傍溪而行,光影斑斕--里龍山步道
當中央山脈逐漸進入南台灣時,原本挺拔傲立的高度逐漸下降,位在屏東縣、中央山脈南端支脈的里龍山,海拔高度1062公尺,卻是恆春半島唯一海拔超過1千公尺的高山。話說「山不在高、有仙則靈」,里龍山豐富的自然生態、保持原始的自然路徑,讓它有「中級山裡的百岳」之稱,在南台灣的登山步道享有盛名。
里龍山地質多為厚層砂岩,不時可見高聳陡直的山壁及巨石林立的景觀。南段步道的前段平緩易行,後段步道以巨石為階,高低交錯、時而手腳並用、時而拉繩貼壁,頗具挑戰。
貫穿里龍山的苦苓溪,將厚層砂岩沖刷鑿蝕成多樣的溪流景觀,有的以巨石為底,被潺潺流水打磨得光亮滑順,仿若天然的滑水道;有的則是大小岩塊堆疊,提供植物落腳、及小魚小溪的棲身之處;有的因高低落差形成飛瀑,或大或小、或寬或窄,各有風情,飛濺的水絲讓登山客洗淨疲憊,透心的涼爽讓人心曠神怡。
而苦苓溪在步道間蜿蜒而過,登山客三不五時得踩著石頭越溪而行,樹梢掉落或紅或黃的老葉,漂盪在溪水的漣漪間,暖冬的陽光穿透層層疊疊的樹葉,灑下斑駁的光影,不急著趕路的登山人,悠閒的坐在溪邊的大石頭上,享受一場光影及水流的自然藝術。
生態豐富、動物天堂
里龍山步道多在茂密的闊葉林下傍溪而行,即使在炎夏依然涼爽。淙淙水聲及枝頭蟬鳴一路相伴,偶從溪澗傳來斯文豪氏赤蛙清脆短促「啾」的鳴聲,彷彿惡作劇般,總是惹得不明就裡的人探頭在溪間尋鳥蹤。
榕樹恣意伸展著不定根,纏繞糾結的緊緊環抱巨石,懸垂的氣生根如一道道門簾,遮掩著一山的翠綠。頭頂上,咬人狗、血桐及稜果榕等植物,奮力伸直著樹幹,挺舉著大大的葉片好爭取更多的陽光;森林底層則是由姑婆芋、各種蕨類及爬藤植物組成;路邊一叢叢紫紅或粉色的花朵,吸引披著彩衣的蝴蝶圍繞飛舞。還有保護色良好的攀木蜥蜴,靜靜的匍匐在枝幹上,耐心的等待獵物上門。
濕熱的林下冒出一株珠紅色、粗短棒狀的穗花蛇菰,缺少葉綠素的葉片退化呈鱗片狀,只得吸收寄主的養份生存,為了不浪費得來不易的營養,所以只在開花要繁衍後代時才從鑽出泥土,散發臭味吸引蒼蠅幫忙傳播花粉。寄生植物獨特的生存方式,就像電影「侏儸紀公園」所說「生命自然會找到出路」。
茂密的森林及多樣的環境提供動物棲身及不虞匱乏的食物,藍腹鷳、台灣彌猴都是這裡的長住民。還不時在步道上與生性隱密的竹雞相遇,在森林邊緣活動覓食的牠們,往往在與人們距離不到3公尺時,才一溜煙的跑進草叢中,留下滿臉驚喜的登山客。
登高望遠、盡覽美景
隨著步道一路上行,眼前豁然開闊,終於抵達海拔660公尺的休息區,林務局屏東林區管理處貼心的設建休憩亭、桌椅及水源,三五山友或泡茶聊天、或烹煮野餐,或閉目養神。這裡原來環境凌亂,隨處是用鍊條綑綁的炊煮鍋盆、或隨意搭建的簡陋棚子,在屏東管理處的大力整頓後,才有今天的風貌。而山友們也自發的維護這塊休憩區,垃圾自己帶下山,還給山林一個乾淨的面貌。
歇腿補充體力後,又精神奕奕朝山頂三角點出發,單程1.3公里的路程,海拔落差卻有400公尺,一路陡上,不時還得手腳並用。稜線上強風吹拂,步道兩旁多是低矮的灌木林,與山腰的景觀截然不同。
每年三、四月熱鬧盛開的杜鵑花佈滿山頭,用萬紫千紅的顏色宣告春天的來臨。而在山頂約50棵的特有種台灣穗花杉,為瀕臨滅絕的珍貴稀有植物,分佈範圍狹隘,更顯示里龍山重要的生態價值。
登上巨岩山頂,毫無遮蔽的視野可飽覽恆春半島海天一色的美景。天氣晴朗時,西眺台灣海峽,最遠可望見小琉球;南眺核三廠、龍鑾潭、貓鼻頭及墾丁的熱帶風光;東望中央山脈的層峰疊翠、牡丹水庫及湛藍的太平洋。原來,在經過一番體力及耐力的考驗後,終有令人驚豔的景色,為大家刻畫出最深刻難忘的記憶。
步道旅行小幫手
步道位置:屏東縣牡丹鄉、獅子鄉境內步道長度:總長4.7公里健行難度:爬升高度850公尺,偶有陡階需手腳並用。首選景觀:三角點景觀、溪流生態、巨石景觀交通指南:
1.北登山口:台26號省道過楓港約1.5公里,見「園東庵」標示左轉後約2公里至龍峰寺。
2.竹坑登山口:台26號省道過楓港約3公里,見「苦苓巷」標示左轉進入到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