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門特別行政區位於中國東南部沿海,地處珠江口西岸,北回歸線以南。北方是連接中國大陸的澳門半島,而南方則是氹仔、路環和路氹城所組成的大島,屬海島市,暫未有正式的名稱。該島原為氹仔島和路環島,但在路氹連貫公路工程展開之後,因為填海和西江水流帶來大量泥沙的關係,兩島之間的海床變得越來越淺,公路旁的土地亦越來越多。當局有見及此,便有規劃地進行填海工程,而所得出來的土地就是路氹城。
據地圖繪製地籍局測量,東望洋山眺望台望遠鏡旁石柱參考地理坐標:北緯22°11'47"、東經113°32'58",標高91.2米。澳門最高處為路環疊石塘山山頂,即現在媽祖像座落處(標高172.4米)。
2006統計的澳門面積為28.6平方公里;1840年澳門半島面積僅有2.78平方公里,由1866年開始澳門不斷進行填海,而達到今日的規模。
一直以來澳門的主要收入都來自旅遊業和博彩業。2002年,博彩業收入提供四成以上的國民生產總值,而在2006年,博彩業為澳門帶來558.84億澳門幣(約69.5億美元)的收入,比2005年增加100.84億澳門幣,佔財政總收入的73%,比去年同期增長了13.4%。
澳門的地標建築物:
大三巴牌坊自特區成立後,改善治安之餘,澳門定位以旅遊博彩業為龍頭發展的城市,而且2003年內地開展港澳個人遊方式來澳門後,內地居民來澳更為方便。根據澳門統計普查局資料,2006年本澳入境旅客總數為21,99萬人次,較2005年上升17.6%。旅客主要來自中國大陸(佔總數54.5%)、香港(佔總數31.6%)和台灣(佔總數6.5%)。展望澳門經濟,除了優化旅遊博彩業之外,澳門政府亦冀望能趁勢重新將澳門定位,計劃變身成區域性的旅遊、會議展覽中心及泛珠三角發展框架範圍內中小企業的服務平臺。
葡京酒店附近一帶旅遊方面,澳門區內主要的旅遊景點有1992年由澳門八個社團評選的澳門八景和2005年7月15日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的澳門歷史城區。澳門的博彩業於1847年在葡萄牙的管治之下開始合法化,自此以後,澳門以「東方蒙地卡羅」之名廣為世界所知,成為了澳門經濟的重要一部份,2006年澳門已超越拉斯維加斯,成為全球第一賭城。澳門的博彩業大概可以分成五大類:娛樂場賭博、賽馬、賽狗、彩票和足球博彩。
澳門的街道名牌,以葡萄牙的瓷磚畫(azulejos)藝術作為藍本。其藍色和白色的主調,配以中文和葡萄牙文的街道名稱,成為了澳門的地方特色之一。在葡萄牙管治時期,街道名牌的葡文名稱一般佔了名牌四分之三的面積,中文則佔四分之一。澳門特別行政區成立以後,便把街道名牌的設計修改,中葡文街名各佔名牌面積的一半,中文在上,葡文在下。而街道的中文名稱也由原來的直書改為橫書。目前民政總署正逐步更換澳門的街道名牌,其中離島區的街道名牌已全部採用新的設計,澳門區舊有的街道名牌設計也正逐漸減少。
澳門特色碎石路澳門有不少名字冗長的街道名稱,在華語地區來說十分罕見。這些街名大多以葡萄牙軍官政要,或歷史人物的名字命名,然後以粵語音譯出來。比較多人認識的有:沙嘉都喇賈罷麗街、士多紐拜斯大馬路(官方名稱或作士多鳥拜斯大馬路)、爹美刁斯拿地大馬路、華士古達嘉馬花園等。另外有一些主要街道的原名很冗長,大家習慣另取較易記的名字甚至使大眾忘記原名。如俗稱新馬路的亞美打利庇盧大馬路、俗稱荷蘭園正街或荷蘭園大馬路的肥利喇亞美打大馬路、俗稱提督馬路的罅些喇提督大馬路、俗稱澳氹大橋的嘉樂庇總督大橋等。也有一些以街名的諧音而衍生的謔稱,例如把沙嘉都喇賈罷麗街稱作「沙煲罌罉街」,巴素打爾古街作「巴素打你屁股街」或「揸把掃把打你屁股街」,阿豐素街作「阿公掃街」(引伸「阿婆執垃圾」)等。
早期澳門的街道以原色碎石舖砌,罅隙較大。在1990年代澳葡政府重金在葡萄牙請來技師,在議事亭前地舖砌黑白相間的碎石,使之成為行人專用區。後來範圍不斷擴大,甚至在媽閣廟前地都舖上碎石。惟後期舖設的碎石造工不佳,大雨過後碎石脫落有礙觀瞻,且易絆倒行人。另外在市政當局在舊城區也舖設石板街。
每天早上,澳門的街頭可見到一些手持可發出「叮叮」聲響的敲擊銅器和手推車的人士行走,向居民收買廢鐵或其他欲棄置的大型傢具。一般居民通常稱從事這類行業的人士為「叮叮佬」,更曾一度被視為澳門的其中一種「傳統行業」。據政府新聞局發行的《澳門雜誌》報道,目前僅剩餘一名「叮叮佬」仍然繼續從事此行業。
澳門旅遊塔夜景
澳門的地標建築物:大三巴牌坊
葡京酒店附近一帶
澳門街頭的禁止泊車符號,附則中用到「上落」一詞
三輪車
友誼大橋和新港澳碼頭
亞美打利庇盧大馬路(新馬路)的街道名牌
澳門特色碎石路
轉自
維基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