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標題: 在南宋的金國間諜劉蘊古如何被抓獲 [打印本頁]

作者: udiament    時間: 2013-1-1 00:04     標題: 在南宋的金國間諜劉蘊古如何被抓獲

  諜戰,古已有之。南宋年間破獲的這起金國間諜案,很難說是有關人士目光如炬,還是僅僅憑著運氣好。
  金國間諜劉蘊古被抓獲并判處死刑的時候,在南宋已經潛伏了四年左右。
  據《桯史》記載,公元1161年,劉蘊古“乃以首飾販鬻,往來壽春”,以珠寶商的身份為掩護來到壽春搜集情報,為金國皇帝完顏亮進攻宋朝作準備。
  在與南宋人頻繁交往的過程中,劉蘊古有意無意地總把宋金政治掛在嘴邊,今天談金國多麼的像紙老虎,明天說宋朝實力如何雄厚,總而言之就是長大宋朝的威風滅小金國的銳氣。酒逢知己千杯少的時候,劉蘊古還常常“口無遮攔”,大談自己了解的金國內幕,甚至大爆猛料。
  駐扎壽春的將領聽說之後,認為劉蘊古這名外商的政治傾向明顯利於我方,於是,洋洋灑灑地向上寫了報告,稱此人堪用。 朝廷派遣的調查人員很快找到了劉蘊古。劉蘊古按照預先排練,一上來就拉著手跟人家傾訴衷腸。總而言之就是自己命苦,家里兩個弟弟“在北皆登巍科”,都在學業上一帆風順,仕途上春風得意。相比之下,自己卻屢被鄙視,連個芝麻大的官兒都沒混上。
  一把鼻涕一把眼淚的,劉蘊古當著調查員的面,把自己抹成了天下第一苦命人,并表達了自己不想在金國混,意欲到宋朝謀求發展的想法。劉蘊古同時承諾,“茍見用,取中原,滅大金”。
  消息傳到宋高宗耳朵里,這個熱愛書法卻昏庸無比的皇帝十分高興,當即任命劉蘊古為迪功郎、浙西帥司準備差遣。雖然只相當於科級幹部,但畢竟取得了名正言順的宋朝官員身份,有了這個良好的開端,劉蘊古便正式開始了在南宋的潛伏生涯。
  雖然劉蘊古憑借著高超的演技把大批南宋高官蒙在鼓里,個別官員還是懷疑起他的身份。比如右武大夫魏仲昌。作為軍事官員,他對劉蘊古這類外來人員本來就十分警惕。加之劉蘊古的一次貿然行動,露了馬腳,被魏軍官覺察。
  在杭州吳山有一座伍員祠,某位富人出巨資捐做了一塊奢華的匾額,劉蘊古來祠里一番祈禱之後,稱他與這里心有靈犀,於是捐出俸祿,命人重新制作匾額,并把自己的名字和職務刻在上面。 此舉令當地百姓驚訝萬分,民間輿論紛紛質疑道:“以新易舊,惡其不華耳。易之而不如其舊,其意果何在?”意思是,如果用更好的匾額替換也就罷了,結果這個新的還不如舊的好,那換了它到底是要達到什麼目的呢?
  這時魏仲昌現身了,他憑借過硬的軍事素養和超人的分析能力,做出了大膽的判斷:“劉蘊古者,真奸細也!”他說,劉蘊古掛出這個帶有職務和姓名的牌子,明擺著是通知其他金國同伙自己在這里,可以注意找機會與自己聯絡。用今天的話說,這就是個秘密交通站。
  可惜,在南宋那個重文輕武的年代,聽者都拿魏軍官的話當笑話。劉蘊古就這麼托大伙兒馬馬虎虎的福,渾身冒著冷汗躲過一劫。
  在劉蘊古潛伏得起勁的當口,金國內部卻發生內訌,完顏亮被政變分子砍了頭,入侵宋朝的計劃自然也跟著泡了湯。劉蘊古只有繼續潛伏,并盡量爭取宋朝廷更大的信任,以待時機。
  公元1163年3月,北方游民上萬民應募去北方種地。劉蘊古聽說之後擺出一副要為朝廷盡忠的模樣,聲稱“毋使徒老耒耝間”,打著不能讓這些人老死田間的口號,主動請纓要求去訓練這支隊伍。他的這一要求得到了官員們的廣泛支持。然而,并不是沒有反對的聲音,反對者的代表是次相史浩。
