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五次人為的核污染事件
災難記錄:歷史上五次人為的核污染事件
日本遭原子彈轟炸
日本本州西南部的廣島縣在19世紀中葉逐漸發展成為軍事重地。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罪魁禍首德國法西斯1945年5月8日宣佈無條件投降。7月26日,美國、英國和中國三國聯合發表“波茨坦宣言”,責令日本迅速無條件投降,但日本政府置若罔聞。
為迫使日本迅速投降,美軍于1945年8月6日8時15分在日本廣島市區投擲了一顆代號為“小男孩”的原子彈。“小男孩”是一顆鈾彈,長3米,直徑0.7米,內裝60公斤高濃鈾,重約4噸,梯恩梯(TNT)當量為1.5萬噸。原子彈在離地600米空中爆炸,霎時捲起巨大的蘑菇狀煙雲,廣島市頃刻淪為焦熱的火海。
此次人為製造的慘案中原子彈爆炸時產生的強烈光波,使成千上萬人雙目失明。10億度的高溫使得一切化為烏有;放射雨使一些人在以後20年中緩慢地走向死亡;所有的建築物又被衝擊波形成的狂風摧毀殆盡。
據統計顯示,悲劇發生之前廣島人口為34萬多人,靠近爆炸中心的人大部分死亡,當日死者計8.8萬餘人,負傷和失蹤的為5.1萬餘人;建築物有半成以上都被不同程度的摧毀。但是這次悲劇並沒有使日本政府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依然我行我素,於是美軍選擇了繼續。
1945年8月9日上午11時02分,美軍對日本實施第二次原子彈襲擊,目標是長崎。這次襲擊將原子彈“胖子”投到長崎市中心,其破壞性絕對不亞於上次。“胖子”是一顆钚彈,長約3.6米,直徑1.5米,重約4.9噸,梯恩梯(TNT)當量為2.2萬噸,爆高503米。“胖子”採用複雜的“內爆法”引爆系統,由氣壓、定時、雷達和衝擊4個不同引信組成。
此次悲劇造成長崎市二分之一的人口當日傷亡或失蹤,建築物有六成以上都被毀。
投擲在廣島和長崎的兩枚原子彈,雖然初衷是想迫使日本儘快投降,但客觀上卻給當地人民帶來了無法磨滅的傷痛,即使是倖存者也飽受癌症、白血病和皮膚灼傷等輻射後遺症的折磨。但更多的是心靈的創傷,永遠無法洗去。
切爾諾貝利核災難
1970年,前蘇聯烏克蘭北部切爾諾貝利核電站始建成,該核電站為烏克蘭提供了10%的電力,由4座核反應爐組成(是前蘇聯70年代設計的RBMK-1000型壓力管式石墨慢化輕水堆)。
人民一般都不會去懷疑諸如3C認證產品,或者是有口皆碑的產品。但是1986年4月26日發生的大爆炸,改變了蘇聯人民對切爾諾貝利核電站的信任,改變了這一切。
1986年4月25日夜晚,切爾諾貝利核電站的工作人員正準備對四號反應堆進行安全測試,測試工作在4月26日淩晨正式開始,測試過程中為了提高工作效率,就故意違反操作章程:將控制棒大量拔出,這些控制棒是調節反應堆堆芯的溫度的,拔掉它們將是一個致命的失誤。由於沒有控制棒調節溫度,使得堆芯過熱。26日淩晨1時23分,工作人員再次心存僥倖違章操作,按下了關閉核反應爐的緊急按鈕,這時本意和實際情況發生了衝突,本來想立即停止試驗,但是電源的突然中斷,致使主要冷卻系統停止了工作,反應堆失控了!堆芯內的水被強輻射立即分解成了氫和氧,由於氫和氧濃度過高,隨即導致了四號核反應爐的大爆炸。
