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枯草的功效
【中文名】夏枯草(《本經》)
【類別】花類
【來源】本品為唇形科植物夏枯草Prunella vulgaris Linn. 的干燥果穗。夏季果穗呈棕紅色時採收,除去雜質,曬乾。
【性狀】本品呈棒狀,略扁,長1.5~8cm,直徑0.8~1.5cm,淡棕色至棕紅色。全穗由數輪至10數輪宿萼與苞片組成,每輪有對生苞片2片,呈扇形,先端尖尾狀,脈紋明顯,外表面有白毛。每一苞片內有花3朵,花冠多已脫落,宿萼二唇形,內有小堅果4枚,卵圓形,棕色,尖端有白色突起。體輕質脆,微有清香氣,味淡。
以色紫褐、穗大者為佳。
主產於江蘇、安徽、浙江、河南等地,其他各省亦產。
西藏、雲南尚以剛毛夏枯草的花穗及果穗同等入藥。
植物形態】【夏枯草屬,多年生草本,高13-40厘米,
莖直立,常帶淡紫色,有細毛,葉卵形或橢圓狀披針形,長1.5-5厘米,寬1-2 0.5厘米,全緣或疏生鋸齒。
輪傘花序頂生,呈穗狀,苞片腎形,基部截形或略呈心臟形,頂端突成長尾狀漸尖形,背面有粗毛;花萼唇形,前方有粗毛,後方光滑,上唇長橢圓形,3裂,兩側擴展成半披針形,下唇2裂,裂片三角形,先端漸尖,花冠紫色或白色,唇形,下部管狀,上唇作風帽狀,2裂,下唇平展,3裂,雄蕊4.2強,花絲頂端分叉,其中一端著生花藥,子房4裂,花柱絲狀,
小堅果褐色,長橢圓形,具3棱。
花期5〜6月,
果期月6〜7。各地常見,生長在荒地或路旁草叢中,分佈幾遍全國各地,莖,葉,花序清肝,散結,利尿,治瘟病,乳癰,目痛,黃疸,淋病,高血壓等症,葉可代茶。花穗含夏枯草甙,葉含金絲桃甙,蘆丁。
【採製】夏季當果穗半枯時噪下,曬乾。
【性味功用】苦、辛,寒。
①清火明目:治目赤腫痛、頭痛。
②清肝火、降血壓:治高血壓病。
③散結消腫:治瘰癧、癭瘤、乳癰腫痛。
【成分】夏枯草每百克嫩莖葉含水分81克,蛋白質2.5克,脂肪0.7克,碳水化合物11克,胡蘿蔔素3.76毫克,維生素B20.21毫克,尼克酸1.2毫克,維生素C28毫克。
全草含三萜皂甙,其甙元是齊墩果酸,尚含游離的齊墩果酸、熊果酸、芸香甙、金絲桃甙、順-咖啡酸、反-咖啡酸、維生素B1、維生素C、維生素K、胡蘿蔔素、樹脂、苦味質、鞣質、揮髮油、生物鹼、水溶性鹽類(約3.5%,其中約63%是氯化鉀)等。
花穗含飛燕草素和矢車菊素的花色甙、d-樟腦、d-小茴香酮、熊果酸、夏枯草甙。
葉含金絲桃甙、蘆丁。
【功用主治】
【功用主治1】
清肝、散結、利尿;治瘟病、乳癰、目痛、黃疸、淋病、高血壓等症;葉可代茶。
治淋巴結核、甲狀腺腫大、瘰癧、癭瘤、乳癰、乳癌、目珠夜痛、羞明流淚、頭目眩暈、口眼歪斜、筋骨疼痛、肺結核、急性黃疸型傳染性肝炎、血崩、帶下。
1、肝虛目痛(冷淚不止,羞明畏日)。用夏枯草半兩、香附子一兩,共研為末。每服一錢,茶湯調下。
2、赤白帶下。夏枯草開花時,採來陰乾,研為末。每服二錢,飯前服,米湯送下。
3、血崩。用夏枯草研為末,每服一小匙,米湯調下。
4、產後血暈,心氣欲絕,用夏枯草搗爛,絞汁服一碗,極效。
5、打傷、刀傷。把夏枯草在口中嚼碎後敷在傷處。
6、汗斑白點。用夏枯草煎成濃汁,每天洗患處。
7、瘰癧(不論已潰未潰,或日久成漏)。用夏枯草六兩,加水兩杯,煎至七成,吃完飯過一段時間以後溫服。體虛者,可用夏枯草煎汁熬膏服,並以膏塗患處。兼服十全大補湯加香附、貝母、遠志更好。
