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題:
善存 化學的保健食品
[打印本頁]
作者:
km56491
時間:
2011-4-13 00:13
標題:
善存 化學的保健食品
我在任何健康演講場合,都會提到電視上那個扛著腳踏車上樓的銀髮壯年營養品廣告,呼籲明智的台灣人不要再吃了,那是100%化學合成的,長久吃下來其實 是有害肝腎。但在演講中不能直接說出廠牌,心中也很為難。
今天看到這則新聞,一則高興,二則難過。高興的是我多年的呼籲得到證實,也證明化學合成的營養品不能吃;難過的是很多台灣人還在受此種沒有良心的美商藥廠的化學營養品之害,而不知覺悟。
為了協助大家,在此就把營養品標示的真相寫出,大家以後可以自行檢視:
找找<維他命E>如果是寫dl-alpha-Tocopheryl Acetate 就是合成的維他命E。
找找<礦物質>成分標示,如果是寫:Cupric Oxide 銅氧化物、 Manganese Sulfate硫酸錳、Potassium Chloride 氯化鉀、Sodium Selenate 硒化鈉、、等等型式的,都是化學合成的。
如果<其他成分>寫有:Lactose 乳糖、Talcum 滑石粉、Titanium Dioxide 二氧化鈦、Starch 澱粉、食用色素、Sodium Ben zoate 苯甲酸鈉、Potassium Sorbate己二烯酸鉀、Benzoic acid 安息香酸、 Benzoin Sodium ! 安息香酸鈉 ... 等等的,就是有一大堆添加物及防腐劑的化學合成營養品, 絕對不是天然蔬果原料。
請把家裡的營養品包裝或瓶子拿來看看,就知道你們吃的是什麼樣的營養品了。
2010 年5 月號138 期《康健雜誌》調查發現:不分男女老少全民瘋保健食品, 不看標示、產地、認證,聽人家說這不錯,就掏錢,買保健食品像買零食。朋友們,一般人買零食還會知道怎麼挑,買營養品卻完全不會挑,太扯了吧。
--------------------------------------------
2010 年5 月號138 期《康健雜誌》
聰明吃保健食品
台灣人喜歡吃保健食品,一年消費可蓋半棟101大樓,但最新研究卻發現,保健食品過量有害健康。怎麼吃才安心?
文.林貞岑 攝影.陳德信
2007/06 康健雜誌 103期 一位三、四歲的小女孩因厭食、體重減輕求診。 小女孩雙眼無神,不斷抓癢、肌肉緊繃無力,檢查結果發現輕微血尿,腎臟有0.7公分的結石,是鈣片吃太多造成高鈣血症。 原來小女孩的母親擔心她長不高,半年前開始,每天給她吃五、六顆兒童鈣片(每顆300毫克),小女孩一天吞近肚裡的鈣質高達1800毫克,是孩童建議量的三倍之多。
「幸好及早發現,再晚一點就會影響到生長和智能發育,」林口長庚醫院兒童胃腸肝膽科 主任 趙舜卿說。 現代人崇尚養生健康,保健食品(包括維生素、礦物質、營養補充劑、草藥及健康食品)幾乎已經成為每日必需品,根據衛生署統計,國內有超過半數以上的人在吃維生素。
現代人愛用保健食品,以為來自天然很安全,於是混用及過量使用。 吃兒茶素、蜂膠導致尿毒升高;老人家喝牛奶加鈣片造成鈣中毒,這些都是很常見的案例。「以毒物學來說,維生素就是藥物,」林口長庚醫院毒物科 主任 林杰樑認為,民眾應該要慎用保健食品。 近十多年,已有不少大型研究指出,維生素和補充品過量有損健康。
從治病到可能致命
譬如刊登在《美國醫學會期刊》,針對9500例心血管疾病和糖尿病人長達七年的研究發現,每天吃維生素E達400IU的人,心衰竭機率增加13%。
丹麥研究也發現,對於已經罹患心臟病、癌症或是部份健康的人,每天補充β-胡蘿蔔素、維生素A、E,不但無法預防心血管疾病和抗癌,還可能會提高死亡風險。
保健食品的研究結果矛盾衝突不斷,一下可以治病,一下又會致命,身為消費者,倒底該怎麼辦?哪些保健食品比較安全,怎麼吃最安心?
