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題:
宋朝的包拯怎麼鍘了清朝的陳世美?
[打印本頁]
作者:
danny
時間:
2009-11-21 10:38
標題:
宋朝的包拯怎麼鍘了清朝的陳世美?
話說這個鍘美案,是真的還是假的呢,大家都不知道,讓我看一下真相吧
說到某男人拋棄結髮妻子,人們往往抬出一人作比:陳世美。由於戲劇《鍘美案》的家喻戶曉,惡棍陳世美的形象已在人們心中定格。然而,宋代包公如何鍘清代進士?
傳統戲劇中的陳世美,自報家門是「湖廣均州人氏」。據《均州志·進士篇》記載:「順治十二年,乙未科史大成榜,陳年谷,官貴州思石道兼按察司副使布政司參政。」又據《湖北歷史人物辭典》記載:陳世美,清代官員。原名年谷,又名熟美,均州(即湖北均縣,現丹江口市)人,出身於仕官之家。清初遊學北京,順治八年(1651年)辛卯科進士。初任河北某地知縣,後因得康熙賞識,升為貴州分守思仁府兼石道按察使,兼布政使參政。
在貴州為官時,同鄉同學來投,謀取官職,他多次接待,並勸以刻苦攻讀以求仕進。後因來投者日多,難於應付,乃囑總管家一律謝絕。家住均州城郊秦家坡的同窗:胡夢蝶,昔日與他進京赴考時,曾以錢財相助,因遭總管家回絕,頓生報復之心,遂將社會上一些陞官發財、忘恩負義而拋妻滅子之事,捏在一起,加在他身上,編成戲劇《秦香蓮》,在陝西、河南等地演出。相傳清末一河南劇團到均州演出此戲時,陳的一個後人看了,氣得當場吐血,陳世美第八代孫還組織家族眾人,當場砸了該劇團衣箱,並毆打演員死傷數人,演出被迫停止。
一般地方和一般人看此戲並不把它當真,可是在丹江口市(原均州),陳姓居民一向認真對待此事,說這個戲冤枉了好人,因而憤憤不平,不許在均縣上演陳世美的戲。自1980年以來,湖北省民間文藝研究會全面開展民間文學搜集整理工作,當地民眾為陳世美鳴冤叫屈,並逐漸用文字發表出來。關於陳世美的冤情便在海內外傳播開來,引起越來越多的民間文藝學者和有關部門的研究和重視。
丹江口市的童德倫老人為解開陳世美之謎,花費了數十年心血,他認為:『陳世美在歷史上實確有其人,當地民間傳說和1992年在丹江口市發現的有關陳世美的碑文記載,陳世美都是為官清廉、剛直不阿、體察民情的清官。』那些強加在他身上的所謂嫌貧愛富、殺妻滅子之事,乃係嫉賢妒能之輩所為。因此,均縣有「北門街不唱陳世美,秦家樓不唱秦香蓮」的俗話。
清代陳世美怎麼會被宋朝的包公鍘了呢?二百年來,《鍘美案》雖然在世上演唱,使陳世美臭名昭著,但從現在搜集的大量素材來看,《鍘美案》確屬戲劇舞臺上的歷史「冤案」。
據傳,清朝某年正月十六,有一個戲班子演《秦香蓮抱琵琶》,看戲的人格外多,他們嫌戲文太短了,唱不到半天,不肯散去。掌班的沒辦法,只好在正戲前頭加個《陳州放糧》的短戲。
戲唱到中午,陳世美的家將韓琪受命追殺秦香蓮,又放走秦香蓮,韓琪自刎,秦香蓮拉著兒女倒在血泊中……又是到此煞戲了。看戲的不肯走,大家齊聲吼:「殺了陳世美!」磚頭瓦塊齊向戲臺上打來。掌班的急得像熱鍋上的螞蟻一樣,團團亂轉,不敢在前臺露頭,趕緊溜到後臺。這時,唱《陳州放糧》的「包公」還未下裝,他問:「台下怎麼啦?出了什麼事?」掌班的一見「包公」,忽然靈機一動,計上心來,推著他說:「快,快到前臺接著往下唱。」
「包公」說:「你急糊塗啦!我在宋朝,陳世美在清朝,相隔幾百年,咋能同台唱戲?」「哎呀,事到這般時候,管他同朝不同朝呢!」掌班的說,「陳世美那麼大的駙馬官,誰敢殺他?只有你『包黑子』鐵面無私可以把他鍘了,給老百姓出出氣,就算煞戲了。」
黑臉包公只得重新整衣,帶著王朝、馬漢、張龍、趙虎一班人馬上場了。唱到他將陳世美一鍘,台下歡呼起來。從那以後,小戲《秦香蓮抱琵琶》就變成大戲《鍘美案》了。
不過真的有鍘美案嗎,其實它是個懸案,儘管陳世美是清朝人,不過同名同姓的人還是有的,像現今立委李文忠先生,跟明朝開國功臣,曹國公李文忠同名,所以宋朝還有可能有同名同姓的陳世美吧,不管怎麼樣,還得拿史料看呢,請大家查出來在來下結論
歡迎光臨 ihao論壇 (https://ihao.org/dz5/)
Powered by Discuz! 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