2000噸重的鋼頂被爆炸的衝力掀了起來,一個巨大的火球突然從反應堆中騰空而起,災難就這樣降臨了。8噸重的核燃料碎塊、高放射性物質塊就這樣瞬間被無情的拋向了黑暗的夜空,攝氏2000度的高溫和高速放射劑量也吞噬了周圍的一切。地面上哭聲喊聲一片,一片火海。蒸發的核燃料迅速滲入到大氣層中,在周圍地區造成了強烈的核輻射,給人體、生物帶來了極大的危害。
半小時後,救援人員火速趕到,消防車、空軍、直升機等能用的都用上了,從空中向4號反應堆投了近5000噸白雲石、砂粒、硼化物、土和鉛等滅火材料,火勢才逐漸被消滅。但放射性煙塵仍在擴散,直到5月5日止,最後在社會各界人士的大力支援下,放射性物質的釋放才基本得到控制。
在這次核爆炸最初的幾天時間裏,工作人員和參加事故善後工作的人員之中有不少人因高輻射而傷亡。據調查結果顯示,因受到大劑量輻射而死亡多達 300多人,當場死亡的就有30人。等到災情稍微得到一些控制以後,大批的工人就被匆忙調集到切爾諾貝利清理現場。前蘇聯政府又動員了數十萬人的力量來防止放射性物質進入地下水,為此專門用鋼建成了一座長160米、寬110米、高75米的黑色建築物,並將4號核反應爐殘存物質全部封閉在裏面,這座建築物因這場大災難被稱為“石棺”。
這場災難發生後,圍繞在核電站半徑30公里地區居住的居民都被緊急撤離,並把這一地區辟為隔離區,任何人不得隨便出入。隨後政府又把普裏皮亞待地區的居民撤走了一大批,撤離的居民有13萬之多。(
為避免出現不必要的恐慌,前蘇聯試圖將這一事故隱瞞過去,因為當時蘇聯和西方的關係非常不好,所以也沒有通報鄰國。但是洩漏的放射性塵埃卻不通人性,沒有那麼清晰的國界概念,而是不斷向北歐、東歐和西歐的上空飄去,危害地區不斷增多。隨風席捲而來的輻射浪潮,給整個歐洲帶來了一場飛來的橫禍。
歐洲各國陸陸續續都覺察到空氣的異樣狀況,紛紛發出聲明。瑞典聲稱,其大氣裏的放射性塵埃比平常高出5倍;丹麥稱空氣中的輻射程度比平常高出4 倍;芬蘭的輻射程度最高,在其北部和中部的輻射程度比正常情況高10倍。羅馬尼亞、南斯拉伕等國家也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危害。由於這些國家證據確鑿並且向蘇聯提出強烈抗議,蘇聯才不得不公佈這起核爆炸事件的真相。
這次核爆炸是二戰以來最大的核災難。有5.5萬人在搶險救援工作中死亡,15萬人殘廢,並且還造成了大量的生態難民。據有關數據統計顯示:有 15萬平方公里的蘇聯領土受到了直接污染,其中烏克蘭26個州中12個州的4.4萬多平方公里的土地受到核污染,300萬人受害。由於有大劑量放射性碘的嚴重侵害導致約15萬人的甲狀腺受損,兒童得白血病的比率高出正常標準二至四倍。畸形嬰兒大量出現也是由於輻射物質導致人體染色體變異。
白俄羅斯是受核污染最嚴重的地方,在白俄羅斯4.6萬平方公里1350萬人口中,有150萬人生活在受放射性物質影響的地區,其中四十多萬是兒童,這些兒童中有十分之一患有各種放射病,很是令人痛心。
在俄羅斯6萬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受害州已由原來的4個上升到17個,受害人數也多達300萬人。
