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題:
苦的根源
[打印本頁]
作者:
bobosee
時間:
2013-4-11 00:21
標題:
苦的根源
苦的根源
有執受苦蘊,
便引生眾苦,
謂生苦老苦,
病苦及死苦。
──《大毘婆沙論》
這四句偈相當於《般若心經》的:「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人在世間生活,要如何才能度一切苦呢?
比方,人有生老病死的苦,人我關係不調和的「怨憎會苦」,或者我很喜歡你,可是我們經常分隔異地,乃至走到人生的盡頭,彼此要離散的「愛別離苦」;還有大自然隨時都可能為我們帶來地震、水災、風災、火災等各種的苦。
中國春秋時代的大思想家老子曾說:「人之大患,為吾有身」,說明人一切苦的根源,在於有這個身體。人要吃飯,要睡覺,飢渴、妄想、欲望的苦,都讓我們的身心難以安樂平和。在佛教裡,提到身體是「五蘊積聚」,「蘊」,有積聚的意思,「五蘊」即色、受、想、行、識的積聚和合。
色,指的是物質。身體的皮、肉、骨等等,都是物質;識,是心的認識、辨別作用,人因為有心,對世間就有了各種認識,知道這個是人,是房子、山水、黃色紅色、東南西北、好壞正邪等等。
物質的「色」和精神的「識」,結合起來就有了受、想、行。受,有苦受、樂受、不苦不樂受;有了受加上思想,就產生分別,好的就高興,不好的就很苦,進而會採取因應的行動。很多人思慮過多,太過分別產生苦惱,甚至想不開就自殺了。所以有分別揀擇是很苦的。
色、受、想、行、識這五個東西積聚之後,就有了執著,執著什麼?執著有「我」。因此,佛教常把「五蘊」作為「我」的代名詞。「我」是什麼?既然「五蘊」是因緣假合,「五蘊」就只是個代名詞,「我」也是一個假名。我們如果有能力照見由五蘊衍生出生、老、病、死等眾苦,便知道本體都是空性,這個「我」是虛妄不實的,就可以度一切苦厄,到無憂的彼岸了。
來源:星雲說偈
歡迎光臨 ihao論壇 (https://ihao.org/dz5/)
Powered by Discuz! 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