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題:
星期一早上的5分鐘週會
[打印本頁]
作者:
spacex
時間:
2013-5-27 00:41
標題:
星期一早上的5分鐘週會
總裁教你世上最輕鬆的工作術
心靈之旅的啟程
★ 新開端-智慧的起源是意識到「無限」的存在
新年快樂!祝福你和你的家族未來一年健康、快樂又富足。人們在新年的慶祝活
動,可能是所有節慶活動中最古老的。根據歷史記載,慶祝新年的習俗可以追溯到將
近四千年前,古老的美索布達米亞(Mesopotamia) 時期。這些歷史記錄指出,現在過
年最盛行也最具影響力的部分:立下新年新希望,早在那時候就已經出現。大部分人
仍持續在新年立下新的志願,例如期盼自己花更多時間陪伴家人和朋友、減肥、塑身
、賺更多錢、讓生活更有秩序、學習新事物、幫助他人……等等。對我們和我們的祖
先而言,新年提供一個重新來過的機會,我們相信明天將會比昨天更好。
人們似乎都期盼能有一個新的開始。多數的宗教都發現,過新年這類週期性的活
動,給人們帶來希望,彷彿這會是個人成長的新契機,而世界也可能變得更美好。舉
例來說,猶太教、基督教和回教,都以安息日來慶祝一週的最後一天──這天是休息
與沈思冥想的日子,我們可以將上一週拋開,重新開始。我們需要藉此從頭來過。成
長的重要關鍵就在開端,正如西方哲學之父柏拉圖(Plato) 的教誨:好的開始就是成
功的一半。
然而,事情的開端最後經常成為泡影,而我們嚮往、計畫與投入的似乎並未開花
結果。大部分人剛開始執行他們的新年新計畫時,都充滿幹勁與熱忱,但是相信大家
都有類似的經驗,就是這些新年新計畫很快地在我們的生活中煙消雲散,因為不久後
,我們又會重複自己習慣而且可預期的行為模式。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很多。也許我
們發現自己就是沒有時間造就生活中的某些改變,或者我們渴望的結果並不如預期那
樣一蹴可幾,又或許我們只是失去幹勁,所以就放棄了。但是,大家心知肚明,上述
這些理由通常都只是藉口,我們只是在逃避自己曾經期盼的新開端。
BOX:人們似乎都期盼能有一個新的開始。
諺語集(The Book of Proverbs)可以提供一些洞見和指引,使我們得以克服這些
阻礙,並且在開始實踐某項計畫後持之以恆。出自諺語9:10的一個句子──大家經常
誤解其意,因為英文並未攫取這個訊息裡更深層的涵義,與其文字的巧妙之處──告
訴我們:智慧的起源是謙卑地意識到無限的存在。
這句諺語告訴世人,萬事起頭難,智慧不可或缺,而智慧的源頭來自你對生活的
認知,你要體認自己的人生是受到指引與支持的,也必須對那個最顯而易見,無可逃
避的事實有所認知:不同於上帝,每個人都有極限、具可塑性,而且經常犯錯。想在
事物起頭時具有智慧,意味著你必須承認,生而為人,你就是需要持續成長。而成長
來自你勇於讓自己失足、犯錯、在關鍵處選錯方向,甚至甘冒失敗的風險,並相信這
趟旅程將帶領你走向你該去的地方──或者,你至少應該明白,自己也許將在這一路
上學到某些東西。在另一段《塔木德》(Talmud)箴言中,猶太聖賢班‧蘇瑪
(Ben Zoma)問道,「誰是智者?」並自己回答道,「那個向任何人(以及任何事)學
習的人。我的才智來自所有我請教的對象。」班‧蘇瑪鼓勵我們不要限制自己學習的
處所與師法的對象,最重要的是拋開對自我的防衛(「你不可能有資格教我!」)如
此一來,我們才能吸收新知並經歷新事物。畢竟,誰知道你將從未知中學到什麼呢?
