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標題: 摩洛哥 [打印本頁]

作者: kjksjsi    時間: 2011-7-13 00:31     標題: 摩洛哥

摩洛哥大部分就是伊斯蘭教文化景點比較多,但也有一些猶太人的歷史文物和古城遺跡,如馬拉喀什、薩菲和拉希迪亞。這些地方是世界上其他猶太人最喜歡前來參觀和旅遊的地方,緬懷過去猶太人在此生活的歷史遺跡。

只是在1950年代之前,摩洛哥還有四十五萬人猶太人,但後來因為逐漸遷徙移居到歐洲和以色列,所以目前還定居在這裡的猶太居民大約只剩下三千多人。

景點介紹

一、拉巴特:是摩洛哥的首都,這裡最有的是-哈桑清真寺,它曾經是北非最大的清真寺,四周總共有16個門,但卻毀於15世紀的一次大地震,現在是拉巴特最著名的古蹟。聳立在寺門前的哈桑塔(宣禮塔)仍完整無缺,玫瑰色建築美輪美奐,塔尖離地有19公尺,高聳入雲,極為壯觀。

 

二、達爾貝達(卡薩布蘭加):達爾貝達舊稱卡薩布蘭加、意思為『白房子』,卡薩布蘭加西臨大西洋,東北距首都拉巴特92公里,二城之間有高速公路相通,是摩洛哥第一大城市。行政建制為16大區之一,下轄9個省。市區與郊區總面積約1,650平方公里,人口有350萬人。

卡薩布蘭加雖然不是摩洛哥的首都,但確是摩洛哥的經濟大城,現在除了是摩洛哥最大的國際都市。這裡集中了全國工商企業約60%,也是外國公司和金融代表機構的所在地,更是全國海、陸、空交通樞紐;卡薩港還是摩洛哥最大的港口和非洲第4大港口,位於卡薩布蘭加的穆罕默德五世機場,是全國最大的國際機場,有20多條國際航線通往歐、美、非洲國家。

哈桑二世清真寺:哈桑二世清真寺位於卡薩布蘭加市區西北部,座落在伊斯蘭世界最西端。整個清真寺可同時容納10萬人祈禱,是世界第三大清真寺,排在沙烏地阿拉伯的麥加和麥迪那清真寺之後。

哈桑二世清真寺小簡介:1987年8月動工修建,1993年8月30日落成,全部工程由法國一家公司承包。該清真寺耗資5億多美元,五分之三的經費由國內外捐贈,其餘由摩洛哥政府撥款。占地面積9公頃,最重要的其中三分之一面積建在海上,以紀念摩洛哥的阿拉伯人祖先自海上而來。主體工程建築面積2公頃,長200米,寬100米,高60米。屋頂可啟閉,25扇自動門全部由鈦合金鑄成,可抗海水腐蝕,寺內大理石地面常年供暖。據說是世界上現代化程度最高的清真寺,被譽為穆斯林世界的一大“寶物”,內外裝修十分精美。清真寺的宣禮塔高172米,夜晚自宣禮塔頂有雷射光束射向聖地麥加,塔內有電梯。清真寺主體建築地下有浴室和停車場,附屬建築還有宗教學校、國家圖書館、博物館。

 

三、坦吉爾:坦吉爾是摩洛哥北部重要城市,位於非洲大陸的西北端,大西洋和地中海在此交匯,為非洲陸路通往歐洲的必經門戶,戰略地位十分重要。坦吉爾歷史悠久,西元前146年成為著名大城市,稱丹吉斯。阿拉伯人、葡萄牙人、西班牙人、法國人都相繼統治過這裏,使之變成一座國際性城市。

坦吉爾旅遊資料豐富,充足的陽光、數不盡的海灘和大量的歷史古跡,吸引了世界各國的遊客。市區保留了一些十九世紀的建築,有天主教堂、大教堂、朝向海上的炮樓等。

非洲西北點斯派特爾角,晴天時隔直布羅陀海峽可看見對面西班牙安達魯斯海岸。附近有海格立斯(大力神)石灰岩洞,臨海洞口宛若非洲大陸的輪廓。馬拉巴塔角位於城東,有馬拉巴塔古城堡。

 

四、馬拉喀什:馬拉喀什是摩洛哥四大皇城之一,有南部首都之稱,也是摩洛哥旅遊勝地。該城於1062年穆瓦黑杜王朝開始建設,至今已有900多年的歷史。著名的“紅城”(建築物的顏色是紅褐色)建於1070年,被認為是純正穆斯林的建築藝術。摩洛哥皇室的35座宮殿中,也只有馬拉喀什的宮殿可以讓人參觀。

