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標題: 產前1個月,妳準備好了嗎? [打印本頁]

作者: goodar    時間: 2011-12-1 20:13     標題: 產前1個月,妳準備好了嗎?

產前1個月,腹中的胎兒已隨時做好準備面對全新世界;身為媽媽的您是否也同樣做好準備迎接寶寶的到來呢?本文針對臨盆前1個月提供各項叮嚀,讓您能從容應對生產的倒數時刻。


PART1 母體VS.胎兒的變化


(MamiHome雜誌/提供)

懷孕36週以後,正式邁入孕期的最後1個月,原本就大腹便便的您會發現,肚子不僅變得更大,也經常出現變硬的情況,這是因子宮收縮所引起。正生婦幼聯合醫院院長陳先正指出,懷孕前子宮的重量大約只有60公克,懷孕後其重量會隨孕期週數增加,到了懷孕末期甚至會重達1000公克。此外,整個子宮底的高度也會隨孕期改變,懷孕3個月時子宮底高度在恥骨的位置;懷孕5個月時子宮底高度大約在肚臍的位置;到了即將生產前,子宮底高度已超過肚臍之上。


除了外觀的變化外,原本因懷孕就會有的症狀將變得更加明顯,如:恥骨疼痛、腰酸背痛、頻尿、抽筋等。陳先正院長表示,懷孕末期因子宮快速長大,會對子宮旁邊的韌帶造成一定程度的牽張,在兩側鼠蹊部位會有被拉扯的疼痛,尤其是恥骨聯合的地方,容易有壓迫的感覺,通常適度的休息會讓症狀減輕。


此外,懷孕末期,因胎頭下降再度壓迫膀胱,使得懷孕初期的頻尿現象又會再次出現,這是因為膀胱受到壓迫使容積減少,膀胱承受的壓力增加,所以很多孕婦在懷孕時期只要一用力,就容易有尿液從尿道滲出,這些症狀在產後大部份都會恢復正常。但是要注意,泌尿道感染也可能有類似症狀,尤其孕婦因為生理結構改變,甚至會向上感染到腎臟,因此有症狀最好找醫師診斷。


在胎兒的變化上,懷孕的第37週稱之為足月,此時胎兒的外觀機能大致發育完全,呼吸、循環、消化等器官已發育完善;也有能力在母體外獨立生存,準備誕生,此時的發育重點著重在皮下脂肪的沈積,讓體重有顯著的增加。


★產前1個月母體的變化

子宮底高度:約38公分

羊水量:約900C.C.~1000C.C.

體態改變:

.子宮下墜,對胃的壓迫減輕,呼吸變得較輕鬆。

.子宮頸及陰道變軟以利擴張。

.體重增加緩慢或是稍微減輕。

.血液循環量加大,面色潮紅。

.常會尿急或覺得尿不乾淨。

.有更多乳汁從乳頭溢出。

.子宮因收縮變硬,約30秒後再鬆弛下來。

.出現不規則陣痛、浮腫、靜脈曲張等,在分娩前更加明顯。


★產前1個月的胎兒的成長

身長:約50~52公分。

體重:約3000~3500公克。

發育重點:

.胎兒內臟器官功能發育完善。

.肺臟發育將於此時完全成熟。

.胎脂、胎毛逐漸脫落,變得稀少。

.頭髮已有2~3公分長,指甲也已完全覆蓋指頭。

.腸子中塞滿胎便,如果出生時,受到壓迫,就會排出胎便。

.如果胎位正,胎兒的頭已朝下;頭蓋骨柔軟但未閉合,已為順利分娩做好準備。頭部已經進入準媽媽的骨盆,等到胎位一旦下降後,胎兒頭部就會完全固定在骨盆空處。

.因為胎兒長更大,子宮幾乎已無空間,胎兒的活動量會明顯變得遲緩。


PART2 產檢,檢查些什麼?


