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題:
統率五國聯軍破齊-樂毅
[打印本頁]
作者:
bklsko
時間:
2012-4-23 00:42
標題:
統率五國聯軍破齊-樂毅
樂毅,生卒年不詳,中山靈壽(今河北靈壽)人。
戰國後期傑出的軍事家,輔佐燕昭王振興燕國,報了強齊伐燕之仇。
樂毅先祖樂羊為魏文侯(魏斯,魏國開國君主)手下的將領。曾率兵攻取中山,因功被封在靈壽,樂羊死後,葬於靈壽,從此樂氏子孫便世代定居在這裏。中山復國後,又被趙武靈王(?—前295年)所滅,樂毅也就成了趙國人。
樂毅少年聰穎,喜好兵法。深得趙人推崇。趙武靈王時,因避沙丘之亂來到魏國都城大樑(今河南開封西北)當了大夫。此時,燕昭王因為子之之亂而被齊國打得大敗,燕昭王時刻不忘為燕國雪恥。但燕國弱小又地處僻遠,昭王自忖力量不足以克敵致勝,於是便屈己禮賢,延聘賢能之士相佐。首先禮待郭隗,借此招攬天下英才。樂毅適於此時替魏出使到燕國,燕昭王用客禮厚待樂毅。樂毅謙辭退讓,最後終於被昭王誠意所動,答應委身為臣,燕昭王封樂毅為亞卿(僅次子上卿的高官)。
當時齊國非常強大,齊湣王率齊軍南敗楚相唐昧於重丘,西摧三晉的勢力於觀津,接著與三晉攻秦,助趙國滅中山,打敗宋國。擴地千餘裏,諸侯各國在強大的齊國面前都表示臣服,齊湣王因此而驕矜自滿。由於齊湣王的驕橫自恣,加上對內欺民而失其信,對外結怨于諸侯,造成齊國政治局勢不穩,形勢惡化。
燕昭王認為時機成熟,欲興兵伐齊,遂問計於樂毅。樂毅回答說;“齊國地廣人多,根基較深,且熟習兵法,善於攻戰。對於這樣一個大國,雖有內患,僅由我們一國單獨去攻打它,恐怕很難取勝。如果大王一定要去攻伐齊國,必須聯合楚、魏、趙、韓諸國,使齊國陷於孤立的被動地位,方可制勝。”這就是所謂“舉天下而攻之”的伐齊方略。
燕昭王接受了樂毅的建議,便派樂毅去趙同惠王盟約攻齊,並請趙國以伐齊之利誘說秦國,予以援助。又派劇辛為使又分別到楚國和魏國進行聯絡。當時各國都因厭惡齊湣王驕暴,聽說聯兵伐齊,均表贊同。
樂毅返燕後,燕昭王在西元前284年派樂毅為上將軍,同時趙惠王也把相印交予樂毅,樂毅率全國之兵會同趙、楚、韓、魏、燕五國之軍興師伐齊。齊湣王聞報,親率齊軍主力迎于濟水(在今山東省濟南西北)之西。兩軍相遇,樂毅親臨前敵,率五國聯軍向齊軍發起猛攻。齊湣王大敗,率殘軍逃回齊國都城臨淄。樂毅遣還遠道參戰的各諸侯軍隊,擬親率燕軍直搗臨淄,一舉滅齊。謀士劇辛認為燕軍不能獨立滅齊,反對長驅直入。樂毅則認為齊軍精銳已失,國內紛亂,燕弱齊強形勢已經逆轉,堅持率燕軍乘勝追擊。
樂毅率燕軍乘勝追擊齊軍至齊都臨淄。齊湣王見都城臨淄孤城難守,遂率少數臣僚逃往莒城(今山東省莒縣)固守。樂毅用連續進攻,分路出擊的戰法,陷城奪地,攻人齊都臨淄後,盡收齊國珍寶、財物、祭器運往燕國。燕昭王大為欣喜,親自到濟水前來犒賞、宴饗士兵,為酬謝樂毅的功勞,將昌國(在今山東省淄川縣東南)城封給樂毅,號昌國君。