城內著名的建築“庫杜比亞清真寺”建於1157年,是北非優美的藝術建築之一,其宣禮塔用紅色石頭建成,高77米,是當時北非最高的建築物,從城內任何一個角度都可看到它,對遊人來說猶如一座“燈塔”。

馬拉喀什的城牆也是用紅色泥土建成,牆高5米,厚2米,長12公里,於1126年建成,至今仍保留部分遺址。郊區散佈著近10萬棵椰棗樹,景色十分壯觀,也是旅遊的一個靓點。

從12世紀至16世紀,在馬拉喀什曾出現一些有名的歷史人物,稱為“七聖徒”。當地還有人說去朝聖“七聖徒”,也就是去馬拉喀什的意思。

 

五、阿加迪爾:阿加迪爾是摩洛哥南方的門戶,也是摩洛哥蘇斯(Souss)地區的首府,全年氣候溫和,陽光充足,海濱浴場長達9公里。1960年遭受地震後建設成為現代化的旅遊勝地。人口48萬人。『阿加迪爾』不只是摩洛哥也是北非最大的遠洋漁船基地港。

 

六、菲斯:摩洛哥第二大城及第一個回教王朝之國都-菲斯,為四大皇城中歷史最悠久,也是摩洛哥一千多年來宗教、文化與藝術之中心、伊斯蘭的聖地,被譽為摩洛哥的“學術首都”,現為菲斯大區首府所在地,菲斯大區下轄五省。

該城於西元808年由伊德利斯二世興建,後幾經盛衰,留下許多歷史古跡,有許多漂亮的宮殿和780多個大小清真寺。菲斯舊城區,也是北非最大的舊市集,9,400條錯綜複雜的街道,仿如迷宮一般,騾子是唯一的交通工具,走在古城中,彷彿一千零一夜的故事中的場景。

菲斯老城佔地250公頃,17公里長的城牆基本完好,保留著濃厚的阿拉伯色彩,傳統手工業頗富盛名,城內的手工業中心,陳列了菲斯生產的各類手工藝品。有現代陶瓷廠,還有餐具和家庭日用陶器等。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把菲斯老城,定為世界重點文物緊急搶救項目。

老城內的卡拉維因大學建於西元862年,號稱世界最古老的大學,其所屬圖書館早在中世紀就已經非常有名,收藏有帶彩色畫面的古蘭經,以及大量手抄本和其他古籍。

在卡薩布蘭加哈桑二世清真寺建成前,卡拉維因清真寺為北非最大的清真寺,可容納2萬名教徒祈禱。整座建築由270根廊柱支撐,用大理石、石灰、石膏、雞蛋清等為原料建造而成。由於當時摩洛哥不產大理石,因而是用一噸糖換一噸大理石,由義大利進口運抵菲斯的。

菲斯是著名的北非蘇菲派伊斯蘭的聖地,那裡有許多著名的古代蘇菲伊瑪目陵墓,例如,1196年伊瑪目穆罕默德‧提賈尼創建了第一座伊斯蘭經學院,吸引世界各地的學者到那裡講學和學術交流。

每年六月,是伊瑪目提賈尼紀念日,世界各地的客人參加紀念活動,有來自世界各地的提賈尼學派門徒,也有聞名而來的參觀者。

這裡的『阿納尼亞』和『阿塔林』伊斯蘭高等學校,均建於14世紀,被視為菲斯最漂亮的校園,有噴水泉,祈禱所和學生宿舍。這些學校建築的華麗及裝修的精美,超出當時的一般建築水準,從地面到房頂,大理石、陶瓷鑲片、石膏和雪松木雕、琉璃瓦,渾然一體。

 

七、梅克內斯:梅克內斯市是梅克內斯大區首府所在地,地位相當重要,處於摩洛哥東西、南北各重鎮的要衝。該城建於西元9世紀,阿拉維王朝的穆萊伊斯梅爾蘇丹於1672年在此建都,素有“伊斯梅爾首都”之稱。城裏有許多名勝古跡,為旅遊勝地。

老城有長達45公里的城牆,城內有龐大的古代糧倉,和據說可以關押2萬名俘虜和奴隸的地下監獄,還有4公頃大的水池(相當於巴黎的協和廣場),還有可飼養12,000匹馬的馬廄。附近的沃留畢里斯有古羅馬城市遺跡。

