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打印

月到中秋分外明-節慶淵源

月到中秋分外明-節慶淵源

  我國一年之中有不少大大小小的節日,但在所有節日之中,大概沒有任何一個節日,是像
中秋節那般詩情畫意了。中秋節又稱為「月節」,因為八月十五正是秋季的中間日子,俗稱「
八月半」,在這一天晚上的月亮比任何時節的月亮,都要來的皎潔圓亮。

  所謂「月到中秋分外明」,就是歌頌八月半特別動人的美景。什麼時候開始有中秋節的呢
?根據目前的文獻記載,還找不到答案。但是學者推斷,應該與民間兩種習俗有關。

  第一種說法是,我國是農業國家,農事和季節有很大的關係。古人在春季播種的時候,就
祭拜土地神祈求豐收,叫做「春祈」。秋季收成的時候也不忘祭拜土地神,報告豐收,答謝神
祇護佑,叫做「秋報」。由於農曆八月十五正是稻子成熟的季節,因此有人認為中秋節很可能
就是源於「秋報」的遺俗。

  第二種說法則認為中秋節是源於古代祭月之風。以天文學來說,中秋節是太陽經過秋分點
最接近的一個滿月日。這個時候,太陽光線垂直照射在赤道上,南北半球晝夜剛好平分,月亮
在黃昏時就開始露臉,雲淡風輕,秋高氣爽,最適宜賞月,所以把這一天定為祭月的日子,後
來就逐漸形成了中秋節。

  在美國太空人阿姆斯壯登陸月球以前,月亮裡頭有些什麼東西,是什麼模樣,人們一無所
知,因此古今中外有關月亮的神話,實在是太多太多了。

  中國最早有關月球的神話,出現於春秋時代,「楚辭」中說,月亮裡有隻玉兔,後來民間
傳說,更說玉兔日夜不停的為神仙擣仙藥,所謂仙藥,就是長生不死之藥。直到近代,很多地
方在過中秋節的時候,家家戶戶還供隻「兔兒爺」。

  其次便是漢朝「淮南子」所提到的嫦娥奔月的故事。唐人小說中所敘述的仙人吳剛在月宮
伐桂樹,以及唐明皇遊月宮,也是膾炙人口的傳奇。尤其是唐明皇不但遊月宮,還將在月宮所
聆聽的動人音韻暗暗的記起來,回到宮中後,立刻命令樂官,依照他所記的曲調,編成了著名
的「霓裳羽衣曲」,更替月亮添加許多埼妮風光。再加上唐明皇夢遊月宮,本來是思念楊貴妃
,難怪加深人們嚮往月亮的神祕,以及對月亮發出愛情頌贊的心情。

TOP

發新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