鬥牛陣:
據傳說是源自秦代,當時的蜀郡守李冰,為了消滅江裡的蚊龍,化為「牛形」與江神相鬥,後來民間就流傳著「鬥牛」這項遊戲。臺灣的鬥牛陣,據說是台南縣學甲鎮的楊石寮和王枝出所創,稱「大灣牛」,目前多見於南部。鬥牛陣的牛,皆係竹架布套或板套而成,大小與真牛一樣,有「水牛陣」和「赤牛陣」兩種,前者白灰色外殼,後者則褐色外殼。一團大十個人、牧童兩人、扮牛四人(一頭兩人),餘則敲鑼打鼓或休息替換或搖旗吶喊。表演相當放任,活潑而不拘形式,是臺灣民間自創性的鄉土陣頭,它以詼諧、逗趣皂雜耍性格,逼真地傳達出農村往日的生活情趣,把人與牛,牧童粗獷的 性格,演得栩栩如生,是一種最具親切、土味的民俗藝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