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標題: 太陽遭受彗星狂襲 [打印本頁]

作者: hairu    時間: 2011-3-11 00:26     標題: 太陽遭受彗星狂襲

  太陽近來經歷強烈風暴,只不過並不是一般常見的太陽閃焰或熾熱電漿,而是冰彗星襲擊。美國海軍研究實驗室(Naval Research Lab)Karl Battams表示:在2010年12月13日到22日期間,SOHO觀測衛星(Solar and Heliospheric Observatory)總共偵測到25顆彗星墜入太陽。

  這些所謂的「撞日彗星(sundiving comet)」或「掠日彗星(sungrazer)」並不是新聞,SOHO每幾天就會觀測到一顆這類彗星行經太陽附近,受到太陽強烈熱力的影響,彗星表面揮發性的冰物質昇華殆盡而使彗星瓦解。但是在10天之內就讓25彗星掛點,這倒是前所未見的現象。羅威爾天文台(Lowell Observatory)Matthew Knight表示:這些彗星的直徑通常在10公尺左右,大約是一間教室到一棟房子的大小。以天體尺度而言,這些彗星只能算小天體。

  SOHO觀測衛星上有兩台日冕儀,會利用遮盤將明亮的太陽盤面遮住來製造人工日食,因此太陽周邊空間中的昏暗天體顯現出來。每天都有許多來自全球各地的天文愛好者登入SOHO網站,檢視SOHO拍攝的照片,期望能從中發現新彗星。透過這種方式,自1996年升空以來,SOHO影像中發現的新彗星數量已多達2000多顆,這個記錄至今無人能敵。

  Battams和Knight等人認為:2010年12月的彗星狂襲事件,很可能暗示有一顆更大的掠日彗星即將來臨,這顆彗星或許可達肉眼可見的程度,而且或許白天就可以看到它。問題不在是不是真有這樣的彗星,而是它何時會來。池谷‧關彗星(Comet Ikeya-Seki)就是個絕佳例子。1965年,池谷‧關彗星似乎突然憑空冒出來,衝向太陽,以僅約450,000公里的距離掠過太陽表面後,揚長而去。池谷‧關彗星的彗核比一般彗星大,寬約5公里,因此能在這場與太陽光熱的拉鋸戰中獲勝,成為過去數千年來最明亮的彗星之一,故有1965大彗星(Great Comet of  1965)之稱。日本彗星觀測者在日出後的白晝太陽旁就能目視觀測到這顆彗星,且在通過近日點後,分裂成三個碎核。類似的掠日彗星還曾出現在1843、1882、1963和1970年。

  19世紀天文學家Heinrich Kreutz研究認為這些掠日彗星都彼此相關,因此目前天文學家將之稱為為「克魯茲族彗星(Kreutz family)」。已過世的國際小行星組織(Minor Planet Center,MPC)Brian Marsden分析克魯茲族彗星的軌道,認為這些彗星可能都來自同一個巨大彗星在12世紀時分裂的碎片,而這顆大彗星很可能就是曾在1106年被觀測到的1106大彗星(Great Comet of 1106),池谷‧關彗星級大小和更小的SOHO掠日彗星,都只是這顆大彗星分裂之後、大小不等的碎片。

  美國噴射推進實驗室(JPL)Zdenek Sekanina和Paul Chodas以電腦模擬克魯茲族彗星分裂前的母彗星軌道後,曾在2007年指出已經有更多的大碎核已經踏上往太陽系內側的路上。Knight的計算結果也與此概念相符。SOHO升空之後,所發現的克魯茲族彗星數量有增加的趨勢。1997年時偵測到69個掠日彗星,2010年時已經增加到200個掠日彗星。這個增加趨勢相當明顯,並不是SOHO儀器改善或彗星獵人搜尋技巧精進的結果。

  那麼,池谷‧關彗星來臨前,太陽也曾經歷過像20101年12月的彗星狂襲事件嗎?沒人知道。1965年當時還沒有像SOHO觀測衛星這樣在太空中的日冕儀能偵測掠日彗星,在有了SOHO的年代之後,卻還沒碰過像池谷‧關彗星這樣的克魯茲族大彗星。所以在池谷‧關彗星來臨前,或許每年超過200顆、甚至約1000顆左右的小彗星曾狂襲太陽。不過這都只是猜測,並無實據。所以也不能反過來推算2010年12月的彗星狂襲之後,到底還要過多久才會發現大彗星的蹤跡。

  Battams只能提出他唯一的忠告:持續觀看SOHO,千萬別轉台!





歡迎光臨 ihao論壇 (https://ihao.org/dz5/) Powered by Discuz! 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