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佶之死:畫家為什麼不能當皇帝?
對趙佶來說,成為國家最高領導人的確是意外收穫。父親(宋神宗)已逝,同父異母哥哥趙煦繼位(宋哲宗)。雖然這個皇帝哥哥命短,25歲便駕鶴西去,但那頂天子之冕,似乎怎麼輪也不會輪到他的頭上。帝政時代的皇位繼承原則是有嫡立嫡,無嫡立長。如亡故皇帝無皇子,則論血緣關係親疏,立同母弟;或以長幼為序,立年長者。而作為宋神宗第十一子的趙佶,既非嫡又非長,在通常情況下,繼位的希望相當渺茫。但如果是「選舉委員會」的關鍵人物看中了他,他的勝出機會就陡然上升,轉成最大。
誰把畫家推上政壇?「伯樂」名喚「向太后」,她是宋神宗的伴侶,宋哲宗的奶媽(嫡母),也相當於趙佶的後媽。這個最關鍵的皇帝接班人舉薦者,認準趙佶是匹好馬。眾所周知,趙佶並非無才,然而他的才,非政治之才,而是美術之才。一個畫家去幹政治家的活兒,一者要說畫家缺少自知之明,二者要說伯樂有眼無珠。提及自知之明,須知慾望與能力不是一個珠聯璧合的整體。自己適不適合做與自己願不願做有時完全是兩碼事。這世上人,並非有了自知之明便不去做自己不適合做的事,面對著萬能的「芝麻開門」皇帝寶座,即便知道自己不能勝任,一旦落到身旁,誰會避之不及呢?
不言而喻,趙佶的皇位是「撿」來的。他是個「撿漏皇帝」。接班前的趙佶,剛剛成人(18歲)。在他18年的生涯中,沒留下任何「英雄出少年」的痕跡。最顯眼的「成績」就是書畫作品。趙佶的人生導師是著名書畫家王詵。那是個風流倜儻的藝術家。王詵其人有三大突出之處:一是善畫。二是豪侈。三是好色。王詵不矜細行,生活相當浪蕩。他除有妾8人而外,宅第之中歌兒舞女不計其數,並不時外出尋花問柳。這樣的品行對於藝術家,並不致命。然而一旦轉到政治家頭上,就必然壞事。
馬基雅維裡在《君主論》中認為:有的人得到帝位是因為運氣,有的人得到帝位則全憑實力。那些全憑個人實力奪得帝位的人在得到帝位時會很難。但在守天下的時候就很容易了。而那些憑借運氣得輕易得到帝位的人,在保守帝位時會很困難。誠哉斯言!憑運氣得到皇位的趙佶,剛開始很愜意,而後卻越來越艱難... ...最後終於「受不住」了。
金國滅北宋,趙佶不僅成了亡國之君,而且還做了敵國的俘虜。他和兒子被金人押往北大荒,金人要求他們穿民服,露上體,披羊裘,堂堂中原皇帝,穿上了金人百姓的衣服,還不得不光著上身,披上羊皮。這種強加的行為藝術,讓畫家皇帝羞愧交加,一度想懸樑自盡,雖被兒子死死抱住沒有死成,但不久還是憂憤成疾,瘡疾滿腹,含恨而去。
畫家皇帝死後也沒得安生。據《宣和遺事》記載,宋徽宗死後,沒有被厚葬,而是被金人廢物利用,碎屍焚之。直至一石坑前,架屍於其旁,用茶肭及野蔓焚之。焦爛及半,復以水滅,以木杖貫其屍,曳棄坑中。金人把趙佶屍體扔到土坑上,架上火燒,還不是火葬,只燒一半,再用棍打爛,用水澆,然後扔進坑裡。他們並沒有把這個皇帝當作藝術家安葬,這種葬法唯一的用處是:可以將坑裡的水做油點燈用!!
畫家皇帝被「廢物利用」到了極致,受辱到死。趙佶死前一定悔恨交加。如果他像他的師傅王詵一樣專心當個畫家,讓德才兼備的人去當皇帝,也許能夠安穩度過幸福的藝術人生。怎會淪落到生不如死的境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