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手上路
|
1#
大 中
小 發表於 2010-8-28 00:13 只看該作者
神秘 角怪
峭壁上的洞穴裏置放著船棺
神秘的"角怪"
神秘角怪出現在武夷山,為這個地區增添了神秘色彩。實際上,武夷山上有太多的未解之謎。
1979年12月14日,在福建省崇安縣武夷山區一個叫“挂墩”的小山村裏,首次捕獲了一隻奇怪的動物———“角怪”。它的嘴唇邊長有三個黑色角質刺,兩個在左嘴角,一個在右嘴角。“角怪”是兩棲動物,也是蛙類,專家們給它起了個學名叫做“崇安髭蟾”。
角怪的確很怪
角怪是武夷山的特產之一,找到它並不是很容易,以至於直到現在也沒有人知道當時是怎樣捕獲它的。人們只是知道它確實很怪。
角怪的長相很怪,頭扁平,身體背部的皮膚上有極細的網狀棱,嘴唇好象涂了一圈胭脂粉,雄蟾的上唇兩邊都生有黑色的錐狀角質刺,這也是它被稱為角怪的直接原因。不同的個體,刺的數目變化也很大,一般的只有一對,而首次發現的這只就有三個。據研究,最多的有三對“角”。
它的眼睛也怪。瞳孔能隨著光線的強弱忽大忽小,虹膜的上半邊是淺綠或黃綠色,下半邊卻是深棕褐色或藍紫色。瞳孔縱置,像貓的眼睛一樣,見了亮光還會瞇成一條線,能隨著光線的強弱而縮小或擴大。
夏天的田野裏,到處傳來“呱呱”的青蛙叫聲,池塘邊乘涼的人不但不會覺得聒噪,反而有清爽的感覺。但是角怪的叫聲就非常不同了,它們在萬籟俱寂的夜裏,時不時從岩縫溪澗之間發出“啊———啊———”的鳴叫,像鵝,更像野獸,冷不丁一聲,讓人毛骨悚然。
每年立冬前後的小陽春時節,一般的青蛙早已冬眠,角怪卻忙著進入溪水中準備繁殖。雄蟾發出的奇特的“啊———啊———”怪叫,正是向雌蟾發出的求愛信號。交配後,雌蟾將卵產在溪流中,圓餅狀的卵塊粘附在臨近水面的石塊上。它們每次產卵達335粒左右,卵一端呈灰白色。一顆卵要經過100多天才孵化出蝌蚪,蝌蚪的背面是深棕色的,尾巴則為灰棕色,還有深色斑,體尾交界處有淺色的“Y”形斑。它們一般生活在海拔1000米以上的緩流處或回水蕩內,白天隱蔽在石縫裏,吃苔蘚或者藻類。蝌蚪在水中經過兩個冬天才能長出四肢,變態成為小角怪,四五歲時達到成熟。顯然,這是一種有個性的發育過程。
挂墩一個奇怪的小山村
福建武夷山自古就華夏聞名,這兒有個只有幾戶人家,小得連福建省也極少有人知道的山村———挂墩,但它卻在生物界鼎鼎有名。
早在1873年,法國神甫大衛來到挂墩傳教,同時又是生物學家的他發現這裡有好多從來沒有見過的生物品種,於是採集了許多動物標本送到國外,引起了廣大學者的興趣,都不約而同地相繼來到挂墩採集標本,這個彈丸之地一躍成了世界生物模式標本採集勝地。
1896年,英國駐福建海關稅務司官員拉士奇和另一位叫裏科特的鳥類學愛好者來到挂墩採集標本。當時沒有什麼地圖能把這個地區奇特的地形描述清楚,拉士奇他們經常迷路。那時武夷山區有不少獵戶,其中有個叫唐春營的獵戶手藝很出色,拉士奇就長期雇用他為他們在野外採集標本,一雇就是三年。他們在那裏收集到橙背鴉雀、褐頭鳳?等許多鳥類新種和昆蟲標本。後來他們撰寫了《中國東部鳥類手冊》兩卷,還在卷首刊印了唐春營一家的照片。
不過,直到1940年才有中國學者把這裡的生物標本編輯成冊。
架壑船棺怎樣架上峭壁?
在武夷山,泛舟九曲,兩岸峭壁林立,如此高聳的懸崖上,船棺是怎樣被放上去的,始終讓人們猜測不透。有人說是數人合力將船棺拉進洞的,但是武夷山的山洞大小只能容一具船棺而已,有的船棺甚至一半在洞裏,一半懸在空中,幾個人怎能同時進入這樣的洞穴?一兩個人能完成提升、移入船棺這一系列的動作嗎?也有人說是先人架設棧道將船棺移入的,但是武夷山的懸崖多是單獨成峰,突兀峭拔,先人怎麼才能架設棧道呢?這些疑問至今未能解開。
“武夷”二字的由來
武夷山不僅有奇特的生態環境,人文歷史也有很多未解之謎。很久以前,武夷山就是一座大山,並沒有名字。傳說當時山下經常洪水成災,百姓苦無寧日,一位姓彭的老人就像大禹一樣帶領村民開山治水。到了耄耋之年,他已經成了遠近聞名的開山始祖了,人們尊稱他為“彭祖”。又過了很久很久的日子,大概彭祖有880歲的時候,玉皇大帝聽說了他的豐功偉績,就把他召上天上去做神仙。彭祖臨走時只留下一把斧子、一柄鋤頭和一彎弓箭,囑咐兩個兒子彭武、彭夷繼承祖業,日夜開山治水,造福村民。兄弟倆始終不敢忘記父親的訓導,兢兢業業,不知道從哪引來很多稀奇古怪的動物和植物,把這座大山裝點得如同仙境,村民們都說是彭祖在指揮著他們呢。後來,彭武、彭夷去世,人們為了報答他們的恩情,就用兄弟倆的名字———武夷來命名這座大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