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用大陸? 蘇貞昌:中國是中性名詞
蘇貞昌今天就任民進黨主席,如何與對岸互動備受矚目。針對黨內將恢復成立「中國事務部」,民進黨立委蔡煌瑯昨天主張,名稱可改為「大陸事務委員會」,既與行政院陸委會相銜接,也可向對岸釋出善意。蔡煌瑯並建議,可邀請主張「憲法共識╱憲法各表」的行政院前院長謝長廷出任「民進黨陸委會主委」。
「台獨理論大師」林濁水也認為,黨內兩岸部門名稱「可以彈性」。但他強調,所謂「彈性」不是一味遷就北京,重點是「台灣主體立場明確」、「態度善意」。
不過,林濁水不贊成由謝長廷出任黨內兩岸部門負責人,因為謝的主張「與台獨黨綱及台灣前途決議文差距最大」,只是黨內「少數意見」。他認為,黨內兩岸政策意見分歧,有必要再舉辦「中國政策大辯論」,就算不辯論,也該仿照「十年政綱」產生方式,形成黨內共識。
對於「中國事務部」的名稱,媒體昨天詢問蘇貞昌,為什麼不用「大陸」?他回答,「中國是中性名詞」,因為世界上都用「中國」來指稱,中國方面也用「中國」來稱呼自己。
蘇貞昌還說,黨中央組織除將恢復「中國事務部」、「駐美代表處」,如經費許可,將增設「駐日代表處」,以示民進黨重視與美國和日本關係。
謝長廷昨天被問到,是否與蘇貞昌論及兩岸議題?謝長廷表示,他在兩岸事務上「有標籤」、也寫過書,「蘇主席應該也了解」。但謝長廷也表示,身為黨員,「任何蘇主席需要幫忙的地方,不限哪一項,都願意協助」,因為這是民進黨及台灣的整體利益。
蔡煌瑯認為,謝長廷是黨內「智多星」,民進黨的兩岸政策要轉型,有必要借重謝長廷的智慧。「美麗島電子報」昨天也刊出文章,呼籲蘇貞昌接受民進黨前主席許信良的政見,將「中國事務委員會」改名「兩岸政策委員會」,並由謝長廷擔任主委,這是展開民進黨「兩岸破冰之旅」的第一要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