 

八、沃留畢里斯:即牽牛花城,位於梅克內斯市北30公里處,始建於西元前3世紀,是羅馬帝國的前哨城市,西元前1世紀,曾是JUBA II,即茹巴二世的行宮。西元2、3世紀,曾盛極一時,是羅馬帝國橄欖油主要供應地,和鬥獸場動物的採辦地。

隨著羅馬人退守地中海,沃留畢里斯城開始衰落,到西元8世紀,阿拉伯王國建都菲斯,沃留畢里斯居民遷往菲斯,後來城裡的財寶被盜用來裝飾梅克內斯的王宮,直至1755年一場以里斯本為震央的大地震,在強烈的餘波下,將這裡夷為平地。

目前在拉巴特的考古博物館,陳列有不少從沃留畢里斯挖掘出來的珍寶。

摩洛哥文化遺產MOROCCO

以下摩洛哥的世界文化遺產參考資料,文章內容摘錄自墨刻出版 林志恆 先生編輯的『世界遺產知識大學堂』一書,在此特別推薦此書,絕對值得您購買、珍藏。

 

費茲舊城Median of Fez【UNESCO, 1981】

費茲從12世紀起,就已是鼎盛的城市,而舊城區裡的大學也是世上最古老的一座。尤其在13~15世紀時的馬里尼德(Merenid)朝代,取代馬拉喀什(Marrakesh)成為首都,帶領摩洛哥進入黃金時期。

從阿拉伯人橫掃北非的領域後,費茲一直是伊斯蘭文化重鎮,而伊斯蘭的代表顏色為綠色,也因此綠色就成為費茲的象徵色,從城牆到大門都可清楚的觀察到這特色。而每個朝代都在這個摩洛哥最古老的皇城,遺留了一些象徵性的建築,就連摩洛哥獨立也是起源於此。雖然摩洛哥已在1912年遷都至拉巴特,費茲仍是摩洛哥最重要的宗教和文化中心。

費茲舊城區裡的巷弄高達五千多條其中的清真寺、市集、工藝工作室、皮革染料廠和一般人民的生活,活像一座戶外博物館,走一趟這裡,就能領略到摩洛哥的萬種風情。

 

馬拉喀什舊城 【UNESCO, 1985】

馬拉喀什於1070年建城,是摩洛哥的第二大城市,曾經貴為皇城,現存完整的城牆約有10公尺高,全長將近16公里,計有20個城門及200座塔樓,紅色的城牆從中世紀建城以來就不曾改變,黃昏時整個城牆都變成紅色是最美的時刻。它護衛著皇宮與人民的生活,牆內的市區仍保存多采多姿的傳統風格。
迦瑪艾爾芬納廣場(Djemeaael-Fna)位於舊城區的中央,也是最熱鬧的商業交易中心。其中著名的地標,則非古圖比亞清真寺(Koutoubia Masque)莫屬,說它是北非最具代表性的藝術建築亦不為過。

薩丁安墓園(Saadian Tombs)則是歷代國王安息之處,建於15世紀,有著完美的安達魯西亞風格,四周為壁磚,豎立著大理石圓柱。

巴西亞皇宮(El Bahia Palace)是摩洛哥少數對外開放而且保存完好的皇宮之一,花園、中庭、華麗的房間、噴泉,每個房間都精心設計過。

 

阿伊特本哈度Ksar of Ait-Ben-Haddou 【UNESCO, 1987】

阿伊特本哈度村是一座位於摩洛哥南部撒哈拉沙漠經商路線上的防禦性村莊,以傳統的圍牆土制建築為主要特色。古城傲然聳立在金黃色的山丘上,居高臨下,視野寬廣,那些殘垣斷壁由歲月打造,未經修復的城池更凸顯蒼勁雄偉,不愧是在荒野中獨自享受著八百多年寂寥的古城,令人驚豔不已。

本村的建築群最早可以追溯到900年前,除了高聳的圍牆之外,四周還有箭塔可以幫助抵禦外敵,充分展現了典型的北非建築風格。值得一提的是,這裡還是多部好萊塢經典電影取景之處,有二十多部國際電影更以此城廓為重要背景,包括了經典名作《阿拉伯的勞倫斯》及《神鬼戰士》。
陶瑞特古城堡,雖已空置,但經UNESCO的整修,目前已恢復舊日的風采。

 

