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標題: 英阿馬島戰爭-制導武器大顯威力 [打印本頁]

作者: rainday    時間: 2014-7-13 00:26     標題: 英阿馬島戰爭-制導武器大顯威力

  馬爾維納斯群島,也稱福克蘭群島,位於靠近南美洲大陸的大西洋洋面上,是南大西洋通往太平洋的戰略要地。它由346個大小島嶼組成,面積1.28萬平方公里。與馬爾維納斯群島在地理上相隔較遠,但在地緣上幾乎融為一體的另有兩個群島,這就是南喬治亞群島和南桑德韋奇群島。1982年3~6月,英國和阿根廷圍繞馬爾維納斯等3個群島的主權問題爆發了一場戰爭。雖然這場戰爭規模不大,持續時間不長,但它為現代條件下的局部戰爭特別是海上作戰提出了值得重視的新問題,創造了新經驗,因而引起了全世界的關注。
  英阿兩國圍繞馬島的主權爭執淵源較深。英國認為,馬島最先由英國人發現;阿根廷則認為,馬島在1770年已歸西班牙所有,在此之前英國缺乏有效先占行為,而阿根廷則是從西班牙手中接管馬島的(1820)。1833年,英國以武力奪取了馬島,1943年向島上派出了第一位總督。此後,阿根廷保留了對馬島的主權要求,兩國紛爭一直延續下來。1964年,聯合國非殖民化特別委員會邀請兩國舉行談判,以求和平解決爭端。從此,兩國進行了一系列談判,但成效甚微。
  1981年底,加爾鐵裡就任阿根廷總統後不久,阿軍方制定了旨在武力收復馬島的「羅薩裡奧行動」計劃。1982年3月19日,阿根廷斯科蒂斯公司一行60人,根據同英方的協議,在商人達維多夫率領下,乘海軍運輸船來到南喬治亞島利斯港,拆除一個舊鯨魚加工廠。上島工人在島上升起了阿根廷國旗。3月22日,英國外交部就此事自阿根廷提出抗議照會。次日,阿根廷軍人執政委員會舉行會議,討論應付事變問題,作出了將「羅薩裡奧行動」計劃付諸執行的決策。3月26日,阿根廷出動3支海軍特混艦隊,分別於4月2日和3日實施登陸突擊行動,一舉奪取了馬島等3個群島。
  對阿根廷的行動英國作出了迅速反應。馬島被佔當日下午,英國政府立即召開內閣會議,作出了同阿根廷斷交,並派出特混艦隊收復失地的決定。4月3日,英國成立了以撒切爾夫人為主席的戰時內閣。戰時內閣決定,成立聯合作戰司令部,並在其下建立第三一七特混艦隊司令部、登陸部隊司令部和第三二四潛艇特混部隊司令部,具體負責收復馬島的作戰行動。50歲的海軍少將伍德沃德和54歲的海軍陸戰隊少將穆爾,分別被任命為特混艦隊司令官和登陸部隊司令官。
  隨後,英國進行了緊急出征準備。英國國防部和海軍的計劃是:出動各型海軍艦船61艘,約49萬噸。同時,為了滿足從英國本土到馬島長途補給的需要,還制定了徵用商船的計劃。經過3天的緊張工作,特混艦隊第一梯隊於4月5日由英本土各港口和直布羅陀出航。國防部於同日發佈了經英國女王簽署的徵用商船的命令。被徵用各類商船達67艘,100餘萬噸。在完成上述步驟之後,英國於4月7日宣佈,自4月12日格林威治時間4時起對馬島周圍200海里海域實行海上封鎖。
  針對英國的反應,阿根廷也進入了占島後的戰略展開階段。其總的意圖是,以向島上增兵的行動壓制英國的強硬態度,迫使英國接受既成事實。為此,阿根廷完善了島上的行政和作戰指揮機構,成立了南大西洋戰區司令部,從4月2日到12日,從海上和空中向馬島緊急空運人員和物資,使島上兵力達到1.3萬人。阿軍還按照東重西輕,即重點防守地處馬島最東面的首府斯坦利港的原則,建立了防禦部署。
  由於英阿兩國軍事行動的展開,國際社會作出了強烈反應,許多國家表明了各自的立場,並作出了援助行動。與此同時,國際調停和斡旋活動也開始積極進行。但是,由於雙方在先撤兵或先承認主權問題上相持不讓,國際調停沒有取得成功,於是,隨著英國宣佈的封鎖日期的到來,戰爭進入了下一階段即封鎖與反封鎖階段。
