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打印

NASA:第1萬顆小行星已找到

NASA:第1萬顆小行星已找到

第一萬顆小行星終於出爐了。美國太空總署(NASA)在18日晚間,鎖定一顆近地天體,並且確定其移動軌道不會造成地球危害。隨著人類科技進步,從1898年人類首度發現第一顆天體後,已經找到1萬顆小行星;然而科學家仍指出,目前尚未被人類確定位置的近地天體,仍多達10萬顆以上。

「近地天體」(Near Earth Objects)是指在4500萬公里距離內,有可能接近通過地球的小行星或彗星,其大小從幾公尺到大到34公里都有,後者就是目前已知最大的小行星「1036 Ganymed」,而第1萬顆近地天體,是在本月18日晚間首度被發現,命名為「2013 MZ5」,大小約為300公尺,其移動軌道已被掌握,確定不會造成地球任何危害。

美國太空總署所屬「近地球天體觀測計畫」(Near Earth Objects Observation Program)主任強森表示,「能發現到第1萬顆近地星體是很重要的里程碑,但是我們仍預估,尚有10倍數量以上的星體未被發現。」科學家指出,近地天體越小,越難被發現,換句話說,目前尚未被人類找到的天體,幾乎都屬於小型天體。

科學家指出,大小超過30公尺以上的小行星,才會對人口稠密區產生傷害。目前已被發現的天體中,近1成大小都超過1公里,一旦撞上地球,絕對會讓整個地球出現相當嚴重的毀滅。

NASA資深科學家耶麥斯表示,第一顆近地天體是在1898年被發現,之後的100年內,卻只發現500顆。拜科技進步所賜,在1988年後許多天體陸續被發現,換算幾乎每1天人類就可以鎖定3顆近地天體的位置。

2005年NASA被美國國會要求尋找大小超過140公尺以上的小行星,據估計,其數量大約有1萬5千顆,但目前被找到的數量還不到3成。

第1萬顆近地天體「2013 MZ5」,現蹤的影片

TOP

發新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