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標題: 四十歲,好日子才開始【上】 [打印本頁]

作者: sakilai    時間: 2013-5-4 01:26     標題: 四十歲,好日子才開始【上】

四十歲,好日子才開始【上】


享受人生下半場,這些該做的事

★ 讓退休的人感到後悔的,往往是「四十多歲」的那段時期

大學時代開始,我就是個企業迷。特別是對於創業的故事感到興趣,閱讀相關書或雜
誌一本接一本。大學畢業後,進入Recruit 公司工作,就在與客戶的企業主或管理階
層見面時,聽聽企業成長的歷程或產品開發時不為人知的故事。

我擔任Recruit 公司客戶開發部門的業務員,每天必須拜訪很多公司,去那裡東聊西
聊。問一問經營者他們是如何成功,也請教部長、課長們,就做為一個企業人來說什
麼是最重要。

現在想想自己為何會去問那麼多人關於這類的問題,其實就是自己也很想成功。例如
說,對於身經百戰的企業界前輩們,哪怕是剛認識,都想聽聽他們的人生格言或事業
格言,會這樣做就是希望能拿到成功的範例‧範本。
我還喜歡讀關於歷史上成功人物的書,也常會被他們的言論所感動。畢竟凡人的我與
他們差得太遠,無法與他們相提並論。

可是客戶的部長或董事所講的話就不同了,讓人感到熟悉而親切。最重要的是,這樣
的標準自己也有可能達到。
包含自己Recruit公司的前輩們,我請益了公司內外的人數約有一萬人以上。

在挖掘這些成功的故事的同時,發現比成功更吸引人的,反而是那些失敗的故事。

更讓我驚訝的是很多老一輩的企業家或部長級的人,其實對於四十幾歲時的自己都感
到後悔,而不是二十、三十歲的時候,幾乎都對「四十多歲時的生活方式」感到後悔


套用一些前輩的說法,在這十年裡頭有著很重要的「分水嶺」。退休後的人,令他們
感到後悔的事情,幾乎都集中在四十幾歲這段期間。

仔細想想,很多四十幾歲的人在工作上已經是個領導部下的主管,即使沒當部、課長
,在公司組織裡也會被要求擔任領導的角色。例如必須去協調上司、部下、後進、其
他部門等工作,在工作上處於一個被上下左右夾著的中間位置,是人生最為忙碌的時
期,同時後悔的事情也都集中到這個時候。

家裡的情形也一樣,小孩的教育、升學考試、夫婦關係、父母親的問題。這些過去不
太會去意識到的問題,漸漸地會令人感到不安。

二、三十歲時以自己為中心的做法或許還可以行得通,到了四十幾,就行不通了,公
私上都是被別人所牽絆住,可以說是身不由己的十年。

★ 人的魅力取決於「四十多歲是怎麼過的」

給我意見的這些企業家或客戶,以及Recruit 公司的前輩們有一萬人以上,把他們所
講的內容加以綜合,會發現人的魅力取決於「四十多歲是怎麼過的」。

這個「空白的十年」是個大鴻溝。以前到現在一帆風順的人,因為四十多歲的生活改
變,而忽然魅力減半。相反地,也有可能一掃到現在為止挫敗的人生,從敗部復活。
四十多歲這段時期可以說是人生的折返點。

二、三十歲是以累積成果為目的的直線型人生。四十多歲則完全不同,須要去思考如
何將這些累積的成果加以發揮利用。

這是我三十一歲時的事情,我因業務關係去拜訪了一個五十多歲的女企業家。在閒談
中有了意外的收穫。
那時剛好她參加完同學會,她說男人進入了五十歲,是勝負的關鍵。

她回想起在二、三十歲時的同學會,有一位從好的大學畢業,又進入一流企業的同學
。當時他最風光,掌握了整個同學會,可是到了五十幾歲,可能是還沒出頭天的關係
,後來就完全沒氣勢了。已經看到未來是個怎樣的光景,變得意氣消沈了吧。

後來取而代之,還活躍地掌握著同學會的,反而是當時二、三十歲時,質疑「那個人
這樣下去沒問題嗎」的另一個同學。這個人四十多歲開始事業有成,以這樣的氣勢五
十幾歲過得就相當愜意。過六十歲以後,應該也是如此。
就某種角度來看,五十多歲是運用之前所累積的積蓄來生活;或是做總整理的時期。
不是說結尾很不錯,就是很好的事,但是可不想讓自己過個虎頭蛇尾的人生。

如果將商場上的人生以每十年來區分,那應該是這樣:二十幾歲是「播種期」,三十
幾歲是「養成期」,四十幾歲是「收穫期」。

這是四十幾歲這段收穫的東西,運用於五十幾歲,六十歲以後就快樂退休的人生棋局

也就是說,如果收穫期的那十年沒能好好保留成果,那往後的人生在精神及物質上,
都很難過得很豐裕。能不能有個快意人生,就取決於四十多歲是怎麼過的,這的樣說
法一點也不過分。

★ 為何當成三十多歲時期的延伸會導致失敗呢?

