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標題: 旺角暴亂後致香港「回歸一代」:請回望這片被你無視的土地 [打印本頁]

作者: kevinlin    時間: 2016-2-15 23:00     標題: 旺角暴亂後致香港「回歸一代」:請回望這片被你無視的土地

核心提示:我們是在改革開放的時代成長起來的,人們把我們稱為是「改革一代」。你們是在香港回歸前後、一國兩制下成長起來的,我們願意把你們稱為「回歸一代」。我們和你們一樣,都對自己的未來抱有夢想,對家園的發展抱有期待。
旺角暴亂後致香港「回歸一代」:請回望這片被你無視的土地


旺角暴亂現場圖


香港的同齡朋友們:
你們好!我們是來自內地的「80後、90後」。可能你們同樣在關注,今天,旺角暴亂的37名被告在九龍城裁判法院出庭受審。這37人中,最年輕的只有17歲。
我們正在歡度春節,為什麼會有香港的同齡人成為暴徒?互聯網如此發達,我們不是沒渠道相互瞭解、探討,卻為何要在社交網絡「unfriend」、「unfollow」?
這一次,有些話,我們想心平氣和、坦誠地對你們說:
我們是在改革開放的時代成長起來的,人們把我們稱為是「改革一代」。你們是在香港回歸前後、一國兩制下成長起來的,我們願意把你們稱為「回歸一代」。我們和你們一樣,都對自己的未來抱有夢想,對家園的發展抱有期待。
聽說,你們困惑於中西方身份之問,驕傲於「香港人」的自稱;你們不安於家鄉在世界的地位下滑,不滿於內地人的「入侵掠奪」;你們熱衷於校園裡的「民主」口號,不屑於「建制派」的觀點;你們自信於香港的文化傳承,輕蔑於內地的文字和教育……
儘管如此,家與國就那麼容易分開嗎?
走在香港街頭,我們會看到軒尼詩道、德輔道這些西化譯名,但也能路過洛陽街、湖北街、奉天道這樣濃濃中國味的路牌。基督教的盛行,並不妨礙關公、媽祖、土地廟遍佈全島……
香港和內地青年,我們已經在網絡上爭論了太久,如果雙方永遠居高臨下、指責對方,將永遠也看不清彼此,更看不見歷史的真相:
指責香港「數典忘祖」的內地青年,我們也許知道電影《十月圍城》,卻不一定瞭解王學圻有真實的角色原型,他是一直傾力贊助革命的香港富商李煜堂(1851-1936);
我們也許知道抗美援朝,卻不一定知道是香港企業家霍英東,突破西方國家、港英當局「全面禁運」鐵幕運來大量物資;
我們也許看過紀錄片中的「大逃港」場面,卻不一定知道1962年5月的馬路上,數百名香港人以躺倒的肉身,阻擋住港警的車輪,高聲呼喚素不相識的大陸同胞:「快跳車!快跑!」
指責內地「忘恩負義」的香港青年,你們也許知道九十年代的亞洲金融危機,卻不一定知道1998年3月19日,人民大會堂裡擲地有聲:「只要特區提出要求,中央將不惜一切代價維護香港的繁榮穩定,保護它的聯繫匯率制度!」
你們也許熟知家常粵菜的「蚝油菜心」,卻不一定知道這是500多個供港蔬菜基地的女工冒著烈日,按「供港菜心」的嚴格長度要求採摘的;
你們也許知道香港每4天才供水4小時的歷史,卻不一定知道,是內地1萬多人鑿山劈嶺,才讓東莞東江倒流80多公里,開出了「香港人的生命線」——東深供水工程,五十年來供水從未中斷!