(MamiHome雜誌/提供)

國泰醫院婦產科主治醫師周靜玉表示,從36週開始產檢次數改為1週1次,如此醫師才可以隨時了解寶寶的狀況,孕媽咪也能更清楚自己是否接近生產的時間。如果是預定要剖腹產的孕婦,在36週後也可以開始計畫和醫師約定剖腹產的時間。


此時,產檢的項目除了一般的例行檢查外,周靜玉醫師建議自然產的媽咪最好在懷孕35~37週時,自費做乙型鏈球菌的篩檢,如果確認為帶菌者,則在待產時立即給予抗生素治療,以預防或降低新生兒感染的機率。


另外,在產前1個月時,醫師也會視情況使用胎兒監測器,來評估胎兒的健康狀況。胎兒監測器是一種同時監視腹中胎兒心跳狀態和陣痛(子宮收縮)強弱的儀器,將儀器的探視器裝在腹部上,用來檢查胎兒的健康狀況,效果更勝超音波。


PART3 日常生活,該留意什麼?

腹痛


(MamiHome雜誌/提供)

進入懷孕末期,如果出現腹部緊繃,甚至悶痛、有下墜感,伴隨腰酸等現象,就可能是子宮開始收縮。孕媽咪如過度勞累、長久站立、情緒過度緊張及壓力太大,都可能刺激子宮收縮,建議應多休息,如果情況仍無法緩解,則應就醫做進一步檢查。


急產

陳先正院長指出,一般孕婦出現陣痛產兆時,通常都還有一段時間才會生產,但如果產痛到生產發生在3個小時內,則稱為急產,大多發生在多胎的經產婦、早產、體重過輕的胎兒、上一胎有急產記錄的產婦。


對於急產的媽咪,若在家出現生產的徵兆,感覺快生了,但是胎頭尚未出現在產道時,如果評估還可以等待,就趕緊將產婦送往醫院。若胎頭已在陰道口,即將娩出,家人就不要要求產婦忍住產程,改準備在家中先進行生產為宜,周靜玉醫師提醒,此時要特別注意胎兒的保溫,並儘速送醫。


胎動

胎動是掌握胎兒健康情形的最佳管道,特別是進入懷孕末期一定要更留意胎動,若是胎動明顯少了許多就要趕快就醫,以確認胎兒的生命徵象。周靜玉醫師建議孕媽咪可以選擇每天在固定的時間(建議在晚餐後),紀錄胎兒在1小時內活動的頻率,並與昨天的胎動紀錄做比較,從而掌握胎兒休息或是活動的時間,如果沒有出現胎動,也可試著稍微推、拍肚皮,測試是否能引起胎兒反應。一般來說,半小時最少要有2次以上的胎動,若12小時少於6次,或媽媽自覺胎動有比平常明顯減少的跡象,就應立刻到醫院檢查。


睡眠

孕婦每天最佳睡眠時間為6至8小時,懷孕末期因寶寶日漸成長,孕媽咪不論以何種姿勢入眠似乎都不舒服,是睡眠品質最難控制的階段。國泰醫院產房及嬰兒室組長吳秀美建議孕婦可採左側睡,以免子宮及胎兒壓迫到下腹的靜脈,造成血液回流不佳,影響到媽媽和寶寶的健康。雖說如此,但如果孕婦卻因此認為非左側睡不可,反而會為自己帶來壓力,她進一步說明,其實孕婦睡眠時以舒適為最重要,只要感到不舒適即可稍微翻身,找到自己最舒適且有利於睡眠的姿勢即可。


在睡姿上,建議雙手向前伸出彎曲,雙腳向後微彎,並在兩膝蓋間夾一個小靠枕,這種姿勢可以幫助消除疲勞。此外,保持心情愉快、多聽輕柔音樂、在睡前喝杯溫牛奶皆可幫助入眠。

【完整內容請見《 MamiHome媽咪窩》雙月刊2010年11月號】




歡迎光臨 ihao論壇 (https://ihao.org/dz5/) Powered by Discuz! 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