我有自信比誰都更用心在經營四十多歲的生活上。
為什麼這麼說呢?我三十一歲時就已經完全獨立了,本來如果沒有用心安排,就會連
基本生活都無法維持下去。也就說沒花巧思經營,連吃飯都會成問題。

現實比想像嚴峻。當時我想總算工作要開始上軌道了,應該接下來就更加順利。沒想
到業績卻沒有起來。那個時期,就是前幾年的流行語:「around 40」 ,三十七歲到
三十九歲左右的時候。

在四十歲將要來臨的前夕,深深感到還靠三十多歲的那些慣性,很難有什麼樣的發展
。由於對未來有著不安全感,想了很多,也暗自摸索突破的方法。

就在那個時候,想起了以前接觸過的前輩們講的那些話,還有他們在四十幾歲時後悔
的故事。
也剛好讀了當時最暢銷書《誰搬走了我的乳酪?》,心裡受到很大的衝擊。將其中一
個段落條列式抄在紙上,現在那張紙仍然還在。

「越在乎自己的那塊起司,就越想要咬緊不放。」
「朝著新的方向前進,就能找到新起司。」
「放太久的起司趕快丟,尋找新的起司。」
「用以往的舊思維是不可能找到新起司。」
「如果能找到新的起司,又能樂於其中,則人生的路線又不同了。」

寫下這五句格言的日期是二OO一年六月二十八日,剛好是工作狀況跌到谷底的那一
年。局勢繼續發展下去,可以看見大的案子已經結束,而發現新的案子也沒談成。

以直線成長的方式度過了三十幾歲那段時期,雖然也有失敗的經驗,基本上都進行蠻
順利,也就是這樣,反而失去了積極開拓市場的動力。自己抱持著滿足於現狀,從頭
開發新客戶覺得麻煩的心態。

面臨這樣青黃不接的局面,才又開始緩緩地動了起來。

如果照著三十幾歲時的那套做法,好不容易從前輩們那裡聽來的金玉良言都付諸東流
了嗎?總之先回到原點,決心投入新的挑戰。

可是到了三十歲的後半,之前都一帆風順的工作,突然跌倒了谷底。那時才親身體會
到四十歲以後的日子是三十多歲的延長的這種想法是行不通的。

想起那些訪問過的前輩們的後悔經驗,決定放棄掉以前的成功經驗,朝向新的挑戰。
就這樣,成果令人意外的來的很快。真可謂絕地大反攻,從敗部復活。高中、大學入
學考試一路連戰連敗的我,現在卻絡繹不絕接到從知名大企業來的委託案。

本來以五百萬為單位的收入成長,馬上突破三千萬,後來更以一千萬為單位來成長,
不知不覺中,就宛如是個職業棒球選手一樣。時時將前輩們的後悔的事項牢記在心,
勇敢挑戰,四十幾歲的年收入已是之前的十倍。

另外,能有出版書的機會也是在四十歲的時候。四十九歲的現在,也正在幫馬拉松選
手有森裕子的企業研修計畫當監製。美國留學時期,我在電視機前曾為正在巴塞隆納
奧運比賽的她加油過。真的就在出現眼前一起工作時,還有點如夢如幻的感覺。

真的,過了四十,正是人生花開的時候。

如同之前所提到的,能夠這樣並非自己有什麼能力,也不是因為流血流汗的努力,更
不是運氣好。
真正的原因,是靠著從成功或失敗過的前輩們那裡聽來:「讓自己不會後悔的法則」
。思考他們為何會對四十幾歲那空白的十年感到後悔呢?三十多歲後期處於逆境時的
我,想起了這些話,照著前輩們的教誨去實踐。

不把這十年當作是三十幾歲的延伸,而是一個完全不同的十年,能有這樣的認知,才
有現在的我。
在Recruit 同時進公司的老同事對我說:「只有你知道這方法,這樣太狡猾了。下次
給大家都上個課。」
我也是這麼想。最重要的是為了報答教我這些處世方法的前輩們。將這些方法加以條
列式地整理,與大家共享,讓大家能有個不會後悔的四十幾歲的十年,就是我的使命

本書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誕生的。

★ 不要掉入「守成」的窠臼

四十幾歲這個時期,沒有時時意識到問題存在,不知不覺就變得守成守舊。
為什麼會這樣呢?因為要守護的事物太多了,這也是說得過去。一開始就提過,家庭
生活方面,房貸與學費令人感到沈重的負擔。想到這裡,在工作上就漸漸地柿子挑軟
的吃了,面對挑戰也怯步了起來。