九七回歸,回歸的不僅僅是身份,更是文化血脈。從歷史到今天,正是香港和內地互相給予,彼此支撐,才讓中華血脈戰勝鴉片戰爭的炮聲,折斷野蠻日寇的尖刀,穿越十年文革的浩劫,推倒租界鐵網的阻隔而不可斷絕!
斗轉星移,看到有香港同齡人在互聯網上留言「我願當港英餘孽」,有香港同齡人支持所謂的「佔中」和旺角暴亂時,我們感到驚詫。為什麼同為兄弟,年輕的我們之間卻有了這麼大的疏離和隔膜?
也許有人會說,我們香港年輕人要做「世界公民」,追求的是西式「民主自由平等」。但你們是否忘了,這些概念並非西方的獨創,更不是中西方文明分野的標誌。2400多年前,孔子暢想「天下為公,世界大同」;2200多年前,孟子喊出「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900多年前,范仲淹寫下「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300多年前,黃宗羲宣告「天下為主,君為客」……
追求「自由民主」沒有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同樣將「自由和民主」容納其中。我們可以充分想像「自由民主」,但不應忘記,沒有哪一種成功的民主模式是脫離自己的民族文化傳統、憑空移植的。
即便同源於西方文化,英國、美國、日本的民主模式也各有不同;同樣的西式民主,在伊拉克、在阿富汗、在利比亞,只是改變了制度,卻沒能解決仇恨、戰亂和貧窮。
我們知道,你們尋求改變,還因為讓人感覺逼仄、失望的香港社會現實。
站在歷史的節點,西式理念遭遇層層困惑,香港發展也面臨種種瓶頸。當你們把遭遇的現實問題歸咎於內地時,是否想過,你們以為的問題的根源,也許正是解決問題的鑰匙?是否想過,可以回過頭來擁抱一直背靠和依存,但卻被你們輕視、無視甚至敵視的這片大陸?回歸不是單向的,更意味著香港與內地的擁抱、融合和重新認識。
和你們一樣,我們也給「世界公民」這個概唸點贊。香港最大的魅力,就是對中西方文明、對自由觀點和市場的巨大包容力。現在是我們摘下有色眼鏡,真正去瞭解彼此的時候了。如果說,前150多年,「香港奇蹟」的秘訣在於,你們打開了海洋文明的出口;未來的150年,再次創造「香港奇蹟」的關鍵,應當就在,你們回身真正擁抱綿亙幾千年的中華文明。
我們想告訴你們,對於香港青年,採納西方精華、回歸東方懷抱,並不是一個「非A即B」的選擇。站在東西方文明的交匯點上,香港之所以能吸引海洋文明的目光,是因為你身後有東方文化的璀璨光芒。
邱立本先生曾用金庸小說打比方,形容自己和內地學者的讀書進境:「實際上大家都是在練九陰真經,但彼此看對方的練法都像是『倒練』九陰真經,不過殊途同歸:到了21世紀,大家的武功都在同一個層次了。」在我們這一代,香港和內地的互讀,可能也將經歷同樣的歷程。
聽說街頭發生衝突的時候,不少香港同齡人傳唱過beyond《光輝歲月》裡面的一句:「風雨中抱緊自由」,我們想把這首歌的另一句送給你們:「願這土地裡,不分你我高低。繽紛色彩閃出的美麗,是因它沒有分開每種色彩。」
此致
敬禮
四位內地年輕人
2016年2月11日
再致香港「回歸一代」:「放開彼此心中矛盾,理想一起去追!」


