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題:
成功長青─每個人都可以活出不平凡的人生
[打印本頁]
作者:
ourbaby
時間:
2013-6-19 01:00
標題:
成功長青─每個人都可以活出不平凡的人生
成功長青─每個人都可以活出不平凡的人生
從傑出到永續 改寫成功的定義
「苦撐一天之後,接踵而來的依舊是失眠的夜晚。我們的資金快燒光了,一直很擔心
那些為我犧牲奉獻的工作夥伴,他們在公司裡熬夜苦幹,努力養家餬口。壓力排山倒
海而來。有時在上班途中,我甚至得先停到路邊嘔吐之後才能再上路。」
努力實現夢想,是他這一輩子所面臨的最大挑戰。艾德‧彭霍德(Ed Penhoet)曾經是
生活無憂的生化學家兼教授,後來轉換跑道去創業,才發現拚了命頂多也只能勉強維
持新公司損益平衡。黎明前的黑夜總是最難熬的,他甚至曾認真考慮跟另一家也岌岌
可危的競爭對手合併,或乾脆清盤算了。
「那些知名企業主管基本上都喜歡錦上添花,可不會告訴你將面臨的痛苦和殘酷現實
。他們希望你認為他們才智過人,能洞察全局,其實都是事後諸葛。他們或許有一些
線索根據,但也僅止於此。」當時,彭霍德不眠不休打拚而來的事業正瀕臨瓦解,隨
時可能失去一切。傳統定義下的成功對他而言遙不可及,甚至恰好相反。如果翻字典
查看「成功」的定義,他大概完全不符合。
■那些知名企業主管基本上都喜歡錦上添花,
可不會告訴你將面臨的痛苦和殘酷現實。■
那為什麼還要堅持下去?不只是因為他固執。在這緊要關頭,有比成功更重要的事。
摯愛的叔叔因癌症過世後,他就長期投入生化事業,致力找尋新方法將基礎研究推到
市場上。對彭霍德來說,這是別具意義且值得奉獻一生的志業,也是他創造生活意義
的方法。每個人都想創造有意義的生活,而「創造有意義的生活」之所以成為本書重
點,正因為這也是我們從全球每位持續成功人士口中所聽到的話。我們稱他們為「實
踐家」,他們努力的目的是為了創造更有意義的生活。過程中最大的試煉之一就是草
創初期的灰暗日子,如同彭霍德所經歷的。在這段期間,這些實踐家一點也不覺得自
己是成功的,至少不是傳統定義下,有聲望、財富或影響力的那種成功。然而,他們
還是選擇忠於自己的志業,不是為了要成功,而是不管成功與否。當他們發現這些事
物是如此重要時,會鼓起勇氣或是傻勁堅持下去,因為這對他們來說比較有意義。
該改寫成功的定義
事實上,我們發現對大部分的實踐家而言,世俗認定的成功從來不是他們追求的目標
。字典裡關於「成功」的解釋,想必是寫給那些潛在社會邊緣人看的。其定義如下:
1.達成預定的計畫。
2.令人欽羨的成就,特別指獲得名聲、財富或權力。
3.結果符合計畫或期待。
4.泛指有成就的人,特別是擁有名聲、財富或權力的人。
你會發現,字典所下的定義完全沒有提到尋找意義、滿足感、快樂和承諾,沒有提到
從事對你有意義的事業能讓生活更充實,沒有關於造福人群的想法,但這些卻是持續
成功的人在生活和工作中最重視的事。
對實踐家而言,「成功」真正的定義是指能帶來滿足感及長期經營,同時又能創造另
一種可能的生活和工作。然而,為什麼我們要接受其他定義呢?