學海無涯,我們永遠都是學生或入門者。正如湯瑪士‧愛迪生(Thomas Edison) 的名
言:
我們對任何事物的理解,甚至不及其90%當中的1%。
佛教徒有一個非常深微奧妙的練習,可以幫助我們領悟這樣的思維。其正確的名
稱為「初心」,這個練習可以協助我們重新開始。在《禪者的初心》
(Zen Mind, Beginners Mind)一書中,禪的宗師鈴木俊隆(Shunryu Suzuki)寫道:
假如你讓心靈淨空,它就能隨時接受萬事萬物。它對萬事萬物皆保持開放。在初學者
的心中,存在許多可能性;在專家的心中,可能性卻寥寥可數。在初學者的心中,沒
有所謂的「我已經獲得某種成就」。所有自我中心的思想皆限制了我們廣大的心靈。
當我們不再觀照自我,不再冀望成就,我們才是真正的初學者。
《禪者的初心》教導我們要拋棄自我貶抑的想法:別總是衝動地認為「事情不該
是那樣的」、「我辦不到」、「這方法行不通」或「你是什麼東西,憑什麼教我?」
我們應該以其他的想法取而代之,例如「哇,我都不知道可以這樣!」、「那真是太
棒了!」,還有「請再多教我一些!」。如此一來,我們就能一直保持初學者的心情
,無論我們已經學過或經歷過多少事物。這當然不代表我們應該避免讓自己成為專家
,也不意味著我們不該為自己的知識與成就感到自豪。假如我們想成就任何有意義的
事,而且想幫助其他人的話,技能和知識不可或缺。但是,《禪者的初心》鼓勵我們
持續向生命學習,這種態度讓我們有機會創造全新的開始,並使我們有能力打開心胸
,帶著彈性、熱情與喜悅,去實踐我們的新願望。
有段家喻戶曉的禪語,在1960年代因為歌手唐納文(Donovan) 而流行一時,這段
禪語可用來總結我們追求智慧與成長的過程:見山是山,見山不是山,見山又是山。
這段禪語很詩意地,藉著一座山來說明初心的發展過程。首先,在我們年輕的時
候,我們用孩童般無限的讚嘆欣賞一座山:它巨大、神祕而深不可測,高聳入雲霄。
對一個孩子來說,那就是一座山。後來,我們學到與山相關的知識──它們如何藉著
地球的地殼運動誕生,經年累月受到推擠而漸漸升高,它們由層層疊疊的岩石構成,
而這些岩石則來自在大氣中冷卻的地球內部熔岩。我們為這些山岳命名,測量它們的
高度,並推斷它們生成的年代有多久遠。我們自認了解群山,於是馬上繼續研究另一
個主題。然而,我們卻因此忽略了山的本質。我們心中不再有山(「見山不是山」)
,因為我們覺得自己已經習得與山相關的所有知識,我們知道山,了解山,而且已完
成了所有對山的探索。
不久後,當我們變得成熟、謙卑而睿智,我們會發現,命名和測量讓人得到與山
相關的豐富知識,但這些資訊並不能幫助我們真正了解山的本質。我們重新發覺山的
深奧,遠超過我們能理解的範圍。我們再次注意到山不可思議的神祕之處,讚嘆它的
美,感覺它的力量,發現山本身就是一個精緻的生態系統,而它同時也是這個系統的
一部分。我們甚至開始察覺地球造山的地殼運動,屬於某個更偉大的計畫,而這個計
畫是在一個無限複雜而重要的系統中運作,且我們和眼前這座山一樣,都是這個系統
裡的成員。山在我們心中再度現形,但是它顯現的是它成熟卻又富赤子之心的本質樣
貌,而非幼稚。那些我們早先學到的知識,原本讓我們自以為是山的「專家」,現在
也融合為一種全新的、更廣大而精微的智慧。因為山的可能性無窮,所以沒有人能宣
稱自己是完全了解山的「專家」,而且山讓我們隨時都有機會學習和體悟新的知識和
道理。我們因此對無限有了謙卑的認知。
過新年時,當我們下定決心要重新做人──進行某些我們知道自己需要的改變─
─我們可以記得告訴自己,事實上,任何時刻我們都可以重新來過,只要我們願意秉
持著初學者的態度,接受挑戰。
★ 災難的前兆-當機會來敲門,千萬別遲疑
在本書的許多文章中,我喜歡引經據典,用來說明、支持並釐清文章中討論的主
題。這些引言來自宗教經典、哲學家、政治家、商業領袖,或是詩人,而這些引言的
各種出處,正可說明一個事實,那就是基本的真理在各領域都行得通,無論是物質、
世俗、宗教或文化範疇。當我們的工作即將進入淡季,大家都上緊發條準備加倍努力
,某句著名的引言卻一直在我腦中徘徊不去:躊躇不前就是輸家。
這句話出自18世紀偉大的英國詩人亞歷山大‧波普(Alexander Pope)。我們多半
聽過這句話,而且或許自認了解其話中涵義:當機會來敲門,千萬別遲疑。但其實這
只是波普詩句的前半段,它的後半段讓我們能更清楚地了解波普話中的意圖:
迅速而果斷的行動帶領你走向成功;自我懷疑卻驅使你陷入災難。
這段完整的引文告訴我們,我們必須克服自我懷疑,才能充滿自信地採取迅速而
果斷的行動。我們大家都可以很快地認同這個道理,但是對於大多數人來說,克服自
我懷疑是一個令人終生困擾的難題。我曾經讀過一篇報導,其內容提到,一般人的大
腦每天大約分析處理六萬個想法,其中90% 的想法是在潛意識裡誕生。雖然這當中確
實有不少正面想法,卻也無可避免地有許多負面想法,而且我們並未意識到絕大多數
的負面想法,它們就這麼不請自來,或許肇因於我們的習慣或性格傾向。舉例來說,
我發現自己之所以產生負面思維,通常是因為我誇大或扭曲了過去曾發生在我身上的
事,而那些事都被我歸類為沮喪或者挫敗。這種負面思維,讓我對現在和未來所需面
對的挑戰感到不安,因此引發我的自我懷疑。正如波普戲劇化的語句所言,這種自我
懷疑弱化了我們成功的能力。因為我們的思維會影響事情發展的結果。負面的想法、
言詞和態度,將引發負面且不愉快的情緒和行動,導致負面的結果,以及更嚴重的自
我懷疑。正面思考正好相反,只要能持之以恆地練習,它能讓你的行動更果決,增加
你的能量,而這些都能使你邁向成功,並且充滿自信。正如亨利‧福特(Henry Ford)
所言:
無論你認為你辦得到或辦不到──你都是對的。
那麼,當那無可避免又經常來自潛意識裡的負面想法出現,我們該如何是好呢?
