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題:
三國時期曹魏首將、國家元勳曹仁
[打印本頁]
作者:
boddu
時間:
2014-10-2 08:31
標題:
三國時期曹魏首將、國家元勳曹仁
曹仁(168~223),字子孝,漢族,沛國譙(今安徽亳州)人。曹操的從弟。三國時期曹魏名將。官至大司馬。謚曰忠侯。曹仁是三國時期魏國的名將,曹仁好弓馬騎射,少時不修行檢,及至長成為大將,則變得嚴整,奉法守令。仁從曹操多年,屢立功勳。官渡之戰時,曹仁從圍高幹於壺關。當時曹操下令城陷盡坑敵軍,結果連月不下。曹仁向曹操建議圍城必闕,曹操從其言,城池果然立降。錄前後功封都亭侯。自此曹操倚曹仁為南方屏障,封仁征南將軍。鎮守荊州時,仁曾拒吳將周瑜於南郡,又拒蜀將關羽於樊城,其間又行安西將軍西拒馬超。文帝時,拜曹仁為車騎將軍,都督荊、揚、益諸州軍事,進封陳侯。又與徐晃共攻破陳邵,進軍襄陽,拜為大將軍。
曹仁的歷史評價:陳壽:「仁以親舊肺腑,貴重於時,左右勳業,咸有效勞。」、「仁少時不修行檢,及長為將,嚴整奉法令,常置科於左右,案以從事。」;《傅子》:曹大司馬之勇,(孟)賁、(夏)育弗加也。陳矯:將軍(曹仁)真天人也。;《書鈔》:文武並亮,權智時發。奢不過制,儉不損禮。入毗皇家,帝之股肱。出作侯伯,實撫東夏者,曹大司馬也。
在曹魏陣營的第一代大將之中,包括夏侯惇、夏侯淵、朱靈、曹洪、曹仁、張遼、張郃、李典、于禁、許褚、典韋、徐晃、樂進、曹休及文聘等人,只有夏侯惇和曹仁被加封為大將軍的。至於大司馬,第一代大將之中,唯其一人矣!這就解決了官本位的因素了,官做得最大,當然就「第一大將」莫屬了!曹仁(168~223),字子孝,沛國譙(今安徽省亳州市)人。他是曹操的堂弟。少年時期就好弓馬戈獵。東漢末年,豪傑並起,曹仁就「陰結少年,得千餘人」,在淮、泗之間來回活動。曹操起兵之時,他就帶著這批人投奔過去,曹操就任他為「別部司馬」、「行厲鋒校尉」。從上文可知,曹仁可以陰結千餘人,說明他的家世非常也。一旦歸曹,馬上就被重用。之後,曹仁就開始了他的軍旅生涯了。
其實,早在曹仁跟隨曹操為報父仇而討伐徐州陶謙之前,他就隨軍擊破淮南的袁術勢力,並且在這場戰爭中斬獲頗多。漢獻帝初平四年(193),當時的兗州刺史曹操派手下泰山郡守應劭前往接應他的父親等家人。曹操的父親曹嵩,曾任太尉一職,生活奢華,在山東琅琊避禍。避什麼禍,當時家境富貴,避黃巾之禍也。他聽到自己的兒子在兗州做刺史,派人來接後,很是高興,攜帶家眷,運載家產,浩浩蕩蕩地出發了。他的家產好不厲害,僅僅拿來運載金銀珠寶和綾羅綢緞的車子就有一百餘輛!果然不負他的太尉之名啊!這樣的富貴人家,在那個時節,亂世之中,焉能不發生事故?
徐州刺史陶謙一心想討好曹操,派人護送曹嵩一行。誰知道他所派遣的陰平都尉張闓垂涎於曹家的這筆財富,夥同手下的官兵在三不管地帶(山東華縣和費縣交界處),於夜裡搶劫,將曹嵩以及他的小兒子曹德(即曹操的弟弟)殺死,劫走全部的財物!曹操聽到消息之後,悲憤難當,馬上發動一次滅絕人性的報父仇戰爭,征討徐州!曹仁就做了這次戰爭的前鋒,帶領騎兵從另一條路攻擊陶謙的部將呂由,擊敗了敵人。然後,和曹操的大軍在彭城會合,再次擊破陶謙的軍隊。陶謙節節敗退,曹操乘勝追擊,曹仁也隨同攻擊費縣、華縣、即墨和開陽等縣城。陶謙連忙派將領救援這些地方,曹仁又出動騎兵,大破援軍。陶謙退到郯縣固守,曹操圍攻不下,只好轉而攻擊鄰縣,盛怒之下,所到之處,屠城!雞犬不留!
