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打印

看鳥居神橋 探尋「新化神社」

看鳥居神橋 探尋「新化神社」

   
在虎頭埤風景區外的新化神社「鳥居」,已相當少見。記者吳淑玲/攝影

「『新化神社』遺跡,可考慮整體性保留。』台南市文化局文化資產處長林韋旭等人昨天到虎頭埤會勘,走訪神社參拜路線,他認為鳥居、神橋、淨身所等3座較完整的建築,應指定為歷史建築,而留下部分遺跡的神社燈座、階梯、拜台等,也要完整保留才具歷史意義。

新化神社鳥居高約2層樓,以圓形混凝土石柱組成,早年虎頭埤入口就是從鳥居進入,經過一座跨越溝渠小橋(神橋),沿著參拜軸線,往虎頭埤內的神社前進。

  
保有日據風格的新化神社「淨身所」。記者吳淑玲/攝影

鳥居、神橋均還保留,但林韋旭認為鳥居可能遭到變動,「神橋」則是保有當年的原貌。他駐足欣賞許久,對師傅施工準確及細心相當佩服,也可看出日本人對神社建築的重視。

嘉南科技大學助理教授陳信安表示,日本人1928年興建新化社,後來「升格」,1943年再建照「新化神社」,地點是虎頭埤內的停車場,但兩代神社建築已被夷平,目前保有通道兩旁的石燈座、階梯等,還保有一座「新化社」石碑,但後面的文字已遭破壞。


跨越溪水的小橋,是昔日通往神社的「神橋」。記者吳淑玲/攝影

陳信安指出,日本人興建鳥居有兩大系統,新化神社屬於圓柱型的,另一種形式是兩邊往上翹,較為活潑花俏,但新化神社的鳥居應該沒有被改變過。他認為屬於日本人的建築應該妥善保存,做為歷史見證也是「活教材」。

林韋旭說,荷蘭古渠道的年代鑑定較困難,可能還要收集更多的資料證明;虎頭埤保留豐富的「新化神社」遺跡,要完整規劃才有意義,符合歷史建築條件的就朝指定歷史建築努力。

另外神社通道燈座、階梯等,林韋旭建議在舊址設解說立牌。

TOP

發新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