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標題: M4雪曼戰車 [打印本頁]

作者: Quact    時間: 2011-11-12 00:42     標題: M4雪曼戰車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M4中型坦克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時美國開發、製造的坦克。通稱謝爾曼或雪曼(Sherman),這個名字是英軍起的,來源是美國南北戰爭北軍的將軍威廉·特庫賽·謝爾曼。

雖然在型號上統稱為M4,但車身、引擎、炮塔、炮、懸掛、履帶等幾乎是每種型號就是一種新規格,可說是一部多類形式的坦克。

和上述的情況一樣,由於美國強大的工業生產力,構成各種規格化的零件有大量生產的可能。生產工廠只從事自己擅長的生產方式,在所有規格化的零件生產完成後,令構成車身的零件有高度的兼容性。雖然它的戰鬥性能與對手第三帝國的坦克(豹式坦克和虎I坦克等)相差甚遠,但在數量上有壓倒性的優勢。「M4的75/76mm炮火足夠對抗德軍」的判斷使M26潘興重坦克較晚服役,因此在終戰前以盟軍主戰坦克的身份活躍。

二戰結束後M4雖然大量退役,但在美國大量拋售戰爭剩餘物資下大量戰後重建國家以極為低廉的價格採購M4作為作戰武力,M4的寬廣車體使其擁有極大的改造空間,因此在韓戰、中東戰爭中各國使用新型武裝加以改造,這些坦克則繼續在戰場上立威,而各種衍生型亦被各國使用至1970年代後才被更新的支援車輛取代。日本所使用的M4A3E8型是根據MSA協定供給日本陸上自衛隊,直到1970年代中期才被61式坦克完全取代。

1、服役過程

在二次大戰中,M4謝爾曼在美國陸軍和美國海軍陸戰隊服役,也被同屬同盟國的大英國協(包含澳洲和加拿大)、蘇聯、自由法國、波蘭流亡政府和中華M國所使用。

雪曼的第一次參戰為1942年10月的第二次阿拉曼戰役(Second Battle of El Alamein),使用單位為英國皇家陸軍第八軍團。大英國協在歐洲戰區也廣泛地使用雪曼坦克來取代M3葛蘭特和其衍生車型,且在1944年成為裝甲部隊的主力 - 其他的坦克是於戰爭後期參戰的丘吉爾坦克和克倫威爾坦克。英軍曾使用M4、M4A1和M4A2,但之後的主力裝備是M4A4。M4的衍生型螢火蟲坦克是自美國援助的M4和M4A4改裝而成,被配置在裝備了雪曼坦克和克倫威爾坦克的部隊中,以提供較強的反坦克火力。螢火蟲最出色的一戰是魏特曼殞命之戰中,GORDON軍士單車擊毀了三輛虎式,是否擊毀第四輛魏特曼的座車仍在爭議中。

雖然美國海軍陸戰隊在太平洋投入了裝備柴油引擎的M4A2,美軍驅逐戰車部隊也在非洲和歐洲投入了以M4A2底盤作為基礎量產的M10驅逐戰車,美軍裝甲部隊長官中將Jacob L。 Devers卻要求不在無行動戰區(Zone of Interior)之外投入柴油引擎的雪曼坦克。首次投入戰鬥的美國雪曼是在1942年11月在火炬行動中使用的M4和M4A1,在北非戰役的過程中雪曼在坦克營裡取代了M3中型坦克的位置。雖然M4和M4A1在整個戰爭期間都繼續服役,但美國陸軍在戰爭後期更傾向使用擁有500匹馬力強力引擎的M4A3。在1944年7月,M4A1首先裝備76毫米長管火炮進入戰鬥,緊隨其後的是M4A3。到戰爭末期時,美國陸軍在歐陸部署的半數雪曼坦克已經裝備了反坦克能力高的76毫米長管火炮,而餘下的半數雪曼坦克仍裝備著75毫米的短管火炮。有些部隊則混有裝備了兩種火炮的車型。第一種裝備HVSS懸吊繫統的車型是M4A3E8(76)W型,在 1944年末參與實戰。