呂布反覆無常,他與袁術聯接起來,的確是曹操的心腹大患。在曹操進攻徐州之時他就偷襲了曹操的地盤濮陽。所以,曹操只好回軍自救。一輪拉鋸戰後,互有得失。獻帝興平二年(195)曹操再次攻擊呂布,曹仁又另領一路騎兵進攻句陽。於是,我們看到,在曹操的眼裡,曹仁是可以獨當一面的大將,已經兩次另領軍隊襲擊敵人了,這時候,曹仁是二十七歲。句陽失陷,呂布部將劉何被擒,曹仁立了一大功勞。次年,曹操聽從了謀士荀彧的建議,迎漢獻帝到許都,以便挾天子以令諸侯。曹仁因為屢立有戰功,被封為廣陽太守。曹操器重他的勇猛和才略,不想他離開自己,於是沒有叫他就任,而把他留在身邊,以議郎的身份指揮騎兵。
看官,我們又留意到一點,就是曹仁一出場就是領騎兵的。張繡,是張濟的侄兒。張濟,是西涼董卓的部將,董卓被殺後,張濟和李傕等作亂犯長安。致使長安、洛陽成為亂軍之戰場,生靈塗炭,民不聊生。張濟後來為流矢所中而死,張繡領其兵眾,與南方的劉表聯合,對抗曹操。獻帝建安二年(197)曹操征討張繡,曹仁又另領騎兵出擊宛城以外的旁縣,以牽制張繡的兵力。曹仁這次俘虜了男女三千多人張繡投降。曹操很是高興,居然和張繡的嬸子通姦,張繡知道後,這種羞辱可是是可忍孰不可忍也!於是,他突然向曹操的軍營發動猛烈的攻擊,曹操慌忙逃走,兒子曹昂被殺,部將典韋戰死。曹操敗退時,張繡緊緊追來,曹軍大敗,士氣大喪!曹仁於陣前揮臂激勵軍士,神情十分激昂。曹軍由此軍心再振。曹操看在眼裡,壯之。於是大破張繡軍。張繡就投歸劉表了。
歷史上著名的官渡之戰怎會少了曹仁?獻帝建安五年(200),袁紹和曹操兩軍相拒於官渡(今河南中牟縣境)。袁紹派劉備領兵出擊汝水、穎水一帶,自許都以南,官民人心惶惶。曹操很是苦惱,曹仁說:「南方郡縣知道我軍正處於緊急狀態,必定不能去救援。劉備突然重兵壓境,難以抵擋,必然不得不背叛求生,這是可以理解的。不過,劉備統率的是袁紹的軍隊,袁兵未必服從他的指揮。我們如果發動攻擊,必定可以擊破他。」曹操認為他說得正確。於是,命曹仁率領騎兵迎擊劉備,果然擊敗敵軍。曹仁跟著收復那些背叛的州縣,凱旋而歸。一計不行,又生一計。袁紹再派部將韓荀由小路進軍,意欲截斷曹軍的糧道。曹仁早在雞洛山等候多時了,揮軍而出,大破敵軍!此後,袁紹再也不敢分兵外出了。但是,現在就輪到曹仁表演了。他和將軍史渙等人又抄小路,繞到袁軍的後方,劫殺袁紹護送運糧車的軍兵,並且一把火燒了袁軍的軍糧!好一個「以其人之道還以其身」!
