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標題: 蘇聯入侵阿富汗戰爭 [打印本頁]

作者: rainday    時間: 2014-7-14 00:06     標題: 蘇聯入侵阿富汗戰爭

  當西方世界的人們舉杯把盞,歡度1979年聖誕節之際,在空降兵的配合下,蘇軍以10多萬人的兵力,兵分兩路對阿富汗進行武裝入侵,從而開始了對阿富汗長達9年之久的軍事佔領。
  阿富汗位於亞洲中南部,是個內陸國家,面積僅相當中國西藏的一半,是蘇聯南方戰區的一部分。南方戰區對蘇聯具有非常重要的戰略地位,蘇聯一直想在這一地區實施分階段的戰略推進,以實現在印度洋尋求暖水港和出海口並切斷歐洲和遠東聯繫的戰略。控制阿富汗是蘇聯實現南下戰略的重要步驟。蘇聯在阿富汗苦心經營多年,對阿富汗已有一定程度的影響和控制。但是,阿富汗逐漸加劇的動盪局勢和領導人違背蘇聯人意志的行為,對蘇聯的南下戰略產生了威脅。蘇聯認為只有訴諸武力才能加強對阿富汗的全面控制。同時認為,在阿富汗採取軍事行動,由於美國因人質問題捲入了與伊朗的爭端,美國願意採取軍事干預的可能性很小,西方國家因根本利益沒有受到侵害也不會有強烈反應,佔領並控制阿富汗易於取得成功。
  蘇軍入侵阿富汗不僅是完全有準備的,而且是一種預謀的裡應外合的軍事行動。遠在入侵之前,蘇聯通過經援和軍援,在阿富汗進行了大量的戰場建設。其中修建了幾條戰略公路和兩個空軍基地及喀布爾國際機場,並在蘇阿富汗邊境修建了大型後勤補給基地。另外,在阿富汗的幾千名軍事顧問和技術專家,早已控制著阿富汗軍一些要害部門和部隊,對阿富汗軍情況比較熟悉。蘇聯入侵阿富汗的最後決心和入侵方案,是在派出高級軍事代表團多次對阿富汗實地觀察瞭解情況後,大約在11月26日正式確定。
  入侵決心定下後,蘇軍以保衛在阿富汗基地和人員安全為名,開始向阿富汗調運先遣部隊。12月上旬,1500名配備有坦克、火炮的蘇軍人員被空運進阿富汗,爾後配置在薩蘭山口,一些工兵部隊也進入阿富汗邊境,修復赫拉特附近被破壞的路段、橋樑並恢復一些機場和軍事設施。同時以軍援為名,通過公路向阿富汗運進大批武器裝備。聖誕節前夕,先後向巴格蘭姆空軍基地和首都喀布爾機場分別空運了1個空降團和1個多空降師,先期奪占、控制要害地區。在空降部隊向喀布爾大規模空運期間,編成東西兩個戰役集群的地面進攻部隊向邊境地區秘密機動,進入了出發陣地,各種裝備器材和後勤保障物資也向邊境調集。
為了指揮對阿富汗的武裝入侵,協調有關軍區和各軍種之間的行動,組成了總部和軍區之間的中間戰略指揮機構,並在捷爾梅茲開設了前方指揮部。同時派出先遣電台潛入阿富汗境內重要軍事基地待命,專門的通信指揮網也開通完畢。
  在阿富汗,蘇顧問以冬季裝備換季和檢查維修為名,集中和拆卸了阿富汗軍的主要武器裝備,而且限製作戰飛機駕駛員飛行,使阿富汗軍實際上被解除武裝處於無法作戰狀態。阿富汗總統阿富汗明被誘騙離開總統府,轉移到郊區行宮,失去了與各戰鬥部隊的聯繫。蘇聯還對西方發動了外交和宣傳攻勢,大肆宣揚蘇聯從東德部分撤軍,抨擊北約在西歐部署中程導彈,對伊朗扣留美國人質事件推波助瀾,以此轉移西方對其侵阿富汗行動的注意力。
  12月27日晚7時半,先期在喀布爾機場空降的蘇軍空降師經過集結整頓,在克格勃的配合下,迅速佔領首都各要害部門。蘇軍經與總統衛隊和首都駐軍激戰4個小時,擊斃總統阿富汗明,逮捕了政府重要官員,解除了政府軍抵抗部隊的武裝。此後不久,邊境的蘇軍部隊分別在預定地點陸續大舉越境,並沿預定路線快速開進。在邊境地區蘇軍只遇到阿富汗軍輕微的抵抗。為保障地面部隊主力的推進,蘇軍還動用了前線航空兵團進行空中支援。1980年1月2日,進行地面主要突擊任務的東路集群第三○六摩步師一個團和擔任輔助突擊的西路集群第三五七摩步師主力在坎大哈會師,1月3日蘇軍封鎖了霍賈克山口,一周之內,蘇軍控制了阿富汗全國主要城市和交通幹線。至此,蘇軍基本實現對阿富汗的佔領。
