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題:
為樂趣而做,而非為錢而做
[打印本頁]
作者:
danny
時間:
2009-3-6 08:24
標題:
為樂趣而做,而非為錢而做
像億萬富翁般的工作
「如果今晚發現自己中了樂透的頭彩,明天你還會來上班嗎?」
在企業界做內訓時,我隨口問了在座的學員。大夥兒笑了開來,並踴躍地舉手表態。
我伸手一算,結果出乎意料,有七、八成的人舉手說會。
哇,這太神奇了,「這麼多人都會來嗎?」我驚訝地合不攏嘴。
有人接了口,「當然會!明天一定得來,要來辦離職手續啊!」
全場爆笑,許多人並鼓掌叫好,顯然一語道中他們心聲。
全場氣氛好不容易稍稍沈澱,我開口又問,「如果在成了億萬富翁之後繼續來上班,心情會不會有所不同?」
「那當然囉!」瞬時間學員們各個點頭如搗蒜,會場的氣氛又沸騰了起來,有一位女性學員大聲地說,
「做了億萬富翁,心情就大大放鬆,再也不會跟豬頭老闆計較啦!」
有人開心地回應,「對嘛,不但不計較,反而會可憐那豬頭老闆,因為他還得為錢工作,真是豬頭的慘!」
又是一陣爆笑,顯然大夥兒都挺享受這幾秒鐘的億萬富翁夢。
你呢?假設今天不必再為錢工作,上班的心情就從此不再愁苦計較,
而會輕鬆亮麗,煥然一新嗎?嗯,其實事情?滲u象是,即使我們沒有億萬入袋,也應該擁有億萬般的工作心情。
也就是說,你我不必中樂透,就能像億萬富翁一樣地快樂工作。
這聽起來太過離奇?那就讓我們仔細聊聊吧。
首先,我們原本就該為樂趣而工作。
心理學上的研究發現,EQ高手在回答「為何而做」之問題時,先冒出來的答案總是「It's a lot of fun!」,
而不論其工作的內容是文書處理,業務交涉,還是創意開發。
換句話說,他們深切懂得「為樂趣而做,而非為錢而做」(work for fun, notfor money)的道理,
並擁有在工作中感受快樂的能力。
這並不代表他們不需要錢,或不愛財(事實上絕大多數的我們都需要靠工作賺錢維生,對?!)
只是EQ高手聰明地瞭解,當我們把工作的焦點放在獲得樂趣時,不但愈做愈有趣,愈做愈有勁,工作表現佳,
當然更可能會愈做愈有錢。
相反的,若是整天在心情上背負著「為錢而做」的沈重十字架,一旦在工作上遇到風吹草動,就很容易陷入「我真無奈」的愁苦之中,
既賠上心情又毀了表現,恐怕也會離大筆的金錢愈來愈遠。
這麼一想,你我當然應該為樂趣而做,不是嗎?
接下來合乎邏輯的問題似乎是:如何在看似單調枯燥的工作中,找到樂趣呢?
Well,問題的關鍵就在這兒:樂趣不是「找」來的,而是體會出來的。
心理學家提醒我們,快樂的動力來自心底,而非建立於外在的收獲。
「找」樂趣的人會給快樂設下條件:「等我完成工作就會快樂」;
「等我賺夠了錢就會開心」;或「等我換了上司就會高興」,所以汲汲地追求目標,一心一意地想往快樂的道路大步邁進。
然而,心理學家發現,沒有所謂「通往快樂的道路」(the way to happiness),因為快樂本身就是道路(happiness is the way)。
一個無法感受快樂的人,即使中了樂透撈到1億,
依舊找不到==B
==
不怨 不悔 不回頭~很有意義
故事一、
「過去我很愛我母親,但是現在不一樣了。」一個女生對我說:「我也不是不愛她,而是瞧不起她。」
我一驚:「為什麼?」「我最近交了一個很有錢的男朋友,馬上醫學院畢業,我媽興奮得不得了,逢人就說。 我氣死了,何必呢?八字沒一撇,宣傳什麼?