樂毅率燕軍半年內連下齊國七十餘城,僅剩聊城、莒城、即墨(今山東省平度縣東南)三城仍頑強抵抗,久攻不下。其餘全部併入燕的版圖,燕前所未有的強盛起來。樂毅認為單靠武力,破其城而不能服其心,民心不服,就是全部佔領了齊國,也無法鞏固。所以他對莒城、即墨採取了圍而不攻的方針,對已攻佔的地區實行減賦稅,廢苛政,尊重當地風俗習慣,保護齊國的固有文化,優待地方名流等收服人心的政策,欲從根本上瓦解齊國。
樂毅攻燕齊五年,攻齊七十餘城,皆為燕地,唯獨莒﹑即墨未攻下。前278年,燕昭王死,太子樂資即位,稱燕惠王。燕惠王作太子時,就與樂毅有隙,所以當他即位以後,對樂毅用而不信。齊國大將田單探知此種情況,乘機進行反間,派人到燕國散佈說;“除莒城和即墨之外,齊國大片土地全在燕國軍隊手裏。樂毅能在短時攻下齊國七十餘城,難道用幾年工夫還打不下莒城與即墨嗎?其實他是想用恩德收服齊人之心,為他叛燕自立做準備。”燕惠王本來就猜疑樂毅,聽了這些話信以為真,於是下令派騎劫為大將去齊接替樂毅。樂毅深知燕惠王收回他的兵權,意味著聽信謠言,欲加罪於自己。他認為“善作者不必善成,善始者不必善終”,決定拒絕回燕而西向去趙。趙惠王見樂毅歸趙,隆重地接待了他,並封他為望觀津(在今河南省商丘東),號望諸君。趙王這樣尊寵樂毅,是藉以警惕燕、齊,使他們不敢輕舉妄動。
騎劫寡思少謀而又驕狂自大。樂毅奔趙後,他來到齊國,一反樂毅原來的戰略部署和爭取齊人的正確政策,而施之以殘暴,激起了齊國軍民的強烈反抗。田單設謀誑騙燕軍,在即墨城用火牛陣大破燕軍,殺死騎劫,轉而追殲燕軍到黃河邊上,收復齊國所失之城邑,將燕軍逐出齊境,從莒迎齊襄王(湣王死,襄王立於莒)歸臨淄。
惠王後悔派騎劫代替樂毅,以致軍隊被打敗,將軍被殺死,曾經佔領的齊國土地又丟失了,但又怨恨樂毅奔趙、恐怕趙用樂毅乘燕吃了敗仗的時候進攻燕國。於是惠王派人責難樂毅,而且向他道歉說:“先王曾以舉國之兵託付將軍,將軍為燕大敗齊軍,報先王之仇,天下人為之震動,我也時刻記看你的功績。可是剛逢先王去世,我又初立,聽信於左右而誤國。我之所以派騎劫代替將軍,為的是將軍經年累月的暴露於荒郊野外,怕你太辛苦,所以請你回來調息,並想同你共議國事。將軍卻誤聽傳言,和我產生怨隙,棄燕降趙。將軍為自己打算,這樣做是合宜的,可你如何報先王的知遇之恩呢?”於是樂毅慷慨地寫下了著名的《報燕惠王書》,書中針對惠王的無理指責和虛偽粉飾,表明自己對先王的一片忠心,與先王之間的相知相得,駁斥惠王對自己的種種責難、誤解,抒發功敗垂成的憤慨,並以伍子胥“善作者不必善成,善始者不必善終”的歷史教訓申明自己不為昏主效愚忠,不學冤鬼屈死,故而出走的抗爭精神。這才打消了燕惠王對樂毅的某些偏見,便封樂毅之子樂間為昌國君。
儘管樂毅受到不公,但樂毅也並不因個人得失而說趙伐燕,以泄私恨,而是居趙、燕兩國客卿的位置,往來通好,樂毅最後卒於趙國。
歡迎光臨 ihao論壇 (https://ihao.org/dz5/)
Powered by Discuz! 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