為了私利去追求名聲、財富及權力等虛榮的夢想,就算達成了,最後只會變成一個痛
苦又可悲的人而已。並不是這個夢想有問題,而是對生活和工作來說,這是個潛在陷
阱。如果用這種標準來檢驗生命中所有事物的意義,只會讓你覺得自己是個失敗者而
非成功者。
■當前對成功的定義,對生活和工作來說,是個潛在陷阱。■
當然,你可能會納悶為何自己達成「計畫或期待」中「令人欽羨的成就」後卻不覺得
快樂。跟實踐家聊過之後,你就會發現多數人的目標或成就都不是「名聲、財富或權
力」。金錢和名望只是附加價值,通常是實踐家熱切追求截然不同的目標,通常是個
人的志業或理想,所伴隨而來的成果,誠如彭霍德致力尋找癌症療法。他選擇充滿熱
情的生活方式,改變自己也改變世界。
這不只是單純的奉獻或野心,而是兩者的結合。彭霍德的熱情也是他對世界的奉獻。
從學者、創業家,到現在成為非營利組織的經營者,一路走來,彭霍德把他的熱情轉
化成事業,改變了醫藥界的現狀。
回到開頭的故事,你可能會好奇結局如何?沒錯,彭霍德和他的同事最後達到傳統定
義下的「成功」,例如變成有錢人,但這不是他在意的事。在理想的驅使下,彭霍德
於一九八一年和別人合資成立了開隆 (Chiron) 藥廠並擔任執行長,是業界在位最久
的執行長。開隆藥廠現在是市值十九億美元的生化創新企業,而今彭霍德卻選擇開創
第二事業,擔任朋友高登‧摩爾(Gordon Moore)值五十億美元的基金會主席,推動科
學、教育和環保發展。沒有彭霍德,醫藥界也不會是現在這個樣子了。
想成功,先拋開大眾迷思
人們覺得需要追求傳統的成功,往往是因為必須扛起生活重擔,迎合別人的期望或是
贏得社會地位。但諷刺的是,這樣的成功往往會褪色、消逝,甚至變成靈魂的囚籠,
除非它不再是你念茲在茲的目標。彭霍德等實踐家告訴我們,當成功的意義只剩下金
錢、名聲和權力時,就無法持續、也無法帶給你滿足。如果他當初把世俗所認定的成
功當成終極目標,就永遠沒機會創造對他而言有意義的成就。
反之,實踐家會尋求自己認定的長期成就,不管是否會得到財富、名聲或眾人認可,
都強調如果沒有對自己的理想抱持強烈使命感,以及破釜沈舟的決心,就永遠不會成
功。實際上,大部分實踐家在投入志業或特定生活型態很長一段時間後,依然能在各
自領域中備受推崇。而主流媒體對成功人物的報導卻常常隱藏著一廂情願的思考邏輯
,使這些人看起來像是一夕成名,其實不然。
多數實踐家都是竭盡全力在有生之年努力實現理想。他們醉心於自己的理想,年復一
年認真的堆砌夢想,忘了時間流逝。事實上,他們願意不計酬勞,單純為了自己而努
力。昆西‧瓊斯(Quincy Jones)不會因為自己的創作不受歡迎而放棄音樂;一天未解
除種族隔離政策,曼德拉也不會停止抗爭。放棄夢想是很難的。傑克‧威爾許
(Jack Welch)不可能停止教授他的招牌管理學,而馬雅‧安格羅(Maya Angelou)也不
會停止寫詩和教書。因為這些事對他們來說意義重大。
在默默努力多年後,當初的理想偶然受到大眾認可,有些實踐家就成為世俗定義下成
功的人士。但對他們來說,這只是偶然,並非初衷。
成功後莫名的失落
看看傳統定義下的成功和你真正在乎的事之間的落差,不難發現你可能也曾渴望「有
所作為」,卻無法在過程中得到滿足感,這是因為你致力達成的目標並非自己真正想
做的事。的確,有太多人在人生過程中訂下目標並想盡辦法努力完成,最後卻發現莫
名的失望、空虛和不快樂。