麥肯娜斯古城Historic City of Menkne´s【UNESCO, 1996】

麥肯娜斯位於摩洛哥北部,原是一座防禦性城鎮,到了17世紀,阿拉維特王朝(Alaouite dynasty)第二任統治者穆雷•伊斯梅爾(Moulay Ismail)將首都遷移過來,這裡便發展成一座雄偉的西班牙-摩爾式城市,至今仍保存得相當完整。本地建築物的最大特色在於高聳的外牆和巨大的門,充分展現了伊斯蘭與歐洲風格之間的完美融合。

遺跡廣場是連接舊城和皇宮的地方。穆雷•伊斯梅爾將這裡當作是皇宮前的廣場、花園、馬廄、水池,並且從這裡開始,興建厚實的城牆將自己的領地包圍住。面對廣場的正前方便是赫赫有名的勝利大門(Bab Mansour el Aleuj),這是進入皇宮的主要大門,其字義是指「改信伊斯蘭教的基督徒勝利」。

穆雷•伊斯梅爾陵墓不只是個陵寢,同時也是唯一開放給非伊斯蘭教徒參觀的清真寺。這間美麗的陵墓最初建於17世紀,不過在18和20世紀時重新整修過,而穆雷•伊斯梅爾的太太和兒子同時也葬在這裡。

 

沃盧比利斯考古遺址Archaeological Site of Volubilis 【UNESCO, 1997】

沃盧比利斯建於西元前3世紀,是茅利塔尼亞-廷吉他納省(Mauretania Tingitana)的行政中心,也是羅馬帝國西部邊境上一個重要的殖民城市。

這裡土壤肥沃,物產豐饒,不僅繁榮富庶,也建有許多優美精緻的建築物。1755年,沃盧比利斯曾經遭到里斯本大地震的損毀,1914年起,考古學家開始透過出土的遺跡和文物,逐漸拼湊出這座羅馬古城的原始面貌。

 

提塔萬舊城Medina of T´etouan(Titawin) 【UNESCO, 1997】

位於摩洛哥北部的提塔萬(柏柏語意指眼睛),最早建於西元前3世紀,15世紀時,來自西班牙安達魯西亞的摩爾人,繼馬里尼德人(Marinid)之後重建該城,並且首度築起城牆、大興房舍。

本城的的建築和藝術別具一格,展現出濃厚的安達魯西亞風情,至今仍然保存得相當完整。

 

索維拉舊城(原摩加多爾市)Medina of Essaouira(Mogador) 【UNESCO,2001】

索維拉是摩洛哥西部大西洋沿岸的一座港口城市,根據考古研究,這裡從史前時代就有人類居住。現今的索維拉城是由摩洛哥國王穆罕默德三世於18世紀所建,為的是增加與歐洲強權之間的貿易來往,由於當初奉命規劃索維拉城的是一名法國工程師西爾多•科納特(Th´eodore Corunt),因此這裡的建築充滿歐洲風格,也成為北非要塞海港的典型代表。索維拉在阿拉伯語中的意思是「美如畫」,白色和藍色是城市的主題色,這裏終年氣候宜人,居民天性淳樸善良,有著悠久的文化歷史和眾多的古老建築。在古城砲台圍牆可欣賞號稱摩洛哥第一的落日美景。

索維拉ESSAOUIRA:是摩洛哥大西洋沿岸最有魅力的城市,古城,城堡和炮塔與熱鬧非凡的碼頭區、市民聚集的哈桑廣場,處處可見來來往往的漁夫、商人、手工匠,還有氣定神閒的遊客及來自世界各地的藝術家。迷宮般的當地社區、錯綜複雜的小巷,無不讓人心醉神迷。

 

馬扎甘葡萄牙城(今傑迪代市)Portuguese City of Mazagan(El Jadida) 【UNESCO, 2004】

馬扎甘位於摩洛哥卡薩布蘭加布(Casablanca)西南95公里處,現為傑迪代市的一部分。葡萄牙人曾在西元1502到1769年時占領這裡,並且修築軍事要塞,因此城牆和堡壘都保有早期文藝復興時期的建築風格,其他遺留至今的設施還包括水塔以及建於16世紀的晚期哥德式建築聖母升天教堂(Church of the Assumption)。本城是葡萄牙人在西非建立的早期殖民地之一,因此見證了歐洲與摩洛哥文明的交流與融合。





歡迎光臨 ihao論壇 (https://ihao.org/dz5/) Powered by Discuz! 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