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標題: 秦始皇掃平六合,統一中國 [打印本頁]

作者: Marts    時間: 2014-12-18 00:35     標題: 秦始皇掃平六合,統一中國

  秦始皇統一中國,是發生在戰國末期的一件影響重大的事件。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統率秦軍滅掉戰國七雄中的最後一個強國齊,實行全國統一,結束了中國歷史上長期分裂割據的局面,建立起了第一個統一的中央集權的封建帝國。
  戰國後期,各諸侯國為了爭奪土地和人民,相互侵伐,戰爭不斷。經濟遭破壞,生靈遭塗炭,人民處於水深火熱之中。所以,民眾希望統一。隨著戰國時期經濟的發展,各地間經濟交流的願望和要求越來越強烈,而當時各國間度量衡不統一,貨幣不統一,關卡林立,捐稅繁多,給經濟交流帶來極大不便。因此,經濟的發展要求統一。統一已是大勢所趨,人心所向。那麼,統一中國的歷史重任為什麼最後落到了秦國統治者的身上呢?因為秦國有客觀上和主觀上幾方面的有利條件。
  客觀上講,秦國自秦孝公時任用商鞅施行變法,為秦國的富強打下了良好基礎,並逐步向東擴展。而秦惠王、秦昭王時期,繼續擴張,井繼續推行軍功爵制,按軍功頒賜爵位,以爵位賞賜土地和隸農,使秦人,「怯於私鬥而勇於公戰」,軍事實力大增。同時,秦國物產豐富,地理條件優越。經過由孝公至莊襄王六代百餘年的苦心經營,秦國已佔據中國1C3的土地,擁有大片富庶地方,國富兵強。反觀東方六國,君主皆庸,政治腐敗,經濟發展遲慢,軍事力量不強,而且六國君王多是苟安一時之輩,缺乏統一中國的胸襟和氣魄。而秦王嬴政是一位有遠大志向與氣概的人物。
  公元前247年,莊襄王死去,年僅13歲的兒子嬴政繼位為秦王。但當時的國政大權為相國呂不韋所把持,不韋號稱秦王仲父,嬴政許多事情受到呂不韋的限制。隨著秦王政年齡的一天天增長,他對呂不韋的專權也愈益不滿,於是二者的爭權也日益激烈。公元前238年,22歲的秦王嬴政舉行了加冕典禮,開始親政,他首先鎮壓了嫪毐集團的政變,接著以呂不韋與政變有關為借口,罷其相國之職,令其遷蜀,迫使不韋無奈自殺。至此,秦國大權真正掌握在了嬴政手中,這就為他指揮消滅六國的統一戰爭創造了絕對必要的條件。
  秦王政大權獨攬之後,就開始實施他吞併六國,統一天下的雄偉戰略。他廣泛搜羅人才,重用客卿,甚至包括從敵營中來的人或曾譏評過自己的人,使秦國一時人才濟濟,如重用韓國間諜鄭國興修鄭國渠,使關中4萬多頃鹽鹵地變成旱澇保收的肥沃良田,為秦統一天下提供了足夠的物質條件。他禮待軍事理論家衛繚,並採納其賄賂各國權臣以破壞六國合縱的建議,軍事上受益匪淺。又接受法家代表人物韓非法、術、勢思想,加強他對政權的統馭能力。聽從李斯《諫逐客令》,保持吸收和使用外來客卿的傳統,使秦王政身邊形成一個智囊團,在統一中國的過程中發揮了重要作用。而秦王嬴政個人堅韌不拔、百折不撓的意志,也是他成功的重要因素。
  從秦王政十七年即公元前230年滅韓開始,秦王嬴政開始了他正式的統一中國的戰爭。秦王政十七年(前230年),嬴政派大將內史騰率兵攻打韓國,俘虜韓安王,至此,韓國雖已滅亡,但韓國貴族的反抗並沒有停止。韓王安被遷於岐山,前226年曾發動叛亂,不久被鎮壓下去,這才徹底解決了韓的問題。