我們如何像波普建議的那樣,把自我懷疑放在一邊,尤其這種想法似乎總是不自主地
油然而生?另一段引言可以提供一些方向:
別滿足於眼前的現狀。「這豐富的世界全屬於你。」承繼前人的遺澤,承擔你的責任
,全心投入這世界吧……別輕易放棄,也永遠別被失敗擊垮,更別被區區的個人成就
與認同矇蔽。你將犯下各種錯誤,但只要你保持慷慨、純真與熱情,你就不會傷害這
個世界,更不會使它陷入深沈的憂愁。
這些激勵人心的引文,節錄自溫士頓‧邱吉爾(Winston Churchill) 在英國瀕臨
災難的戰時,對該國人民發表的談話。他期勉當時正在掙扎求生的英國人民,挑戰眼
前的慘況,將世界看作充滿機會的樂土,即使旁人都叫你放棄,你還是要繼續努力下
去,而且永遠不要在遇到困難時,沈溺在自我懷疑當中,另外,最重要的是,要以慷
慨、誠實與熱情的態度面對人生。邱吉爾向我們保證,我們的自信對這個世界無害。
BOX:對於大多數人來說,克服自我懷疑是一個令人終生困擾的難題。
現代心理學相當認同波普、福特和邱吉爾對大家的耳提面命。我們現在知道建立
自信的第一步,是要有意識地指出那些自我貶抑的想法,因為這些想法對我們的成功
將造成阻礙。第二步是要積極改變這種思考模式,並學習能為自己帶來正面影響的全
新思考方式。以下列舉一些典型的負面思考模式,我們必須加以注意:
▲完美主義:假如你不完美,就等於失敗。相信這種「絕對法則」,會使我們無法
接受自己或他人的本質,也無法為自己的進步慶賀。完美主義的根源其實是傲慢
:認為你事實上有能力──而且必須──完美。你拒絕接受自己必然存在的極限
,也不願承認在現實世界中,你和大家都一樣會犯錯,而且還有很多需要改進的
地方。
▲悲觀主義:悲觀主義者認為災難潛藏在各個角落,而失敗應是預料中的事。當我
們淡化我們曾經歷過或成就過的所有美好而正面的事物,卻過份強調那些負面的
往事時,這種悲觀的想法就會湧現。我們之所以有這種想法,可能是因為從前有
過令人沮喪的經驗,因此,我們相信樂觀根本是不切實際。然而,悲觀使我們採
取行動自我保護,導致更多恐懼與不安,弱化我們的感恩之心,而且變得更加悲
觀。
▲過份誇張:習慣於增加或降低某個事件或衝突的嚴重性、重要性或其代表的意義
(如前所述,這是我直覺的思考模式)。我們在腦海中渲染事實,透過創造戲劇
化的情境感受更多的情緒,藉此避免承擔責任,或藉此忘卻我們為尋求正面的解
決之道所需付出的努力。畢竟,誇張渲染比小心審視精微繁複的細節要簡單得多
。
▲貼標籤:貼標籤指的是不分青紅皂白,以偏概全地將人事物加以歸類。我們在貼
標籤時,忽略造就毎個獨特情境和個人的細緻差異,藉此製造隔閡與對立,我們
用貼標籤來自我保護,讓我們不必去深究自己可能很難相處、不自在或不討人喜
歡的種種特質。
▲不願接受讚美:當我們漠視或閃避他人的讚美,我們可能認為自己是在表現謙虛
,但其實我們是拒絕了一個增加自信的寶貴禮物和機會。無論是有意或無意,對
那個讚美我們的人而言,我們的表現也顯得失敬。
奇異公司(General Electric)的傳奇執行長傑克‧威爾許(Jack Welch)曾經說過:
自信增強你的勇氣並提升你的能力。它讓你敢於承擔更大的風險,並使你獲得你從不
認為自己能擁有的成就。
行動迅速果斷而且不輕易放棄的威爾許告訴我們,只要擁有自信,我們自然勇於
冒險,而且我們將會發現,這世上其實存在許多我們過去根本一無所知的成功之道。
當然,建立自信絕非易事,也無法在一朝一夕之間完成,其過程仍需持續投入關注,
並且不斷地更新策略。但另一方面,確實有許多策略可以幫助我們強化自信。接下來
的清單中,彙整了各種關於具體行動的建議:
▲專注於你的長處:了解自己的專長所在,接納自己的偏好和極限,並且容許自己
接受他人的幫助,讓旁人替自己截長補短。致力發展你表現最優異的事物,當你
可以做自己天生擅長又喜歡的事物,還能因此飛黃騰達,何苦為自己不拿手也不
喜歡的事物庸庸碌碌?記住,世上沒有人是十全十美的萬事通。
▲勇於冒險:正如波普、邱吉爾和威爾許的引言所述,有自信的人敢於冒險。冒險
能開拓你的視野,讓你發現新的可能性,使你更懂得冒險與享樂,鼓舞你更勇於
承擔各種風險。這並不代表你應該不計後果地魯莽行動,只是你應該勇於冒險,
嘗試那些你知道自己必須去做,但又令你感到不安,覺得不確定的事物,你也必
須找機會挑戰你對自己的極限所抱持的成見。
▲檢視你自言自語的內容:如前所述,當你發現自己自言自語的內容出現負面想法
,你必須設法糾正自己。假如你採取正面思考並預期順利的結果與狀況,總有一
天,你的心態將改變你對自己生命中各種事件的看法。雖然那些事件本身可能不
會發生任何改變,但你仍將在採取行動時擁有更多正面能量,同時以正面態度吸
引其他人來協助你,從而增加你成功的機會。
▲虛擬實境:你可以藉著虛擬實境來預演解決問題的方法,以及如何執行一個新的
構想。虛擬實境幫助你練習處理問題,並在問題發生前,先預測可能的情況,如
此一來,真的碰到困難時,你就能表現得更好,也能擁有更多自信。
▲客觀的自我評量:你要學會屏除自責的想法,客觀獨立地自我評量,並在各方面
適度調整自己。自信是一種態度,它讓人得以積極而實際地審視自己,以及自己
所遭遇的狀況。自信無法讓人成為一個萬事通,但自信的人有自知之明,懂得設
定實際可行的目標。
▲讓自己喘口氣:最重要的(而且對我們多數人來說,是最困難的課題),是要對
自己抱持憐憫心──正如你以同情心對待他人。人生旅途上,大家都是一路跌跌
撞撞走過來的,偶爾難免會感到不安、沒用或沮喪。放開心胸接納這一切,把這
些情緒視為人生的必然,可以顯示出你對生命的熱愛與投入。此外,當你達成某
項目標,一定要為自己好好慶賀,以增加你的自信。
最後,關於自信最令人感動且最具影響力的引文來自瑪莉安‧威廉森
(Marianne Williamson)的《發現真愛》(A Return to Love: Reflections on
the Principles of a Course in Miracles):
我們內心最深處的恐懼並非自己的不足。我們內心最深處的恐懼是自己的無可限量。
最令我們害怕的不是我們的陰影,而是我們的光芒。我們捫心自問:「我憑什麼可以
這麼聰明、耀眼、天賦異稟而且名聲響亮?」事實上,你當然可以。你是上帝的孩子
。你假裝軟弱無能對這個世界沒有任何益處。你為了讓周遭的人不覺得受到威脅而畏
縮退卻,一點意義也沒有。我們生來就是要彰顯上帝賦予我們的榮耀。世上不僅只有
某些人能夠擁有上帝的榮光;它存在我們所有人的心中。而當我們讓自己發光,等於
無意間默許其他人發亮。當我們將自己從恐懼中釋放,我們的風采自然使其他人也獲
得解放。
正如威廉森所言,最具深度與影響力的自信,是能冷靜沈著地認識自己與天俱來
的美好特質。相信自己的本質來自所有美德的源頭。自信是相信人性本善。自信是認
知生命──儘管它豐富而複雜──它的本質依舊美好。當你擁有如此高度的自信,你
自然能做好準備,接受生命裡各種新的契機,並且發現自信和成功都是你所得到的絕
佳贈與和恩賜。
歡迎光臨 ihao論壇 (https://ihao.org/dz5/)
Powered by Discuz! 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