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題:
〔證嚴法師〕心靈十境
[打印本頁]
作者:
scupi
時間:
2012-12-29 00:02
標題:
〔證嚴法師〕心靈十境
心靈十境第一地:歡喜地
自序
釋證嚴
何謂「菩薩」?是否一定要能「飛天遁地」才是菩薩嗎?
所謂「菩薩」,並不是指土雕木刻的形像,也不見得要飛天遁地:真正的「口薩」,是不畏心勞身苦而能濟世救人的人。
近這幾年來,天災人禍頻傳,如:最近因「聖嬰氣象」於中國及中南美洲……等國家,帶來特大豪雨,造成世紀性異常嚴重的洪澇大災害。我們可深切體會到人生無常、國土危脆。還有去年(八十七年)的「瑞伯」、「芭比絲」颱風接連襲台,帶給各地不少災禍;還有大陸長江水患、中美洲各國受颶風重創……很感恩慈濟人!哪裡有災難,他們都會及時現前、盡心幫忙,發揮救人的良能,這就是菩薩。
有一句話說:「菩薩所緣,緣苦眾生」正因為世間多苦難,才需要人間菩薩;若沒有苦難的眾生,哪有菩薩呢?一切都是相對的。所以,我們要好好愛惜自己的慧命、珍惜這分緣——能得人身,得聞佛法,應培養慈悲、行於菩薩道上。
佛陀告訴我們:「心淨則土淨」一念之間,就能遞遊十法界。是不是要成佛、當菩薩?或是甘願做凡夫、墮落三惡道?都只在一念「心」啊!
當我們看到眾生遭受苦難時,因不忍心而身體力行去幫助,這個時候就是菩薩。然而,普天之下人海眾多,有多少人肯發菩薩心?其實,當菩薩一點都不難,只要有心,每個人都可以成為「人間活菩薩」。
菩薩道看似綿長、難行,但是如果能勤於植好「因」,結深好緣;我常說,只要緣深,不怕緣來得遲;只要找到路,就不怕路遠。真正有心去走,再長遠的路,都有到達的一天。因此,本書收錄七十九年講述之歡喜地、離垢地、發光地、焰慧地、難勝地、現前地、遠行地、不動地、善慧地及法雲地等「菩薩十地」的內文,希望大家做一位能幫助人的「人間菩薩」,共為「淨化人心」而努力;如此,則「人間淨士」指日可期!
第一地 歡喜地
學佛,一定要經過「菩薩十地」這十個階段。「地」是基礎的意思,第一個基礎階段就是「歡喜地」。要做一位歡喜地菩薩,須具備什麼條件呢?
首先要培養歡喜心,也就是愛心、慈悲心;有了慈悲心,就願意施捨。不管出力或是物質的佈施,抑或以自己所體悟的道理去改變他人,都要從歡喜心和愛心開始,然後才能「捨得」,包括捨出金錢、物質與時間。如慈濟四大志業能夠成就,就是因為有許多的護持者能生歡喜心,才有今天的規模。
不過,當然不是保持三、五日的歡喜付出,就算是歡喜地菩薩;而是要經過長時間來考驗。不只是這一世,還有無數的來生來世,都要常常培養這分真誠的歡喜心。
勤修「戒、定、慧」
如何才能保持歡喜心?那就要先息滅貪、瞋、癡。我們會有煩惱、情緒沈浮不定,都是由於不能滿足而生起不歡喜的心念。人與人之間,常常會為了一些成見、分別心而產生不愉快。例如:對某個人起歡喜心時,不管對方有任何行為與要求,都會袒護他、為他說盡好話或答應他的要求,為他付出,甚至為他犯規、為他作歹……。為什麼呢?因為:「喜歡」他呀!
相反地,若不喜歡某個人,就會對他心生怨恨。而縱然對方有很多優點與才華,只因為不喜歡他,就會百般挑剔或刻意忽略他,這就是一種怨憎心。怨憎會掩蓋歡喜心,變成充滿人我是非之心;而這些成見,其實都是從自己的「心」念開始。
學佛說來簡單,只有兩個要素:就是勤快與慇勤,又稱為精進;也就是要勤修「戒、定、慧」。做什麼事情都能有慇勤之心,就會很歡喜而不怕辛苦;不怕苦,就能保持恆常心,不斷地精進。
「戒」,就是守規矩、防非止惡的意思,防止我們的心起貪念,對人沒有怨恨,心不要被無明所染,這都必須以戒作預防,不令三毒(貪、瞋、癡)侵犯我們的戒行。心中有戒,自然不貪,也不會輕易對他人發脾氣;能以「平常心」和「歡喜心」待人,自然就不會生起分別與怨憎的心態。勤於守戒,我們的心就能「定」,而不會任意受到人與事的牽引,行事就能掌握正確的方向。
「正」為我們的行事準則,不偏袒或故意壓制某一方,內心沒有驚惶、沒有罣礙,就會有充分的定力。若能如此,煩惱就能減少,智慧自能湧現。智慧與煩惱是對立的,煩惱增加一分,智慧就減少一分;就像「秤」一樣,一邊減輕了,另一邊自然較重。
所以說,修行就是這麼簡單的事:只要在日常生活中,時時培養慇勤的心和歡喜心;有了歡喜心就沒有煩惱,有了慇勤之心就不會懈怠,並且腳踏實地精進,就能恆持道心,進入菩薩的初地,也就是「歡喜地」。
曾經有人問我:「師父,我有個把月的時間都沒有發脾氣和起煩惱了,這樣算是『菩薩』了嗎?」
行菩薩道不只是一個月,哪怕是十年、百年,都還不夠,一定要盡形壽、盡未來際的時間不斷地實踐。才能到達目的地——菩薩的歡喜地。若是只有一、兩個月的時間,只不過是「歡喜地」的起步而已!
