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題:
薩爾滸之戰清朝為何能以少勝多取得決定性勝利?
[打印本頁]
作者:
boddu
時間:
2015-11-29 00:32
標題:
薩爾滸之戰清朝為何能以少勝多取得決定性勝利?
1619年的薩爾滸之戰,是明亡清興的關鍵一戰,正因此戰的大敗,明朝遂無力消滅後金,從此轉為防守。即便沒有後來的吳三桂開關,明軍也無法阻擋清軍前進的步伐。那麼在薩爾滸之戰中,明軍以優勢兵力為何被後金(清)大敗呢?1619年前的後金已經不再是一個小小部落。從明朝初建女真部落就是東北三省中的頭號部族。明朝為了管理將其部落分成海西、東海、建州三部。努爾哈赤在1583年開始用了五六年的時間統一了建州女真,之後又開始統一其他兩部。明朝對於努爾哈赤的舉動,早有所聞,但是一方面因為官僚機構不作為,既然努爾哈赤沒有公開叛明,軍方也就選擇了沉默;另一方面從1892年開始,明朝開始了長達七年援朝抗倭戰爭。為了全力應付日本,明朝對努爾哈赤也採取了安撫政策。
可是明朝方面沒有料想到,抗倭援朝猶如一個沼澤,一步步將明朝拉入其中。等到最後勉強掙扎而出,大將李成梁,李如松等人經營多年的鐵騎,基本上損耗殆盡。最關鍵的一點是此戰耗費了高達八百萬的巨額軍餉,國庫為之一空。為了填補國庫,明朝開始徵收各種苛捐雜稅。加上晚明時期連年的自然災害,各地民變紛起。1600年之後的十多年,明軍忙於在各地撲滅叛亂,這也使得後金迅速崛起。1619年時期的後金已經成為了一個東到大海,西到遼東都司,南到鴨綠江,被到外興安嶺的一個強大國家。並且努爾哈赤創設的八旗制度,將女真各部緊密聯繫起來,成為一個融合軍事、行政、生產的強大機構。當時每旗有士兵七千五百人,八旗總計六萬人。這六萬騎兵都是實打實的能征慣戰的騎兵,戰鬥力很強。明朝方面,遼東防務鬆弛多年,訓練荒廢,裝備陳舊。表面上有兵十餘萬,其實大多數是空額,實際不過二三萬兵馬。
1619年農曆四月努爾哈赤以「七大恨」為號召,鼓動關外各族聯合起來抗擊明軍。很快後金佔領了撫順附近的廣大地區。明神宗感到事態嚴重,急忙從川、甘、浙、閩多個省份調集精兵,增援遼東。明軍一共有八萬七千餘人,加上依附明朝的葉赫部、朝鮮國軍隊,總計約11萬人。兵部左侍郎楊鎬奉命為大帥。本來楊鎬希望在各部集結齊備後再出兵,可是明神宗因經費緊張(撥款200萬),不聽下詔催促盡快出兵,最後楊鎬不得已,下令分兵四路,剿滅後金。楊鎬的意圖是以三路包抄作為誘敵之兵,以杜松領導的西路軍三萬人作為主力,進攻撫順。但是這個作戰意圖被努爾哈赤發現了,並且明軍來源於各地,互相之間互相掣肘,矛盾很多。反倒給了後金軍隊集中擊破的機會。努爾哈赤認為,明軍的南路軍進攻速度最快,貌似明軍主力在南路。後金方面派遣五百人前往,虛與委蛇,拖住敵人。他親自率領後金主力四萬五千人突襲西路軍杜松。
結果在薩爾滸地區,後金部隊大敗明軍。明軍根本沒有想到後金部隊會出現。之後就是一場屠殺。主將杜松被殺死,西路軍三萬人全軍覆沒,隨即努爾哈赤率軍攻打北路軍,大敗之。數日後努爾哈赤調兵進攻東路軍,大敗之。南路軍這時候才收到前線軍報,西路軍被擊潰。南路軍隨即潰逃。整個戰役,明軍戰死四萬五千餘人,丟失騾馬28000匹,火槍20000支。從此之後明軍無力出擊。而努爾哈赤也得以收服葉赫部,朝鮮國也不得已稱臣。關外遂成後金的天下。表面上看來,薩爾滸之戰是努爾哈赤判斷正確,以優勢兵力各個擊破。明軍明明兵力高出後金,結果每場戰役都是寡不敵眾而戰敗。其實明神宗、楊鎬、四路軍主將都應當被打板子,而明軍真正敗亡的原因是晚明的腐朽。
歡迎光臨 ihao論壇 (https://ihao.org/dz5/)
Powered by Discuz! 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