蘇聯偏好使用裝有柴油引擎的雪曼坦克,因為它製造的坦克如T-34也是使用柴油引擎。因此,它是繼大英國協後大量使用裝備有75毫米短管火炮和76釐米長管火炮之M4A2的國家。與英國不同的是,M4A2佔了蘇聯所擁有的雪曼坦克的大半。蘇聯軍將部分M4A2的75毫米短管炮換成T-34的76毫米炮,並將此一改裝車型稱為M4M。使用HVSS 懸吊繫統的雪曼坦克直到戰爭末期才被接收並使用。雪曼坦克被蘇聯官兵稱為「Em Cha」,因為美國人寫的頂上開口的數字4類似於西里爾字母cha Ч。



自由法軍使用的M4A2佔了相當高的比例,法國也是唯一經由租借法案接收M4A3E2「巨無霸」的國家。波蘭軍則使用了許多雪曼螢火蟲和裝備76毫米長管炮的衍生車型。國M政府助印遠征軍部隊則接收少量M4A2作為坦克團火力支援用車。

在太平洋戰區,M4A2坦克同樣是日軍的惡夢,在太平洋戰場上的塞班島,硫磺島和沖繩島等地的戰役裡日軍基本上沒有正面火力可直接和雪曼系列對抗,要擊毀M4系列坦克通常得依靠隱蔽良好的反坦克炮近距離擊殺甚至是人肉特攻才能對其有效。

在中緬印戰區方面,M4系列有一部分提供了英國軍隊,而在印度整訓的中華M國駐印軍在1944年也接收了少量的M4A4,M4A4原先不在租借法案的清單內,但是1943年底駐印軍坦克團使用M3A3坦克與日軍交戰的經驗發現M3系列的防護力不足,因此在反攻密**後的短暫休整期間向美軍要求更新坦克,美軍提供了援助英軍的一部分M4A2供坦克團使用,總量不超過一個連。中國駐印軍的M4A4塗裝很有特色,不單在車身寫上「突擊」,還在炮塔上畫上貓眼和貓須,在貴街曾與日軍坦克交手,並且創下成功擊殺日軍坦克的紀錄。

二戰結束後,美國基本上淘汰除了裝有76毫米長管炮或105毫米榴彈砲的M4A3E8以外的M4系列,剩餘的坦克除了棄置於各國戰場便是以軍事物資出售。在1950至1953年的 韓戰中,雪曼坦克仍是美軍普遍使用的坦克。美國1954年的調查表明朝鮮戰爭期間有119起坦克間的戰鬥,104起是陸軍坦克部隊參加,15起是陸戰隊坦克參加。其中M4A3E8參戰的59起(50%),M26是38起(32%),M46是12起(10%),M24是10起(8%)。其中只有24起有三輛以上的朝鮮T- 34或Su-76M參戰,在這些戰鬥中美方有34輛坦克被擊毀,只有15輛是不可恢復損失。而確認被坦克擊毀的T-34-85有97輛,而且美軍有18個不確認戰果。擊毀的T-34-85有39%歸於M26,12%M46,剩下的大部分由M4擊毀的。美方統計T-34的人員損失發現有75%在坦克被擊毀後陣亡,而美方的坦克乘員被擊毀死亡率在18%,這裡面當然有美國人習慣於反覆轟擊被擊毀坦克的原因。戰後的雪曼坦克也在世界上的許多國家服役並參與了20 世紀末的幾場地區性衝突。以色列的以色列國防軍廣泛的裝備了包含使用法制75毫米火炮的M-50「超級雪曼」和擁有105毫米火炮的M51雪曼,及其他多種的改裝及衍生車型。雪曼坦克也被參與第二次喀什米爾戰役和印巴戰爭(1971年)的雙方軍隊所使用。南美洲在戰後很長一段時間仍繼續使用雪曼坦克。智利陸軍把雪曼列為現役裝備直到1989年,而巴拉圭是南美洲唯一仍繼續裝備雪曼坦克的國家。

