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題:
英雄文化:中原文明的代表
[打印本頁]
作者:
bele
時間:
2009-12-17 21:39
標題:
英雄文化:中原文明的代表
一個民族,沒有振奮的精神和高尚的品格,不可能自立於世界民族之林。英雄是人們昂揚精神的象徵,英雄是人們美好理想的寄託。我們所處的時代雖然暗淡了刀光劍影,遠去了鼓角爭鳴,但英雄文化所宣導的英雄精神和凜然正氣等,卻是我們的民族、我們的社會所必不可少的。英雄與一般民眾有區別,他總是比別人表現出更多的正義感,更大的勇氣,更難能可貴的犧牲精神!但英雄與一般民眾之間,也並沒有隔著條不可跨越的鴻溝。英雄的精神、氣質和素養是可以培養和積累的。
英雄文化是一份彌足珍貴的精神財富。她有助於人們正確地對待自己、他人與社會。在市場經濟浪潮的衝擊下,不少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遭到扭曲。有的人是事不關己,見死不救;有的人不論幹什麼事情都要講價錢;還有的人甚至喪失做人的基本道德。中原英雄人物無疑是我們做人的標杆。有助於傳承民族精神。
勇敢愛國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這點在河南人的身上表現得最為明顯。中原自古就是兵家必爭之地,長期的戰亂培養了河南人勇敢愛國的民族精神,在每一次的外敵入侵中,都會有一批英雄的河南人勇敢地站出來,為保衛我們的國家和民族而浴血奮戰,血灑疆場。他們可歌可泣的英雄故事,被世世代代的中國人所傳頌,他們英勇無畏的愛國精神,鼓舞著一代又一代中國人去不懈奮鬥。
西晉之後的“五胡亂華”時期,是中國歷史上最黑暗的時期,也是漢民族最危險的時期。羯族和鮮卑等少數民族趁漢族政權因內亂而國勢衰落,紛紛逐鹿中原。他們吃人,對漢民族推行種族滅絕政策,並進行了血腥屠殺,導致北方漢人人口銳減;而同時,他們則紛紛向中國北方的河南、河北、山東、山西和陝西等省大量移民。為了保住漢民族的一線血脈,河南安陽內黃人冉閔,這位中國歷史上著名的戰神和軍事家,冉魏帝國的開國君主,下“殺胡令”,對入侵的胡人以牙還牙,迫使他們離開中原,回歸他們原來的地方,這極大地遏制了入侵的少數民族人口的增長,使中國北方重新成為漢人的地盤。冉閔滅了四個入侵的民族,保住了漢民族,是對中國歷史產生最深遠影響的少數人物之一,但他受到了少數民族史學家的攻擊,使得很多人不知道他的名字。
花木蘭是河南商丘虞城人,是南北朝時期的一位巾幗英雄。她女扮男裝,替父從軍,屢立戰功,12年後凱旋而歸。花木蘭的故事主要記錄在《木蘭辭》中,後來一個叫郭茂倩的人在河南做官,把《木蘭辭》收錄進了《樂府詩集》。花木蘭的故事家喻戶曉,充分體現了一個中國女性的勇敢愛國精神。河南虞城被中國民協授予“中國木蘭之鄉”的稱號。
嶽飛,北宋相州湯陰(今河南安陽湯陰縣)人,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民族英雄,中國人幾乎沒有人不知道嶽飛。當時,金兵入侵,汴京(今河南開封)失守,宋高宗逃往臨安(今浙江杭州),國家和民族危在旦夕。自幼就在母親的教誨下決心精忠報國的嶽飛,武藝高強,精通兵法,在與金兵的交戰中幾乎百戰百勝,沉重地打擊了金兵的囂張氣焰,保住了宋王朝的江山和漢民族的一線血脈。一心收復中原、還我河山的嶽飛,一步步地收復失地,最後甚至收復了開封的朱仙鎮。數十萬大軍捷報頻傳,眼看就要全部收復失地的時候,奸臣秦檜蠱惑宋高宗用12道金牌把嶽飛調回,並以“莫須有”的罪名害死在風波亭。岳飛死後,南宋王朝很快土崩瓦解,漢民族第一次被外族所奴役。過上了亡國奴生活的中國人,更加懷念岳飛,嶽飛的故事以《說岳全傳》和《說嶽後傳》等各種形式在民間廣泛流傳。
明朝末年,日本的倭寇仗著武藝高強,大量騷擾我國沿海地區。以月空和尚為首的少林僧兵,開赴東南沿海,協助戚繼光抗倭。他們憑著更加高超的武藝,沉重地打擊了倭寇的囂張氣焰,為保衛邊疆做出了重要貢獻。但終因寡不敵眾,他們全部戰死沙場。少林僧兵英勇抗倭的故事被寫入了歷史,也被後世的國人世代傳頌。
明朝末年,清兵大舉入關,一路燒殺搶掠,兵臨揚州城下。時任揚州督師的河南開封人史可法,面對清兵的多次勸降,不為所動,拒絕投降,死守揚州,並重創清兵。城破後,史可法英勇就義。清兵因傷亡慘重,大肆屠城,大屠殺持續10天,屠人80萬,史稱“揚州十日”。史可法忠貞為國、捐軀戰場的高尚氣節為後世所敬仰。