  4月12日,英國開始對馬島周圍200海里海域實施封鎖。英國總的意圖是,通過對馬島的封鎖,迫使阿根廷從島上撤軍,如不能奏效,則以此對阿造成壓力,增強英國在外交談判中的地位,同時為特混艦隊的展開和必要時在馬島的登陸創造條件。針對英國的意圖,阿根廷總的指導思想則是通過戰爭動員和一系列備戰措施,做好抗擊英軍的準備,以堅決的迎戰姿態迫使英國放棄軍事行動,同時配合以外交手段,以期在談判中解決馬島主權歸屬問題。整個封鎖與反封鎖階段從4月12日起至5月20日英軍開始登陸行動的前夜止,其間根據形勢的發展,以4月30日為界,又分為前後兩個階段。前一階段,阿軍繼續完善防禦部署,英軍則經阿森松島向馬島開進,並且為取得下步作戰行動的臨時後方基地,於4月23日奪取了阿軍防守薄弱的南喬治亞島。後一階段,英軍特混艦隊已抵達馬島海域,開始按計劃對馬島海域實施嚴密封鎖,並於4月28日將封鎖圈從海上擴展到空中。在此過程中,為了威懾阿根廷海軍,消除其對英國特混艦隊的威脅,英國潛艇在封鎖圈以外擊沉了阿根廷巡洋艦「貝爾格拉諾將軍」號。作為反擊,阿出動海軍航空兵尋擊英艦。5月4日上午,阿海軍航空兵3架超級軍旗式戰鬥機以法制飛魚式反艦導彈,擊沉了英國的「謝菲爾德」號驅逐艦。
  在雙方封鎖與反封鎖鬥爭激烈進行的時候,還進行了一些談判和調停活動,但仍未取得收效。因此,英軍加緊了登陸作戰的準備。5月7日,英特混艦隊指揮部最後通過了「薩頓」兩棲登陸計劃。5月12日,作為特混艦隊後續部隊的第五步兵旅乘「伊麗莎白二世女王」號客輪從南安普敦啟程,開赴戰區。5月11至14日,英軍特種部隊「特別舟艇中隊」的突擊隊員又摧毀了英選定登陸點附近的貝卜爾島上的機場等目標。對這些情況,阿方未能作出準確判斷,誤認為英軍是企圖打一場持久的消耗戰,因此在軍事上陷入了被動。
  英軍選定的登陸點位於同馬島首府斯坦利港相反的馬島東島的最西端。從此登陸,需先進入馬島東西兩島間的福克蘭海峽,上島後又需向東前進80多公里,才能抵近斯坦利港。
  這樣做雖然困難較大,但優點是可以達成突然性。5月20日,英國登陸突擊編隊完成集結。21日凌晨,登陸行動全面展開,至上午10時許,第一批2800名官兵和大部分裝備已上陸完畢。部隊上陸後,立即構築了防禦陣地,並以艦炮及各種防空導彈和高射機槍組成了防空火力網。
  阿根廷軍隊在查明英軍登陸情況後,立即組織了大規模空中反擊。5月21日當天,阿軍就出動各型飛機30餘架70多架次,擊沉英軍熱心號護衛艦,擊傷4艘其他艦船。5月22~25日,阿軍平均每天出動飛機約120餘架次,又先後炸沉英軍羚羊號護衛艦、考文垂號驅逐艦和大西洋運送者號大型運輸船。阿根廷航空兵的反擊給英軍造成了嚴重損失,但由於實力的限制和英軍的抗擊,它並沒能起到完全破壞英軍登陸計劃的作用。英軍在猛烈的空襲下,繼續擴大登陸成果,至5月25日晚,第一梯隊5000多人連同3.2萬多噸作戰物資全部上陸完畢,登陸場面積達到150平方公里。從這時起,激烈的戰鬥就從海上移到了陸地。
  英軍登陸後,根據地形和阿軍防禦態勢,定下決心南北兩路分進合擊,向斯坦利港外圍發動鉗形攻勢,待後援的步兵第五旅上陸後,向斯坦利港發起總攻。阿軍在斯坦利港外圍共設有三道防線,最後一道以無線嶺、欲墜山、威廉山、工兵山等高地為依托,被稱為「加爾鐵裡防線」。英軍行動開始後,南北兩路分別於5月31日和29日到達斯坦利港外圍指定地域。後續部隊第五步兵旅則於5月30日在登陸點上陸,並於6月10日輾轉進入總攻陣地。
  6月11日黃昏,英軍兩個旅共8個營向阿軍主陣地發起565總攻。經3天激戰,於14日晨突破了阿軍的最後一道防線。
  當日下午,英軍登陸部隊司令官穆爾少將同阿根廷守島部隊司令官梅嫩德斯少將舉行會晤,同意自格林威治時間當日19時起實行正式停火。6月19日,英特混艦隊的一支特混小隊又奪取了南桑德韋奇島。至此,歷時74天的馬島戰爭宣告結束。
  英阿馬島戰爭是一場領土主權爭奪戰。這場戰爭在戰爭指導、戰爭動員等方面都給予人們以深刻啟示,但最重要的是它展示了精確制導武器的使用給戰爭,主要是海戰帶來的變化。戰爭中,雙方都有一些成功使用精確制導武器的例子。
  最突出的是,阿根廷海軍航空兵用飛魚導彈擊沉了英國特混艦隊的謝菲爾德號導彈驅逐艦,英國海軍潛艇用虎魚式魚雷擊沉了阿根廷海軍的貝爾格拉諾將軍
號巡洋艦。精確制導武器的使用,使傳統海戰大炮巨艦的模式發生了變化。精確制導武器相對於被攻擊目標,尤其是大型軍艦來說價格低廉,但威力巨大,過去那種以軍艦的噸位和火力大小作為衡量實力強弱的觀念已經動搖;由於裝有先進的目標探測裝置和先進的射擊指揮與制導系統,精確制導武器可以在看不見的距離上對敵方目標實施准確攻擊,海戰的對抗形式發生了重要變化;由於精確制導武器最富有威脅的發射平台是飛機和潛艇,海戰中防空和反潛已具有新的涵義並變得更加突出和激烈,海戰的內容變得更加豐富了。




歡迎光臨 ihao論壇 (https://ihao.org/dz5/) Powered by Discuz! 6.0.0