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標題: 長平之戰屠夫白起到底坑了趙國多少人? [打印本頁]

作者: manth    時間: 2013-1-3 00:56     標題: 長平之戰屠夫白起到底坑了趙國多少人?

長平之戰屠夫白起到底坑了趙國多少人?

  稍懂歷史和軍事的朋友,對於"長平"這個詞想必都不會陌生,這裏曾經掠走了戰國中後期秦,趙兩國數十萬將士的生命,成為趙,秦乃至中華民族名副其實的傷心地。
  長平之戰,乃是秦趙兩大強國攤牌的一場大決戰,在此之前,秦國變法,國力猛增,揮兵東向,一時間韓,趙,楚,燕,齊皆受其兵鋒禍害,到了昭襄王時,更是採用范睢之計,遠交近攻,注重殺傷六國有生力量;趙國自武靈王胡服之後,軍力強悍,奪地千里,滅國無數,力奪強齊四十多年,使之抬不起頭,在東方獲勝之後,理所當然的想與強秦碰上一碰,以決天下大勢。大戰,不可避免,於是,雙方都藉口秦攻韓成皋,將韓截為兩斷之事,為上黨的歸屬問題開戰。
  趙國在此戰中失去了五十萬鮮活的生命,僅剩二百四十人得以生還,秦軍則失去不少於二十萬的百戰精兵,此戰戰況之烈,情節之曲折,結局之慘,都可以當成軍事學院的教科書,以警後學。
  事情的來龍去脈我想不用我多說,本文的目的是就此戰的得失,白起坑降卒的數目加以點評,推斷,望同好者拍之,和之。
  上黨降趙以後,平原君趙勝力主受降,據其所言,此乃天賜趙地。而藺相如,廉頗都力勸趙王不受,這裏面大有原因,作為老將,重臣,他們的理由比趙勝來得現實,看問題看得遠,原因據推斷不外乎以下:
 一,秦乃有備而來,為伐韓做了大量準備,全國精兵皆在於此,而趙軍則是幾乎處於無備而戰的狀況,以無備戰有備,難以取勝。
 二,秦軍自變法以後,經數百戰,僅失一陣(闕與之戰,主帥趙奢),士氣高昂,戰力驚力,相比而言,趙軍雖也屢戰屢勝,但相較秦軍銳士而言,稍有不如。
 三,秦斷韓連接,目的不言而喻,就是上黨,其志在必得,此時若趙橫插一杠子,必挾憤而來,難以抵擋。
 四,此時之趙,新近戰敗魏,齊,燕,得地不少,從土地上來說,並不缺乏,缺的是人口,雖說與秦軍一戰不可避免,但為了上黨而將決戰時間提前,無疑不很明智。
  可惜這時的趙王,利迷心竅,哪有工夫聽這二人羅嗦,當下便發書使使受了上黨,秦軍的反應也在情理之中,當下便集攻韓的全部主力直撲上黨,這裏趙王也命廉頗領兵出援上黨。
  這裏有必要羅嗦一句,就是雙方的兵力:從各種書刊及文獻中可以得出,此時的秦軍全國總兵力約為60到80萬人,這也是他的國力,糧草所能支持的最大限度的一支常備軍,而攻韓不可能是其全部,各地都要有兵防守,所以其攻韓主力最多約為50萬人左右,而能同時集中出現在一地的不會超過40萬。
  趙軍其總兵力大抵與秦相當或稍遜,也有60萬人左右的兵力,除去各地守兵及防備匈奴,最多一次只能出現40多萬,而史書中都明確記載,此戰趙出兵50萬,可以說是傾全國之兵了,國家命運在此一博,雙方的命運都是如此,相對來說,秦軍更不能敗,敗則秦國危矣,楚,韓,魏,趙甚至燕,齊,都想分一杯羹。
  廉頗軍未至上黨,上黨失守,太守馮亭率軍民數萬碰到趙軍,告訴廉頗秦軍隨後就到,趙軍便在長平待秦軍至,未幾,秦軍抵長平,主將正是伐韓主帥王齕,趙軍出戰,兩軍相交之下,趙軍數敗。
  不服不行,這時的秦軍主力依推斷會超過35萬,趙軍50萬,以逸待勞,尚不能勝,可見此時秦軍個人戰力之強,無怪有人言道:齊之技擊不如魏之武卒,魏之武卒不如趙之勁騎,趙之勁騎不如秦之死士。看來一點也不差,可能有人會問了,這時的趙國騎兵不是很厲害嘛,為什麼不用?用了,可這趙國的騎兵也只占少數,對於數十萬的大軍而言,這點騎兵起不了決定性的作用,主力兵種還是車兵和步兵。