例如:佛陀的弟子中,阿難是「多聞第一」,佛陀所講的教法,點滴都流入阿難的心中。不過,佛陀卻對他說:「阿難,雖然我所說的教法,你都聽到了,但是,你真正的體會與佛法大海相比,只不過是指尖上的一滴水而已。」
從這句話,我們就能體會到:平時在降伏心中的煩惱時,究竟能維持多久的時間呢?其實,若肯下功夫就不難,最困難的是「時間」;若能恆久而不退轉道心,那就沒有什麼困難了。
要起歡喜心也很簡單,不過,如果是短暫的歡喜或有分別心的歡喜,仍無濟於事。其實,人生的快樂就在於歡喜,有歡喜才有幸福。所以,為了我們的幸福,為了成就道業,一定要時時培養歡喜心。
有心與無心
但是,要保持歡喜心,有時候也會感到非常困難。就拿「定力」來說,要能不受環境的影響並不容易,像最近我就體會到失眠的滋味。
常常有人說:「我晚上都睡不著。好苦呀!」
我常會回答她:「我們是忙得沒時間休息,而妳竟然會睡不著,一定是想得太多了,把事情放下就會馬上睡著了。」有一天晚上,我卻被「無心」的東西所擾亂,以致「有心」而失眠。那天半夜十二點半左右,我忽然被一陣唸佛聲驚醒,對方唸得好起勁、好認真!我心想:現在是幾點了?是誰唸佛唸得那麼認真?環顧四周,才發現原來是鬧鐘的唸佛聲。或許是我時間設定錯誤,才會在三更半夜裡傳出如此認真的唸佛聲。
本來我想去關掉它,但心裡又想:可能它只響個五分鐘或十分鐘就會自動停止吧!我決定和它周旋看看,它無心、我有心,看我能不能在唸佛聲中,心很輕安而無罣礙地睡著。
結果呢?十分鐘過去了、二十分鐘也過去了……,看看時間已經一點零五分了,它仍是「無心」地唸下去:而我這個「有心」人,也很認真地一直聽,聽得心好煩啊!於是,我只好起身把鬧鐘的定時鈕按下,唸佛聲才嘎然停止。
心繫臭皮囊
這件事讓我想起,曾有一位修行四十多年的老修行者,平時若有信徒即將往生,他都會對人家說:「身體是一個臭皮囊。時間到了,就要把它丟掉、不要有罣礙,這樣才能解脫。」並且請家屬不要吵他、要趕快為他唸佛。
但是,一旦自己這個臭皮囊將腐爛、壞死時,他一樣會很煩惱、心放不下。
我去探望他時,對他說……「這就是你常常說的『臭皮囊』啊!不要把死看得那麼重,專心唸佛吧,」
他說:「法師,我過去也都是這麼對別人說,可是現在真的很痛苦!你教我怎麼放下呢?」
我說:「用唸佛來轉化心念吧!」
他說:「我也知道要唸佛,可是,現在我真的念不下去啊!」
他臨命終時,一些法師都圍在他的身邊唸佛。因為他是「半路出家」的,他的俗家眷屬——媳婦、女兒一直要靠近探望,而他雖然講不出話來,還是一直招手希望他們過來。但是,法師們為了不讓他的心受眷屬牽絆而不得解脫,堅持不讓他們接近。試想,這是多麼痛苦啊!當一息尚存時,哪怕先前已有幾十年的修持經歷,到最後卻還是放不下。
所以「有心」時,難免就有煩惱。
轉凡夫心為佛心
我常說:「心、佛、眾生,三無差別。」學佛,就是要轉凡夫心為佛性,要把凡夫的煩惱心除去,必須經過洪爐的鍛鍊,才能錘煉出雜質而成鋼,再製成精良的用具。
在清淨的地方修行,不是真正踏實的學佛。唯有在複雜的人我是非中,才有機會讓我們磨練與學習;環境越惡劣,越能練就純良的本性。
凡夫心多煩惱,諸佛和菩薩的心則清淨無染;因為佛菩薩已經達到「無染心」的境界,所以能顯現清淨的本性。就如上文提到的鬧鐘,它無心、我有心;無心的境界很自在,不管是不是休息的時間,只要設定的時間一到,它就開始慇勤地唸佛。若覺得不需要時,把按鈕按一下,它就會靜下來,不會抱怨主人讓它唸得那麼久,也不會埋怨:「你不要我,便把我按掉。」
但是,「人」就不一樣了。如果有人正在用功唸佛,旁人只是輕輕說一聲:「你不要唸得那麼勤,執著於用功,而忽視該做的事!」
他通常會回答:「你嫌我太勤?好啊!我可以輕鬆一下。」之後若教他再繼續用功,他就會說:「我不要唸佛、拜佛了。」這就叫做「有染心」。
