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標題: 職場新人生存術:發現自己的無數種用途 [打印本頁]

作者: LDE    時間: 2013-2-20 00:04     標題: 職場新人生存術:發現自己的無數種用途

開發自己的創造力

每個人都應該重新塑造自己的智力體系,因為:

能力=智力素質+非智力心理素質。

什麼叫智力?講的是我們對事物的觀察和理解,講的是運用我們的知識和經驗來解決問題的能力;講的是這種能力具體的表現:觀察、記憶、聯想、想像、判斷、思考。這是智力。智力的最高表現,一般中國用“智慧”來概括。

什麼叫智慧?智慧就是辨析,判斷,發明,創造。

我以為在座的同學們智力都是很好的,能考上大學,能成為出色的一代年輕人,當然已經證明了自己的智力。但我們不是要塑造得更好嗎?

那麼,從現在開始要更重視發掘、開發、培養自己的創造力。

一般的工作由一般的執行性的、模仿性的、重復性的那些機能來完成,這個世界比較出色的、偉大的、天才的工作要由創造來完成。

為了說明創造力這個智力因素,我講一個小小的例子。

1983年在中國召開過一次創造學會,日本的創造學家村上信雄走上主席台拿出了一把曲別針,同時提出一個問題:這些曲別針有多少用途?請與會的中國學者回答。

當時在場的一位中國學者說了三十多種。

這個日本人說有三百多種。然後放了一個幻燈,證明有三百多種。

大家為他熱烈鼓掌。

這時台下有人遞上來一張條子,上面寫道,我明天將發表一個觀點,證明這個曲別針可以有無數種用途。於是,他第二天就此做了一個講演。這個人叫許國泰,他提出的這個方案後來被稱為“魔球現象”。

他怎麼分析的?他說,按曲別針最基本的解剖,它的顏色是什麼樣的,它的重量是多大,它的形狀是什麼樣的,它的質地是金屬,它的柔軟度等一整套因素,把它們都解剖了,列成一個橫坐標,一個縱坐標,就是它在數學、物理、化學、語文、外語等各個方面的用途:曲別針的重量可以做各種砝碼;作為一個金屬物,曲別針可以和各種酸類及其他的化學物質產生不知道多少種反應;曲別針可以彎成1、2、3、4、5、6、7、8、9和加減乘除、開方等各種數學符號,演變成所有的數學和物理學公式;曲別針可以彎成英文二十六個字母,可以是拉丁文,可以是俄文,於是乎,天下所有語言能夠表達的東西,我都能夠用曲別針來表現;曲別針是金屬,還可以導電;在磁場中有磁性反應;在藝術中,把它繃直了,肯定有琴弦的作用。至於其他的,做成夾子,別針,繩索,掛鏈,項鏈,都是在一類中的某一項的億萬種的一種……

許國泰的演說轟動了這個創造學會。

因為通常人一想曲別針的用途,別針,夾子,繩索,已經覺得自己想得很多了,想出三種已經很了不起了。當我們看到有無數種用途的時候,這才是創造思維的體現。

現在,我要提一個問題了:你──今天在場的每一個人——有多少用途呢?

假如葛優沒當演員

可惜的是我們有時候不這樣看問題。因為他會想我是外語大學的,比如我是學阿拉伯語的,那麼我用的范圍首先是跟阿拉伯語有關,外貿、外交、翻譯、教學,他已經給自己限定了一個范圍。人在生活中經常用幾十種曲別針的用途來回答曲別針的億萬種用途,對自己也經常這樣判斷。

所以,希望大家在這個時刻感覺一下自我的判斷,就是你從小到大到現在,你對自己今後有多少種用途,對於社會和人類你能發揮多大作用,這個想像力打開沒有?是不是在這個年齡段已經對自己有了一定的局限和模式?

如果仔細想一想,我相信,現在二三年級的學生,雖然離畢業還有一兩年,但對這一兩年要做的努力,怎麼留京、怎麼分配,去哪裡,已經有非常具體又非常限定的設想了。這個設想很可能就制約了你的一生。

一定要放開自己的思路。

每個人不是和曲別針一樣嗎?你就分析一下自己體重多少?(眾笑。)這不是笑話,這是為了打開思路。你的體重、籍貫、家庭、社會關系、興趣、愛好、業余的投入、從小的素質、包括你在語言上的特點、在各個學科上的特點,你的所有可以稱之為個性、特點的那些氣質、風度,包括相貌都在內。

長得漂亮有漂亮的資源;長得特別一點,還可以當葛優嘛。

一定要有非常廣泛的想像力。

真希望朋友們在這個年輕的時刻,在這麼好的年齡把思路打開。

在任何時候都發現可以自信的東西。

很多東西當你沒有發現時,你以為是自己的不足之處;當你發現了,就是一個特長。如果當年導演沒有讓葛優去演戲,那麼,葛優可能還覺得自己長相不是很倜儻,很魁偉;一旦他表現了自身的極大特點與優長的時候,他是個一流的演員。

大家不要笑,許多人經常用自卑的心理來看待自己的某些特點,把它看為不足之處,把它看為弱點,把它看成條件不好,因此把自己限定了。結果,曲別針只有一個用途,就是夾頁子。希望大家無論是一年級的,二年級的,三年級的,四年級的,對今後的人生絕對不要有局限的想像。

同學們看一看,自己是多麼年輕啊!