  廉頗何許人也?戰國四大名將之一,一見形勢不妙,立馬據壘死守,不與秦軍戰。有人也許會問了:那秦軍為什麼不繞道過長平直取趙國腹地呢?問得好,這一定是遊戲玩多了,再不就是戰例看多了的人問的。為什麼這麼說呢?看下邊:長平,地勢險要,易守難攻,守軍雖已數敗,尚有不少於45萬人馬,秦軍多少?至少在35萬以上,就算車兵,步兵過得,糧草從何而來?這可不是小數目!有人說了:兵法上不是說要就食於敵嗎?是,兵法是這麼說過,可要說對手堅壁清野你怎麼辦?而當時各國之間的征戰時,這一招是常用的,想留兵守糧道?這幾十萬趙軍手裏拿的是什麼?燒火棍嗎?廉頗又是何等樣人?勇將,會面對少量護糧秦軍而畏敵如虎嗎?答案很明顯,秦軍只有攻取長平才有可能犯趙。
  史載這場攻防戰打了四個多月(也有書說是七個月),秦軍野戰雖強於趙,但攻城時也一樣沒招,耗著唄,說到這我倒是想起趙奢來,不知他若是在這,趙軍會不會勝?趙奢的用兵要強於廉頗,卻死得不巧,剛死不久。秦,趙都被這仗拖得精疲力盡,秦軍是想戰而不能戰,趙軍也是。於是范睢使離間計於趙王,終於使趙軍換將。
  趙奢,自秦變法以後第一個在野戰中擊敗過秦軍主力的將軍,號馬服君,其子趙括,襲馬服君之爵,自小便酷愛兵書,極好用兵,史載其與其父論兵,趙奢常不能及。然而趙奢卻不以為喜,有道是虎父無犬子,趙奢如此這般卻又是為何?聽其一一道來:兵者,死地也。吾每臨兵事,必戰戰驚驚,唯恐稍有差池,敗師沒將。而括易言之,不知兵之險也!若趙不用括則趙姓,用括則趙必亡。
  可趙王是個無能之輩,與趙括一樣"易言之",豈不聞:臨陣換將,兵之大忌!更何況是以一隻會紙上談兵的庸手換久經戰陣,深知用兵之險的廉頗?於是戰局很快明朗化。
  秦聞趙換將,大喜,立既以名將--武安君白起為長平之戰的統帥。白起何許人也?不用我多說大家心裏明鏡兒似的,武安君對馬服君,這場仗也經沒有任何懸念可言。這裏我還有一個猜想,就是秦換趙不換,結果如何?我看白起一樣拿廉的烏龜打法無可奈何,也許中國的歷史會重寫或至少是改寫,很明顯,沒有這仗,趙國不會沒落得這麼快,秦國也不會正好到始皇帝時一統六國,而項羽,劉邦,韓信都會一無作為,呵呵,題外話不多說了。
  趙括年少,無有能服眾之才能和威望,又不體恤士卒,這時的趙軍士氣比起廉頗在時自不可同日而語。既便如此,只要趙軍不出,秦軍一樣無計可施,於是白起抓住了趙括好戰的特點,為其下了一個套,什麼套呢?下面說。
  趙括初至長平,人頭,地形還沒弄明白,便出壘與秦戰,秦軍敗退,有人說了:這不挺好嘛。好個屁,這是白起這個老滑頭下的套。趙括一看:嘿,我挺厲害啊,廉頗那老東西,畏敵如虎,現下看來,所謂強秦不過如此,看來是天要成我,大運到了攔也攔不住啊?哈哈哈,明日出動全軍與其決戰,也讓泉下老父看看,是他厲害還是我厲害。
  第二天,秦軍又來挑戰,趙括出動全軍迎戰,具估摸著也就留下了萬兒八千的人守營,否則白起下面的動作無法解釋。如其所願,秦軍又敗,趙軍追擊數十里,這時候,壞事兒了。
  白起預先伏下了一支伏兵,人不多,兩萬五千人,卻是精兵。等趙軍全軍出動,營內空虛,一擁而上,奪取了長平,斷了趙軍歸路。為什麼這麼說呢?這長平前文已述,乃是一條要道,易守難攻。