迄今為止,人民仍然沒有擺脫核污染,通過對核電站周圍45~140公里範圍內採集的蘑菇進行化驗,研究人員發現90%的蘑菇中放射物質的含量達到4200貝可勒爾以上,超過國際標準10多倍。專家們說,至少還需要一百年才能消除這次核災難造成的核污染。切爾諾貝利曾經是蘇聯人的驕傲,現在卻是人類心中的一個無法抹去的傷痛。2000年12月15日13時15分,烏克蘭總統下令徹底關閉切爾諾貝利核電站。核電站雖然關閉了,但這場“20世紀最大的人間悲劇”並沒有畫上句號,這個沉重的負擔卻會被人類一直背著走 下去。
三里島核事故
1979年3月28日淩晨4時,在美國賓夕法尼亞州的三里島核電站第2組反應堆的操作室裏,人聲鼎沸,一片慌亂。大量放射性物質在兩個小時後大量溢出。
直到6天以後,堆心溫度才開始下降,蒸氣泡消失——引起氫爆炸的威脅免除了,反應堆最終陷於癱瘓。美國民眾在得知這一消息後無不震驚,核電站附近的居民更是驚恐不安,約20萬人撤出這一地區。民眾們紛紛舉行集會示威,要求停建或關閉核電站。美國和西歐一些國家政府也不得不重新檢查發展核動力的計劃。
這次出人意料的核洩漏事件是由於二回路的水泵發生故障:前些天工人檢修後未將事故冷卻系統的閥門打開,致使這一系統自動投入後,二回路的水仍斷流。當堆內溫度和壓力在此情況下升高後,反應堆就自動停堆,卸壓閥也自動打開,放出堆芯內的部分汽水混合物。同時,當反應堆內壓力下降至正常時,卸壓閥由於故障未能自動回座,使堆芯冷卻劑繼續外流,壓力降至正常值以下,於是應急堆芯冷卻系統自動投入,但操作人員卻做出了錯誤的判斷,反而關閉了應急堆芯冷卻系統,停止了向堆芯內注水。以上種種管理和操作上的失誤與設備上的故障交織在一起,使一次小的故障迅速而急劇的擴大,最終造成堆芯熔化的嚴重事故。所幸的是在這次事故中,主要的工程安全設施都自動投入,加之反應堆有幾道安全屏障(燃料包殼,一回路壓力邊界和安全殼等),沒有人員傷亡,僅三位工作人員受到了略高於半年的容許劑量的照射。
三里島事故對環境的影響相對比較小,核電廠附近80千米以內的公眾受到的輻射劑量不到一年內天然本底的百分之一。
這是美國第一起也是最嚴重的一起商業核事故,它將改變此後美國核工業的中心和方向,使得美國人民強烈呼籲政府採取行動停止建設核電站,並且廣為宣傳用原子燃 料發電的危險。
烏拉爾存儲罐核爆炸
1957年9月29日,在蘇聯的大型核工業聚集區烏拉爾地區,克什特姆、車里雅賓斯克兩城之間的一個地下核廢料存儲罐突然發生爆炸,強烈的爆炸如同火山爆發一樣把放射性塵埃和物質噴到天空中,其威力相當于1945年美國投在廣島的原子彈的100倍。
一片直徑l0公里的帶有放射元素锶90的煙云升空。1萬多居民當即撤離污染區。據原蘇聯遺傳學家麥德維杰夫估計,這次爆炸后幾天就有幾百人因輻射致死,當年至少有1000人死于輻射。
由于天氣極惡劣,狂風把放射性煙云刮到數百公里之外,結果造成南烏拉爾地區3000平方公里的核污染,區內草木不生,成千上萬的人患了輻射病。但是,當受核輻射的居民被送到醫院后,醫生不懂放射性核醫學,不知道如何根據患者所接受的輻射量對症治療,結果,導致很多患者瀕于死亡。事故一年之后死了幾千人,三年之后死了幾萬人。