香港獅子山精神


香港同齡朋友們:
你們好!
我們是內地的80後、90後。昨天實在是不吐不快,就以「改革一代」的身份,寫了那篇《旺角暴亂後致香港「回歸一代」:請回望這片被你無視的土地》。其實是做了兩邊不討好的心理準備的。結果竟然在網上得到了網友們的認同,看到大家更深入的思考,我們也覺得很驚喜。
看了上萬條討論,最觸動我們的,是一位香港青年的留言,他說香港經濟在停滯,看不到發展的前景,「我出生在香港的輝煌年代,然後一路下行,在半山腰,和一路上行的你相遇。你們不可能理解我們的心情,我們也不需要同情。你伸出友誼之手,但在我看來,是居高臨下的施捨!」
這個留言促使我們動筆給你們寫第二封信。你說的我們在半山腰的相遇,不是老天的一個玩笑。為了這個相遇,首先,我們要對香港真誠道聲感謝!
幾十年來,香港是內地改革開放最有力的一個推動渦輪,一個牽引火車頭,一個授業老師,也是最重要的一根輸血管。
改革開放之初,內地摸不著門,外資猶豫觀望。是香港同胞率先到內地投資建廠,創造了許多個「第一」:1978年第一家由境外人士開辦的工廠———珠海香洲毛紡廠;1980年第一家中外合資企業———北京航空食品有限公司;1983年第一家五星級酒店———白天鵝酒店……無數個第一,帶動了世界各地的企業家紛至沓來,撬動了內地崛起。深圳被選為「改革開放試驗場」,也是因為其毗鄰香港,可借香港的資金、技術、人才和管理經驗。
改革開放之初,鄧小平曾經一再呼籲「內地要建設幾個香港」。今天,他的願望實現了,內地幾十個「香港」拔地而起。
但隨著祖國內地全面開放,今天的香港不如以往鶴立雞群,有人說,牆都沒了,窗口還有意義嗎?香港真的光環不再?回歸一代只能收穫失落?
不是的。
關心香港未來,關心自己前途的同齡朋友,我們想問:你們瞭解香港的經濟嗎?知道它的出路在哪兒嗎?
我們知道,香港是一個典型的「小型開放經濟體」,對外貿易發揮著極其重要的作用。查閱公開資料,2013年,香港的進口額為40607億港元,出口額為35597億港元,與GDP的比值分別高達191%和167%。
作為世界金融中心的香港,你們最大的商業夥伴是誰?答案是我們——內地。中國內地崛起並不意味著香港的失敗,相反,我們成了香港最重要的合作夥伴!
香港金融管理局助理總裁何東博士的研究表明,內地已經成為香港經濟「趨勢性增長」的重要推動力。請看看下面這一組數字,代表的是香港和內地經濟「共生共贏」的真實情況:
內地已成為香港最大進出口合作方:據香港政府統計處數據,2013年,香港從內地進口額為2506億美元,向內地出口額為2514億美元,分別佔到香港進口總額和出口總額的47.9%、54.8%。
內地已成為香港旅遊業的最大來源:2013年香港接待遊客5429.9萬人,其中內地遊客4074.5萬人,佔比超過四分之三。
內地企業已成為香港金融業的最大生力軍:據中國證監會數據,截至2013年底在港上市的內地公司有182家,共籌資兩千億美元;內地企業市值佔港股總市值約57%,成交金額佔總交易額約70%。2013上半年香港聯交所共有21宗交易,其中內地企業15家,融資額347億港元,佔港上半年總融資額的87.9%。
