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時發生憂鬱症、心血管疾病有關的胎兒風險因素
作者:Megan Brooks
出處:WebMD醫學新聞
根據發表於美國神經生理藥理學會(ACNP)第50屆年會的研究,發生子癇前症及胎兒發育限制有助於發現哪些婦女在成年時更可能同時發生憂鬱和心血管疾病(CVD)。
哈佛醫學院、布萊根婦女醫院的Jill Goldstein博士向參與記者會的記者們表示,同時發生憂鬱和心血管疾病將會是2020年全球第一大失能原因,女性風險是男性的兩倍,而我們還不知道為何如此。
目前的研究結果指出,婦女同時有重度憂鬱和CVD風險者,有共同的胎兒期風險因素。
Goldstein博士等人在一篇長期研究中,追蹤了曝露於子癇前症和胎兒發育限制成人子代與他們沒有曝露於相同狀況的兄弟姐妹;這個世代包括了295名40多歲的成人,進行了一系列精神與心臟檢測以及抽取血液樣本;研究者也分析母親懷孕時儲存的血液樣本。
Goldstein博士表示,我們發現這些疾病或狀況會影響母親懷孕時的免疫、內分泌或荷爾蒙,而有一些指標可以在母親懷孕時的血液中偵測出來,藉由這些指標,我們可以發現哪些人的孩子比較可能或不可能在中年時有同時發生憂鬱或心血管疾病的因素。
她指出,關鍵結果是,胎兒時期曝露於子癇前症和胎兒發育限制的婦女,中年時同時發生重度憂鬱和CVD的風險顯著高於男性(風險比1.38;P <.01)。
曝露於子癇前症和胎兒發育限制的婦女,下視丘-腦垂腺-腎上腺軸(HPA)也有缺陷,這是與壓力反應、心情及心臟功能有關的腦部區域。
研究者指出,和重度憂鬱及CVD有關的子癇前症和胎兒發育限制,與母親的免疫活性與胎兒HPA發育受阻有關。
Goldstein博士表示,壓力是憂鬱和CVD等慢性病的因素,壓力反應系統包括的腦部區域,在兩性之間有很大的差異。這些區域調節情緒和心臟功能,在兩性的腦部發育不同,在青春期和成年時的功能也不一樣。
我們從基本上連結了三個時間點:懷孕時發生的疾病、之後影響了母親的健康狀態(例如她的免疫與內分泌系統)、之後導致孩子在成年時比較容易發生憂鬱或心血管疾病。
她解釋,在這篇特別的研究中,我們發現憂鬱和心臟功能不佳的性別特定風險,特別是女性,將母親產前的免疫功能不佳指標,和子代在40多歲時的壓力反應及心率異常之間的性別差異做了連結。
Goldstein博士表示,藉由暸解早期徵兆與原因,我們希望可以及早介入、減少失能,最終希望可預防疾病。我們需透過瞭解此疾病在兩性的差異,以發展出性別特定的治療或預防方法。
紐約市美國神經生理藥理學會公共資訊委員會主席、哥倫比亞大學外科學院精神科教授M. Katherine Shear醫師表示,這是篇重要研究,因為它提出母親懷孕時的健康狀態會影響子代在40歲左右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