  蘇軍佔領阿富汗,遭到了阿富汗各族各階層人民的強烈譴責和廣泛的反抗。阿富汗人民有著3次抗英鬥爭的光榮歷史。在1978年4月蘇聯支持推翻達烏德政權的軍事政變之後,阿富汗人民就開始逐步開展游擊戰爭。當時的游擊戰只具有內戰性質,打擊目標主要是親蘇執政黨所把持的各級政權和政府控制的武裝力量。蘇軍武裝入侵後,游擊戰的性質就由以反政府為目的的內戰很快轉變為抗蘇民族解放戰爭。
  游擊組織多達幾十個,游擊活動遍及全國各個省,抗蘇鬥爭廣泛開展。侵阿富汗蘇軍為了鞏固自己佔領的地位,積極鎮壓阿富汗各族人民的抗蘇運動,從此阿富汗開始了一場持久的抗蘇游擊戰和蘇軍反游擊戰的較量。
  游擊隊經過多年反政府與抗蘇武裝鬥爭,積累了豐富的作戰經驗。在國際社會的一定援助下,他們以農村廣大地區為基地,開展游擊戰爭,擴大與鞏固游擊隊在農村的陣地和活動基地,同時加強城市和交通線上的活動,抗擊蘇偽軍對游擊區的進攻。游擊隊經常利用夜晚或乘敵戒備鬆懈之機,突然襲擊城市政府機關、軍營、倉庫、停車場等,捕殺蘇偽軍政官員,炸毀車輛。在有利時機,集中必要力量,奇襲和打擊城郊孤立軍事據點、哨所和軍事設施。在交通公路線上,廣泛開展伏擊戰、阻擊戰和各種形式的奇襲,不斷打擊和殺傷蘇軍。一次,游擊隊在一支擁有200多輛坦克的蘇軍大部隊行軍必經的山口兩側懸崖上埋設了大量炸藥,並在山頂上設伏,當蘇軍通過山口時,游擊隊引爆炸藥,引起石崩,壓毀蘇軍先頭部隊坦克40多輛,砸死官兵數百人。當蘇軍以優勢兵力進行圍剿和掃蕩時,游擊隊則利用山區有利地形採取誘敵深入,疲憊和消耗蘇軍;或設立伏擊圈,從翼側和後方打擊蘇軍等各種戰術。
  面對游擊抵抗運動的日益加強,蘇軍採取的軍事方針是以軍事手段為主,結合政治、經濟和外交的措施,從根本上打擊各種抵抗力量。蘇軍佔領阿富汗後,建立了反游擊戰體制,並不斷增強反游擊戰力量。除直接增加駐阿富汗蘇軍人員外,還大力擴充阿富汗政府軍。為消除游擊隊對城鎮軍事基地、交通線特別是後方補給線的威脅,摧毀游擊隊的活動基地或根據地,採取了固守點線、分區圍剿的策略。同時為便於對阿富汗境內的游擊隊進行清剿,蘇軍還進行了邊境封鎖,有時對在國外的游擊隊基地實行空中監視或派地面部隊襲擊。儘管蘇軍採取了種種能夠使用的辦法,都未能達到預期目的。蘇軍已陷入反游擊戰爭的泥潭之中。隨著蘇軍傷亡的逐漸增加,蘇聯國內人民的不滿情緒也不斷增大。曠日持久的反游擊戰給其國民經濟背上了沉重包袱,蘇聯在阿富汗投入的軍事費用佔整個國
民生產總值的12%。
  面對國內嚴峻的經濟形勢和社會危機的不斷加重,前蘇聯總統戈爾巴喬夫認為,在阿富汗繼續沒完沒了地進行這場戰爭是得不償失的,決心盡快結束這場戰爭。1988年2月,戈爾巴喬夫公開發表了從阿富汗撤軍的聲明。1989年2月15日蘇聯撤出最後一批侵阿富汗蘇軍。至此,這場致使500萬阿富汗人背井離鄉的蘇軍侵阿富汗戰爭,以雙方軍事力量斗爭處於僵持狀態告終。
  蘇聯入侵阿富汗是蘇聯第一次在其東歐盟國之外大規模地直接使用本國的軍事力量,表明蘇聯的擴張主義又進入了新的階段。這場戰爭加劇了亞太地區的緊張局勢,因此遭到國際輿論的普遍譴責,蘇聯的國際聲譽也因此而大大下降。




歡迎光臨 ihao論壇 (https://ihao.org/dz5/) Powered by Discuz! 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