大家知道,核廢物中的钚是一種不易溶解的元素,烏拉爾地區核廢物中的钚,大部分被土壤所吸收。當水浸透蓄積著钚的土壤,钚與水作用,觸發鏈式反應,水被迅速加熱成水蒸氣,水蒸氣壓力增大而產生強烈的爆炸,從而造成了這場駭人聽聞的核災難的發生。
在核廢料處理環節還沒有解決好的時候,當時的蘇共總書記赫魯曉夫為了跟美國人爭高低,不顧科學家們的反對,下令提前開爐運轉。為了節省核廢物處理費用,蘇聯當局便把核廢物都堆積在烏拉爾的林區之中,從而形成大規模的放射性廢物貯存場地,留下重大隱患。
通往該區的所有公路、鐵路被封閉了長達一年之久。一年后,在該區外50km處設立了檢查站,所有進入該區(有限度地開放)的機動車輛都必須接受檢查,關閉所有車窗,不許拍照,要以最高車速通過,不得停車逗留。1958年到1968年不許該區居民生育子女。
直到1978年,污染區還有20%的地方未能恢復生產活動。
1989年2月,即核事故發生后32年,蘇聯政府向國際原子能機構(IAEA)提供了有關該次事故的技術報告,終于將該次事故公布于眾。其實,這是蘇聯政府迫于國內外輿論壓力,不得已而為之。
蘇聯原計劃在克什特姆鎮鄰近處建立一座快中子反應堆,在先拉斯諾亞爾斯克建造世界上最大的核廢物庫。這項計劃在蘇聯國內引起了激烈的爭論和抗議。可能是因為針對這次反核風波,蘇聯官方才公布了烏拉爾核事故的有關資料,認為該次核事故后30年來並未引起明顯的能證實的健康危害。
太平洋進行核 試驗:比基尼事件
1954年3月1日凌晨時分,位于太平洋比基尼環礁約160公里的公海上,日本“第5福龍丸”號漁船正在航行。此時在比基尼環礁上進行了氫彈核試驗,天亮之前,天空被照得很亮,不久有煙柱升起。兩個小時后,“福龍丸”的船員發現船上散落了大量氫彈爆炸后的灰,他們沒有意識到,飄散到他們船上的,是具有輻射作用、可以對人體造成傷害的“死亡之灰”。
1954年3月14日,“福龍丸”回港后有關部門對船員們帶回的“爆炸后落灰”進行了分析,才知道是美國研制的新型氫彈,美國正在研制秘密武器和進行核武器開發的事實因此被曝光。
當時福龍丸號上共有 23名船員,所有的船員立刻被送往東京治療。但令人遺憾的是半年后,船上年紀最大、負責通訊的久保山愛吉去世,年僅40歲。
事后才有報道,美國是在比基尼環礁上秘密進行了有史以來最大的氫彈爆炸試驗。據科學家分析,這枚氫彈的破壞力不亞于當年美國在廣島投下的原子彈,保守估計威力至少要高1000倍。試驗造成了核污染,“第5福龍丸”號上的船員就是其中的一部分受害者。日本國內將這一事件稱作“比基尼事件”。
1945年8月,繼美國向日本廣島投下第一枚原子彈后,蘇聯開始加速研制原子彈。1949年,蘇聯的第一顆原子彈試爆成功。消息傳到美國,引起美國朝野的震驚和不安。美國的軍事霸主地位遭到了挑戰,于是,美國開始研制威力更大的核武器--氫彈,而要研制這種恐怖的武器必須進行一系列的核試驗。1946年1月,美國原子能委員會經過反復醞釀和調查研究后,最后選定了太平洋上的馬紹爾群島作為新的原子彈試驗場。馬紹爾群島就成了這些核試驗的無辜受害者。
