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制胃酸藥物不偏好使用於加護病房之外
作者:Laurie Barclay, MD
出處:WebMD醫學新聞
根據一項2月14日線上發表於內科學誌的藥物流行病學世代研究結果,雖然抑制胃酸藥物可以保護非加護病房患者,但是要避免1位病患發生腸胃道出血所需治療的人數仍然很高。
麻州波士頓哈佛大學貝氏以色列女執事醫學中心的Shoshana J. Herzig醫師與同事們寫到,非重症住院病患處方抑制胃酸分泌藥物越來越多,但院內腸胃道出血(GI出血)的盛行率以及這麼做(使用抑制胃酸藥物)的潛在好處如何仍然未知;我們想要定義加護病房(ICU)外之院內腸胃道出血發生率,並檢驗抑制胃酸藥物與其併發症之間的關聯。
研究族群包括2004年到2007年之間住進一家學術醫學中心的患者,他們必須是18歲以上且並非因為腸胃出血為主診斷入院。研究人員定義使用抑制胃酸分泌藥物包括任何質子幫浦抑制劑(PPIs)或組織胺第2型受體拮抗劑的醫囑;主要試驗終點是院內腸胃道出血。
他們利用傾向相符綜合公式來控制共變項。
試驗族群的平均年齡為56歲(共78,394位),其中41%是男性。超過一半(59%)的住院患者接受1次以上抑制胃酸藥物的醫囑,224位(0.29%)住院患者發生院內腸胃道出血。在校正傾向分數後,相較於未暴露組,處方抑制胃酸抑制藥物組發生院內腸胃道出血的校正勝算比為0.63(95%信賴區間為0.42-0.93)。為了避免1件院內腸胃道出血所需治療人數為770人。
試驗作者們寫到,加護病房外的院內腸胃道出血是罕見的。雖然抑制胃酸分泌藥物有保護性作用,但避免1件院內腸胃道出血所需治療人數仍然很高,這支持了反對非重症住院患者常規性使用預防性抑制胃酸分泌藥物的建議。
這項研究的限制包括因為行政資料導致可能的錯誤分類、以及對國際疾病分類第九次改版編碼效度的擔憂;可能收納某些下腸胃道出血成因患者;缺乏與國際疾病分類出院碼相關的時序資訊;以及獨立研究組織胺第2型受體的統計力量不足。除此之外,研究人員無法確認這些病患是否在住院使用抑制胃酸分泌藥物,且因為這些資訊是取自於單一中心,限制了研究發現的應用性。
【評論:「少就是多」的療程】
在隨後的主編評論中,來自加州洛杉磯公共衛生部門的Mitchell H. Katz醫師討論Herzig及其同事進行的研究,以及發表在同一期內科學誌Abrahamsen與同事們找出降低不適當使用PPIs類藥物的方法。
根據Katz表示,部分Herzig等人研究的讀者可能會認為住院時間可能沒有長到足以讓副作用發生。
然而,一旦患者們開始接受PPIs類藥物或其他胃酸抑制藥物治療,他們經常會持續使用這些藥物;這些藥物只會不斷增加在用藥清單上,這個議題確實是重要的,任何藥物的好處必須超過風險,而我們需儘可能探索所有「少即是多」的機會。
部分試驗作者接受健康及人類服務健康資源與服務主管部門、國家研究資源中心,以及/或是國家老化機構的資助。試驗作者們與Katz醫師表示沒有相關資金上的往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