  第二個被滅亡的是趙國。在當時的六國中,趙國是很為強勁的一個。先是有廉頗,後有李牧、龐煖,都是善於用兵的大將,秦國幾次興兵伐趙,都未曾討得多少便宜。前229年,秦將王翦、楊端和分別率兵向趙進攻。趙將李牧、司馬尚堅持抵抗達一年之久。後來趙王寵臣郭開接受秦人賄賂,向趙王誣告李牧、司馬尚。李牧在大敵當前的形勢下拒絕交出兵權,趙王便派人暗地逮捕李牧並處死,同時殺掉司馬尚。李牧一死,秦軍如入無人之境,三個月後,王翦大破趙軍,俘趙王遷。是年十月,秦軍進入邯鄲,趙亡。
  趙亡後,公子嘉逃往代郡,自封為王,繼續抗秦,直至秦王政二十五年(公元前222年)兵敗被滅。滅趙以後,秦兵臨易水,威脅燕國。燕國太子丹曾為質於秦,一直想復仇,但因國小勢衰,力不敵秦,未能實現。當秦兵壓境之際,燕國君臣皆惶惶不可終日,於是燕太子丹決意派勇士荊軻攜帶燕國督元的地圖和秦國逃將樊於期的人頭;作為覲見禮,去刺殺秦王,以挽救燕國。荊軻臨行前,太子丹及賓客送其至易水之上。荊軻慷慨悲歌「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返」,表達了為國犧牲義無反顧。至秦後,秦王在朝堂接見荊軻,荊軻上朝覲見,獻圖,圖內藏有匕首。展圖,抓起匕首刺向秦王。嬴政環柱逃避,後在臣下的提醒下,才拔出佩劍,將荊軻砍倒,肢解其身。秦王大怒,增兵向燕國大舉進攻,秦王政二十一年(公元前226年)攻下燕都薊,燕王喜與太子丹逃往遼東郡。至秦王政二十五年(公元前222年),秦軍
攻打遼東,俘燕王喜,燕亡。
  魏國在秦的打擊下,早已奄奄一息。秦王政二十二年(公元前225年),秦國大將王賁率兵包圍魏國都大梁,掘開黃河堤,水淹大梁。三月後城壞,魏王假請降,魏亡。
  魏國被滅後,秦國把下一個目標指向楚國,但因楚國地域廣闊,實力不弱,故費了一番周折。秦王政二十一年(公元前226年)楚國內部發生叛亂,楚將項燕將秦叛將昌文君擁立為荊王,秦以鎮壓荊王為名,舉兵攻楚。楚國當時雖敗,但實力尚在。當秦破三晉之後,就全力攻楚。秦將李信自恃年少壯勇,在秦王面前誇下海口:以20萬兵力即可橫掃楚國。秦王又問老將王翦,王翦答非60萬不可。秦王以王翦怯弱而李信勇,於秦王政二十二年(公元前225年)派李信率20萬兵眾攻打楚國。李信輕敵慘敗,秦軍退出楚境。嬴政遭此挫折,即親赴王翦家,請其率兵出征,傾全國兵力60萬人,於秦王政二十四年(公元前223年)大舉伐楚。楚國以全部兵力拒秦,大將項燕戰死,楚軍大敗,楚王負芻被俘。而後,秦軍又向江南廣大楚地及降服於楚的越地進攻。不久越君降秦,至此,楚國全部覆滅。
  五國相繼被滅,只剩下一個孤零零的齊國。它的相國後勝,長期受賄於秦,既不備戰,更不援助其他五國抗秦。齊王建昏庸,聽信於相國。故秦王政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秦軍一到,齊王建拱手請降,齊亡。
  從公元前230年至前221年,不到10年的時間內,嬴政就滅了韓、趙、魏、燕、楚、齊六國,完成了統一大業。中國歷史結束了割據局面,出現了統一的、專制主義中央集權的秦王朝。戰國歷史至此結束,中國歷史翻開了新的一頁。




歡迎光臨 ihao論壇 (https://ihao.org/dz5/) Powered by Discuz! 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