我們若能把「有染心」轉變成「無染心」、把凡夫心轉成佛心,就能時時慇勤、歡喜。歡喜心就是清淨心,沒有人我是非,沒有「我所愛的人」,也沒有「我所怨的人」,沒有了愛與怨,就能時時保有清淨的歡喜心。
歡喜心要盡形壽、盡未來際持續地培養,才能達到菩薩的「初地」。這說來簡單,但是經過分析之後,實在也不容易,難在於需要有耐心和恆常心,有了它,就能轉心念而逐漸顯露佛性。
四大與人生
關於人生世間,我們所要認識的有「大乾坤」與「小乾坤」。大乾坤就是整個宇宙之間,天地萬物包括季節氣象,若有不調順時,我們都會有特別的感覺。
例如艷陽高照時,就會感到很炎熱。往往有特別的感覺時,就是「不調」,沒有什麼感覺時,才是「順調」。人們應該珍惜「沒有特別感覺」的時段,才是真正健康、幸福的人生。如大乾坤四大調和時,我們不會感到特別熱,否則稍微動一下就汗流浹背,讓人很煩躁,這就是「火大不調」。
下雨天時,要外出辨事就很不方便,這也是一種「感覺」。像這次澳洲的水災很嚴重,從電視畫面上看到,滔滔洪水已淹沒了多少縣鎮鄉村!這場水災,不知造成多少人無家可歸,又有多少的生命因而喪失?雨水造成的影響,輕者是外出不方便,重者造成家園流失,甚至生命的傷亡,這叫做「水大不調」。
再則「風大不調」。近年來常有超大型的颶風,吹毀了很多城市、縣鎮、鄉村、農田、房捨,一陣強風來襲,便使得他們的家園滿目瘡痍,這就是「風大不調」。花蓮在一個多月前也有颱風,瞬息之間大街小巷變得面目全非,風夾著水、帶來大雨,整個銅門村莊就這樣被毀滅了,這叫做「風大不調」。
還有「地大不調」。過去花蓮曾經發生四級的地震,天搖地動,令大家飽受一場驚嚇。而菲律賓竟然也曾經地震達到七級多,毀損了許多人命和豪華的建築物。一些風景優美人潮不斷的觀光地區,也在瞬息間全部塌陷。
人的生命就在一瞬間被埋沒了,有的人當場死亡,但也有奇蹟出現,幾天前的新聞報導提到,有一位廚師被埋在瓦礫堆中,正巧有一個縫隙能呼吸,就這樣過了近十天;他不僅活了下來,而且只受到輕傷。問他是怎麼活下來的?他說是靠雨水。人可以幾天沒食物吃,就怕缺少水分,有了水分,生命就能維持下去。
看看一場震災,當地不知喪失了多少人命與財產,幾十年的經營同樣毀於一旦,這稱為「地大不調」。
以地理學來說,地層並非整片都是平的,而是一塊塊的地塊連結堆疊而成,地塊會受氣候影響,地熱溫度較高時,就會膨脹起伏而引起摩擦;天冷時則會收縮,內部就產生縫隙而引起震動。
善用健康的時光
在志工早會時,我問醫院的志工,這幾天有沒有看到什麼特殊個案?有一位志工菩薩對我說:「師父,我看到一個老人好可憐,她氣喘,喘個不停,醫生一直在照顧她,」一直檢查、換不同的藥,還是一直喘。她的孩子在一旁陪伴也不知如何是好;病人辛苦,照顧的人更辛苦,醫生也是無可奈何。」可見不論是大乾坤(天地)、小乾坤(身體)只要順適,則是健康而幸福的。
所以,我常對志工說:「你們平時會感覺到呼吸是這麼困難的事嗎?人生最寶貴的時光就是在沒有特別『感覺』的時候,這也是最健康、最幸福的時候!若是感覺到身體某個部位不適,那就是它有了毛病,才會發出信號讓我們『感覺』到。」
人生真正要學的,就是要學得輕安自在,不要有異樣的感覺,這就是幸福。若能善用健康的時光,珍惜生命的使用權,就是有價值的人生。
我們要行菩薩道,一定要保持歡喜和慇勤,這是進入菩薩地的初階,也就是第一歡喜地。因為歡喜就是幸福,快樂就是菩薩;面對一
一切境界,都能歡喜快樂、不計較人我是非,就是菩薩的初地。
歡迎光臨 ihao論壇 (https://ihao.org/dz5/)
Powered by Discuz! 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