官渡戰後,曹操出征烏桓。降將高幹據并州反,在壺關(今山西長治北)拒曹軍。曹操圍攻甚急,他非常痛恨叛軍,又看一連幾天都不能攻下壺關,就向外宣告:「攻下城後,就屠城!」可是,一連幾個月都不能攻陷壺關!曹仁就對他說:「圍城必示之活門,所以開其生路也。今公告之必死,將人自為守。且城固而糧多,攻之則士卒傷,守之則引日久;今頓兵堅城之下,以攻必死之虜,非良計也。」(《三國誌‧曹仁傳》)曹操想了想,認為他說得對,於是,聽從了曹仁的計策。果然,壺關投降了。戰後,檢錄戰功,曹仁被封為都亭侯。列位看官不知道有沒有看到剛才曹仁所說的話,這就是兵法上所說的「圍三缺一」了,在冷兵器時代,這種作戰思維用以分化敵人的戰鬥力,如果敵軍抱著必死心,就算我軍力量較盛,也必定犧牲不少。曹仁可以看到這點,曹操焉能不佩服呢?後來的司馬昭圍攻據守壽春城的諸葛誕,他的「子良」鍾會也建議「圍三缺一」,給敵人一個缺口逃走,那麼敵人也就不會死戰到底了。看來,一句話:「英雄所見略同也!」。
曹仁之所以會被列為曹魏第一大將的兩個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曹操赤壁之戰大敗了,敗於周郎手上,曹仁獨拒周郎,雖然最後是失敗了,不過,他據守了一年有餘啊!獨當周郎的還能找到幾個?公元208年,曹操赤壁戰敗,命征南將軍曹仁留守江陵,自己就回許都去了。周瑜、程普率數萬人來攻。前鋒數千人剛剛到達,曹仁就在城樓看見了,連忙招募勇士,得三百人。他派部將牛金出城迎敵,但是吳軍勢眾,牛金的軍士太少了,被敵軍團團圍住,十分危急!長史陳矯看見牛金部眾在敵軍中即將覆滅,嚇得面無人色。曹仁大怒,吩咐左右牽馬來。陳矯等人連忙拉住他,勸道:「敵人勢眾,不可抵擋啊,就算是放棄了幾百人吧,將軍切不可以身冒險啊!」曹仁不聽,披甲上馬,帶著手下幾十名騎兵出城而去。看看離敵人還有百餘步之遠,有一條河渠阻隔著他們。陳矯他們以為曹仁應該就在那裡鼓舞前軍的士氣。誰知道曹仁拍馬過河,直衝入敵陣!於是,牛金等人獲救,但是,還有一部分勇士未能突圍,曹仁再次衝入敵陣,殺死數名敵軍將士,把那些勇士解救出來。敵軍還軍退去。陳矯等人一開始看到曹仁出城殺敵,很是懼怕,及至見他全身而回,不禁歎曰:「將軍真天人也!」從此,三軍皆服其勇武過人。曹操聽聞更加對他另眼相看,轉封安平亭侯。
但是江陵城的局勢依然十分的嚴峻。周瑜的大部隊已經開到,並且隔江紮營。有了先前的教訓。周瑜已經不敢隨便採取攻勢。這個時候甘寧提出意見要求去攻打夷陵,周瑜同意並派他去攻取夷陵。迅速就將夷陵攻下。夷陵在江陵西部,和江陵成為犄角之勢。曹仁對夷陵失守很重視,派出五,六千人去奪回夷陵。很快便將夷陵包圍。只可惜周瑜、呂蒙親自趕到將曹軍完全擊潰,夷陵完全在吳軍控制下。周瑜趁勢渡過長江紮營,直接面對曹仁。此時的江陵已經是孤城一座。前有周瑜、劉備等兩國精銳兵臨城下,後有關羽在後打游擊切斷補給線,形勢危急。曹操確實沒有選錯人,曹仁不但是一個進攻型選手,而且防禦戰也打的有聲有色。憑藉著江陵充實的儲備,曹仁和周瑜耗上了,這一耗就是一年。《三國誌》裡記載,這一年裡,雙方互相對峙,傷亡都很大。其間還在一次戰鬥中使周瑜右臂中箭,傷勢嚴重以至於臥床不起。一年過去,江陵城中儲備已經殆盡,守不下去了,曹仁便放棄江陵北上突圍。曹軍各地守軍亦從各處趕來接應曹仁,曹仁安全回到襄陽繼續鎮守荊州。周瑜得到南郡也不再進攻。至此,江陵攻防戰結束。江陵雖然失守,但為曹操贏得了一年的修養時間。從戰略意義上來說並不是失敗。況且他的對手都是當時的一流名將,又以敗軍之師迎得勝之勇,而立於不敗,不能不說曹仁的軍事天賦在此戰得到充分發揮。然而,這才是剛開始,好戲還在後頭。
