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標題: “舌尖上的癌症”圖譜走紅 [打印本頁]

作者: hola    時間: 2013-6-1 10:25     標題: “舌尖上的癌症”圖譜走紅

一張名為“舌尖上的癌症”的科學圖譜走紅網路,上面詳細地列出了我們平常接觸到的食物、營養元素和各種癌症之間的風險關係。科學的理念用公眾喜聞樂見的方式表達並被廣泛接受,想要瞭解如何吃得更科學,也可以更有趣和深入淺出。

“舌尖上的癌症”受熱捧
簡單明瞭易操作
6月下旬,微博用戶“醫學美圖”發表了一張名為“舌尖上的癌症:那些增加或降低腫瘤風險的食物”的圖譜。圖片中,橫排是各種癌症分類,縱排是不同的食物或營養元素,格子裡用不同顏色標注了這些食物與癌症之間的關係。圖譜引發了轉載的熱潮,不過也有一些網友質疑這一圖片的來源及準確性。

7月13日,“科學松鼠會”成員、臨床醫學碩士“簫汲”發表博文向用戶呈現了這幅圖譜的全貌。博文指出,這一圖譜是美國癌症研究所(AICR)綜合了幾千項研究,根據不同研究的證據強度以及某種食物、營養元素、生活方式與癌症風險的相關程度,製作出的關於風險相關性的圖表,而為了避免太學術化,翻譯過來的中文圖譜依據這一研究結果進行了重新製作。

圖譜中記者看到,紅肉有增加結直腸癌的風險,黃麴黴素有增加肝癌的風險,而酒精飲料看起來“罪大惡極”,它有增加口腔咽喉癌、食管癌、結直腸癌、乳腺癌等多種癌症的風險。圖譜中也提示了哪些物質有降低癌症的風險:例如母乳餵養降低乳腺癌的風險,韭菜可能降低胃癌的風險等。

深入淺出講道理
細數民間科普明星
從僅僅對“吃飽”有要求,到現在要吃得安全、吃得健康,人們對“舌尖”的要求越來越高。一些並不太科學的營養理念曾在網路上肆意傳播,與此同時,也有越來越多的人紛紛加入到闢謠和民間科普的佇列中來。

“科學松鼠會”就是這樣的民間組織之一。其成員、美國普度大學博士“雲無心”常常在博客上就公眾關心的打針西瓜、人造雞蛋等傳言作出科學解釋。他說,微博上常常出現“一個可怕案例”和“疑心與食用了某種物質有關”這樣的推論,消費者應該直接無視。什麼食物可能導致什麼後果,並不是一個案例就可以得出結論的,不適宜如此誇大。

中國農業大學營養與食品安全系副教授范志紅也給記者舉了一個小例子:所謂食物相克的道理深入人心,實際上其中很多都是不科學的。例如說海帶忌豬血,同食便秘就看不出理由何在,海帶本身是有利於通便的,而豬血也沒有澀腸的作用。包括流傳甚廣的菠菜和豆腐、海鮮和水果不能一起吃也不應如此絕對。

“科學松鼠會”成員、外科醫生李清晨表示,事實上在網路上傳播的關於食物、藥品、養生的謠言數不勝數,自己常常主動去揭批那些有關醫療方面的謠言,而能澄清的卻也只有其中一二。

例如,在網路上盛傳的“人體排毒時間表”與現代醫學科學的相關概念就相去甚遠。“有說法稱23:00-淩晨1:00肝臟開始排毒。事實上肝臟是個‘小時工’,你什麼時候喝酒,它什麼時候啟動針對酒精的解毒功能,如果晚上沒喝酒,也就不存在解毒這回事了。”李清晨說,人的身體是一架非常精妙的“機器”,代謝、排泄及解毒的體系非常完善,根本無須刻意地去“排毒”。
呼籲更多學者參與
讓科學看起來更有趣
隨著新媒體使用人數的增加,有越來越多的學者開始與公眾面對面,科學普及不再是一本冰冷的讀本,而是鮮活的案例和深入淺出的語言。專家呼籲,讓科學的概念更加有趣、流行和深入人心,還需要更多人參與進來。

作為營養方面的專業人士,范志紅經常在微博上及時闢謠,宣傳營養概念。李清晨說,網路上一些謠言完全沒有任何根據,普通人也可以鑒別。而有一些不準確的消息,卻是某些人將局部領域的成功經驗過度引申和外推,把未證實的推測當成科普來推廣,“渾水摸魚”藉以獲取商業利益,這樣的做法更具迷惑性,普通公眾沒有專業知識很難鑒別,此時專業人士應更主動地站出來,揭露事實真相。




歡迎光臨 ihao論壇 (https://ihao.org/dz5/) Powered by Discuz! 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