完全可以算上正奇運用的典範!而長途千里,繞一個大圈子到敵方後路,期間如何不為對方所知,難度其所作隱蔽性可想而知!在劉邦聯軍剛入彭城還在打探北邊項羽消息的時候,項羽突然從後方進攻,其喧張效果對敵人的震撼效果可想而知!
三:出眾的戰場洞察力及耐性。項羽繞道彭城西南的蕭,期間潛伏下來等待劉邦諸軍全部進彭城,並在早晨攻擊敵後翼。這裏需要及其出眾的洞察力找到最好的進攻地點,時間。而又要極大的耐性等待敵人最鬆懈的露出破綻的時候進行攻擊。而項羽的選擇無疑是最佳的選擇。
四:出眾的戰場指揮能力和正確的戰術選擇。面對敵人的數量優勢但是聯軍的指揮不協調。項羽採用直接進攻劉邦指揮中樞的戰術,咬定司令部追著猛打。使劉邦的指揮系統癱瘓,至始至終無法組織軍隊抵抗。這裏必須清楚知道劉邦的部署及戰前大量收集情報。由於兩方兵力懸殊,項羽採用驅趕引誘使其到河邊自相殘殺,互相踐踏,最後落水而亡。
五:戰術的革命與技術的革新。此戰項羽(也是中國)第一次用騎兵獨立作戰,造成了技術效果是輝煌的,其戰鬥具有很大的歷史意義!這是第一次完全由騎兵對步兵造成的巨大勝利,它的歷史性是空前的!也是一次技術上的革新,一次技術上勝利!這種勝利成就了以後騎兵的輝煌!
最後由於項羽自身的戰略眼光,戰術手段成就了一個偉大的勝利,項羽能在局勢如此不利的情況下迅速找到對方弱點,並且完成一次空前的戰略計畫。但是這種勝利不具有任何普遍性,一個真正的名將就善於利用一切機會完成別人無法完成的勝利。“滄海橫流,方顯英雄本色”只有在危機和劣勢的情況下創造的奇跡才更讓人難忘,從軍事上來說惟有項羽前次經典戰例巨鹿之戰可以相顰美!
歡迎光臨 ihao論壇 (https://ihao.org/dz5/)
Powered by Discuz! 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