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學著如何當一個 『AR 不沾鍋』」,他說,「那其實不會讓你有『噴糞悶死』(註:Performance,個人的貢獻與績效),訓練自己解 AR 的功力與技巧才會讓自己不斷的進步。一但實力累積到一定程度的時候,更要主動『挖掘 AR 出來解』才能建立自己的『克雷迪』 (Credit,簡而言之就是長官們心裡對部屬的評價,當然多少也會影響股票領的多寡囉!) 。
一般說來,很多公司都會引進問題解決的方式與手法,例如QC七大手法、KT法、Ford 8D、IBM 6D與QCC(Quality Control Circle,品管小組)等等。不過聽說中鋼、捷運、鐵路局的許多QCC,從發現問題到解決完成,少說都是執行個一年二載以上(只是聽說,說錯了不負責喔!)。但是對於我們這種在刀口上舔血,湯姆就是瑪莉(Time is Money)的竹科新『跪』來說,公司的股價震盪的比心跳還快,幾千億的設備光是每天必要的水、氣、電成本就是「一秒鐘幾十萬上下」(參閱周星馳:少林足球),當然不會有美國時間讓你跟AR 窮蘑菇。簡單來說,回覆AR的時間通常可簡單區分成兩種,「緊急的 - 當天回覆」與「較不緊急的 - 隔天早上生產會議回覆」。在這樣急迫的時間環境裡,如何生出一份不會被丟到垃圾桶的報告,也就決定你是紅是黑、拿到是厚還是薄的股票。訣竅不外乎長官要的四大原則:原因、結果、處理方式和預防措施。
「〝聚集〞?!師父,那Excel的 ”分散” 是要做什麼用的?」我自作聰明,想藉由討好他來學到一些解 AR 的功力。
「Excel沒有分散啦 (不知道為什麼他好像有點不高興)!這些都是收集資料的基本功。不用太羨慕,我也是到公司之後才學的。反正妳現在學也來不及,買杯咖啡請 IT Team (就是一堆電腦工程師的那一課) 幫妳撈一下資料比較實際吧!」
我連電腦都不會拆裝,「寫程式」這檔事對我來說更是比小朋友開戰鬥機更困難。阿爸在我離鄉打拼時說得果然沒有錯,出了社會很多事常常需要錢來解決 (明明就是自己不上進),雖然咖啡加上姑娘我甜甜的笑容對那些 IT 工程師來說真是如入無人之境的容易,但是一但養成用錢擺平事情的習慣之後,我才發現我到現在還是學不會那些外星人的文字語言,就在這樣的惡性循環之下,日後我自然而然成為樓上星巴克的VIP。
這是一個與時間賽跑的公司,所有的員工永遠有做不完的事。我一個帶線課長,最重要的就是快點進線去帶線。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所以我的師父很快地教我許多的『亞力安星球語』的行話 --- 生產的相關指標,另外還以非常快的速度帶我『瀏灠』完數十個報表。而這些都是帶生產線的基本工具。說到這裡,不得不提一下台x驚人的電腦系統與報表。它能在最短的時間內抓到誰在幾點幾分幾秒的時候,做了什麼好事。舉凡進入系統、作帳、操作、進出…族繁不及備載。甚至連非Fab內的事務也一樣,就拿我們日常生活停車這件事來說。公司提供了完善的平面停車位,24小時有警衛看守,環境乾淨又整潔,外面的停車場是比不上的。如此優沃的設施之下,僧多粥少的情形就發生了!為了控制停車場的品質,杜絕有壞習慣的員工。如果一個不小心逆向行駛、未開大燈、超速、違規停車或是停超過1天,在當天就會迅速收到一封違規記點的e-mail通知書並附上照片與證據,還會把mail cc 給老闆,在集滿數點後,將會被取消停車證資格。如此縝密的工作系統,大概也只有台X吧!整個學習過程中,最讓我困擾的是機台名稱與製程,怎麼說呢?行話是這樣的:機台ABCDE01,Chamber#1 Run點11,Chanber#2 Run 點13,WPH=100,Cycle time = 1……(註)。白話一點解釋:例如大同公司做的『電鍋』用來煮飯,那它的名字就有『大同』、『電鍋』、『鍋』與『煮飯』等4種說法,如果原本有100個機台名字要記,對我而言相當於100 *4 = 400個名字要記。這些不同編號的鍋是煮白米、長米、糙米、長度、大小、時間…等也要背起來。此外,我得在很短的時間內記住各項生產指標的意義、機台名稱、學習看報表以及晶圓製造步驟。並且隨身攜帶著一大疊資料,以便隨時翻閱查詢。大家別想太多,絕對不是像sales那樣整齊的文件,而是一個夾板上夾了一堆翻到快爛的A4紙。進公司開始的第一次課會,我從頭到尾一句話都聽不懂,大約過了一個月的時間,才進入狀況。沒想到脫離了學生生涯,居然要比當學生時更用功,一切從頭學起。還好我當學生時也不是太用功,不然就虧大了!
我很懷疑,我是不是來到了亞力安星球。而在別人眼中,我是不是也像是來自於火星的火星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