馬紹爾群島位于太平洋中部,陸地面積181平方公里,它由1200多個大小島礁組成,分布在200多萬平方公里的海域上。1946年2月,美國強迫當地居民搬遷,美軍工程兵開進了比基尼環礁,進行了可惡的氫試驗。盡管馬紹爾人並不願意離開自己祖祖輩輩安居樂業的家園,但在美軍艦炮和坦克的威脅下,他們不得不含淚搬遷到200公里外的另一處島嶼上。更為惡毒的是,美軍並沒有告訴居民們搬遷的原因和核試驗可能給他們造成的傷害,最終讓當地居民付出了重大的代價。
1952年11月1日凌晨,世界第一枚氫彈“邁克”在這里被引爆。霎時比投在廣島的原子彈強500倍的核輻射、沖擊波、光輻射……肆無忌憚地在太平洋上空炫耀。遠在60公里以外觀測氫彈爆炸的科研人員诙諧地描述說:地球上升起了世界上第一個人造熱核太陽。
氫彈的試爆成功,使美國重新取得了核武器領域的優勢地位,心里稍微踏實了一下,滿以為可以高枕無憂睡個舒服覺了。可是他們忘記了狡兔應該有三窟的,僅有一個是不夠的。1953年8月,蘇聯第一枚氫彈試爆成功,這又深深地刺痛了美國,于是美國決定爆炸更大威力的氫彈,馬紹爾人真正的噩夢來臨了。
兩個國家就像兩個小孩子一樣在較勁。1954年3月1日,美國將一顆預測為600萬噸TNT當量的氫彈放置在馬紹爾群島比基尼環礁。6時45分許,氫彈在離地面大約兩米的地方爆炸。爆炸場景很快讓觀測人員傻眼了:這絕不可能是600萬噸的爆炸當量!因為他們發現,氫彈所在的那個小島和附近兩座小島在爆炸的一瞬間就從視線中消失了。美軍的空中觀測飛機發現,原先放置氫彈的地方忽然成了一個大深湖。大湖寬近2公里,深達80米。人們在離爆心220公里遠的島上都可清楚看到亮光。事后,據美國科學家們測算,這枚氫彈的爆炸當量高達1500萬噸,比原先的估計要大2倍多。美國試爆了當時世界上威力最大的核武器,心里的平衡感找回了許多,但這所有的快樂都是建立在別人的痛苦之上的。
由于沒有估計到如此大的爆炸威力,美軍沒有及時通知附近的居民和在海上作業的各國漁船事先撤離,造成了太平洋上最大的核污染事件。其中,致命的永久核污染區近2萬平方公里。
在這次氫彈試驗后,無辜的馬紹爾人向聯合國派出了請願團,要求美國停止在該群島的核試驗,但是自诩重視“民主與人權”的美國卻根本不顧這些島民的性命,拒絕了他們的要求,並且叫囂如果再請求就會有威力更強的在等著他們。直到1958年7月,美國才迫于全世界的壓力,停止了在馬紹爾群島的核試驗。
據不完全統計,從1940年到1990年,不到半個世紀的時間,美國共進行了上千次核試驗。其中,僅在馬紹爾群島就進行了67次核試驗,而23次在比基尼環礁進行。在1954年的一年內,馬紹爾群島所屬島嶼上就接連爆炸了三顆1000萬噸以上當量的核武器。這些核爆炸的放射性散落物飄落到了群島的其他地區,使許多人都出現了皮膚燒傷、頭發脫落、惡心、嘔吐等現象,甲狀腺疾病和惡性腫瘤也成為當地的常見病,而這一切美國不是不知道,只是為了滿足爭取全球世界霸權地位的野心,一次又一次的進行試驗。
殘留的放射物在這些地區雖然經歷了近60年的風雨,但是早已經混雜在土壤中,使得當地生產的食品和飲水都成了輻射污染源,人們不得不從外地運來必需的生活用品。幾十年過去了,美國的軍艦和試驗人員走了,但卻給馬紹爾群島和這片廣袤的太平洋海域留下了永久的創傷與痛苦。人們就像是做了一場噩夢,再也不願這樣的事情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