  秦軍聞報長平已得,回轉身來,露出真我本色,在秦軍營壘之下大敗趙軍。有人會疑問了:為什麼這麼做呢?只要守著秦軍本營就好了嘛。不然,這時的趙軍已知被斷了後道,秦軍不主動出擊,趙軍必拼死奪回長平,就憑秦軍的兩萬多人想要守得住這三十幾萬四十萬大軍的攻擊,我看很難。白起作為一代名將,當然也想到了,最好的防守就是進攻,迫使敵人取守勢。於是,在秦軍強大的攻擊火力之下,歸心似箭的趙軍只好據地死守以待援兵(並且是被打散,也就是說,這些趙軍並不是集中在一處死守,而是被秦軍分割開了,這從秦軍出動五千騎兵牽制,監視趙軍各壘可以看出)中國歷史上第一次出現了十萬等量級的主力被圍的情況。
  說到這種大兵團野戰被圍,以後的歷史也出現過幾次,比較有代表性的有:白登之圍,垓下之圍... ...土木堡之圍,陳官莊之圍,碾莊之圍。這其中(包括長平之圍)都有一個相同之處,就是輕兵冒進,除了白登之圍經陳平三寸不爛之舌,該下之圍經西楚霸王之威烈得以突圍或對手撤圍外,被圍一方無一例外都身死師亡,原因只有一個:糧食。
  趙軍也是,出戰吧?秦軍強於趙兵,被圍之後秦國又盡發河內(今河南宜陽一帶)十五歲以上的男丁助戰,總兵力再怎麼的也超過50萬,而趙軍此時最多不超過三十五萬,再加上普通士兵的戰鬥力又普遍不如秦軍(此時的趙國代騎兵,楚國丹陽兵有可能在個人戰鬥力上強過秦軍,但遠水解不了近渴,況且數量也有限)。不戰吧?三十幾萬大軍一天消耗多少糧食,會加減乘除的人都能得出答案,還有一點,就是趙軍這次出戰,每人所帶的糧食可能很少,甚至沒帶,畢竟這不是遠征,帶太多糧食對作戰的個體來說反而不利。
  四十多天,三十幾萬人馬,不知道對這些趙軍來說是怎麼過的,能吃的都吃了,可能連死人都開始吃了,糧道又被奪取長平的秦軍所阻,餓死多少呢?
  十萬,這個數字相對餓了四十幾天的三十幾萬軍隊來說並不很多,再保守一些,五萬。趙軍還有多少?我們算一下:廉頗初戰長平,數戰不利,迫而守營。這個數戰是多少?誰也不能給出具體數字,就算五戰吧,對於幾十萬等級的軍隊來說,每戰不利,損失一萬人,不傷筋動骨吧?再少還能叫"不利"嗎?要知道這可是五十萬大軍啊,誰會想到美軍的"零傷亡"?對於冷器時代的戰爭,這種構想無疑是癡人說夢。五萬沒有了,五十減五,還有四十五萬。
  秦趙相距於長平四個多月,一百多天,就算每天只傷亡百十號人也有幾萬,湊個整數,算三萬。還有四十二萬。趙括出戰,秦軍奪營,回頭又猛攻趙軍,迫使趙軍取守勢,這時的趙軍處於一種什麼情況前文已說,若不是有很大的傷亡,能放棄回攻長平的打算嗎?你白癡啊?四十幾萬軍隊僅傷亡萬把人就放棄這最後的生機了?
  算十萬都不過份,但為了不招人罵,再算五萬,這就還有三十七萬。加上餓死的五萬還有三十二萬。
  誰能說困獸之鬥會如何?倆字:玩兒命。趙軍也做了,兵分四路突圍,打算是跑多少算多少了,再困下去就死定了。而這五十萬秦軍又如何?力戰。結果趙括身死,趙軍降秦。從突圍到投降會死多少?要知道這些可都是餓了四十幾天的人,算你個七萬不多吧?五分之一多一點。還有二十五萬,也就是說:如果趙軍一開始出動的兵力確是五十萬的話,這時最多也只有一半,不要忘了,任何一部歷史書都會告訴你:秦軍此戰過後,傷亡過半。以秦軍如此強的戰鬥力尚且如此,趙軍又如何?
  所以我的結論是:此戰過後坑殺的降卒最多不超過二十五萬,可能只有十幾到二十萬。不過沒證據,只是個人推斷,認為我對的,叫聲好,不對的,磚頭拍來,呵呵。




歡迎光臨 ihao論壇 (https://ihao.org/dz5/) Powered by Discuz! 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