  這一次,史浩堅決地站到了軍官魏仲昌一邊,認定劉蘊古是金國派來的臥底。為了證明自己的判斷,史浩還專門當眾組織了一次“訊問”。
  他派人把劉蘊古找來,連口氣都沒讓人家喘,當即發問,當年樊噲申請十萬兵馬掃平匈奴,被認為吹大牛當斬,現在你統率這一萬來烏合之眾,能幹出什麼奇跡? 劉蘊古興沖沖地趕來,以為諸位長官對其青眼有加,沒想到史浩話鋒如單刀直入,頓時嚇得慌了神,趕忙回答自己沒啥想法,這些游民的家眷都不在此地,他們不會為我老劉挾制為我老劉賣死命,我只不過是打算好好地訓練他們而已。
  史浩聽完反問道,“獨不知通判盛眷,今在何所?”意思是,這些游民的家眷不在這里,你的家眷又在哪里呢?這一問正中要害,因為當時劉蘊古的家眷都住在金統區。劉蘊古自知說錯了話,惶惶然退了下去。 這一番對質,史浩盛氣凌人,卻沒有說服諸位同僚。大伙都覺得單憑這幾句問話,實在不好判斷人家小劉就是金國的間諜。畢竟訓練人馬是舍己為公,家眷沒有跟來似乎也不是什麼原則性問題。
  劉蘊古二次躲過劫難,可謂幸運。也許是為了躲開麻煩,過了一個月,他調轉工作,去太平州坐了軍事官員,這一幹又是幾年。也許是為了保護秘密,也許是為了保護面子,關於泄密數量和嚴重程度的詳細記載,很難在史書中找到。所以,劉蘊古這些年到底向金國送出去多少情報,我們不得而知。
  常在河邊走,沒有不濕鞋。雖然劉蘊古在短短的幾年里又升了官,官至右通直郎,但就在這個節骨眼上,他走到了人生的終點。公元1165年,大宋朝廷捕獲了劉蘊古派往金國遞送情報的僕人。大刑伺候之下,僕人選擇了坦白從寬之路,把領導交代的任務以及劉蘊古的真實身份揭發出來。 至此,劉蘊古徹底暴露。按照《宋史》的記載,他“坐以軍器法式送北境,伏誅”,被大宋朝廷處以死刑,在結束生命的同時,也結束了自己長達四年的潛伏生涯。 宋代的密碼與密寫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 這是杜甫的名詩《春望》。然而,在宋朝,這卻極有可能是一份情報。
  宋朝是中原與草原角逐的時代,伴隨著驚心動魄的軍事、政治鬥爭,處於隱蔽戰線的間諜鬥爭同樣激烈非常。 為了遞送情報,宋朝人使用了現在為世人所熟知的密碼,當時稱其為“字驗”。據宋代的軍事教科書《武經總要》記載,當時涉及的軍事活動大概有40項,如請弓、請刀、請甲、請馬、請草料、請牛車、請添兵、請進軍、請固守、賊多、賊少、被賊圍、圍得賊城、戰不勝、戰大勝等等。 所謂“字驗”,就是找來一首40個字的詩,用詩中不同的字代替這不同的40項軍事活動。比如《春望》,如果用“家書抵萬金”的“金”字表示“賊多”,那麼一線指揮官在派遣情報人員向後方遞送情報的時候,就可以在“金”字上做一特殊標記,後方收到後,根據密碼本核對,便知道了前方敵人特別多的信息。 如此,即便情報被截獲,由於敵軍沒有密碼本,也弄不明白其中含義。即使嚴刑拷打情報員,由於他只負責跑腿兒,對情報代表的內容并不了解,所以也是白費力氣。這樣一來,情報的安全便得到了最大程度的保證。
  另外,南宋還出現了密寫的先進技術。據《三朝北盟匯編》記載,公元1126年,開封被金軍圍困之時,宋欽宗“以礬書為詔”。因為“以礬書帛,入水方見”,只有把布帛浸入水中,隱藏其上的字跡才會顯露出來。金人不知道這個“內幕”,便無從知道情報的內容了。




歡迎光臨 ihao論壇 (https://ihao.org/dz5/) Powered by Discuz! 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