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題:
空中記憶
[打印本頁]
作者:
danny
時間:
2009-8-22 22:09
標題:
空中記憶
據聞中國古代有在死去親人,的口中放置寒蟬,能讓往生者保持美好記憶到極樂世界去,更可以讓親友受到庇祐. 這種風俗已非常少看到了,寒蟬是玉石雕刻作品,雞蛋的一半大小. 以下文章A自便便的"醫往情深"家族........ 記憶在死後仍能繼續存在嗎?即使某些人在催眠狀態下所說出的既往人物及事件,後來都被查證屬實,而且來自個人過去閱聽經驗的可能性也都一一被排除,這也並不表示它就是當事者的「前世回憶」。就像我們在前面提到的沙考,確實是有那種現象,但對現象的解釋卻也可能是錯的。
前世回憶論者最大的難題是它必須先說明記憶如何在肉體(特別是大腦)死亡後仍能繼續存在,又如何重行輸入一個新個體的腦中。就筆者所知,嘗試在這方面提出一個解釋模式,而且較有說服力的應該是英國皇家學院院士謝德拉克(R.Sheldrake)的「形態形成場」(morphogenetic fields)假說。
謝德拉克在一篇〈我們的記憶能在大腦死亡後繼續存在嗎?〉論文裡,先對記憶的理論做了一些回顧。關於記憶,近來確實有一些新理論認為,人們對過去經驗的記憶並非固定地貯存於腦中某些特殊細胞或部位中,而是彌漫、散佈於整個腦中,也就是說記憶是個「全像」(hologram)或「場域」(field)的問題,而我們的大腦就是這個記憶場的場域。
謝德拉克更進一步指出,有些記憶場可能在大腦之外。他的「形態形成場」原是用來解釋其他現象,譬如由同一個受精卵分裂而來,含有同樣基因藍圖的細胞為什麼會發育成皮膚、心臟等完全不同形態的東西?謝德拉克認為,它並非透過基因傳遞,而是來自超越時空的「形態共振」(morphic resonance),也就是說有一個外在於物體的「形態形成場」決定了事物的形態。這聽起來似乎很玄,打個簡單的比喻,電視機所顯現的影像(形態),並非由電視機內部的零件與構造所規劃或創造,而是來自電視台製作好的節目(形態形成場),電視機只是一個接收、調頻和顯影器,它的功能主要是「重現」影像。
謝德拉克認為在某些方面,人腦就好像這樣的一部電視機(這個比喻當然太過粗陋),而個人過去的種種經歷所形成的各種形態場,是不在大腦之內的(但在「哪裡」卻很難說清楚,我們只能說它有點像磁力場,是存在而看不見的)。所謂「回憶」是我們打開及調整意識的頻道,讓我們的腦組織和既有的形態場產生「共振」,結果,過去的種種經歷就又浮現於腦中。而如果大腦功能不是很敏銳或調頻調的不是很精準,那呈現的可能只是模糊、片段或有其他雜訊的記憶形態。 這個假設不管多玄妙,它最少「解決」了記憶如何在大腦死後仍能繼續存在的難題,因為過去的經歷是以形態的方式存在於形態場裡﹔而且它也不必重行輸入新的生命個體中,因為只要調整新個體的意識頻道,就能使一百年前或五百年前的形態重現於某個人腦海的螢幕中。
催眠,似乎就是一種調頻的動作。但它還是無法解釋浮現的影像何以就是「這個人」獨一無二的前世經驗。
歡迎光臨 ihao論壇 (https://ihao.org/dz5/)
Powered by Discuz! 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