還有一點,我看不上的,是以前我夜裡十一點回家,我媽就要罵;現在不同了,十二點回家,她還嫌早,東問西問地,一副希望我再晚一點回家的樣子,說得難聽點,簡直希望我跟人家上床嘛!」
撇了撇嘴角:「我尤其不能忍受的,是她每一次讚賞那男生多好、多有前途,一邊說她自己多笨,嫁給像我爸爸那樣的人,有時候就當著我爸爸的面罵,何必呢?」她十分氣憤地說:「有一次,我頂回去,對我媽說『媽!乾脆妳嫁給這男生好了!』」我講她:「妳這也太沒禮貌了。」
「老師,您別以為我媽會生氣,她才沒氣呢!她還笑笑,作出一副很撒嬌噁心的樣子說:「要是我再年輕二十歲啊,我就嫁!」
故事二、
開同學會,我說:「某某人為什麼沒來?」
「這你都不知道?」一個女生說:「我來了,她就不會來。」
「妳們不高興?」「不高興了二十多年」。她笑笑:「都怪我給她做媒,把我表哥介紹給她,我也沒非叫 她嫁,是她窮追猛釘,硬嫁給我表哥。」
「這不是很好嗎?她該謝謝妳這位媒人哪!」我說。
「才不好呢!我表哥家裡窮,他剛畢業那陣子,找事又不順利,後來到一個公家機關, 掛名作工友,一步一步混到今天。」
「今天很慘!」我問。「才不慘呢!他後來出去做生意,這兩年發死了。」
「那麼她更該謝妳了呀!」「我原來也這麼想,有一天還主動打電話給她,她居然狠狠回我一句『妳不知道我恨妳嗎?介紹那個混蛋給我,害我年輕時候,丟足了臉,吃足了苦。』」
故事三、
到朋友家去,看那女主人正一勺、一勺餵孩子吃飯。五、六歲的男孩,皮得很,吃兩口就跑開。
做媽媽的就一路追、甚至追到桌子底下,把勺子伸過去餵。
一邊餵、一邊喘氣,還一邊不停地罵:「你啊,真是不知福,有這麼好吃的,一口一口餵你,還不吃,想想你媽小時候,哪有人餵,連東西都沒得吃。」
她的母親正坐在旁邊,有點不高興地說:「當著客人,妳說話可憑良心喲!妳沒東西吃,又怎麼長大的?還長得這麼高。」
女主人跪在桌子底下,回過頭:「吃泥巴長大的!」又爬出來,坐在地板上,紅著臉說:「妳怎麼不想想,以前每次爸爸下班,你們都先吃,讓我和妹妹在外面跑,根本不管我們。
等跑回家,弟弟都吃完了,也沒給我們留,盤子裡是空空的,只有菜湯。」
轉過身,繼續餵孩子,換成溫溫柔柔的口氣,對孩子說:「?椄O你命好,媽媽都羨慕你,要是媽能生在你這家裡,該多好!」
故事四、
在雜貨舖裡遇到個熟人,正帶著她八十歲的老母買東西。「買什麼啊?」我問老太太。
「甭提了!」那朋友先答了話:「我媽在買樂透獎的彩券。」果然就見那老太太拿著筆,一格一格地圈選她要的數字。「您這麼大年歲,還想發財呀?」我笑著對老太太說。
「誰不想發財?我當然也想發財呀!」老太太轉身,一副理直氣壯的樣子:「發財買點我愛吃的、愛穿的。」她身邊的女兒很不高興地插話:「媽,您缺什麼啦?」
「我缺!我缺錢!這輩子都缺錢。」老太太沒好氣地,拿著拐杖往前走:「兒女有錢是兒女的,我窮了一輩子,到老,心不甘。」
帶著尷尬的笑,看著那一對母女,好像還一路鬥嘴的背影,也讓我想起我的母親。八十九歲了,每次提到臺北,她還總是說:「真後悔,要是當年南京東路的房子不賣,現在要值多少錢哪?」
結論:
每個人的一生,都會有怨,怨年輕時美麗的衣服,沒能好好展示幾回,就換上了廚房的圍裙,一換幾十年。
怨年輕時的婀娜身材,沒在舞池上走過幾步,就走進一個男人的懷裡,為他生一堆兒女,變成了水桶腰。
怨?皉~時的夢想,先被聯考給殺掉了半邊,又被婚姻殺掉了半邊,到老來,有了錢、有 了閒,卻沒了夢。只是,每個人不是都這樣活過來了嗎?
