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題:
解說「糖眼」的方方面面
[打印本頁]
作者:
mmo
時間:
2011-8-12 10:40
標題:
解說「糖眼」的方方面面
視網膜病變是否為糖尿病的併發症?
糖尿病引起的眼部併發症很多,包括糖尿病視網膜病變、白內障、屈光狀態的變化、虹膜睫狀體炎、虹膜紅變和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等。其中,視網膜病變是糖尿病最常見的併發症之一,也是糖尿病患者最常見的致盲原因。
糖尿病視網膜病變是一種微血管病變,累及視網膜的毛細血管和小靜脈。早期表現為視網膜小血管擴張、微血管瘤。隨著病情發展可出現視網膜出血、水腫、滲出等病變。新生血管的出現為不良預兆。新生血管容易破裂致使視網膜前和玻璃體積血,血凝塊機化后,由於纖維組織牽拉,造成視網膜脫離,導致失明。
糖尿病視網膜病變的發展是有規律的,一般可分為非增殖性病變和增殖性病變兩大類。後者以新生血管生長為特徵,還伴有玻璃體積血、纖維組織增生、牽拉性視網膜脫離等嚴重病變,預后不良。
糖尿病視網膜病變有哪些主要癥狀?
多數糖尿病視網膜病變患者除了有多飲、多尿、多食和疲乏、消瘦等全身代謝障礙的癥狀外,在糖尿病視網膜病變的初期,一般無眼部自覺癥狀,視力無影響。隨著病變的發展,可引起不同程度的視力障礙。若黃斑區受到侵犯,可有視野中心暗影、中心視力下降、視物變形等表現。視網膜小血管破裂,少量出血進入玻璃體,患者可自覺眼前有黑影飄動。當新生血管大量出血到玻璃體腔,視力可嚴重喪失,僅存光感。黃斑區以外的血管閉塞,或增殖性視網膜病變導致視網膜脫離,則出現相應部位視野的缺損。
在糖尿病視網膜病變的發展過程中,早期即有視網膜血管自我調節的紊亂和血流變異常,以及血-視網膜屏障破壞。病變早期最先出現微血管瘤,以後逐漸出現視網膜靜脈和動脈較大的血管病變,並有血管外部出血和滲出等視網膜組織損害。
糖尿病視網膜病變的發病率是怎樣的?
糖尿病視網膜病變,是造成糖尿病失明的主要原因。據統計,糖尿病病人失明者高於非糖尿病病人10~25倍。糖尿病視網膜病變的發生率在過去最高達30%,自應用胰島素后,隨著治療措施的改進,病人壽命的延長,其視網膜病變的發生率增加至50%,甚至更高。糖尿病視網膜病變的危險因素有糖尿病患病時間長、血糖控制不理想、妊娠、高血壓、腎病,其他因素有肥胖、高血脂、吸煙、貧血等。 診斷糖尿病視網膜病變的重要方法是什麼?
眼底熒光素血管造影是診斷糖尿病視網膜病變的重要手段,可動態了解病情進展、估計預后和為治療提供依據。
檢查方法是應用熒光素鈉作為造影劑,注入血管后隨著血液進入眼底,在藍色光波激發下熒光素鈉發出黃綠色熒光,此時通過電腦可觀察到眼底血管的各種特徵性形態。它對糖尿病視網膜病變診斷的作用在於:
1. 醫生用檢眼鏡觀察不到的視網膜病變可通過眼底熒光素血管造影顯示出來。視網膜的一些早期病變,肉眼可能看不到或疏漏,往往造成漏診而貽誤最佳治療時機,眼底血管造影可以充分顯示病灶,使患者得以明確診斷。
2. 眼底熒光素血管造影可以了解眼底全貌,對病情的動態觀察起到重要作用。
3. 眼底熒光素血管造影可以用來鑒別微血管瘤、出血等,以排除其他眼底病的可能。
4. 眼底熒光素血管造影還可判斷有無非灌注區新生血管增生,為激光光凝提供客觀依據,對估計預后也有重要價值。
5. 眼底血管是全身血管的一部分,它代表了全身血管的情況和糖尿病對全身微循環的損害程度,反映了糖尿病的嚴重程度。
激光治療糖尿病視網膜病變的原理是什麼?
1.局部光凝視網膜內微血管瘤和擴張的毛細血管使之閉塞,以減少視網膜滲出和水腫。
2.光凝破壞了視網膜外層,特別是耗氧量最高的光感受器細胞和視網膜色素上皮細胞,從而降低了視網膜外層的新陳代謝和耗氧量,使視網膜內層得到更多的營養和氧供給。
3.光凝使視網膜變薄,使原來只供應視網膜外層的脈絡膜血管內的氧更容易擴散進入內層視網膜,使視網膜內層氧分壓增高,以改善視網膜內層的新陳代謝和氧供給。
4.光凝使視網膜小動脈收縮、擴張的小靜脈及毛細血管收縮和閉塞,從而減少了血管滲漏,使視網膜滲出和水腫減輕。
5.光凝封閉了大量無灌注區,使視網膜缺血得以改善,從而減少了因缺血誘導的新生血管生長因子的分泌,減少了新生血管形成和促使新生血管消退。
6. 更新視網膜色素上皮細胞,促進其代謝產物的排出。
7.廣泛的視網膜脈絡膜粘連瘢痕具有較強的抗牽拉力,在一定程度上抵禦了玻璃體視網膜牽拉所致的破壞。
歡迎光臨 ihao論壇 (https://ihao.org/dz5/)
Powered by Discuz! 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