今天,香港的一馬當先變成了萬馬奔騰,東方之珠不再孤獨,整個中國都燦爛起來。沒有香港,就沒有我們「改革一代」的成長環境。
整個中國都在複製香港奇蹟,這是更大規模的耀眼,是香港價值的更大體現。這正是獅子山下一代代香港人日夜期盼的。上一代人香港人兌現了對祖國和歷史的莊嚴承諾,讓中華民族的光環更加奪目。
如今香港經濟,最需要的是轉型。在香港奇蹟變成中國奇蹟的今天,「回歸一代」的舞台只會變得更大。香港面積是1104 平方公里,而祖國960萬平方公里土地的每一寸,都是香港「回歸一代」的用武之地。
網上一篇來自武漢大學的文章曾問過你們:
「在你們流連街頭、爭論不休時,武漢大學國際軟件學院的學生們已經開始進行NoSQL方面的實戰,他們中有很多人已經拿到了阿里巴巴的offer,有一個全世界最大數據量的電商數據倉庫等著他們去做大數據分析;
往武漢西北1000公里,西安交大電力電氣專業的學生正在三峽進行實地學習,很多人一畢業就要奔赴雅魯藏布大峽谷的源頭,這裡將修建世界上最宏偉的水電設施,他們將在天高雲淡的藏南燃燒青春;
這是怎麼樣的一個時代?是一個風起雲湧的時代,是一個青春崢嶸的時代。在這個時代裡,香港哪裡去了?亞洲排名第一的高校,你們在這個時代裡忙著幹什麼?」
最後這句,也是我們最想問你們的。請你們諒解同齡人的直率。
你們注意到了嗎?內地對港免徵國稅等政策,讓香港企業在進軍內地的「起跑線」上具備先天優勢。香港科技大學經濟發展研究中心主任雷鼎鳴曾經疾呼:「假如港人懂得利用(內地經濟)沛然不可擋的發展之勢,本可佔儘先機!」
你們想過沒有?在你反感「內地赴港自由行」時,有多少國家和地區在對13億人的旅遊市場伸出橄欖枝?一個成熟有智慧的人,會學會適應變化的現實,學會應對、料理隨之出現的新問題,而不會因循守舊、因噎廢食。
同時,960萬平方公里的讀書、就業空間,也在等著香港的同齡人來縱橫馳騁,與我們切磋爭鳴。
在香港「遇冷」的生物技術和製藥學生,到上海可能就是「香餑餑」;
同樣的收入,成都每月的生活成本明顯低於香港,讓我們不再做「月光族」;
深圳辦公的人工、租金至少比香港便宜一半,讓我們年輕人創業「輕裝上陣」……
比起父輩,我們是更平等、更相似的一代。
作為同齡人,請讓我們彼此提醒,學習香港容得下中西方文化一切交匯的精神:去掉偏見,讓我們的心態更虛懷若谷;去掉謾罵,讓我們的觀點更百花齊放;去掉標籤,讓我們的思想更縱橫捭闔;去掉藩籬,讓我們的靈魂更自由飛翔。
我們歡迎你們多來內地,哪怕是表達不同觀點,我們也願意直面差異,取長補短。希望我們到香港時,也能收穫同樣的真誠。
「佔中」的年輕人曾說「感覺身處歷史時刻」,但在我們「改革一代」看來,這個歷史時刻,是我們同處在民族崛起的時刻,「兄弟同心,其利斷金!」
整個中華民族都在崛起,年輕人更是生力軍,我們不懼怕在競爭中共同提高。「背靠祖國、面向世界」,將是香港新一代青年成功的鑰匙。香江兩岸的我們,只有攜起手來,才能更好地抓住時代的機遇,共同騰飛。
你們的祖輩曾經以《獅子山下》驕傲,如今「獅子山精神」相信也能歷久彌新:「既是同舟,在獅子山下,且共濟。拋棄區分,求共對,放開彼此心中矛盾,理想一起去追!」
此致
敬禮
四位內地年輕人
2016年2月12日
三致香港「回歸一代」:其實你和我擁有共同的夢想