曹操征討馬超,以曹仁為行安西將軍,督諸將據潼關。督諸將,可見曹仁乃諸將之首也。當然,曹操又親自到來,馬超是一介武夫,他不是曹操的對手。兩軍在渭水以南決戰,馬超敗退。此時,中原後方有蘇伯、田銀等民眾作反。曹仁被任命為行驍騎將軍,都督七軍討伐蘇、田叛軍。勝利而歸後,曹仁再次被命為行征南將軍,假節,屯樊城,鎮荊州。後又為征南將軍,正式的了。
守樊城這就是稱其為曹魏第一大將第二個原因了,獨拒蜀漢大將關雲長的進攻。一代名將,先後拒戰東吳的周瑜和蜀漢的關羽,我看不到曹魏陣營還有第二個如此人材。獻帝建安二十四年(219),宛城侯音作亂,曹仁率軍討伐。蜀國大將關羽乘機統兵北伐襄樊地區。曹仁帶領部將龐德在擊破侯音之後,帶兵還屯樊城。龐德親與關羽交戰,射中關羽前額,威震蜀軍,號白馬將軍。關羽初戰失利之後,曹操又派大將于禁率七軍救援。曹仁命龐德部於樊城北十里處駐紮,自己則親率部分士兵坐鎮樊城。但天不作美,連接大雨,導致漢水暴漲,駐軍在平原地段的于禁、龐德軍皆被洪水淹沒,于禁投降,龐德被殺。曹仁今次真的只有靠自己了。
關羽猛烈攻打樊城,圍數重,外內斷絕,糧食慾盡,救兵不至。同時,樊城的城牆被洪水侵蝕,有的地方已經塌方崩壞,城中守軍很是恐懼。有人對曹仁說:「今天這種危險不是人力所能夠克服的。我們應該在關羽的軍隊還沒有完成包圍圈的時候就逃走的。」汝南郡長滿寵說:「山洪暴發,來勢兇猛,但是,來得快去得也快,不能持久的。聽說關羽派出軍隊的前鋒已經抵達郟縣。京城許都以南,人民騷動,人心不安。然而,關羽現在卻不敢在向前逼近,為的是恐懼我們抄他的後路;如果我們能逃走,黃河以南,將不再是朝廷的領土了!我們應該堅持到底!」
曹仁認為正確,於是,把白馬沉於水中,激勵將士,跟全軍盟誓,誓死保衛樊城。全城的數千人感之皆無二!請看,這就是有治軍術之名將之所為!我們考察一下雙方的力量對比:暫時我看不到《三國誌》中有關關羽軍隊的具體數量的記載,但是,我們知道于禁和龐德所領之軍有七軍之多。七軍,也就是7個兵團。1個兵團有多少人?雖然不是很清楚其具體數目,但是,最少也應該有數千人。七軍,即有幾萬人。關羽能一戰而勝,必定也有此數目。《三國誌》有載水淹七軍後,關羽接受了于禁的軍隊,有數萬人。故言:圍攻樊城的關羽軍隊應不少於幾萬人。以幾萬之眾攻擊數千之軍,又內無糧食,外無救兵,並有洪水圍困,曹仁依然能拒關羽之師,整個三國歷史找不到另一雷同的記載了。
這是建安二十四年七八月間的事。後來,曹操派徐晃救曹仁,因為關羽的軍隊重重圍困,即便有救兵,樊城也不知道消息。及至,曹操與孫權交換了襲擊關羽後方的條件後,徐晃命士兵將孫權同意出兵襲擊荊州的書信繫在箭上射入城中,樊城的將士一片歡騰,士氣上升百倍!最終,東吳偷襲荊州,關羽不得不回軍自救,樊城之圍自解。關羽未能攻下樊城,曹仁一功也。