附方:夏枯草的功用是清肝明目,用瘀消瘤,還有利尿降壓的作用。民間又用它來泡茶,作清涼被動暑劑。
【功用主治2】
(1)清肝明目:用於肝熱目赤腫痛,及肝陽上亢之頭痛、目眩(如高血壓病),可配苦丁茶、野菊花。
(2)清熱散結:用於乳腺炎、腮腺炎,可配柴胡、赤芍、浙貝母。
用於瘰癧(如淋巴腺結核)、癭瘤(如單純性甲狀腺腫大),常配牡蠣、浙貝母。
①《本經》:主寒熱、瘰癧、鼠瘺、頭瘡,破症,散癭結氣,腳腫濕痺。
②《本草衍義補遺》:補養血脈。
③《滇南本草》:祛肝風,行經絡,治口眼歪斜。
行肝氣,開肝鬱,止筋骨疼痛、目珠痛,散瘰竊、周身結核。
④《生草藥性備要》:去痰消膿,治瘰癧,清上補下,去眼膜,止痛。
⑤《本草從新》:治瘰癧、鼠瘺、癭瘤、症堅、乳癰、乳岩。
⑥《科學的民間藥草》:有利尿殺菌作用。
煎劑可洗創口,治化膿性外症,洗滌陰道,治陰戶及子宮粘膜炎。
⑦《現代實用中藥》:為利尿藥,對淋病、子宮病有效;並能治高血壓,能使血壓下降。
【藥理作用】
①降壓作用夏枯草的水浸出液、乙醇-水浸出液和30%乙醇浸出液,對麻醉動物有降低血壓作用。
煎劑(100毫克/公斤)注射於麻醉犬,可產生顯著持久的降壓作用,但易產生急速耐受;如給帶有皮橋的犬服夏枯草。
每日2次,每次2克/公斤,也可使血壓有所下降;對腎性高血壓犬,連續服藥2週後,血壓有中等程度之降低,停藥後又恢復至原初水平。
夏枯草莖、葉、穗及全草均有降壓作用,穗之作用較弱。
切斷迷走神經後,夏枯草的降壓作用顯著減弱。
對在位及離體兔心、離體蟾蜍心臟,均見有興奮現象,均認為降壓非由於對心臟的抑制所引起。
在蟾蜍下肢灌流中,煎劑有擴張血管的作用。
在用夏枯草的總無楓鹽的用量與煎劑相當時,未出現明顯的降壓作用,其用量相當於煎劑一倍以上時,降壓程度僅及煎劑的1/4~1/ 6;灌胃給藥,雖降壓作用出現較遲,但持續卻較久,故認為夏枯草的降壓與其中所含的無機鹽無關。
近年來有人對上述試驗作了重複驗證,測得夏枯草莖、葉的酊劑(30%醇)中含鉀量即相當高,約83毫當量/毫升,穗中含量較少;口服對正常麻醉犬未出現明顯降壓作用;煎劑在除去其中無機鹽後,降壓作用即甚微,即夏枯草靜脈注射,對麻醉動物的降壓作用,不能排除其中所含的無機鹽(主要是鉀)的因素,故其降壓成分及降壓原理均有待研究。
②抗菌作用據體外初步試驗,夏枯草煎劑對痢疾桿菌、傷寒桿菌、霍亂弧菌、大腸桿菌、變形桿菌、綠膿桿菌和葡萄球菌、鏈球菌有抑製作用,抗菌譜亦較廣。
其水浸劑(1:4)在試管內對某些常見的致病性皮膚真菌也有些抑製作用。
對小鼠的實驗性結核病,夏枯草可使肺部病變有所減輕。
③其他作用夏枯草煎劑(1:50~1:200)可使家兔離體子宮出現強直收縮。
對離體兔腸,高濃度能增強蠕動。
曾報告夏枯草煎劑能抑制小鼠S-160腫瘤及艾氏腹水癌的生長,但死亡率反較不給藥組更高,故實為其毒性作用。
【宜忌】
[編輯本段]
脾胃虛弱者慎服。
①《本草經集注》:土瓜為之使。
②《得配本草》:氣虛者禁用。
【選方】
①治瘰癧馬刀,不問已潰未潰,或日久成漏:夏枯草六兩,水二鐘,煎至七分,去滓,食遠服。
虛甚當煎濃膏服,並塗患處,多服益善。
(《攝生眾妙方》夏枯草湯) ②治乳癰初起:夏枯草、蒲公英各等分。
酒煎服,或作丸亦可。
(《本草匯言》) ③治肝虛目睛疼,冷淚不止,筋脈痛,及眼羞明怕日:夏枯草半兩,香附子一兩,共為末。
每服一錢,臘茶調下,無時。
(《簡要濟眾方》補肝散) ④治血崩不止:夏枯草為末。
每服方寸匕,米飲調下。
(《聖惠方》) ⑤治赤白帶下:夏枯草花,開時採,陰乾為末。
