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打印

全國第一座古蹟小學 兩次大震 無損典雅

全國第一座古蹟小學 兩次大震 無損典雅

這座小學從創校至今(2011年),目前114歲,遷移至新址蓋了新校舍,沒多久,碰上了1935年災情慘重的「中部大地震」(又稱『關刀山大地震』),嶄新的紅磚校舍只受到部份損壞,經過整修後,繼續陪著孩子們的朗朗書聲、笑聲過了60幾年......,沒想到,1999年又來個「九二一大地震」,台灣中部地區許多建築應聲倒地,這所以紅磚砌起的學校校舍,竟然無畏於強震,安然屹立!紅磚校舍已經被列為古蹟,也是全台灣第一座「古蹟小學」!

走出同樣被列為「縣定古蹟」(現為『市定古蹟』)的清水火車站,因為離市區還有一段距離,不像多數火車站前那麼熱鬧,但也因為這樣吧,讓這座1935年中部大地震以後新建的車站,保存著「磚造車站」的原貌,相同樣式的火車站目前已經不多,例如苗栗造橋、銅鑼、台中泰安舊站等。

清水車站前的中正街直行約五百公尺,遇到光華路左轉往北不遠處,「高齡」114歲的清水國小,傳來悠揚的樂音,那是清水管弦樂深耕的傳統之一,而傳來樂音的校舍,尤其是那U字型的紅磚校舍,更令人癡迷絕倒。

清水國小的U字型紅磚校舍,為全台灣第一座列為古蹟的校舍。學校最初設立於1897年,當時的位置在清水文昌祠,名為「台中國語傳習所牛罵頭分教場」,1898年獨立為「牛罵頭公學校」,有別於現在清水高中的「小學校」,公學校是日據時期讓台灣人唸的小學。

現今位於光華路上的清水國小,是在1935年遷建,校舍建好之好沒多久,就遭逢災情慘重的「中部大地震」,當時的清水幾乎被夷為平地,清水國小只受到部份損傷;1999年的「九二一大地震」又讓中部地區嚴重受損,但清水國小的紅磚校舍依舊屹立不搖,U型校舍與講堂被劃定為「縣定古蹟」後,成為全國第一座古蹟小學。


▲校門口的「誠字碑」與大氣的門廊。

學校正門口以老樹園圃構成一個小圓環,老樹下立著一塊刻有「誠」字的石碑,是日據昭和12年,校長川村秀德從台北芝山岩所取回,「誠字碑」從那個時候就一直矗立至今。

圓環後為U型校舍正中央位置的「門廊」,兩根粗壯的方形柱支撐,厚實且氣派,兩側校舍則以圓形窗與長形拱窗設置,典雅的西式風情,流露無遺。玄關位於門廊兩側,穿過之後,眼前的景象,肯定讓訪者讚嘆絕倒。


▲門廊的粗方柱厚實氣派,圓形窗與長圓拱窗的配置,則見莊重中的活潑雅緻。

面對操場成U型(更像是『倒ㄇ字』型)紅磚校舍,如古早的三合院包圍著稻埕,長長的走廊以一根根分毫不差的圓柱,構成列柱長廊。

每一根圓柱的柱礎以六角形上搭圓形,柱身的渾圓向上略縮,與線條簡潔的柱頭銜接,柱頭之上,再以短方橫木,撐起長條簷樑與整片的斜廊頂。

現在仍做為低年級教室與行政辦公室的紅磚校舍,採當時所謂「英式磚砌手法」,屋身以洗石子短牆為基座,上面砌起紅磚牆身,並搭配幾乎與屋身齊高的長形開窗。

走廊鵝黃色的列柱、淺灰色的洗石子牆基、磚紅色的牆身與綠色的長窗、廊架,在光影微透下構築的長廊風景,無論從哪個角度看,都令人迷醉。


▲列柱長廊在幽幽光影微透下,序列線條與色彩層次共構出令人讚嘆的建築風景。

紅磚教室的設計,除了長開窗之外,在牆面最頂端還設置了通風孔與驅蟲網;空間的設計也很少見,一般的教室就是走廊這面有前後兩個門,但清水國小的紅磚教室,在另外一面,也開了兩個門,可直通中央的大操場。

兩側教室走廊的牆上,在靠近中央行政辦公室的「走廊起始端」,還可發現用洗石子為框的鏡子,想必當年是為了讓孩子進教室之前,就要先整理服裝儀容;通往大操場的後門外,另外也設計了高方形附門的洗石子小空間,據說是放置打掃用具的地方。單是這兩項裝置,就讓人覺得當時的設計,不只是關心建築美感,也在實用細節上非常用心。


▲長開窗比例優美,也有增添採光效果的作用,連整理儀容的境子也設計在內,還用洗石子石框!

假日的校園格外寧靜,走在長長的廊下,欣賞廊柱序列之美,或只是靜靜的待著,伴著偶而幾聲吱喳的鳥聲,感受廊下徐徐吹來的涼風......,校園不就都該是這般充滿書卷的典雅!


TOP

發新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