或許,這就是為什麼在美國、中國和其他快速成長的國家中,儘管富裕人士得以享受
幾十年來夢寐以求的奢華生活,有憂鬱症和自殺傾向的人卻越來越多。根據世界衛生
組織(WHO) 的預測,到了二O二O年,憂鬱症將成為人們失能的第二大原因。這的確
是個讓人沮喪的預測。
怎麼會明明已經達到傳統定義下的成功,卻發現該有的喜悅如此稍縱即逝?實踐家認
為,如果你不瞭解人生的真諦,就很容易有這種被騙的感覺。這也是為什麼樂透得主
在得獎兩年後,還能保持快樂或清醒的少之又少。同時,也是九成的新公司無法維持
長期成功及保持基業長青的原因之一。
拉脫維亞總統維克佛瑞柏加(Vaira Vike-Freiberga)曾表示:「這正是大部分政府部
門都充斥著不必要爭鋒相對和效率不彰的原因。」曾任教於蒙特婁大學
(University of Montreal)心理學系的她提到:「議員們常推出重大的計畫,卻忘了
先確認人民是否認同這種成功,或這種目標對我們來說是否重要。」
此外,這也是許多夥伴關係(包括婚姻)無法善終的原因,或許也是為什麼大家常說
好萊塢明星只有停不了的戀愛,沒有定下來的感情。你可以在《時人雜誌》
(People Magazine)或《華爾街日報》(Wall Street Journal)上讀到無數關於名人的
奢華生活、響亮的名氣,和他們內心令人難以置信的失落。他們是許多人崇拜的對象
卻感到空虛,甚至覺得剛開始那段除了夢想什麼都沒有的時光比較快樂。
你身邊一定有這種人,或者你就是其中之一。
想擺脫這種痛苦,就得小心選擇目標。如果辛苦得來的成果對你或你的公司來說沒有
意義,就無法持久。實踐家所體驗的成功不會令他們若有所失,但只追求金錢或短期
利益的人往往會有這種失落感。
持續成功的要素
在上百次訪談中,我們發現當實踐家的生活和工作中符合三大要素時,便能創造持久
的成就。
第一項要素是「意義」(Meaning) 。所做的事對你來說必須是十分重要的,是由你個
人界定意義的。你會為此廢寢忘食,願意招兵買馬一起努力,不怕外界的批評,甚至
願意私下義務進行。事實上,別人付錢要你別做都不行。
印度軟體巨擘Wipro的主席阿齊姆‧普萊姆基(Azim Premji)說道,「所謂成功就是長
期經營志業和服務他人。」二十一歲當父親過世時,普萊姆基便接管位於班加羅爾市
(Bangalore) 的公司,並將這家賣氫化油脂產品的小公司,轉型成市值二十億美元的
資訊科技公司。談到如何在生活和事業中持續成功時,普萊姆基問道:「你不覺得長
期致力經營自己覺得有意義的事,是一個好的出發點嗎?」
第二項要素是「思考模式」(ThoughtStyle),由責任感、勇氣、熱情和審慎樂觀等元
素形塑而成。蘋果電腦執行長史帝夫‧賈伯斯(Steve Jobs)在接受我們的訪談之前,
就在其知名廣告中提到「另類思考」(think different) 。持續成功的人會「另類思
考」。沒錯,他們有才能,有些甚至是天才。但他們同時也有一套思考模式幫助他們
達到特定的目標。
柯慈雷(Gerard Kleisterlee)說:「如果你能整理出創造真正價值的想法,即使面對
接踵而來的困擾、危機及複雜事務的打擊,仍能將思緒集中在建立價值必須執行的事
物上,那你真的非常幸運。因為你有一個經得起考驗的模式,可幫助你面對工作和生
活。」柯慈雷現為荷商皇家飛利浦電子集團(Royal Philips Electronics) 的董事長
