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找到最好的保險業務員?
保戶常問道:「像我們這些不懂保險的一般人,就只能一個一個去問、比較。如我也想找完全以客戶立場來做風險管理規劃的人,但是保險經紀公司那麼多,一般人如何知道哪一家比較好?」
這個問題,也曾經是筆者自己所面臨的問題,更是大多數人的問題。
保險跟誰買? 重要嗎?無論透過何種通路購買保險都是與保險公司訂約。在此必須先釐清一個很重要的觀念:不管透過保險公司直屬業務員、保險經紀人公司、還是保險代理人公司、甚至執業保險經紀人購買保單,其實對保戶來說都是一樣的,並不會因為購買通路不同而產生保險權益的差異。
因為買保險都是與保險公司訂立保險契約,理賠、後續服務等也是由保險公司的理賠、客服部門負責,並不是由業務員理賠保險金給保戶的。
而保險商品都是由保險公司所制定、報請主管機關核准後販售,保險商品內容依據保單條款、而條款依照保險相關法令規定而生~保險公司,則是受保險相關法令層層規範,受政府主管機關嚴密控管。
綜合以上概述,找誰買、找哪家公司通路買,不是都大同小異?
公司大 證照多 不一定是萬靈丹我們常會聽到諸如此類的廣告話術---
某金控說:「我們公司是第n大公司,可以提供全方位金融理財服務。」
某保經公司說:「我們具有n家保險公司通路,可以幫客戶找出”最好”的商品.並附法律保證書保護您的權益。」
某業務員說:「我具備n張證照、任職xx經理,可以提供各種保險理財的服務。」
為何會出現那麼多差異化的說法?道理很簡單,不過是同業間所產生的業務競爭而已。坦白說,公司多大、或是業務員在公司有多能幹(職銜多高、拿了多少獎項…),又干消費者何事?
耐心問診 才是好業務買好保險要先有好規劃,真正的保險規劃就有如找一位好醫師看病。當我們買保險時首要注意的,並不是要去比較商品、比較公司,而是要找對人協助你做規劃。
但是要如何知道你所找的保險從業人員,是否具備足夠的專業能力、能真正站在你的立場考量?
或許有人會認為,證照多就代表很專業,其實不然。證照,只能代表業務員或理專具備銷售對應商品或承接對應業務的資格。
比方說,業務員要銷售投資型保險商品,就必須具備投資型保險商品招攬資格始得銷售.更何況,這些業務員證照確實不怎麼難取得。
滿街的業務員,要怎樣才能找到「對的人」呢?
其實很簡單:只要他不是囉哩八唆的介紹自己的公司有多大、商品有多好,而是像醫師問診般的一直詢問、了解你的狀況,那就是了!
需求導向 而非行銷導向因為,真正從消費者需求為導向的保險規劃,是從發掘需求與問題為出發點,而專業部分,則是由從業人員的風險管理專業知識與規劃經驗,最後才是規劃書(商品建議書)的建立與說明。
就好比看病時,醫師也是要先讓你說出自己哪裡不舒服、問診,然後經過醫療設備診察、確立病因,才能開藥方,或制定療程。
而一般保險業務的推廣模式是以既定的銷售策略、商品組合來套用在所有保戶身上,就好比去看病時,醫師如果不懂得考量每位病人不一樣的體況條件,只要是發燒咳嗽的,就全都開感冒藥、只要是頭痛,就全部都開止痛藥、只要是肚子痛,就全部送進開刀房割盲腸…,那你敢接受嗎?
遇上「庸醫」,不曉得自己病在哪也就算了,吃錯藥才糟糕!
筆者入行不過短短六年,卻經歷了許多非常令人啼笑皆非的狀況,例如:每當「商品停售」或是「話題效應」所產生的保單「購買潮」之後,總會伴隨著「解約潮」。
從民國94年底的稅賦新制、96年的無上限理賠醫療話題、到最近的保單預定利率調整而造成商品費率調升等等,因應這些話題而讓業務員四處張揚、以利推銷,就好比縱容一大群庸醫亂開藥、亂開刀,想當然爾,後續造成的爭議也是很嚴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