曾經愛過、恨過、擁抱過、掙扎過,從蹲在地上煽火、點煤球爐子,到今天用瓦斯、電爐、微波爐和烤箱。
艱苦的歲月,隨著經濟的起飛,而沉在時代的深處,何不讓那深處的記憶,就這樣淡淡遠去?看著心愛的孩子,能在自己打拼之後,不再過辛苦的日子,何不好好感恩?
人生是一條不歸路,走上去,就回不了頭。
過了就過了,成了就成了,做了已經做了,錯了已經錯了。
這是我們的生命,何必怨?何必悔?何必回頭?
===
改變別人很難,不如先試著改變自己!
我的兒子雖然是獨生子,可是非但沒有大男人主義,有時候我覺得,他還有點大女人主義,處處強調女權,為女生說話。
譬如有一天我對他說:「希望你未來能娶個有幫夫運的太太。」話還沒完,他就說:
「為什麼要幫夫運?也可以是我幫妻呀!要彼此幫助嘛!」我一時語塞,改口說:「最起碼,要個性溫柔。」他又不同意說:「何必要溫柔?每個人都該有自己的個性,有時候表現出個性,反而可愛。」
我氣死了,轉身走開,不再跟他多講。可是靜下來,想想他的話,也想想我見過的許多「有個性的人」卻覺得他也蠻有道理。尤其發生的兩件事,更使我有許多感觸。
我太太以前辦公室,有個精力旺盛的女職員,四十多歲,嗓門特大,又愛說話。常常一件小事,到她嘴裡,就成了大事。辦公室裡的人,都覺得這女人吵,甚至有人建議我太太,把她調到別的部門。
但不知從何開始,她居然漸漸不再多話,聲音也變柔和了。每天下班,提起皮包就走,再也不留下來找人瞎扯。大家正覺得奇怪,她卻突然請長假。又個隔了一陣子,這女人突然死了,死於肺癌。
?{死,許多同事去看她,見到瘦得不成人形的她,一個個都掉下眼淚,說:
「好希望妳回來上班,好懷念妳的聲音,從妳不說話,辦公室都變冷清了。」
我有個老朋友,也很愛說話,他不但愛說,而且愛現。偏偏我又是個極韜光的人,走在路上唯恐被認出來。所以當我們一起出遊,他在路上耍寶時,我就偷偷走開。他也很會開車,而且開的是特別”拉風”的車。在人潮擁擠的路上,還要東鑽西鑽,好幾次被人指著鼻子罵。
可是最近,我回台灣,坐他的車,發現他居然變慢了。慢慢地,一下一下,輕輕地踩油門。別的車在後面按喇叭,才如夢初醒似的,往前開快些。還很新的跑車,在感覺突然變成了老車,他豪爽的笑不見了,空氣變的很沉悶。
臨走,他低著頭,慢慢地穿鞋,道別的聲音也快聽不見了。我終於耐不住,追個電話過去。「沒什麼。」他淡淡的說:「事業不太順.............」 放下電話,我也有種要哭的感覺。我多麼希望他還是那個總能把一屋子的人,逗得捧腹的老樣子。
我發現自己過去嫌他,怨他,甚至罵他太愛表現,卻又總喜歡找他,正因為”他逗趣得可愛”。我愛他的,正是嫌他的;他的優點,正是他的缺點。反過來說:我嫌他的,正是愛他的;他的缺點,也正是他與眾不同的「人格特質」。
欣賞彼此的特質
這使我一下子了解,以前在心理學書籍上見到的一段話------「無論情人或朋友,起初都可能被彼此的特質所吸引,但是交往之後,又可能因為討厭那種特質而分手。如果能撐過去,就會愈來愈習慣對方的個性,變成彼此容納,彼此欣賞。」
可不是嗎?我們處處看見,花蝴蝶似的女生和書呆子的男生作好朋友;運動型的男人,卻娶了個林黛玉。怎麼想,他們都處不在一起,卻另人「跌破眼鏡」地,成為了另人羨慕的一對。這不就因為他們彼此容忍,諒解「對方的缺點」,甚至把那缺點看成優點嗎
?