、總裁兼執行長,在六十個國家擁有超過十六萬名員工,二OO五年還創造了三百七
十億美元的銷售額。
第三項要素是「行動模式」(ActionStyle) 。這項要素是指持續成功的人總能找到有
效的實踐方式。這不是什麼了不起的發現,但其實是一種行為模式。訪談中,許多實
踐家也透露他們找到明確的人生意義之後,卻苦無方法將意義和想法化為實際行動。
尋找意義很重要,但不要讓意義把你綁死。
有時候你構思的遠景看起來理想,甚至完美無瑕,但卻「像是一道精緻的點心,美到
捨不得吃」。著名的餐飲業者,同時也是有機料理先鋒的華德斯(Alice Waters)表示
。她所推動的「食材園」(Edible Schoolyard)計畫正準備改變全世界的飲食習慣。
華德斯說:「那些對哪些事該做、哪些事很重要已經有完美規畫的人,也知道實際行
動時永遠不如預期完美。因為付諸行動時,理想主義和完美主義免不了要受到現實的
考驗。在實踐的過程中,夢想可能會喪失一些重要的東西!」
「到頭來,我們幾乎全忘了該從工作中得到的樂趣。熱愛工作,是我們能傳達給大眾
最重要的價值觀之一。」華德斯一邊說著,一邊欣賞的看著大廚在得過獎的潘尼斯餐
廳(Chez Pannise)廚房內,專注的翻炒、切碎及攪動午餐。他們就像雕刻家,在每個
餐盤上料理出獨一無二的藝術品。
出身四川成都的賈石璉說:「你會去實現,是因為即使無法像當初幻想那樣完美,還
是覺得值得去做。」自小「除了夢想什麼都沒有」的他如今已是「連續創業家」
(serial entrepreneur),也是華源科技協會的會長及Baynote公司的創辦人兼執行長
。他說:「如果拒絕做一些自己深信的事,那個念頭會如影隨行,你只會越來越難受
。如果它真的如此重要,儘管過程中可能會遭遇重重困難,你最後可能還是會去做。
畢竟任何新嘗試或創新事物或多或少都會有點混亂。如果你在實踐過程中謹慎行事、
紀律嚴明,事情的發展只會越來越好。」
事實就是這樣,實踐家不斷的告訴我們:「所以,放手去做你真正想做的事吧!」
相反的,有些野心過大的人如果做事沒有紀律,會遇到另一種問題:空有一堆行動卻
毫無意義。身為新加坡企業和政府顧問的王炳晉特別提醒,無法克制自己衝動行事的
人,往往在事後才發現走了許多冤枉路。「你自己和團隊必須針對成功要件達成共識
。先思考哪些事是重要的,哪些人是要服務的對象,然後把想法和創意集中在這些事
務上,設法實現理想。」行動前沒有先停下來思考其意義,是許多成就無法持續的主
因。實踐家會使用特殊的目標設定流程,甚至鼓勵藉由競爭來幫助他們完成夢想。
整合三個簡單但不容易執行的要素
在撰寫本書的過程中,我們發現,一旦整合個人定義的「意義」、有創意的「思考模
式」,以及有效的「行動模式」,即可為持續成功奠定穩固的基礎。如果只想擁有短
期成就或是傳統定義下的成功,你或許不需要符合這三項要素。不過,這三項整合得
越好,你的成就(自行定義的)就越可能流傳久遠。
你可以把這三大要素想像成創造「成功長青」的三原色。如果將紅色、藍色和綠色三
原色疊在一起,你會看到什麼?亮白色。如果有所謂「對的」目標值得追尋,亮白色
就代表這個理念。實踐家不會為了私利設定目標,會先找出對他們有「重大意義」的
志業。因此意義最重要,主宰整個過程的走向。接著實踐家會「思考」按部就班落實
的方法,然後努力不懈採取各種「行動」完成夢想。因此,要增加人生或工作中的成