楊靖宇是河南駐馬店確山縣人,著名的抗日英雄,曾任東北抗日聯軍第一路軍總指揮兼政委。在極端艱苦的條件下,他帶領東北抗日聯軍在長白山一帶多次重創日偽軍和日軍,後因漢奸出賣,英勇就義。將軍陣亡後,日本鬼子將其遺體解剖,試圖發現饑餓嚴寒條件下野外生存並戰鬥的秘訣,結果在他腸胃中發現的只有樹皮、草根和棉花;侵略者大受震駭,驚為天人。為了紀念他,1946年,東北人民政府將他的犧牲地蒙江縣改名為靖宇縣。1958年在吉林省通化市建成“靖宇陵園”。
彭雪楓是南陽鎮平縣人,是中國工農紅軍和新四軍的傑出指揮員和軍事家。他智勇雙全,率軍南征北戰,所指揮的部隊屢為前鋒,戰功卓著,參加過第三、四、五次反圍剿,二萬五千里長征,組織過土成嶺戰役,兩次率軍攻佔婁山關,直取遵義城,橫渡金沙江,飛越大渡河,進軍天全城,通過大草原,成為紅軍時代聞名全軍的青年將領。抗戰爆發後,彭雪楓到魯、豫、皖、蘇等地發動群眾,組建抗日遊擊隊,創建抗日根據地,與日軍展開遊擊戰,多次打退日軍的“圍剿”,壯大了抗日武裝,卻在一次對日作戰中不幸中彈身亡。在彭雪楓的追悼會上,對他的一生作出了高度評價:“中華民族英雄好榜樣。” 1994年在諾曼地登陸50周年之際,英國女皇批准將“威爾克聖寶劍”轉贈給彭雪楓陵園,以紀念他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中為民族解放做出的卓越貢獻。
吉鴻昌,河南扶溝人,抗日愛國名將。他驍勇善戰,矢志抗日,不願打內戰,卻被逼迫下野,到國外“考察實業”。美國的頭等旅館不接待中國人,而對日本人卻奉若神明。陪同的人對吉鴻昌說:“你說自己是日本人,就可受到禮遇。”吉鴻昌當即怒斥:“你覺得當中國人丟臉,我覺得當中國人光榮!”為抗議帝國主義者對中國人的歧視,維護民族尊嚴,他找來一塊木牌,用英文在上面寫上:“我是中國人!” 1934年吉鴻昌參與組織中國人民反法西斯大同盟,被推為主任委員,秘密印刷《民族戰旗》報,宣傳抗日,卻被軍統特務逮捕並殺害。他刑前題詩一首:“恨不抗日死,留作今日羞。國破尚如此,我何惜此頭?”
河南自古就不乏見義勇為、俠肝義膽的義士,在今天,河南的英雄更是頻頻出現。公安局長的楷模任長霞、洪站輝、謝延信從在溫州捨身救學童的李學生,到青島捨身救人的魏青剛,從在深圳捨身救出4名學生的女教師靳偉傑,到在深圳捨身救人的王建設,從在寧波見義勇為的河南打工仔吳猛,到見義勇為感動武漢的馮娜,從勇鬥歹徒血灑新疆的河南農民賈紅旗,到在安徽污水河連救四人的鄭州消防戰士徐軍,正是這些普通的並不完美的河南人,一次次地用無私的愛和生命感動中國。
改革開放後,經濟弄潮兒史來賀,一個傳奇式的先進模範人物,締造了怎樣的“中原首富村”? 劉莊黨委書記——史來賀。滄海桑田,世事變遷,今天,一個千人的小村竟能給這方水土塗抹了一段流芳百世的神話! 1984年,劉莊成為全國第一個買飛機的鄉村;一路創造傳奇的劉莊,引來世界上15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領導人、外國專家學者前來考察,而四屆國家最高領導人都和史來賀老書記握過手,成為所有劉莊人最引以為自豪的事情!
經過千百年積澱的以愛國主義為核心,以艱苦奮鬥、誠信重義為主要特徵的中原英雄文化是中原人民乃至中華民族極其寶貴的精神財富和強大的精神支撐,不論過去、現在還是將來都是激勵中華兒女團結奮鬥、積極進取的不懈動力。有助於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扶危濟困、厚情重義始終是中原英雄文化宣導的重要主題。這也是我們構建和諧社會所必需的優秀品質。
聚精會神搞建設,使得河南在國家政策的窪地取得了令人矚目的經濟社會發展奇跡,成為新興的經濟大省和工業大省。另外,製作大型人文紀錄片《河之南》並在央視播放;利用“網上看河南”的方式,邀請全國網路媒體到河南參觀,報導一個真實的河南,發展的河南。
一方水土養育一方人,一方人影響一方水土。古老的土地,薪火相傳的一帶又一代中原人,把中原文明一路帶到今天,帶到全國各地。
歡迎光臨 ihao論壇 (https://ihao.org/dz5/)
Powered by Discuz! 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