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將、三太子從傳統跳進現代
提起去年的高雄世運,或許,你會馬上想到騎機車的電音三太子;然而,會跳「Sorry,Sorry」的三太子是從哪裡蹦出來的?廟會遊行裡各式各樣的藝陣,又如何穿梭於傳統與現代的任意門?
最早讓哪吒三太子跳電音的,其實是嘉義朴子的太子團。五年前團員一時玩興大起,在廟會扛著三太子「童仔」大跳台客舞,被美國觀光客放上YouTube,就此寫下電音三太子的傳奇故事,各地紛出現各種電音三太子、機器人三太子,甚至還有全國擂台賽較勁。
電音團爆紅 辛酸誰人知
成軍廿年,意外爆紅的朴子電音三太子團,背後其實有無數心酸。團長張啟原說,「跳這個很累很苦的」,他們曾凌晨五點出團跟著陣頭遶境,隔天凌晨兩點才收工,將近廿四小時跳不停,「不耐操還真不行」;為扭轉一般人的刻板印象,張啟原很挑團員,「愛打架鬧事、沒規矩的不用來」,怕累、節奏感差也敬謝不敏。資深團員侯志壅呼應,扛著廿多斤「童仔」跳電音不是好玩的,「走到腳不是自己的,衣服溼到一擰就滴滴答答出水」,但看到旁人熱切的眼神,歡愉的神情,跟著節奏手舞足蹈就很爽,「只要大家開心,我就很開心!」
還有一位聽障團員「阿呱」,學舞步、跟隊形,絲毫不受阻礙,張啟原說:「阿呱說話我還聽不懂,但他的手勢其 他人都明白。」有次,阿呱跳到一 半助聽器沒電,隔著童仔用手比耳朵 ,團員們就趕緊買電池,可見彼此情誼深厚。
家將一開臉 神明下凡間
相對於活潑討喜的三太子;陣頭隊伍裡最威嚴、宗教氣味最濃的應屬各種家將班,這些代表「主神直屬部隊」的家將,只要一開臉,畫上臉譜,形同神明派駐人間的先遣軍團,別說是跳電音,連嘻皮笑臉或抽菸吃檳榔都不行。
若說台南白龍庵的八家將,是台灣家將班的始祖;北縣新莊地藏庵的官將首,就是北部最具代表性的家將團體。新莊地藏庵又稱作「大眾爺廟」,副主委林俊德表示,日治時期起,每年農曆五月遶境就有官將首「以人扮神」的傳統,但當時只有增、損將軍兩位,臉上也只塗著紅、綠兩色油彩,「頭綁紅巾、打赤膊、赤腳或穿草鞋,上身塗滿銀色。」林俊德回憶。
林俊德表示,「國府來台後,一位駐紮在新莊國小的周漢寧少將,把家鄉的動作、陣勢、令旗等道具,全都傳授給當時扮增損將軍的黃秋水父子。」從此,官將首增為三位,頭戴威武的頭盔,身披盔甲,腳穿戰靴,架勢扮相大不同;後來融入平劇臉譜的概念,以紅綠為底色畫上花臉,才成為現在的官將首。
大眾爺遶境時,新莊民眾會夾道爭搶官將首發送的鹹光餅,「每年會送出二十幾萬個」,林俊德說。時至今日,地藏庵的官將首都是義務職,扮相者各有正職,有的木工、有美髮師,也有法律系畢業任職企業的七年級生。
義務官將首 也有碩士生
目前是新莊街官將首「班長」的黃秋金,平日以開貨車為業,他說,每年大眾爺出巡前,他們會集訓一個月,跑操場、練馬步,「否則正式上陣時,身穿全副盔甲,十二個小時又走又跳十幾公里,根本撐不下去。」
黃秋金現在只擔任幕後指導,大多交給新生代實地上陣,「這項技藝才能傳承下去」。七十二年次的蘇敬迪就是其一,除了企業法務的正職,他同時進修碩士學位,並與同輩為新莊街官將首設置部落格、臉書粉絲團,與年輕網友溝通、交流遶境時拍攝的照片、討論陣頭文化的創新與傳承。
「網路讓廟會及陣頭愛好者連結在一起,以往只能靠零散訊息聯絡,現在因為網路平台紛紛冒出來而更緊密。」從最古老傳統的家將藝陣,跨進最現代的科技應用,蘇敬迪看到穿越時空的融合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