功契機,就要儘量將代表三個要素的圓圈拉近,重疊區域越大,即表示命中的機率也
越高。
意義想法行動成功長青「成功長青」三原色
找出自己認為重要的目標,整合有規畫的「想法」與「行動」來實現你所定義的「意
義」,就是我們所謂的一致性。當這些要素整合起來形成一個明確的目標,要擊中箭
靶和維繫持久的成功就簡單多了。
■找出自己認為重要的目標,整合有規畫的「想法」與「行動」來實現你所定義的「
意義」,就是我們所謂的一致性。■
當然,這個簡單的模型所代表的是一個極度複雜且具挑戰性的過程。這三項要素極可
能變成多頭馬車。如果沒有持續的努力,來自工作或家庭的壓力就更加難以維持三大
要素的一致性。套句彼得‧杜拉克的名言:「組織中會自行發展的就是騷亂、派系鬥
爭和糟糕的績效。」
當少年偵探碰上前衛記者
財經專欄作家、同時也是《忙人的簡單聰明理財法》
(Smart and Simple Financial Strategies for Busy People)」作家的昆恩
(Jane Bryant Quinn),小時候最大的夢想是成為小說家肯恩(Carolyn Keene)筆下的
少年偵探南西(Nancy Drew)。在女性還不能從事偵探行業的年代裡,這個討喜的角色
早在小說中破解了無數懸案。
但在看過梅西克(Dale Messick)的連載漫畫「偵探布蘭達」 (sleuth Brenda Starr)
後,昆恩有了新的夢想:成為一位迷人的報社記者,一顆當之無愧的閃亮之星,「布
蘭達到世界各地揭開神祕面紗、挖掘獨家新聞,順便偷走每位跟她相遇男人的心。」
在「職業女性」這個名詞被廣泛接受前,偵探布蘭達就已經是了,更別說在女性不可
能當偵探的四○年代,她那迷人、聰明又好勝的性格,再配上一頭紅髮的時尚造型所
帶給大家的震撼!
「對還是青少年的我來說,這是最棒的工作了,」昆恩告訴我們,「這可是充滿著冒
險,有帥哥,同時還能改變世界的生活。」因此,當她從文學院畢業時,求職的第一
站便到了《美國新聞週刊》(Newsweek)。「在當時,不讓女性當記者還是合法的。」
但昆恩並沒有因此怯步,入社後,她被分派到郵件收發室。跑新聞是昆恩的理想。對
她來說,把真相帶給讀者、擁有不凡的人生是意義重大的志業。她眨了眨眼說到:「
我要活出我的夢想,即使這個世界還沒準備好。」
在許多報導背後,昆恩充分展現自己的實力與優勢,漸漸成為記者團隊中不可或缺的
一員。最後,她靠著對商業及財經新聞的濃厚興趣,和從偵探布蘭達身上學來的正義
感,揭發金融界的醜聞、風險和投資報酬。這是數十年來,一直讓她眼中充滿熱情(
有時是憤怒)的志業。這就是持續的成就。
如果昆恩在新進《美國新聞週刊》時沒有堅持成為布蘭達第二,非報社記者不做,而
且認為這是唯一實現美夢的方法,那她成功的機會就小多了。這種態度會讓三大要素
的重疊區域變小,難以命中目標、心情沮喪,甚至最後轉換跑道,她可能也會因此錯
失達到目標的機會。
這並不是說你必須退而求其次。昆恩也會跟你說,她完全沒有對現實妥協。這才是重
點:你該放棄的不是夢想,而是自認為可以實現夢想的方法。這是最困難的決定,即
使人生本來就有許多不公平的事。對傑出的人士而言,事情似乎順利得多,因為他們
會結合意義、想法和行動,大幅增加實現夢想的機率。對昆恩而言,布蘭達代表的並
不是終極目標,而是一種生活態度。她要追求的是長期的成就,而不是記者頭銜。這
樣的心態讓她很早踏入新聞圈,有機會磨練採訪技巧並展現她的才華和創意。