每服二錢,食前米飲下。
(《綱目》) ⑥治產後血暈,心氣欲絕者:夏枯草搗絞汁,服一盞。
(《綱目》) ⑦治口眼歪斜:夏枯草一錢,膽南星五分,防風一錢,釣鉤藤一錢。
水煎,點水酒臨臥時服。
(《滇南本草》) ⑧治頭目眩暈:夏枯草(鮮)二兩,冰糖五錢。
開水沖燉,飯後服。
(《閩東本草》) ⑨治羊癇風、高血壓:夏枯草(鮮)三兩,冬蜜一兩。
開水沖燉服。
(《閩東本草》) ⑩預防麻疹:夏枯草五錢至二兩。
水煎服,一日一劑,連服三天。
(徐州《單方驗方新醫療法選編》) ⑾治小兒菌痢:二歲以下,夏枯草一兩,半枝蓮五錢;二至六歲,夏枯草、半枝蓮各一兩;六至十二歲,夏枯草、半枝蓮各一兩半。
水煎服。
(《全展選編·傳染病》) ⑿治急性扁桃體炎,咽喉疼痛:鮮夏枯草全草二至三兩。
水煎服。
(《草醫草藥簡便驗方彙編》) ⒀治撲傷金瘡:夏枯草搗爛,罯上。
(《衛生易簡方》) ⒁打傷、刀傷。
把夏枯草在口中嚼碎後敷在傷處。
⒂汗斑白點。
用夏枯草煎成濃汁,每天洗患處。
【臨床應用】
①治療肺結核對浸潤型、慢性纖維空洞型、血型播散型肺結核,均有一定療效。
取夏枯草2兩,水煎分2~3次口服;或用夏枯草20斤加水煎至5000毫升時,加紅糖2市斤收膏,早晚各服1次,每次8~15毫升,1個月為一療程。
服藥後咳嗽、胸痛、咯痰、發燒、咯血等症狀均見消失或減輕,病灶亦見不同程度的吸收好轉。
對肺結核咯血者,可用夏枯草1兩,以黃酒2兩加水適量浸泡,然後蒸至無酒味時過濾,成人每次20~40毫升,日服3~4次,有止血效果。
②治療滲出性胸膜炎用夏枯草1斤,加水2000毫升,煎至1000~1200毫升,每次口服30~50毫升,日服3次,必要時配合其他對症治療,但不加抗癆藥物。
治療9例滲出性胸膜炎患者,除2例好轉自動出院外,餘均痊癒。
平均住院35.6天,退熱7.7天,積液吸收24.7天。
③治療細菌性痢疾取夏枯草2兩,水浸10小時,文火煎2小時左右,每日4次分服,7日為一療程。
或取夏枯草乾枯花穗製成100%流浸膏,小兒每歲每次1~2毫升,成人每次20~30毫升,日服2~3次。
服藥後平均3天退熱;裡急後重及大便次數平均4~6天消失或轉為正常;腹痛及粘膜病變消失較慢,平均10天.服藥期未發現副作用。
④治療急性黃疸型傳染性肝炎以夏枯草為主治療本病75例,其中62例達臨床治愈標準。
劑量及用法:每日用夏枯草2兩,大棗l兩,加水1500毫升,文火煨煎,搗棗成泥,煎取300毫升,去渣,3次分服。
重症病例可酌增劑量。
或每日用夏枯草2兩,瘦肉2兩(剔除脂肪),各加水1200毫升,分別煎煮一小時餘,再將兩者合併,用文火煨至300毫升,去渣,3次分服。
一般均以30天為一療程,必要時可停藥2~3日後給第二療程。
治療期間,可給維生素B、C及少量葡萄糖作為輔助治療。
患者的臨床自覺症狀消失或改善時間為2~14天;肝脾退縮時間為10~65天;黃疸消退時間為3~21天;各種絮狀濁度試驗的陰轉時間為7~71天。
治療過程中未發現毒性作用。
【不良反應機制】久服夏枯草其皂苷成分對胃有刺激性。
【不良反應】服用後也可引起過敏反應:皮膚麻疹、丘疹或紅斑、全身瘙癢,胃部不適、噁心、嘔吐、頭暈、目眩、腹痛、腹瀉、心悸等。
【治療與解救】
(1)出現過敏後給予抗過敏治療,口服扑爾敏、葡萄糖酸鈣等抗過敏藥物。
(2)出現腹瀉後可針對情況進行補液,注意糾正電解質紊亂,其他對症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