分析多年來的研究報告,維生素A、β-胡蘿蔔素惡名昭彰,對身體造成的危害高居所有維生素榜首,林杰樑認為應該立即停用。維生素A屬於脂溶性,容易沉積體內造成肝臟毒性。每天服用5萬單位的維生素A,就會造成骨頭痠痛和肝臟病變。
在香港,有位媽媽為了要小孩「吃魚肝油補眼睛」,每天讓孩子吞十多顆魚肝油,導致小孩發育受影響,甚至出現肝硬化。「(吃魚肝油補眼睛)這個說法是錯誤的,」林杰樑指出,國人飲食中並不缺乏維生素A及β-胡蘿蔔素,這些營養素在木瓜和地瓜中含量豐富,不需要額外補充。
此外,抗氧化劑和免疫類保健食品也要小心使用。 抗氧化物可以清除身體自由基,達到預防疾病效果。但新近研究發現,如果吞服抗氧化物過量,反而會加速身體氧化反應,讓自由基增加。 且抗氧化物過多時會清除掉一氧化氮,造成血管無法擴張導致心臟病。 且多數抗氧化物如茄紅素、花青素、葡萄籽、芸香素等,並沒有每日建議量,「因為這些並非身體所需,」台北醫學大學保健營養系 主任 黃士懿說,每日建議量的意義是「維持生理運作最少量」,如果沒有規範,表示身體沒有需求,也不需特別補充,多吃蔬果就可以攝取到足夠的抗氧化物。
過度提升免疫力,可能導致反效果
免疫類保健食品也不宜亂吃。對於常見「××可以增強某個免疫細胞功能」的訴求,中華民國癌症醫學會理事長謝瑞坤特別提出澄清說,免疫系統在人體內如同蹺蹺板,是整體平衡作用的,「不是單加強哪一部份,就表示免疫力增強了,」
他說。 尤其有些免疫食品需要控制劑量,譬如研究發現低劑量(一天25克)的黃耆提升免疫力,但過量反會促進癌細胞生長,和信醫院藥師姜紹青提到。
有些人長期服用中藥來增強免疫力,譬如把黃耆、枸杞泡茶當水喝,也要小心。不需要每天大量吃某一個中藥材,「會有過量的危險。」長庚醫院中醫內科部 主任 楊賢鴻解釋,一來每人體質不同,同樣的配方不見得對每個人都有效;二來長期服用中藥,也可能會有重金屬累積及藥物過量危險。
過度提升免疫力,反而會使細胞分不清敵我,轉而攻擊自己的細胞,造成發炎反應或紅斑性狼瘡等自體免疫疾病。
一位營養師的母親,因肺癌末期全身水腫無法下床,她吃了靈芝後水腫立刻消失,「跟書上寫得一樣神奇,媽媽還很高興下床走動,」營養師回憶說,到了第五天,母親呼吸變喘,原來是嚴重的心包膜積水,開刀後才解決問題。如果你有自體免疫問題,最好不要使用免疫調節類的保健食品。 至於一般人不需要天天補充,「偶爾身體虛弱時再吃」
實踐大學食品營養與保健生技學系 主任 黃惠宇建議。 維生素B、C、綜合維生素、魚油較安全維生素中較安全的是,維生素B、C、綜合維生素和魚油。兩者為水溶性維生素,不會累積在體內造成傷害;綜合維生素和魚油,目前為止對身體造成危害的研究報告不多。但仍要注意,不要超過每日建議使用量。 事實上,專家學者都同意,一般人不需特別補充維生素,營養素最好的來源是天然食物。但如果消費者把保健食品當成維持生命的要素,不吃覺得不放心,專家並不反對適量補充。
四守則,安心使用保健食品
*有需要再吃
維生素不必天天補充,有需要再吃。 身體對營養素的吸收並非照單全收,有時吃得少,反而會強迫細胞吸收得更好。
每隔兩、三天吃一次,不但減少過量危險,也可以補足身體對營養素的需求。 特殊情況如壓力大、學測考試或經常加班熬夜時,可適量補充維生素。
身兼教學與行政工作,每當 黃惠宇 教授發現自己被工作壓得喘不過氣,就會吞顆維生素B群補充體力。 此外,如慢性病人也可適量補充維生素B群。 因為慢性病如同處於高壓力狀態中,很容易消耗維生素B群, 林杰樑 醫師提醒。
其他像咀嚼、食物攝取有問題的銀髮族,也可適量補充綜合維生素,輔大營 養系副 教授曾明淑建議。 但孕婦和幼童,最好不要隨便補充維生素。因為任何外來物質都會影響到胚胎發育,譬如綜合維生素中含維生素A,過量會造成畸胎,因此在懷孕過程中,最好不要服用維生素和補充品。 至於該不該吃葉酸預防寶寶神經管缺陷?建議可先 和 醫師及藥師討論後再使用。
在美國,政府嚴格把關四歲以下孩童不能任意使用維生素,須由醫生評估使用。 因為寶寶長高長壯需要蛋白質、脂肪和多種營養素,「光吃維生素是不夠的,」 趙舜卿 醫師說。 且學齡前是養成孩子良好飲食習慣的黃金期,應該要讓孩子愛上天然食物的美味,而不是給他維生素藥丸應付了事。
*注意藥物交互作用
維生素和保健食品經常與西藥發生交互作用,建議心、肝、腎有問題的人,使用前最好先跟醫療人員討論。常見藥物交互作用如魚油、大蒜、銀杏和阿斯匹靈併用會產生出血危險。
