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怕你放棄努力,還覺得理所當然
文|陶瓷兔子
01
跟一個姑娘聊天,她抱怨起收入太少,買不起車買不起房,單身的時候尚好,一談婚論嫁頓顯窘迫,雙方父母合力付了全款,小兩口卻得承擔裝修和添置傢俱的支出。
她工作四年,工資月月不剩,信用卡上的賬單總是負數,她憂愁地問我:“有沒有什麼賺錢的好方法?”
她說自己在一家國企,貴在輕鬆隨意且從不加班。我順口就問:“那有沒有考慮過下班做個兼職?”
想過啊,但做什麼呢?她說:“開快車太累,刷單又太low,沒什麼能拿得出手的才華與技能,這兩年跟風開了個網店,也因為經營不善倒閉了。”
“那就在本職上謀求突破?雖然不可能一飛衝天,但工資能漲一點是一點。”我又說。
她回我長長的一聲嘆息:“你不知道,我們公司能破格提拔的都是技術崗,像我這種文職類工作,前頭還有大把入職了十幾年的老前輩還壓在頭上,哪兒那麼容易突破啊?”
那就..……跳槽?我使出殺手鐧。
就我們這種崗位,哪有那麼容易跳?她立刻反駁:“在這兒待著好歹還能落下個輕鬆不累,到其他公司,干的活比這兒多,福利還越來越少,也不划算的,況且到了我這個年齡,又還沒有小孩,一般公司也不要……”
“那你就沒考慮過學點什麼其他技能?”我繼續問。
“以前靜不下心,現在結了婚馬上準備要寶寶,更沒有時間學了。”她繼續抱怨著現實的困境和腰包的窘迫,末了用一句話結尾:“我就是個普通人,活成這個樣子,我也沒辦法。”
她顯然屬於我們都很熟悉的那群人:將生活的種種艱難一股腦地訴苦給你,十分不甘心,又好像很虛心求教,可無論你給出什麼建議,他們都會用一千一萬個理由駁倒你,努力讓你認同她的觀點:
看哪,我的生活就是這樣,我沒辦法,你也沒有,所以只能這樣了。
就這樣吧,帶著不甘心的憂鬱上床睡覺,第二天醒來,卻依舊重複著前一天的生活。
02
我其實很能理解這樣的無力感,無論多麼努力的人,總會有被被現實的照妖鏡晃暈雙眼的時刻,在某個絶望而又使不上力的時刻,誰不想兩手一攤,回報生活一個充滿了無奈的葛優躺?
我頭一次感覺到努力的無力,是在買車的時候,那是我工作的第二年,省吃儉用攢夠了一輛車的首付,興沖沖地逛了好幾個車展,泡在4S店裡一待就是一下午。
正準備拍板付款的時候,店裡來了個姑娘,看起來最多比我大兩三歲的樣子,徑直繞過我所在的中低端車系,直奔後排的高端跑車而去。
當我還在為兩千塊的折扣跟銷售小哥磨破嘴皮子的時候,姑娘早已瀟灑地簽完字,刷卡的神情那麼輕鬆,好像在便利店買下一碗關東煮。
我瞄了一眼手邊那張單子上一眼數不完的零,從沒有一刻覺得生活那樣無望過。
好無力啊。
我懂得如何用心理學和經濟學來跟銷售小哥議價,懂得如何向上彙報向下管理才能拿到不錯的機會,懂得克制延遲懂得開源節流才能攢夠首付的存款。
可是我依然買不起那輛車,現在買不起,十年以後,可能也買不起。
我很喪地回來,跟朋友聊起這一天的見聞,她隔了兩個小時才回覆我:“不好意思呀,剛去學日語了,所以關了手機。”
我以為她會用比上不足比下有餘的套路安慰我,可她連套路都懶得用,劈頭就是一句:“你試卷做完了嗎?下周就要開始報名了。”
“你不覺得,我們這樣的努力根本就沒有意義嗎?再努力,也不過就是個普通人而已。”我有點惡毒地回覆她。
“我知道啊,可生而為普通人,是我們的錯嗎?我之所以努力,並不是為了超越那些生來就不普通的人,只是不想讓自己所有的不甘心,幾年之後都成了無能為力。”
兩年後的她,跳了槽,從可有可無的行政到日資企業的翻譯,為了配合團隊的需要,每天沒日沒夜地研究產品圖紙,瞭解產品市場,分析竟品特徵,逐漸成為公司不可或缺的主幹。
她原先的那家公司由於結構重組,進行了大量裁員,看到昔日的同事毫無準備地被一腳踢出安樂窩,拿些微薄的失業保險惶惶尋找行政工作,被挑剔年齡大,被挑剔未生育,被挑剔沒技能,跟剛畢業的大學生搶飯碗的時候,她心有餘悸。
或許我一輩子也成不了那個買跑車的女孩,但我也很自豪啊,畢竟一雙赤手空拳,也能打拚出個像樣一點的世界。
她說:“改變生活是很難的,而我們面對那些艱難時刻的選擇,會在無形中影響著我們的一生。”
有個讀者曾經氣哼哼地給我留言,說:“你們這些雞湯文作者就是會胡說,說什麼學個語言就能飛黃騰達待遇翻番,參加個聚會被男神一見傾心,哪有那麼容易啊,我學英語都學了三個月了,單詞背了幾百個,除了課文之外,還是一句都說不出來。”
我看得失笑,卻沒有回覆她的這句話。
是啊,哪有那麼簡單。
03
你只看到別人一夕逆襲,卻看不到這一夕的背後,又藏著多少個日日夜夜。
進入瓶頸時的焦頭爛額,進步甚微時的心灰意冷,看著別人追劇打遊戲心嚮往之卻不能做時的煩躁猶豫,辛辛苦苦學了好久卻毫無用武之地的失落和懊喪。
這是我們筆下每一個活生生的人,都會遇到過的事。
只是這些細節,不能與人言,也不足與人言。
而你以為他們真的是幸運的遇到了那一天嗎,撞到了那個機會嗎?
並不是的。
是那一天終於等到了他們。
等他們寶劍藏鋒,大步流星,勇往直前之時,那一天才會出現在生命的岔口向他們招手。
而對於永遠庸庸碌碌的大多數人,它跟從前的每一天一樣,也跟今後的每一天一樣。
20歲與30歲,好像也並沒有什麼分別。
一個人失去光芒是在什麼時刻呢?
並不是遭遇慘敗被摔了個狗啃泥,不是姿勢難看掙扎著起身。
不是咬著牙淌著汗向上趕路,也不是童話泡泡破滅,發現自己沒有魔法也沒有內力加持,只是個普通人。
而是在兩手一攤,說出“就這樣吧”的時候。
那被湮沒於人潮,被時光推著向前,毫無還手之力的背影啊,才最最難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