雖然聽了超過一萬人的前輩們的意見,但問到「對於你四十幾歲時,讓你後悔『當初
要是做到了就好了!』的事情是什麼?」他們的回答倒是不令人意外,這點讓我印象
深刻而難忘。

五、六十歲的人的回答最多的是:
‧喜歡做的事,當初要是能不要猶豫就去做了,該多好。
‧對於困難的事,當初要是能持續挑戰就好了。
‧不要受到之前成功經驗的影響,更相信自己的直覺就好了。

在公司或家庭裡,過了四十歲後在某種程度上趨於守成是可以預料得到。可是平時積
極型的人,也變得不敢勇於挑戰,事後果然因而後悔。

雖然有挑戰的心,可是有一絲恐懼失敗,想要走風險小的路,猶豫不前。現實上隱約
也可知最後還是會選擇後者。幾乎所有的人,心理雖知道不能這樣,但還是屈於「以
守代攻」的現實。從三十幾歲轉換到四十幾歲,最大的差別就是在此。

過了四十歲,工作的要領及組織的原理都完全掌握在心,即使不用全力以赴,善用這
些要領,大都可以趨吉避凶,存著這樣的心態,也就更令人難以尊敬。

「一決勝負」「勇於挑戰」這些常跟後進、部屬勉勵的話,用到自己身上,反而成了
金箍咒。
實際上,即使被迫要「一決勝負」,想到萬一失敗了,難以再回到現在的職位上時,
就沒那麼簡單踏出那一步。
我的情形時間點上也很湊巧。二OO一年,也就是我三十九歲時,面臨了要守成還是
挑戰的抉擇。這時候小孩年紀幼小;又在高級住宅區世田谷的豪宅區買了一棟三房的
全新公寓,完全符合了守成比較安全的條件。

但是讀了序章裡提到的那本暢銷書《起司消失到哪裡去了?》之後,這本書鼓舞了我
,決心改變行動方式也就在這個時候。

就結論來說,在正要進入四十歲前的最後一年,我一舉轉守為攻,意識到必須進入進
攻模式。
沿用一路過來的老方法,其結果可能會觸礁也說不定。總之,從零開始,將累積的技
能、成功的經驗,以及面子完全丟掉,全心投入新客戶的開發。

有點重複贅述,很多人即使知道,結果還是放棄挑戰,最後還是後悔。與其這樣,不
如不給自己藉口,奮力一搏。
我從新出發的結果……後來的八年成了人生的黃金時期,而持續發展。

可是那段時間是一OO%採取攻勢嗎?也不能這麼說。我採取約八O%守成,而二O
%左右才是採取攻勢。整個花費的時間,以及精神上的消耗比例也是如此。

即使就只有二O%的比例,但是我的意識及行動轉換到進攻模式上,這個才是我起死
回生的關鍵。
「勇於挑戰」與「八成守勢,只以二成採攻勢」,這兩個那一個比較好呢?可以思考
看看。
難道不認為後者比較能夠使人輕鬆以對,投入工作,並且在行動上能夠實現嗎?搞不
好二O%反而最可能使挑戰的行動落實。

只要二O%就行了。每天的工作八O%採守勢,二O%以進攻模式來進行。

★ 把「今天」看得比未來的成功更重要

關於四十幾歲的生活方式,有一句話從老一輩的人那裡聽到,可是當時頭腦怎麼樣也
轉不過來,無法理解。
這句話就是「幸福不是去『追求的東西』,而是去『感受的東西』」。事實上,過了
四十歲以後突然能夠理解這句話的含義。

從小時候還是懵懵懂懂的時期開始,就一直以為幸福是追求來的,總算上了年紀逐漸
能體會「福禍有如糾結在一起的繩子一樣(福禍相倚)」,幸福與不幸的到訪就像繩
索糾纏一樣,互為交替,幸福的狀態不會一直持續。

雖說不一定「成功= 幸福」,可是成功也不是像做事一樣「做出來」的,而是去「感
受出來」的,不覺得是這樣嗎?
大家都了解「失敗為成功之母」這句話也與「福禍相倚」相似;成功若無法持續,最
後也可能失敗收場。

有一次,在與心理學者作腦力激盪時,提到了一個疑問:「年輕時就設定目標,後來
將這目標達成而實現的人,不知為何他們總是一副不幸的臉孔」。

「一副不幸的臉孔」這種說法是蠻極端的,當然這是種修辭技巧的問題,其實主要是
強調「看不出來有幸福的表情」。
我的看法是,他們比別人的還要付出更多倍的辛苦,努力後才得到成功,歷經這種嚴
峻的過程,表現在臉上的,自然是這種不幸福的表情。