天下人都讚美鮑叔牙
想起鮑叔牙和管仲。鮑叔牙和管仲合夥做生意,管仲總在分錢的時候,多分給自己一
些。可是鮑叔牙認為不是管仲貪心,而是因為家?a。管仲為鮑叔牙計畫事情,愈弄愈
糟,鮑叔牙不認為管仲笨,說只是時運不佳。兩個人一起去打仗,管仲三戰三逃,鮑叔牙不認為管仲膽小,只知他有老母在堂。甚至當管仲被抓,還是鮑叔牙去向齊桓公保薦,使管仲成為宰相。
每次我在{史紀}上讀到這一段,總笑笑,心想:「這世上有幾個人能做到鮑叔牙的境界?換作我啊,早翻了!」怪不得司馬遷說:”天下人不太讚美管仲的才能,反而多半讚美鮑叔牙的「知人」。只是,我也想,他們若不是好朋友,且彼此欣賞對方的人格特
質,鮑叔牙豈能總從「正面」去看管仲「負面」的表現呢?
從不同的角度看事情
我們的眼睛很怪,它能把好的看成壞的,又把壞的看成好的。我有兩位商界的朋友,最近同時談到跟他們十多年的女祕書。一位說:”我的祕書皺紋都跑出來了,反應也差
了,老忘事情,下個月要把她換掉。另一位說:「我的祕書最近常出錯,還對我傻笑。看到她臉上的皺紋,就覺得又好氣,又心疼。」
「心疼什麼?」我問。「想想她從二十幾歲就跟著我,辛辛苦苦地磨老了。一轉眼,都快四十了。」
這兩位祕書,我都認識,覺得她們年齡相近,能力也差?ㄕh,可是為什麼在她們主管的眼裡,有那麼大的差異?
道理很簡單---看的角度不同。如果他不像原來的他年輕朋友,我說這許多故事,是因
為總接到你們的信。許多人咬牙切齒地罵自己最要好的朋友,說他自私,小器,不可理喻。你們是不是應該想想,你不欣賞他的地方,很可能正是他的可愛之處?當妳們從正面,體諒的角度去看,就會發覺,即使他錯了,也錯得可憐,可愛。
什麼叫作朋友?對你百依百順,不指摘你的錯誤,也不表現他自己個性的,才是朋友嗎?抑或他有他的品味,見解,能豐富你的視野,能提出與你不同看法的,更能做個益友?每次當你看不慣朋友的時候,都請退一步,靜下來想想:如果他真不再那樣,還像不像原來的他。如果他不像原來的他,是不是也就不可愛了!
後記: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動不動就會和周遭的親朋好友生氣,鬧彆扭。但如果周遭的人都不再像原來的他(她)們那我們還會喜歡他(她)們嗎?希望我的朋友在看完了這篇文章後能仔細的想想~彼此是多麼難能可貴的才能相聚一起。
歡迎光臨 ihao論壇 (https://ihao.org/dz5/)
Powered by Discuz! 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