我現在對很多年紀大的人說,人生永遠沒有大局已定一說。四十歲不許說這句話,五十歲不許說這句話,六十歲不許說,七十歲還不許說。人人都要重新開始生活,重新塑造自己,這才活得年輕,活得有希望。

如果二十多歲就把自己限定了,差不多就是這樣了,那還有什麼意思?

如果你們今天面臨很多具體的問題,功課、考試、升學,好像誰都迫在一個個具體問題的壓力之下。我想告訴大家,真正在人生中玩得好的,一定是永遠對自己有良好感覺的人,永遠自信的人,永遠把自己看成有無數用處的人,而且永遠覺得自己的人生根本就不是大局已定的人,永遠尋找新的機會,永遠在爭取之中,永遠對自己的人生進行創造。

所以,最大的創造力首先表現在對自己人生進取方向的想像上。這對年輕人來講是最優先的創造力。就是我能干什麼,我對人類社會有什麼用?思路一定要打開。完全有可能你今後人生中所經歷的一切,所表演的一切,所做的一切,是你現在有限的經驗和思路不能想像的。

這才是漂亮。

如何打開成功的心門

我們在生活中為什麼有時候沒有創造力?

就在於一個既成的邏輯思維、一個既成的概念局限了我們。

一說曲別針,一個“別”字就讓我們想到了“別”這些紙,沒有想到更多的。我們做事情,搞科學發明、語言發現也好,外交、學問也好,都要突破這種限定。用中國的一句古話,就是不要執著,不要滯留,不要停在一個點上。

比如聽力訓練,老師講了一大段英文,你們在那裡聽。學外語的人都知道,經常有這種情況,一個單詞你不知道,一時反應不上來。有一種愚蠢的做法,就是有個單詞是什麼意思我想不起來,我就使勁想這個單詞,老師隨後念的整篇文章都沒聽見,滯留在這個單詞上,一個勁兒想這個單詞是什麼意思,我怎麼想不起來呢?這是個錯誤的做法。

那麼,正確的做法是什麼呢?

雖然我不知道這個單詞是什麼意思,但是我已經記住了,有個印象了,我一直聽下去,最後我把全文在總體上掌握了,這個單詞也可能就回憶起來了。即使回憶不起來,一個單詞損失並不大。

這個道理大家都明白,許多人都不會犯在一個單詞上停留的愚蠢錯誤。然而在生活中,不少人都在犯這種愚蠢的錯誤。經常因為一個問題想不開,學問的、人生的、感情的,不管什麼問題,做不下去,解決不了,在這兒停留。不知道流流蕩蕩地走下去,把這個問題先放一放,回過頭來再解決它。

這種流流蕩蕩、不執著於一點就是禪的精神。

要流蕩。千萬不要今天有一個思想問題解決不了,一個學業問題解決不了,一個畢業分配問題解決不了,一個感情問題解決不了,或者我在做一份作業,一道題解決不了,或者以後你在工作中有一個具體的項目,某個環節解決不了,就在這兒停留,那就跟停留在一個單詞上是一樣的。

一定要流動。不要受任何狹隘的經驗、狹隘的知識、狹隘的理論、狹隘的模式的束縛。把自己的思想打開。

發現自己的無數種用途

許多年輕人都覺得看一點禪的書是一種時髦。古代禪宗有一個故事,一個年輕人向禪師請教禪的道理,這個禪師並不言語,只往茶杯裡倒茶。茶杯倒滿了,禪師接著倒。年輕人就說,師父,水滿出來了。師父就說,茶杯滿了,水就倒不進去了。你的腦子裡裝得滿滿的,我講的話你怎麼聽得進去呢?

大家記住,當我們面對生活想發明、想創造,一個特別好的狀態,就是經常把自己放到一個非常空白、空靈的狀態。

記得我對一個年輕人談這個觀點時,他馬上就說,這個杯子的體積是確定的呀,反正你加了這個就不能加那個了。這叫什麼呢?這叫擡槓。

我們講的是一種禪的意味,就是說,你要把腦子裡的東西放空,讓它空靈。當你面對新問題時,一定不要用舊的成見、舊的一點點經驗去理解你遇到的新問題。

多年來我受這一點啟發特別大。很坦率地說,我現在除了寫小說,也研究生理學、心理學、中西醫、文化學等等。我不僅有精力研究它們,還能夠發現點東西。靠什麼?就靠那種空靈的狀態。在面對一個新事物時不囿於、不局限於一點點舊的經驗、舊的知識。

所以,希望同學們在今後的學習中、人生中,要做的第一個事情,就是我們剛才講的創造。

首先是創造自己,自己有無數用途。絕對不限制自己的發展。




歡迎光臨 ihao論壇 (https://ihao.org/dz5/) Powered by Discuz! 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