但是,那位心理學家的看法就不一樣。

「通常把目標設定在十年或二十年後的人,他是活在『將來理想的自己』的世界裡,
而不是活在當下。」「沒活在當下,當下的幸福當然無法體會得到。換種說法,也可
算是一種不幸」。

我問:「那要怎麼做才好呢?」他給了個讓我印象深刻的答案:「將『未來理想的自
己』改為『當下該有的自己』,也就說今天的日子該怎麼過?什麼是當下該有的自己
?針對這個來做目標的設定」。

也就是從那時開始,我時時去體會「今天」的存在。沒有這些體驗,我的晚年搞不好
會活在強烈的空虛感裡頭。
也就是活在當下,我才能去感覺到,能看著那有著圓嘟嘟臉頰的女兒熟睡的樣子,這
是多麼幸福的事。看著拚命地跑得喘不過氣來,滿身大汗的兒子,而感受到他成長的
喜悅。

三十歲前要去體會這樣的事,的確有些困難。重視當下對每個世代都一樣重要。可是
年輕時都想著來日方長,必然優先將著眼點鎖定在未來。另外,在職位上,也想往上
升遷,心想越往上爬,能伸展的空間越大,這種往上爬的志向在年輕人的內心裡相對
比較重。

對四十幾歲的人而言,也需要這種向前看的精神。不同的是,時間上已沒有修正的餘
地。不重視當下的生活態度很容易讓人事後後悔。

從小懂事的時候開始,我就是個「不重視當下的人」。專注力只有二十分鐘左右,小
學中學的時代老是心想「怎麼還不快點下課」,一直注意黑板右邊的時鐘,計算著每
堂課還剩多少分鐘。

或是,心裡頭老想著那些期待已久的節日,「怎麼還沒到遠足的日子啊!」「運動會
怎麼不快點到 !」不是「今天」太無聊,而是心中雀躍地等待著未來的事,注意力都
集中到那裡了。

到了高中大學也是老樣子,不關心「當下」的事,老是關心「怎麼OO不快點來到呢
?」那些還不明確,也還沒來臨的事情。當了社會人了,還是想著「好想快點變成超
級業務員哦!!」 「真想快點辭掉Recruit公司這份工作!」 「想快點去留學拿MBA
回來!」 就這樣子過著沒有當下的日子。

可是,突然有一天這樣的事情發生了,不是想著「怎麼OO不快點來到呢?」,而是
感到「時間啊!停住吧!」我能體會到與其想著將來的事,不如「珍惜當下」的這個
日子終於來到了。

如果已經快到五十歲的我,現在還是老想著「怎麼OO不快點來到呢?」最後的最後
,我一定會為了自己「沒活在當下」而感到後悔。

為何會有天突然有「時間啊!停住吧!」這樣的感覺呢?我想是因為小孩出生的關係
。希望那瞬間的幸福能夠一直持續下去,哪怕是能夠延長的時間只有一點點也好。在
這樣的意識下,有了「時間啊!停住吧!」的感覺。也有可能因為自己覺得人生已經
過了折返點,進入了後半場的一種心態上的改變。

就因為到了果實結成的時期,才會讓人從「快點長!快點長!」的心境轉變為慢慢享
受著收穫的快樂。
這樣的體驗之下,我在四十歲以後,時時提醒要能夠「活在當下」。所以本來是以一
年為目標設定期間。改為以「一日」為目標設定的期間。

改由一日目標設定型後,「一天接著一天」的速度來作行事安排,就不容易被其他的
事物打亂。
最大的效果是可以「消除三分鐘熱度的問題」,這並非是句玩笑話。結果就是讓我領
悟到自我管理以「一年」為期間的話,時間過長。

「一年」為期間的目標設定太過於簡略,實在很難掌控其中內容。所以不如去確認是
否自己「一天接著一天」地努力認真過日子,以三百六十五天的方式記錄,這樣的生
活才會精彩豐富。一定要試一試這種的方法。

有個將來的目標或是立志要成功是重要的生活態度。可是四十歲以後光靠這個是不行
的,要把「一日」當「一生」來看待,努力地經營出元氣人生。

你的「元氣的泉源」是什麼呢?

舉例說,那可能是「月九」電視連續劇(富士電視台週一晚上九點播出連續劇的簡稱
),也可以是週末玩一場室內足球或業餘棒球,還是看著進入夢鄉的兒女的小臉。這
些都是可以讓人快樂又期待的事。

所謂成功並非是什麼多了不起的東西,而是日常生活中的小事物裡,去尋找出那個「
元氣的泉源」,這樣就能每天都能充滿幹勁,活力旺盛地朝著未來的目標邁進。




歡迎光臨 ihao論壇 (https://ihao.org/dz5/) Powered by Discuz! 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