曹操於220年死,其子曹丕繼位。即拜曹仁為車騎將軍,並督荊、揚、益州諸軍事,進封陳侯。曹仁之責任何其重大,所督三州之軍事,荊已為東吳所有,益又為蜀漢所有,揚者,魏吳各半也。曹丕其實是將對蜀和對吳的軍事統統都交付於曹仁了,可見不僅有所任,亦有所重也。後來,曹丕召曹仁進屯宛城(今河南南陽)。孫權派遣將軍陳邵據守襄陽(襄陽不知什麼時候被東吳所佔),曹丕詔令曹仁討之。曹仁與徐晃攻破陳邵,佔領襄陽,然後派出將軍高遷等強行遷徙漢水以南的歸順了曹魏帝國的平民到漢水以北。這部分的民眾要為曹魏帝國服役繳稅,不能被東吳擄了去。隨即,曹仁又加封為大將軍。此時,夏侯惇已死,曹仁一躍而成為曹魏帝國的軍事最高統帥。當然,他仍然要受到皇帝曹丕的節制。不久,又封為大司馬這是曹魏帝國最高的軍事官銜,後來的曹真、司馬懿曾任此職,由於大將軍已經翻譯成全國軍事最高統帥了,所以,大司馬真不知道應如何翻譯。
很是奇怪,曹仁年少之時,「不修行檢」。所謂不修行檢,就是對自己的行為舉止根本不注重,沒有修養,違法亂紀之事屢犯。就像現在的一些學生,不愛學習,常違反紀律,教而不聽之類。但是,曹仁並沒有墮落下去。等到他長大之後,做了將軍,完全跟以前不一樣了。《三國誌》說:「及長為將,嚴整奉法令。」,並且,經常將法律條文放置在自己的左右,一旦要用,就馬上那來作參考。曹操的第二個兒子曹彰,被封為「鄢陵侯」,因為他英勇無敵,深得其父曹操的痛愛,常帶在身邊外出打仗。曹彰曾跟隨北征烏桓,那時的曹丕已經是世子,他在許都寫信給他的弟弟,說:「做將軍首先要自己奉守法令,你要好好向征南將軍學習啊。」當時的曹仁被封為征南將軍。由此可見,為將後曹仁的行檢成為各王子的表率。
222年九月,魏吳進一步交惡。曹丕不顧大臣反對親自督三路大軍伐吳。孫權也不甘示弱,積極調動部隊,沿江部署,並新任朱桓接替剛去世的周泰為濡須督。次年二月,曹仁統中路大軍數萬步騎進攻濡須,這也是曹仁軍事生涯中的最後一次行動了。年事已高的曹仁已經不能親臨戰場前線,只能坐在中軍帳指揮調度大軍的行動。也許是一生中勝績無數,曹仁並不把年輕的濡須督朱桓放在眼裡。曹仁先是採用聲東擊西的戰術,引朱桓分兵救援羨溪,自己親率大軍急攻濡須。等到朱桓明白上當後曹仁大軍已經開到距濡須七十里的地方,要追回羨溪的兵力已經來不及了。而朱桓只有五千士兵守濡須。曹仁的確低估了朱桓,朱桓在大敵當前的時候從容調度士兵守城,並主動示弱引誘曹軍進攻。曹仁的聲東擊西戰術成功後可能有點飄飄然了,認為濡須沒有什麼防禦能力,可以輕易拿下。於是派遣自己的兒子曹泰率軍進攻,並且派遣部將常雕,諸葛虔,王雙另率一部從水路偷襲朱桓後方家屬區。自己則帶一萬人留守囊皋給兒子做後盾。整個作戰方案看似天衣無縫,但隨軍的蔣濟看出破綻,苦諫曹仁。曹仁不以為然,繼續執行作戰方案。結果朱桓一面分兵將偷襲的常雕等人擊潰,一面以逸待勞突擊曹泰,並且放火燒了曹泰的軍營。兩路人馬均敗,羨溪救兵也已回到濡須,曹仁的軍事生涯中最後一次軍事行動以失敗告終。濡須一役作戰時機不成熟,準備不充分以及倉促進攻都是失敗的關鍵(這都是曹丕的錯),但曹仁不能逃脫輕敵和用人不當的關係。不能不說是一個遺憾的結果。曹仁未能給自己完美的軍事生涯劃上一個完美的句號。
這一年,曹仁去世,享年五十六歲。曹仁在東漢末年的軍事舞台上活躍了將近四十年,親身經歷了東漢王朝的顛覆及三國鼎立局勢的形成。四十多年的戰爭洗禮使曹仁從一個少時行為不檢點的懵懂少年轉變為一個嚴於治軍,奉公守法的軍人典範,最終成為三國一代名將。
歡迎光臨 ihao論壇 (https://ihao.org/dz5/)
Powered by Discuz! 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