剛開始,她的報導並沒有得到許多迴響。三十年前,人們還不太習慣聽一個女生教導
他們如何投資理財。但昆恩要求自己保持理性並專注在實現夢想,不去仰賴外界的肯
定。這種心態讓她可以自在的培養對事業的熱情,最終達到屬於她自己定義的成功。
她不在乎自己是否受歡迎,只忠於自己。對她而言,這可是個多重挑戰:身兼勇於揭
發不法的新聞戰士、暢銷作家、妻子和五個小孩的母親。穿梭不同的角色之間,昆恩
把意義和想法整合在一起,精益求精,不僅達到持續的成功,也改變了美國財經報導
的面貌。
■大部分的人在乎自己是否受歡迎,而不忠於自己。■
忠於自己即指做自己覺得有意義的事,無論是在工作上或私底下。當魯茲
(Hector de J. Ruiz) 早期忙著成家立業時,卻發現自己總是掛念東洛杉磯西班牙裔
青年所面臨的困境。對他而言,「總是有人願意在我需要幫助時伸出援手,這對我來
說意義重大。所以就某種程度而言,我覺得自己長大了。」也就是說,這該是他奉獻
自己去幫助那些弱勢族群進大學的時候了,儘管這會加重他經濟上的負擔,因為他也
才剛從大學畢業不久。
魯茲表示,「我當時收入很少,但漸漸的,我和妻子發現似乎付出的越多,事情會變
得更順利。許多東洛杉磯的人覺得西班牙裔族群,無法在講求效率的科技產業中表現
良好。你去東洛杉磯街上訪查,大部分的人會告訴你他們害怕數學。所以我到高中告
訴這些西班牙裔學生,最早發明『零』的其實是墨西哥的瑪雅印地安人,擁有世界上
最精緻建築傳統之一的民族也是墨西哥阿芝特克人(Aztec) 。剎那間,你可以看到這
些孩子開始有自信,而這正是他們最欠缺的。」魯茲現在是超微
(Advanced Micro Devices, AMD) 的執行長,該公司二OO五年淨銷價五十八億美元
。也很擅長數學的他說:「能夠貢獻一己之力幫助這些孩子,對我和內人來說是莫大
的成就。」
從傑出到永續
剛開始分享「成功長青」所發展出來的準則時,有些人擔心或希望我們會將名人的性
格強加在他們身上,把這些名人當成學習榜樣,或是反過來,期待你成為無私的「完
人」。這或許是個好志向,但本書並不是要向那些超凡入聖的偉人致敬。這根本沒用
。一個人的永續成就並不是追隨他人的腳步、目標或成就才能達到,而是要建立在個
人選擇上。本書中提到的人士不該是你模仿的對象。不管是否認同他們,我們只是想
跟你分享這群實踐家的共同點及其實務經驗。更重要的,是我們希望本書能促使你探
究內在渴求,找到屬於自己的長期成功,建立對你而言有意義的人生。
在閱讀的過程中,你可能會發現自己正在檢驗一些從未受過質疑的成功定義。完全不
假思索是令人羞愧的。在比較自己真正重視的事和困擾你的傳統成功之前,這股內在
衝突會成為你憤世嫉俗的幕後元兇。
如果你也曾為此感到苦惱,可能是因為你沒有察覺到自己十分在意的事,和世俗期待
之間存在落差。但當你將這兩件事攤開來仔細比較後,就會產生很深的疑問:「為什
麼我不做自己在意的事?」而答案其實再簡單不過了。
另一個我們從實踐家身上發現的真理是:儘管在人生或工作中,有很多事物都是短暫
的,但實踐家相信「意義」是永恆的。他們會做當下重要的事,甚至相信身後可能會
變得更重要。
歡迎光臨 ihao論壇 (https://ihao.org/dz5/)
Powered by Discuz! 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