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題:
流失的記憶 堆疊出生命的厚度
[打印本頁]
作者:
Xfile
時間:
2012-11-27 00:02
標題:
流失的記憶 堆疊出生命的厚度
邁入高齡化的台灣社會正遭受失智症侵襲,家中有失智症患者的家屬,面對照顧病患的沉重壓力與身心負擔,絕對是外人難以想像。失智症患者需要家人用言語和愛來灌溉他們,讓他們能心平氣和地接受與理解自己的改變,也讓他們不再做生命最後的矛盾與拉扯。
『(原音)我父親是一個口令、一個動作,像譬如說你叫他「爸爸去睡覺」,基本上你不叫他,他會一直睡。要不然就是他躺在床上看一下報紙,其實他們可能就是看了這一頁,他就忘記了,他又重新看。我有特別注意,他可能那一份報紙都不會翻頁,就一直看。』
父母親都被失智症纏身的張治文表示,父親罹病已經7年,母親則是邁入第三年。她說,父親從無法清楚交代自己的就醫過程到現在連電話都不會使用,能力退化相當嚴重。
台灣已邁入高齡化社會,隨著老年人口不斷增加,失智症患者人數也不斷攀升。目前全台灣的失智人口超過19萬,在65歲以上的老人中,平均每20人就有1人罹患失智症;85歲以上的老人,則是每5人就有1人患有失智症。
◎失智者必經之路 記憶逐漸喪失
台灣失智症協會秘書長湯麗玉指出,失智症大致分為退化性及血管性2種,通常是由家屬發現患者的病徵、陪同就醫,進而診斷出失智症。
湯麗玉表示,失智症患者在定向感、判斷力、語言表達能力、問題解決能力等方面都會慢慢出現問題,而近程記憶、中程記憶、遠程記憶也會逐步喪失。她說:『(原音)他可能比較開始的時候是對不熟的人,譬如說遠親啦,開始就不認得了。慢慢地,比較親一點的,譬如說媳婦好了,媳婦相對來講,你說她很親嗎?其實又有一點點遠,那對這種姻親的可能開始就搞不清楚了。再過來更嚴重的時候,是連自己的孩子、連自己的配偶、連自己其實都搞不清楚。』
湯麗玉表示,當失智症患者進入疾病中期之後,會逐漸從健忘進入混亂的狀態。對家屬而言,失智症患者越來越陌生,也逐漸失去溝通與自理能力,個人日常活動都需要旁人協助,變得更加依賴。
台大醫院精神醫學部醫師曾懷萱表示,早期發現、早期治療,就越能有效控制病情;除了透過藥物治療外,也可以藉由環境調整、活動安排、照顧寵物、溝通方式的改變等,改善失智症患者的行為情緒症狀。
◎一同面對記憶洪流的侵襲
對於被困在時間河流裡的失智症患者而言,錯置的情感、替換的時空、拼貼的記憶,他們到不了、卻也回不去。
張治文現在每週固定帶父母親到失智症協會成立的瑞智學堂上課,學了許多才藝,也交了不少朋友。張治文希望透過種種學習與社交延緩父母親的退化。
張治文說,她陪著父母一路走過失智症帶來的種種衝擊,也曾面臨父母親病程發展快速,令她難以接受的情況。她說:『(原音)跟我媽講完話以後,我就很習慣地會傳個簡訊,或者是我覺得很嚴重的時候、醫生講了什麼,我就會寫1、2封簡訊告訴我們家所有的姊妹。也是因為說她的變化太明顯的時候,我也希望家人跟著一起成長,不要說突然1、2個禮拜回來或1個月回來以後,看到我媽媽很大的改變,其實會有點不能接受,會很擔心,無謂的擔心或是無謂的害怕。』
◎用愛陪伴生命中最漫長的告別
看著張治文笑談與父母親相處的生活瑣事,聽著她細數父母親做出令她啼笑皆非的趣事,不免對於她的正面能量與樂天知命感到佩服。張治文說,父母親非常疼愛她們4個女兒,現在父母親生病了,換她來照顧父母親,再理所當然不過。
在失智症患者記憶緩慢歸零的過程中,家屬用溫暖的關愛、細心的陪伴,與他們共同面對生命中最漫長的告別,繼續堆疊生命的厚度。生命本來就是喜淚交織,當初家人為你犧牲奉獻,現在,換你牽起他的手,陪他找回記憶的線索。
如果你的家人現在正在記憶洪流上漂泊,請你做他的浮木、給他一點希望。或許有一天,他會徹底忘記你,但是別灰心,你記得他,也許那就夠了。
歡迎光臨 ihao論壇 (https://ihao.org/dz5/)
Powered by Discuz! 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