相關報導


香港的同齡朋友們:
你們好!
在春節這樣一個與父母團聚,可以睡到自然醒,在微信搶紅包的幸福假期裡,本不想接二連三地打字,觸碰這樣嚴肅沉重的話題。是因為對旺角的暴亂「到底意難平」,就寫了第一封信。看到香港同齡人的回覆,又寫了第二封信。本不想再寫了,年輕人都討厭沒完沒了,我們也是。可今天看到香港8所院校的學生會陸續發表聲明「撐暴亂」,這比旺角暴亂更令我們震驚,心裡的痛洶湧澎湃,實在忍不住要寫這第三封信,也是我們4人的最後一封信。
港大、中大、浸大、香港科技大學、理工大學、嶺南大學、樹仁大學和演藝學院……這些都是我們上中學時就聽說過,並為之嚮往的名校。他們的學生會,怎麼會竟然說出「全民起義,為以武制暴除污名」這樣的話?!
用街頭打砸搶的方式來實現所謂「以暴制暴」的正義,這就是你們心目中的民主和社會進步嗎?恕我們直言,這早已突破了代議民主制的核心價值觀。
記得前幾年,內地一些城市也曾出現過 ,甚至激化為打砸日系車……一張照片讓許多人動容,在微博轉發數十萬次:一位平頭青年李昭站在馬路正中,手持紙板:「前方砸車,日系掉頭!」這樣的理性守護,是構成現代法治社會的基石,是點醒狂熱破壞的「拐點」。
這幾年,讓我們驕傲的是,這樣的非理性劇目再沒有上演過,說明我們日漸成熟,也說明我們日漸強大——一個國家、一個民族、一個人的強大,首先是內心的強大,拋棄弱者的受迫害心理。
作為青年,我們不願意我們被視為弱者,需要靠無理取鬧來宣誓存在感。香港民建聯主席李慧瓊說,「任何理由都不可以將暴力合理化。絕不因為你是『弱者』,就可以破壞社會秩序。」
即便我們可以作為「弱者」來被原諒,又怎麼能讓父兄相信我們已經足夠成熟強大,可以把未來交到我們手裡?
中大學生會在聲明中稱,警方的「程序公義亦告崩壞」。好,既然說到了「程序正義」,我們想問,你們8家學生會發聲明,為何不先「校內公投」諮詢同學們的意願?這不是香港大學生的通常做法嗎?難怪香港教育政策關注社主席張民炳連呼:「不應該讓一小撮人騎劫學生意見。」
作為同齡人,我們想對你們大聲說一句:你們關心的問題太小啦!香港的未來、祖國的未來要靠我們,對香港的社會經濟發展問題,你們有什麼樣的方法來解決?
香港要直面日益加深的貧富分化「病灶」,要直面與大陸城市爭競的新區域定位,要直面其他全球金融中心的比拚壓力,要直面經濟再次轉型的課題,要直面回歸近20年的社會文化碰撞,要直面穩步健全民主的政改探索。
解決這些問題,需要智慧!我們不相信,就憑在旺角扔磚頭和縱火就可以實現香港的再次騰飛!
我們經歷過更嚴重的動亂,不想讓你們再重蹈覆轍,哪個國家哪個民族是在社會動盪中實現社會發展人民幸福的?你們一定要親身付出代價才會幡然醒悟嗎?教訓和經驗我們同樣都有,難道你們忘了,是你們幫助我們推動改革,才有了祖國的復興。今天,我們也想以自己的經驗探索,和你們共同成長。
相對於你們「回歸一代」,我們「改革一代」也有回歸的任務和夢想。在擁抱現代文明的過程中,我們也走了一些彎路,丟掉了一些珍寶,但是我們逐步成長成熟,在堅定不移地走向現代文明的同時,我們也正在回歸到中華民族延續5000年的文化之中,回歸到漢唐風度的從容之中。這是我們一代人的「回歸」夢想,正如你們 「回歸一代」正面臨著改革的重任。
對比上一代,以及上上代,我們其實有更多的共同點。
我們都是自信而又焦慮的一代,自信比父輩更全球化、更高文化素養,但都面對比父輩更嚴峻的競爭環境。而地域之間的「有色眼鏡」,並非香港和內地獨有。網上有一組「各地人眼中的中國地圖」、「各國人眼中的世界地圖」,都誇張表達了不同地方間存在的一些誤解和刻板印象,我們把這些圖當笑話看,但也意識到任何地區間的相互理解都還有待時日。
如果暫且撕掉我們頭上的地域標籤,我們就會發現,作為個體的香港青年和內地青年,有共同的談資,共同的愛好,也有共同的夢想。從歷史潮流來看,香港和大陸不是「漸行漸遠」,而是「越走越近」了。
有人說,香港人現在陷入身份認同困境——我是誰?但是,這真的是一個問題嗎?香港人無論接受的是英文還是漢語教育,無論是到英國還是到澳大利亞工作,都連著中國的根脈。這怎麼可能甩得開?習近平總書記在十八大上提出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如果你曾認真看看這些關鍵詞——「富強、民主、文明、和諧,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愛國、敬業、誠信、友善」,難道不也是你們的願景?
兄弟,我們沒有那麼多的時間去走彎路!我們夢想有一天,房價不再高不可攀,我們都能和家人、愛人有個寬敞溫馨的家,不必蝸居「蟻窩」,苦苦守候遙遙無期的廉租公房;
我們夢想有一天,社會的財富更加均等化,貧寒家庭出身的青年不再是「奮鬥十年才能和富二代坐在一起喝咖啡」;
我們夢想有一天,重建的誠信道德讓我們的老人摔倒時總有人扶、遇上小偷總有漢子挺身而出;
我們夢想有一天,病者不再面對「看病貴」,醫者也不再在診室受到無辜的傷害;
我們夢想有一天,年齒漸長的自己不需要擔憂養老的巨大缺口,不必擔心昂貴的墓穴讓自己「死不起」;
我們夢想有一天,中國同胞共同創造出的政治智慧、經濟奇蹟、科技發明和文學藝術財富,讓西方人驚訝佩服;
我們夢想有一天,中國人無論走到哪個國家,都可以收穫平等和尊重的目光,而不是歧視和疏遠……
這個社會還沒有足夠美好,我們的祖國還沒有足夠強大,我們的親人,有些還生活在貧困之中。這些,都需要我們共同去承擔、去建設。我們有共同的夢想,我們不是「兩個族群」,我們就是同一代人,我們一直在一起,不分你我,從從容容,坦坦蕩蕩。
此致
敬禮
四名內地年輕人
2016年2月13日(完)




歡迎光臨 ihao論壇 (https://ihao.org/dz5/) Powered by Discuz! 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