2、戰鬥表現

戰術機動能力

謝爾曼在道路或野地都能保持較高的速度。在野地行走時表現不俗,在沙漠上,謝爾曼的橡膠履帶表現良好。即使是在意大利的多山環境下,謝爾曼依然能夠通過很多德國坦克所不能通行的地形。另一方面,美軍坦克乘員發現M4在例如泥濘或積雪等非硬質地面上行駛時,其較為窄小的VVSS履帶在防滑性能和對地面的壓強等通行能力方面相對於德軍的黑豹等擁有寬履帶的第二代坦克要遜色不少,蘇聯人的經驗與之相似,並開始改裝VVSS履帶以提高其在雪地上的防滑性能。美軍開始發放名為「鴨嘴獸」的擴展型VVSS履帶鏈接銷進行戰地改裝作為新型履帶和懸掛系統定型之前解決對地壓強問題的權宜之計。而因增加裝甲而大幅增重的M4A3E2「巨人」則將「鴨嘴獸」擴展履帶銷作為出廠標準配置。M4A3E8「Easy Eight」,代表了安裝HVSS(水平螺旋彈簧懸掛系統)懸掛系統和新型23英吋寬履帶的M4A3,HVSS和23英吋履帶作為解決M4通行能力的終極解決方案在戰爭晚期開始投入使用,安裝到了M4(105)、M4A1(76)W、M4A2(76)W、M4A3(75)W、M4A3(76)W和 M4A3(105)型坦克以及M40和M43型自行榴彈砲上。

雪曼較高的車身外型使得雪曼較不易躲藏。它在西線被擊中後容易燃燒甚至爆炸而被德軍戲稱為"湯米烤肉爐"。(注:20世紀初的德國人習慣戲稱英國人為湯米),有很多人認為這是由於採用汽油機,部分由於使用柴油機引擎的M10坦克殲擊部隊好用令新兵查看油箱然後扔入點燃的火柴看對方狼狽躲閃的樣子來開玩笑,但是經調查證明大部分的擊中後起火是由於砲彈推進劑,其次才有個人物品或是潤滑油或燃油的起火。(T-34和IS坦克被擊中後也有過半的起火率)而且據蘇聯使用M4坦克的老兵回憶,起火後T-34的高爆彈會燒炸,M4的不會。M4的乘員傷亡率並不高,波蘭第1裝甲師據其師長Stanislaw Maczek的回憶錄,該師兩個裝甲團,從登陸到勝利,第1團損失53輛謝爾曼(該師的謝爾曼全是干式的),坦克成員損失56人死亡加4人失蹤。第2團損失65人不知坦克損失多少。對比一下東線的第4波蘭裝甲旅在1945年4月16日包岑戰役開始前有65輛T-34,戰役後不可恢復損失30輛,坦克成員損失55人。

雪曼的綜合能力中等,在太平洋戰場上對付日軍坦克綽綽有餘,但是相較於德國新銳坦克來說依然有相當程度的差距。撇開性能不說,二次大戰並不全是一場科技上的競賽,決定二戰勝敗的關鍵還有"量"。德國坦克最大的缺點是生產速度慢,直到戰終德國主力四號坦克也僅生產九千多、五號豹式六千多部。相較於美國雪曼與俄國T-34的總產量共計近10萬台,它們根本不是對手。雪曼坦克其最大的優點是生產容易,任何一間坊間的鐵工廠都能生產雪曼坦克上的部分零件或者組裝,使得美國能在短時間內將國內所有產能投入軍事生產。而雪曼坦克的高耗油量使得大戰末期物資短缺的德國就算擄獲也難以使用。其在設計之初預留下來的龐大空間與額外的動力使得雪曼可以在二戰中隨著戰場需求而做升級;眾多的生產產地與所屬單位的自行改裝,因此要在戰場上找到兩部完全一模一樣的雪曼並不容易。

戰後美軍經過一番評估後,認為將已經部屬在境外的M4運回國內成本高於製造新的M4,且美國境內不需要那麼多的坦克。因此許多M4被留在境外當作是軍用剩餘物資兜售給當地政府,賣不掉的或者損壞的就任意棄置在原地。因此直至今日在日本境內那些經過二戰洗禮的島嶼上依然能在荒煙蔓草中找到M4的殘破身軀。

47


48


49


50





歡迎光臨 ihao論壇 (https://ihao.org/dz5/) Powered by Discuz! 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