此外,減肥藥羅氏纖會影響身體吸收脂溶性維生素,因此建議吃藥後3~4小時,再補充一顆維生素。纖維類的保健食品如車前草等,會減少止痛藥普拿疼藥效,因此最好先服用西藥,等兩小時藥物吸收完畢後再服用保健食品比較安全。
如果已經在服用某種保健食品和西藥,建議兩者都不要隨便停掉,以免影響藥物療效。
台北醫學大學藥學系講師王莉萱就發現,不少慢性病人情況控制不好,原來是保健食品一天吃一天不吃,影響藥物濃度。
建議慢性病人使用保健食品最好先跟醫師、藥師討論,並隨時觀察自己是否有異常症狀。譬如,發癢表示可能是藥物過敏。如果心血管病人發現早上刷牙會流血,或身上有瘀青,表示有出血現象,最好回醫院診治。保肝類保健食品,如菇類等,會啟動身體解藥基因,讓藥物失效,因此最好與西藥間隔3~4小時再用, 黃惠宇 教授提醒。
*不要超過每日建議量
細胞不是鐵打的,保健食品濃度過高也會出問題。 即使安全性高的水溶性維生素B和C,也可能因為排尿少造成累積過量,如維生素B6太多會產生周邊神經病變,維生素C太多,則會出現腎結石及頭痛,「吃維生素時記得要多補充水分,」林杰樑提醒。 且無論是天然或合成,吃過量都會對身體造成毒性和增加代謝負擔。 有人把一天吃三次的維骨力改成一天吃五、六次,結果造成胃痛、低血糖。 維生素及礦物質攝取,最好在每日建議範圍之內。且選擇綜合維生素會比單單一補充劑安全。目前衛生署的規定是維生素含量可以是建議量的1.5倍,若加上日常飲食,其實已經很足夠。
如何辨識所吃維生素是否過量?可以看營養標示中的每日營養素建議攝取量(RDA),美國為USRDA,標示為100%表示完全符合。 如果是100%×66,表示為建議量的66倍之多,劑量太高會有危險,不建議選用,高雄醫學大學營養部 主任黃孟娟說。
此外,要小心mega為開頭的維生素加強錠或是高單位維生素。專家警告,這類維生素劑量太高,很容易影響藥物或治療,甚或造成肝臟代謝負擔,且一旦停用,身體反而會產生缺乏症症狀,最好不要輕易嘗試,藥師王麗萱提醒。
*選擇小包裝最好
吃營養品也要分散風險,至少每兩個月更換不同品牌,不但增加身體利用率,也可避免產生抗藥性, 黃士懿 教授提到。
此外,因為用量不多,選擇小包裝較較新鮮。
選擇天然、多元化的食物種類
維生素和保健食品,過度簡化了營養成分,天然食物有多種成分相輔相成,是萃取單一成分的保健食品無法取代的。
「一碗青菜的營養素,是綜合維生素沒法給的,」林杰樑說,以毒物學角度來看,未經純化的天然食物最安全。
新近的研究也發現,食物種類愈多樣對身體愈好。美國伊利諾大學研究證實,番茄和芥蘭可以延緩前列腺癌發生,但兩者合吃效果更好。且食物中富含多種植物性化學物,如酚(茶、丁香)、異黃酮(大豆)、兒茶素、薑黃素(薑黃)、白蔾蘆醇(葡萄、花生)、植酸(豆類)等,可抑制腫瘤血管新生,有效控制癌症。
「這麼多的營養素,如果光靠藥丸去補充是吞不完的,」馬偕醫院營養課課長趙強肯定地說。 而且,萃取的藥丸濃度太高,可能會強化血管新生抑制作用,影響血液供給到其他器官如心臟及腦,造成缺氧問題。 來自天然的蔬果濃度雖低但很安全,只要飲食均衡及多樣化,一樣可以達到相同效果。
然而,很多人質疑,這麼多種營養素,一天怎麼可能都攝取到?
輔仁大學營 養系副 教授曾明淑認為不需擔心,營養素交給營養專家去煩惱,一般人只要看看自己每天六大類食物(五
榖根莖類 3~6碗;奶類 1~2杯;蛋、豆、魚、肉類 4份 ;蔬菜類 3碟;水果類 2個;油脂類 2~3湯匙)是不是攝取足夠就好。
有些小技巧,幫助你吃得更健康
先吃菜再吃肉 現代人蛋白質攝取過量,可以試著整飲食順序,青菜、五穀根莖類先吃,最後再吃肉類或蛋白質,且最好選擇優質蛋白質,如魚等。 吃素的人可由奶、蛋或五穀、黃豆類來補充, 黃士懿 教授說。 外食儘量不挑油炸品,多點份青菜,把水果當成午晚餐點心。
曾明淑教授喜歡把蘋果擺在辦公室裡,蘋果不須冷藏,耐放又有淡淡香氣,隨時拿起啃一口,無論視覺、嗅覺和味覺都得到很好的滿足。 多帶便當 自己做便當可以掌控食物來源與烹調,吃得安心健康。 平日工作繁忙,曾明淑會利用週末假日上市場,並準備一桌好菜,豐盛的菜餚正好可以分裝成2~3個便當。
林杰樑醫師也讓孩子從小帶便當,他的孩子不吃漢堡、薯條,全家一起到速食店,也只點健康的優格。養成健康的飲食習慣,才是給孩子最大的財富。
歡迎光臨 ihao論壇 (https://ihao.org/dz5/)
Powered by Discuz! 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